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006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



背景技术:

窗户是房屋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其可以实现房间的通风换气。但一旦下雨,雨水则可以通过敞开的窗户淋到室内,浸泡家具、地板。但现在大部分的窗户都不能自动开启或关闭,更不能自动判断是否下雨。现有的电动窗也不能对是否下雨做出准确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可自动判断是否下雨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关闭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包括:

电动窗;

接雨槽,其设置于安装有所述窗户的外墙立面上,所述接雨槽的上部敞开,所述接雨槽用于积聚雨水;所述接雨槽呈漏斗型,所述接雨槽的底部形成有一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孔径为1~2mm;

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线圈和壳体,所述加热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外部,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加热线圈的外侧,且所述壳体的边缘与所述接雨槽的侧壁连接;

环境湿度检测器,其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外侧壁,用于对环境湿度进行检测,并生成环境湿度检测信号;

检测电路,其包括控制开关、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第一侧内壁,所述第二接线端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与所述第一侧内壁相对的第二侧内壁,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距离所述接雨槽的底部的高度一致,并且在所述接雨槽内积聚的雨水液位达到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的位置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电路导通进而产生雨水检测信号;在所述接雨槽内积聚的雨水液位下降至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的位置以下时,所述检测电路断开,不产生雨水检测信号;

风力检测器,其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外侧壁,用于对环境风力进行检测,并生成环境风力检测信号;

控制器,其连接至所述环境湿度检测器和所述检测电路,接收所述环境湿度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将实时环境湿度值与预设的环境湿度标准值进行比较,当实时环境湿度值超过所述环境湿度标准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从而使检测电路开始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时,控制所述电动窗关闭;所述控制器在从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转换为未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的时刻,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窗开启;

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控制器未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的时间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风力检测器,接收所述环境风力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将实时环境风力值与预设的环境风力标准值进行比较,当实时环境风力值超过所述环境风力标准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窗关闭。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中,所述接雨槽设置于所述窗户的下方,挨着所述窗户的下边缘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指示灯,在所述检测电路导通的情况下,所述指示灯发出指示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中,所述控制器连接至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内预存有一关联智能手机,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关联智能手机发送关窗提示信息。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还包括遥控器,其与所述控制器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上具有开窗按键,在所述开窗按键被按动的情况下,所述遥控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开窗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窗开启。

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设计了接雨槽,当接雨槽内的雨水液位达到一定位置时,检测电路导通,进而发出雨水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这一雨水检测信号控制电动窗关闭。本发明实现了对是否下雨的准确判断,进而实现了窗户的准确控制,避免下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包括:电动窗1;接雨槽2,其设置于安装有所述窗户的外墙立面上,所述接雨槽的上部敞开,所述接雨槽用于积聚雨水6;所述接雨槽2呈漏斗型,所述接雨槽的底部形成有一漏水孔3,所述漏水孔3的孔径为1~2mm;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线圈7和壳体8,所述加热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外部,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加热线圈的外侧,且所述壳体的边缘与所述接雨槽的侧壁连接;环境湿度检测器,其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外侧壁,用于对环境湿度进行检测,并生成环境湿度检测信号;检测电路,其包括第一接线端4和第二接线端5,所述第一接线端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第一侧内壁,所述第二接线端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与所述第一侧内壁相对的第二侧内壁,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距离所述接雨槽的底部的高度一致,并且在所述接雨槽内积聚的雨水液位达到所述第一接线端4和所述第二接线端5的位置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电路导通进而产生雨水检测信号;在所述接雨槽内积聚的雨水液位下降至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的位置以下时,所述检测电路断开,不产生雨水检测信号;风力检测器,其设置于所述接雨槽的外侧壁,用于对环境风力进行检测,并生成环境风力检测信号;控制器,其连接至所述环境湿度检测器和所述检测电路,接收所述环境湿度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将实时环境湿度值与预设的环境湿度标准值进行比较,当实时环境湿度值超过所述环境湿度标准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从而使检测电路开始进行检测;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时,控制所述电动窗关闭;所述控制器在从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转换为未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的时刻,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窗开启;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控制器未接收到所述雨水检测信号的时间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风力检测器,接收所述环境风力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将实时环境风力值与预设的环境风力标准值进行比较,当实时环境风力值超过所述环境风力标准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窗关闭。

下雨时,接雨槽内的雨水逐渐增多,当接雨槽内的雨水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即已经达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的位置时,雨水作为导体就使得检测电路导通,检测电路导通后产生雨水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这一雨水检测信号控制电动窗关闭。

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距离接线槽的底部的高度可以设定为1cm。这样当雨水液位达到1cm,检测电路就会导通,进而发出雨水检测信号。

具体地,检测电路可以由电源、检测电阻连接而成,当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被雨水连通,检测电路就导通了,产生了电流信号,控制器根据这一电流信号,控制所述电动窗关闭。

接雨槽的底部形成有一个漏水孔,且漏水孔的孔径设定为1~2mm,也就说,接雨槽内的雨水会不断从接雨槽内漏出。在下雨量较大时,漏水的速度会远远慢于雨水积聚的速度,因此,雨水液位最终会达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进而导致检测电路导通。此时,是有必要关窗的。雨停时,雨水会逐渐从接水槽中漏出,液位逐渐下降,当液位下降至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以下,雨水检测信号消失。控制器在从能接收到雨水检测信号转换为不能接收到雨水检测信号的时刻,判定雨停,则控制电动窗开启。

而当下雨量较小,漏水速度会快于雨水积聚的速度,则雨水液位不会达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的位置,则检测电路不会导通,电动窗也不会关闭。

为了减少误操作,设置了环境湿度检测器,用于对环境湿度进行检测。当实时环境湿度值超过环境湿度标准值,即意味着降雨的可能性较大时,控制器才控制控制开关闭合,进而使检测电路可以进行检测。而当实时环境湿度值小于环境湿度标准值时,则控制器控制控制开关保持断开状态,检测电路不进行检测。这也有助于节省检测电路的电力。

在控制器未接收到雨水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接雨槽内的雨水可能处于较少的状态,也可能仅有水滴。如果接雨槽内的水不能彻底漏干,则导致接雨槽内过度潮湿滋生霉菌,进而影响其检测精度,因此,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对接雨槽进行加热,以保证其在无雨时保持干燥。

本发明还设置有风力检测器,用于对环境风力进行实时检测。当环境风力较大时,通风过强,也会将房间内的物品刮倒,或者将大量尘土吹入房间内,则此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窗关闭,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中,所述接雨槽设置于所述窗户的下方,挨着所述窗户的下边缘设置。

在一些情况下,即便是下雨,但是在风向的作用下,雨水并不会淋到窗户内,此时,接雨槽内也就不会积聚雨水,检测电路也就不会导通,电动窗不会关闭。

因此,本发明接雨槽的设置还体现了风向对雨水的影响。由于接雨槽就设置在窗户的下方,且挨着窗户的下边缘设置,当雨水落入接雨槽内,也就说明雨水可能淋入窗户内,因此,当接雨槽内的水量达到一定时,检测电路就产生雨水检测信号,关闭电动窗。本发明可以准确地判断实际情况,并及时关闭窗户。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指示灯,在所述检测电路导通的情况下,所述指示灯发出指示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中,所述控制器连接至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内预存有一关联智能手机,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关联智能手机发送关窗提示信息。

关窗后,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向智能手机发送关窗提示信息,以使用户及时了解情况。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判断风雨的电动窗户,还包括遥控器,其与所述控制器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上具有开窗按键,在所述开窗按键被按动的情况下,所述遥控器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开窗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窗开启。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开窗。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