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951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质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工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软质夹具。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装配中,通常涉及零部件的夹紧固定,零部件形状多种多样,有规则如圆管方管形的零件,也有球形椭球形的零件。为完美保证装配质量通常为一种特殊的零件配备一把专用的夹具,在产品装配时尤其是对于零件种类较多的产品来说,需携带多种专用夹具,针对不同的零件更换使用不同的夹具,这无疑增加了装配的工具成本以及增加了装配时的工序步骤。

现有技术中的通用夹具主要有钳类夹具,这类夹具存在诸多的局限,其一,对于不同的装配空间的适应性不足,如,钳类夹具夹持物件的大小与手柄的张开的大小有关,在狭小空间内钳类夹具无法夹持大尺寸的零件;其二,现有的通用夹具装配时容易磨损零件的边角,对零件的性能造成损坏。这些问题给操作员带来不便,降低了装配效率,影响装配质量甚至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质夹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用于产品装配的夹具适应性、装配质量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质夹具,包括系带和中空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为夹持端、另一端为把手端,所述把手端设置有把手和沿所述套管轴向滑动配合的扳动件,所述系带的首尾两端伸入所述套管内与所述扳动件连接,且部分所述系带延伸出于所述夹持端外以形成套圈部。

可选地,所述套管设置有贯穿所述套管的侧壁其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布置的滑动槽,所述扳动件穿过所述滑动槽并伸入所述套管内,所述扳动件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套管内设置有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分布且用于定位所述扳动件的多个齿状倒钩,所述扳动件伸入所述套管内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齿状倒钩卡持配合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扳动件包括扳机部和嵌入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宽度与所述滑动槽的宽度相匹配且所述滑动部的末端伸入所述套管内,所述凸起设于所述滑动部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套管内设置一列或者两列多个所述齿状倒钩且各列多个所述齿状倒钩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动槽的其中一侧,所述凸起由所述滑动部的末端延伸至所述齿状倒钩。

可选地,所述套管内设置一列多个所述齿状倒钩且所述齿状倒钩与所述滑动槽相对设置,所述凸起由所述滑动部的末端延伸至所述齿状倒钩。

可选地,所述夹持端的端面设置一用于增加对零件的夹持点或者抵接面积的夹持口。

可选地,所述夹持口为弧形口、U形口或者V形口。

可选地,所述系带为弹性系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推动扳动件向夹持端移动,使系带预留出足够多长度来扩大套圈部,移动套管,使套圈部套于零件上,推动扳动件向把手端移动,缩小套圈部使系带绑紧零件达到夹持零件的作用。扳动件可手动扳动,使零件束缚牢固。系带为带状,极易缚牢各种形状的零件,能够适应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零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系带本身不会对零件的边角造成任何的磨损,确保了装配质量以及产品质量。套管几乎可伸入任何装配空间,仅需通过扩大套圈部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尺寸零件。从整体上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不同的装配空间,适应不同的零件尺寸形状,具有良好的装配质量,能够确保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软质夹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软质夹具的另一齿状倒钩实施方式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软质夹具的再一齿状倒钩实施方式剖视图。

附图标示说明

系带--10,套圈部—11;

套管--20,夹持端--20a,把手端--20b,滑动槽--21,齿状倒钩--22,夹持口—23;

把手—30;

扳动件--40,凸起--41,扳机部--42,滑动部--43,限位块--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另外,上述本实施例公开的任意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质夹具,包括系带10和中空的套管20,套管20的一端为用于夹持零件的夹持端20a,套管20的另一端为用于持握的把手端20b,把手端20b设置有把手30和扳动件40,扳动件40沿套管20滑动配合,系带10首尾两端伸入套管20内并且部分突出于夹持端20a,系带10的突出于夹持端20a的部分为套圈部11,系带10的首尾两端连接于扳动件40。使用时,推动扳动件40向夹持端20a移动,使系带10预留出足够多长度来扩大套圈部11,移动套管20,使套圈部11套于零件上,推动扳动件40向把手端20b移动,缩小套圈部11使系带10绑紧零件达到夹持零件的作用。扳动件40可手动扳动,使零件束缚牢固。系带10为带状,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极易缚牢各种形状的零件,能够适应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零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系带10本身不会对零件的边角造成任何的磨损,确保了装配质量以及产品质量。套管20几乎可伸入任何装配空间,仅需通过扩大套圈部11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尺寸零件。从整体上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不同的装配空间,适应不同的零件尺寸形状,具有良好的装配质量,能够确保产品质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套管20为直管或者是弯管。

