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动产的封闭装置的锁以及相应的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372发布日期:2019-06-05 22:5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用于不动产的封闭装置的锁以及相应的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不动产的封闭装置、特别是门的锁,该锁具有沿着优先方向弹性加载的枢转闩锁、锁止构件和手动或机械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锁是已知的。它安装在不动产的封闭装置、特别是门中并允许锁定封闭装置。锁的锁止构件通过电动机被机械地驱动并用于固定或释放枢转闩锁。在锁定过程中,枢转闩锁被电动地带入锁止位置。在此勾接相应的配对元件(例如关闭板),由此锁定封闭装置。借助驱动装置进入相应位置的锁止构件可以防止枢转闩锁离开其锁定位置。如果要实现解锁,锁止构件应该移动到允许枢转闩锁移动到打开位置的释放位置。

这种已知的锁动作缓慢,维护频繁且其使用寿命严重受限。此外,由于运动部件的高磨损,因此有很高的维护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不动产的封闭装置的锁,其动作迅速,亦即响应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磨损低以及少维护。本发明的目的基于提及类型的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将锁止构件构造为围绕锁止构件转轴由驱动装置仅沿着一个转动转动方向循环驱动的转动锁止构件,其具有多个沿其周向彼此角度偏移并根据转动角度与枢转闩锁一起分别作为闭锁部(zuhaltung)协同作用的锁止元件,其中,对于一锁定过程和解锁过程来说,始终只有一个锁止元件直接加载枢转闩锁,而对于其后进行的锁定过程和解锁过程来说,反向于转动锁止构件的转动方向相邻设置的锁止元件则通过转动锁止构件的转动而对枢转闩锁加载。对于该锁定过程和解锁过程,对枢转闩锁的直接加载通过锁止构件的相应锁止元件来实现,其中,在锁定位置上,相应的锁止元件直接加载枢转闩锁,亦即抵靠枢转闩锁,使得枢转闩锁不能够离开锁定位置。锁止元件自身形成闭锁部。在解锁位置,锁止构件移动,使得不再存在对枢转闩锁的加载,并因此使得后者可移动到释放位置或者移动到释放位置。所提及的相应锁止元件的移动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驱动装置使锁止构件围绕锁止构件转轴转动相应的转动角度,在此,锁止构件仅有一个转动方向,也就是说,驱动装置仅沿着一个转动方向驱动被相应构造为转动锁止构件的锁止构件。由于存在多个沿转动锁止构件的周向角度偏移地设置的锁止元件,因此锁止构件的每一圈转动能够执行多个锁止和解锁过程,由此使得锁具有短地响应时间,磨损低以及少维护,并且使用寿命长。转动锁止构件的这种仅沿着一个转动方向进行的运动也有助于实现长使用寿命和低磨损,在此有利的不仅是锁止构件具有单一的转动方向,而且还有驱动装置的各个相应的部件,特别是包括驱动马达,特别优选地包括电动机,以及特别是具有传动装置。驱动装置优选是机械驱动装置。但是原则上也可以考虑手动地运行驱动装置。由于多个锁止元件在连续进行的锁止和解锁过程中在转动锁止构件的仅一圈转动期间被相继使用,因此不仅实现了已经提及的短响应时间,而且尽管响应时间非常短,但是转动锁止构件的转动速度(umlaufgeschwindigkeit)可以保持非常小,其结果是实现了长使用寿命。此外,驱动装置具有最佳的彼此相关的力-距离比,由此可以将非常高的转矩传递到枢转闩锁上,该转矩使得锁即使在活动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实现锁定和解锁和/或通过枢转闩锁的枢转运动将封闭装置拉到相应的配对元件上,特别是将扉部拉动到其框架上。通过转动锁止构件的各个主动锁止元件与枢转闩锁的直接协同作用,实现了简单且基本上无间隙的构造。此外,由此也使得制造成本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枢转闩锁仅通过相应的锁止元件被封住。因此不再需要另外的将枢转闩锁保持在锁定位置上的部件。由此减少了部件数量并简化了结构,相应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有利的是,将锁止元件沿转动锁止构件的周向转动角度偏移地均匀设置。这导致均匀的载荷并因此使得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

为了实现低磨损和快速锁闭功能,已经发现:优选地,转动锁止构件具有两个至五个锁止元件,特别优选地具有三个彼此偏移120°的、转动角度错开的锁止元件。如果设置两个锁止元件,则转动锁止构件每转一圈可执行两个锁止和解锁过程。在例如五个锁止元件的情况下,转动锁止构件每转一圈相应地实现五个锁止和解锁过程。特别优选的,转动锁止构件的锁止元件的数量为三个,在此,它们特别优选均匀地、彼此转动角度偏移地设置,即,彼此成120°。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中,转动锁止构件具有齿轮,该齿轮围绕锁止构件转轴被转动支承。在此特别是设置为,齿轮具有上部和下部,锁止元件被布置在上部。转动锁止构件具有之轮的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通过使驱动装置具有与转动锁止构件的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转动锁止构件能够非常容易地在转动中偏移。由于锁止元件位于齿轮的上部,因此,尽管对转动锁止构件的驱动需要空间,但是锁止元件与枢转闩锁的协同作用却可能有最小的空间需求,由此使得锁的结构尺寸最小化。

特别地,将锁止元件构造为非对称的,使得在转动锁止构件的转速相同的情况下,解锁时间小于锁定时间,特别是:解锁时间=0.5-0.1×锁定时间。通过各个锁止元件的这种不对称性,在转动锁止构件于锁止时的转速与解锁时相比没有不同的情况下,该关系被设定为,使解锁所需的时间比锁定短得多。在考虑到相应的锁止元件与枢转闩锁的协同作用的情况下,如下地测量锁定时间:施加所述的拉力,以施加密封压力等。解锁时间与之相比要短得多。它是锁定时间的一半至约十分之一,这取决于非对称性的设计方式,由此使得解锁几乎是在离开锁定位置时瞬间地发生。

优选地,将锁止元件构造为沿着锁止构件转轴的方向延伸的突起,特别是周向侧截平的圆形螺栓。因此,该突起从齿轮的上部突出。由于其优选为圆形螺栓式的设计,因此形成了与枢转闩锁的无勾接(hakelfrei)协作,在此,由圆形螺栓式设计所产生的这种圆形构型靠近斜坡式地与枢转闩锁协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锁止元件通过径向延伸的辐条接片相互连接,特别一体化地连接。由于辐条接片将锁止元件相互连接,因此实现了部件的高刚度。由于辐条接片径向地延伸,即伸向转动锁止构件的转动点,因此能够实现非常好的向锁止构件转轴、特别是锁止构件轴的力导入,从而能够吸收非常高的闭锁力(zuhaltungskraft)。该闭锁力特别是被无转矩地或基本上无转矩地传递到锁止构件转轴、特别是锁止构件轴上。但是,锁止构件轴也可以不必与转动锁止构件连接,特别是一体化地连接,而是优选位置固定地并且在必要时抗扭地位于锁的壳体中,在此,转动锁止构件具有相应的支承开口,锁止构件转轴接合在该支承开口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辐条接片在中心与毂部连接,特别一体化地连接,其中,锁止构件转轴中心地穿过毂部延伸。毂部机器元件,其被推到上锁止构件转轴或锁止构件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齿轮、锁止元件、辐条接片和毂部彼此一体地构成。