可选地,为实现扳动件40的滑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套管20设置有滑动槽21,滑动槽21贯穿套管20的侧壁且沿套管20的轴向布置。扳动件40插过滑动槽21内并伸入套管20内,扳动件40与滑动槽21滑动配合,系带10连接于扳动件40的伸入套管20内的一部分。本实施例实现扳动件40滑动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管20上套设于一可沿套管20滑动的套环(图中为示出),扳动件40连接于套环,扳动件40即可随套环沿套管20滑动。

可选地,套管20内设置有沿套管20的轴向分布的多个齿状倒钩22,齿状倒钩22用于定位扳动件40。对应的,扳动件40的伸入套管20内的端部设置有凸起41,凸起与齿状倒钩22卡持配合。通过多个所述齿状倒钩22,实现对扳动件40的卡持或者定位,防止扳动件40松脱,如此可实现对零件的长时间的夹持。

具体地,扳动件40包括扳机部42和嵌入滑动槽21内的滑动部43,滑动部43的宽度与滑动槽21的宽度相匹配且滑动部43的末端伸入套管20内,凸起41设于滑动部43的末端。本实施例中,滑动部43对应前述的插入滑动槽21内的部分。滑动部43的长度大于套管20的侧壁厚度和齿状倒钩22的高度之和,如此扳动件40可在滑动部43长度范围沿垂直滑动槽21的方向伸入套管20和移出套管20。通过伸入或移出扳动件40,使扳动件40上的凸起41卡入齿状倒钩22上。

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管20内设置一列多个齿状倒钩22,该列多个齿状倒钩22设置于滑动槽21的其中一侧,凸起41由滑动部43的末端延伸至齿状倒钩22。在本实施例中,凸起41向滑动部43的一侧延伸,因此,凸起41可作为防止扳动件40从滑动槽21内脱离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滑动部43的末端还可另外再设置一限位块44,通过限位块44防止扳动件40从滑动槽21内脱离。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管20内设置两列多个齿状倒钩22,两列多个齿状倒钩22分别设置于滑动槽21的两侧,对应设只有两个凸起41,两凸起41分别由滑动部43的末端分别延伸至两列多组齿状倒钩22上。在本实施例中,两凸起41分别向滑动部43的两侧延伸,因此,凸起41可作为防止扳动件40从滑动槽21内脱离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滑动部43的末端还可另外再设置一限位块44,通过限位块44防止扳动件40从滑动槽21内脱离。

可选地,如5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管20内设置一列多个齿状倒钩22,齿状倒钩22与滑动槽21相对设置,凸起41由滑动部43的末端延伸至齿状倒钩22。本实施例中,凸起41的截面的横向尺寸大于滑动槽21的宽度时,凸起41可作为作为防止扳动件40从滑动槽21内脱离的限位结构。当凸起41的截面的横向尺寸小于滑动槽21的宽度时,本实施例中滑动部43的末端设置有一限位块44。

可选地,夹持端20a的端面设置一夹持口23,夹持口23为弧形口、U形口或者V形口,图3所示为弧形口的夹持口23,图4所示为U形口的夹持口23,图5所示为V形口的夹持口23。通过夹持口23可增加对零件用于夹持零件的夹持点或者增加对零件的抵接面积,能够更加牢固的束缚零件,具有更好的夹持效果。

可选地,系带10可以是橡胶、皮质或者塑料系带。

可选地,系带10为弹性系带10,在系带10束缚零件时,由于系带10具有弹性,系带10能够更大面积的束缚零件,对不规则的零件具有更好的束缚效果。另外在通过齿状倒钩22定位扳动件40时,存在小行程的往夹持端20a的移动,对比与不具有弹性的系带10来说,极易导致对零件的束缚不牢,影响软质夹具的夹持效果,而本实施例的弹性系带10,可完全避免因小行程的移动而造成的零件束缚不牢,具有更好的夹持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