枢转闩锁具有上部、下部和环绕的端面。

优选地,在每两个相邻的锁止元件之间存在沿转动锁止构件的周向区域延伸的自由空间,用于枢转闩锁的凸轮在枢转闩锁于解锁位置进行枢转时的穿过。如果是枢转闩锁位于锁定位置并且使锁现在解锁,则转动锁止构件的相应作用的锁止元件需要释放枢转闩锁的凸轮,以使枢转闩锁能够从其锁定位置转动到其解锁位置。在此,凸轮以相应的方式运动,为此需要自由空间,以使枢转闩锁进入其解锁位置。亦即,凸轮例如不能碰到相邻设置的锁止元件来进入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凸轮仅延伸经过枢转闩锁的厚度的一部分,并且位于凸轮区域中的那一部分厚度被构造为自由区域,用于部分地收纳转动锁止构件的齿轮。该自由区域确保两个部件,即枢转闩锁和转动锁止构件,能够彼此非常紧密地相邻设置,而不产生阻碍。然而,齿轮可以具有相应大的直径,以产生最佳转矩。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枢转闩锁具有用于锁定元件、特别是用于关闭销、优选为蘑菇状关闭销的收纳凹部。通过使收纳凹部完全地包围锁止元件,收纳凹部可以在锁定情况下可靠地收纳锁定元件,使得封闭装置、特别是门被可靠地、牢固地(aufbruchsfest)锁定。由此使得包括有锁定元件的关闭元件被不可移动地固定。这种布置有利地使锁位于框架中/上,并且使得锁止元件位于扉部中/上,特别是在不动产的门的门扉中/上。但是也可以考虑相反的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收纳凹部朝向枢转闩锁的端面是开放的,并且优选至少区域性地相对于枢转闩锁的枢转支承部的径向方向成锐角地延伸。因此,收纳凹部不是沿着该延伸穿过枢转支承部的径向方向延伸,而是与该径向方向成锐角地延伸,在此不必是一固定的锐角,而是可以关于收纳凹部的走向(verlauf)具有不同的值,特别是该收纳凹部可以从枢转闩锁的下部观察呈拱形地、特别是略微拱形地延伸。因此,关于锁定过程可以根据由此带来的与锁定元件的协作进行控制,这特别是被设计为,关于固定、可靠地关闭封闭装置实现良好的力-距离比,特别是在封闭力增加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压缩密封件和/或通过翘曲封闭装置,例如翘曲的门扇等。

优选地,收纳凹部的高度超过枢转闩锁的整个厚度,或者仅包括枢转闩锁的厚度的一部分。收纳凹部完全或不完全地达到枢转闩锁的厚度,但在后一种情况下仍然是材料区域,从而提高了枢转闩锁的机械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锁具有锁壳体。这已经在前文中提到过。锁壳体具有底壁、顶壁以及两个纵向壁和两个端壁,其中,为了引入锁定元件,锁壳体具有引入裂口,该引入裂口穿过一纵向壁和底壁,或者穿过一纵向壁、底壁和顶壁。因此,引入裂口是一“角部裂口”,即,其穿过纵向壁并随后延续到底壁和/或顶壁中。优选地,引入裂口直线地伸展。特别是引入裂口在纵向壁中的区域的宽度大于在底壁或顶壁中的宽度,在此,优选将底壁或顶壁中的裂口区域设计为,其在那里从纵向壁开始成漏斗形地逐渐变窄至最小裂口宽度,然后保持恒定。通过使收纳凹部和引入裂口至少区域性地交叉,确保了对锁定元件的可靠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枢转闩锁具有至少一个止挡台/止挡面,其与锁壳体的至少一个配合台/配合面协同作用,以限定枢转闩锁的解锁位置。

优选地,为了实现特别是无接触的信号传输,转动锁止构件和/或枢转闩锁具有至少一个/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元件,该传感元件与位于锁壳体中的控制装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构件协同作用,以检测转动锁止构件的位置和/或枢转闩锁的位置。据此,控制装置(其被特别构造为电子控制装置)获得关于转动锁止构件和/或枢转闩锁的位置的准确位置信息。因此,控制装置可以最佳地操控机械驱动器,特别是电动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凸轮具有用于相应锁止元件的顺势运行的控制曲线,特别是用于锁止元件在锁定过程中进行的顺势运行。特别是将该控制曲线构造为,使得在锁定过程开始时通过相对多的路程并在锁定元件上施加相对较小的力,并且在锁定过程的进一步运行中通过较少的路程而产生更大的力,理论上可以达到无限大,特别是在控制曲线的死点(totpunkt)中。

特别是如前所述的,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该电动机通过同样已提及的传动装置与转动锁止构件的齿轮联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传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蜗杆和多个齿轮。但是也可以考虑将传动装置设计为行星传动装置、正齿轮传动装置或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还可以考虑驱动装置是直接驱动器和/或具有齿杆和/或具有皮带传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将至少一个传感元件设计为永磁体。

此外,优选地,传感器构件具有霍尔效应传感器。

传感元件特别是位于各个锁止元件中/上,使得每个单独的锁止元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监视其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提供一种预锁定装置,其预锁定枢转闩锁,以防止锁定元件从预锁定位置的收纳凹部中脱离。如果锁定元件被引入到收纳凹部中,则会由于该偏离径向方向延伸的收纳凹部而导致转动锁止构件的转动位置(收纳凹部的至少一个壁被锁定元件加载),其结果是,枢转闩锁枢转到预锁定位置,并且处于该预锁定位置的锁定元件不能再次离开收纳凹部。因此,该预锁定位置通过预锁定装置被锁定,从而防止锁定元件脱离。因此,在封闭装置自身没有再次打开的情况下,可以例如由人来压紧封闭装置,例如,通过风压和/或密封压力和/或枢转闩锁的弹簧压力。将收纳凹部中的锁定元件在预锁定位置中的特殊的保持作用还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即,收纳凹部与枢转闩锁的径向方向成角度地、优选成拱形地延伸,并且引入裂口具有直线的走向,由此使得收纳凹部和枢转闩锁在预锁定位置上形成“交叉”,并且使得元件位于该交叉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预锁定装置具有可移动的锁止件,该锁止件在预锁定位置上锁止地加载枢转闩锁,特别是防止打开运动。如果枢转闩锁到达预锁定位置,则锁止件移动并防止枢转闩锁再次枢转到解锁位置。

特别地,锁止件通过弹簧装置被预紧,并在预锁定情况下被触发,以便进入预锁定位置。在触发情况下,弹簧装置将锁止件移动到锁止位置。

特别地,锁止件的触发通过使锁定元件进入到收纳凹部中来实现,特别是通过由该进入所导致的枢转闩锁的枢转来实现。优选地,在锁定元件进入到收纳凹部中时,枢转闩锁枢转到预锁定位置,其中,该枢转运动用于触发锁止件。

特别地,在解锁过程中锁止件到释放位置的移动是通过转动锁止构件的相应转动位置来实现的。因此,锁止件不会阻止枢转闩锁返回到其解锁位置。随后,通过转动锁止构件的进一步转动,预紧的锁止件被再次释放用于新的循环。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不动产的封闭装置,特别是门,qui配置有在前面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锁。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不动产的封闭装置的内部透视图,其中,构造为门的封闭装置具有锁;

图2是从外部观察到的对应于图1的视图,即封闭装置的外部视图;

图3示出了锁的透视图;

图4和图5以分解视图和透视图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锁;

图6至图13示出了锁在不同操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锁的细节视图;

图15示出了锁的另一细节视图;

图16至图18示出了与预锁定相关的不同操作状态下的锁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关闭元件的透视图,其与锁协同作用并具有关闭销作为锁止元件;

图20示出了具有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预锁定的锁的区域的透视图;

图21以透视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图20的设计;

图22至图26示出了对应于图20所示的各种操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不动产的被构造为门1的封闭装置2。例如,门1是房门。门1具有扉部3,该扉部围绕竖轴5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4中。门1在图1和图2中是部分打开的,其中,图1示出了内部视图,而图2示出了外部视图。内部视图是从不动产的内部观察门1的视图,外部视图是从不动产的外部观察门1的视图。

根据图2,框架4配备有多个锁6。如图1所示,每个锁6可以与关闭元件7协同作用,在此,关闭元件7位于扉部3上。每个关闭元件7具有锁定元件8,该锁定元件优选构造为关闭销9。锁6和关闭元件7位于封闭装置2的气隙区10中,并且优选位于扉部3和框架4的那些与竖轴5相对置的竖梁11和12上。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范围内总共设置有四个锁6和四个关闭元件7,在此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锁6和关闭元件7,并且扉部3和框架4的其它梁也可以设置锁6和关闭元件7,例如,水平延伸的部件和/或在门的闩锁区域中。还可以在门的铰链侧、即具有竖轴5的一侧额外设置至少一个锁6和至少一个关闭元件7。如果水平延伸的部件和/或门的闩锁配置有至少一个锁6和关闭元件7,则在锁定状态下,封闭装置2例如在破门试验中是不能侧向移动的,由此提高了可靠性。为简单起见,除非有特别的设计,否则在将仅对一个锁6和一个关闭元件7进行详细说明。如果设有更多的锁6和关闭元件7,则它们被相应地设计。由于可以使用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锁6和关闭元件7,特别是在封闭装置2的至少一部分外周上,因此能够绝对可靠地锁定封闭装置2,其中,通过各自相应的按压压力本身锁定甚至是被不同关闭的扉部3,例如由于扉部翘曲,并且随后在至少部分翘曲消除的情况下使用。由此消除了可能的不密封性。

图3示出了锁6的结构。其具有锁壳体13,该锁壳体具有底壁14、顶壁15、两个纵向壁16和17以及两个端壁18和19。顶壁15在图3中为透明的,以便能够看到锁壳体13的内部。在底壁14上紧固有多个支撑螺栓20至25和/或与底壁14一体地构成。如图3所示,锁6的部件可转动地或可枢转地支承在支撑螺栓20至25上。设有齿轮26、27、28、29、30、31和32,它们与蜗杆33一起构成传动装置34。齿轮26和齿轮27被构造为双齿轮,齿轮28和齿轮29被构造为双齿轮,并且齿轮30和31同样被构造为双齿轮,即,相应的两个齿轮轴向固定地相互连接,特别是一体地连接。蜗杆33抗扭地布置在位于锁壳体13内部的电动机36的驱动轴35上。蜗杆33与齿轮26啮合。齿轮27与齿轮28啮合。齿轮29与齿轮30啮合,齿轮31与齿轮32啮合。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从电动机36的驱动轴35到齿轮32急剧地减速。正如在齿轮28和齿轮29中所看到的,齿轮26和齿轮27以及30和31也具有显著的直径差异,以提供尽可能大的减速。然而,齿轮27和31在图3中是不可见的,这是因为它们被齿轮26和30遮盖。电动机36与传动装置34一起构成驱动装置37,锁止构件38可以通过该驱动装置驱动。锁止构件38被构造为转动锁止构件39。其围绕锁止构件转轴40可转动地安装,在此,锁止构件转轴40由支撑螺栓24构成。转动锁止构件39位于锁壳体13的内部。此外,枢转闩锁4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的锁壳体13中。该安装通过支撑螺栓25来实现。为了能够看清该结构的细节,枢转闩锁41被透明地示出。

转动锁止构件39具有多个沿其周向彼此角度偏移地设置的锁止元件42。在图3的实施例中设有三个锁止元件42,它们分别彼此成120°转动角度偏移地设置。转动锁止构件39还具有齿轮43,该齿轮具有上部44和下部45。下部45朝向底壁14。在上部44上固定地设置有锁止元件42,特别是与齿轮43一体地构成。锁止元件42被构造为沿着锁止构件转轴40方向延伸的突起46,在此,该突起46被特别构造为具有截平部46’的圆形螺栓状的突起46。因此,突起46构成截平的圆形螺栓46”。它们分别构造如下:由于周向截平的圆形螺栓46”在与枢转闩锁41协同作用时存在非对称性,因此使得锁6解锁的时间更短,特别是比锁定的时间短得多。优选地,可以借助于径向延伸的辐条接片47使锁止元件42相互连接,特别是一体地连接。辐条接片47在中心与毂部48连接,特别是一体地连接,其中,锁止构件转轴40中心地穿过毂部48延伸。特别地,齿轮43、锁止元件42、辐条接片47和毂部48彼此一体地形成。

如图3所示,在每两个相邻的锁止元件42之间设有在转动锁止构件39的周向区域上延伸的自由空间49。此外,从图3中还可以看到,齿轮32与齿轮43啮合,也就是说,电动机36在运行中通过传动装置34来驱动转动锁止构件39。该布置被设计为,使转动锁止构件39的驱动仅沿着一个转动方向进行,该转动方向以箭头50示出。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锁止构件39的转动沿着顺时针方向(在从上方观察锁壳体13的顶壁15时)进行。因此,电动机36仅沿着一个转动方向运行,以便仅沿着一个转动方向驱动转动锁止构件39。

枢转闩锁41设置在锁壳体13的内部并被围绕支撑螺栓25可枢转地安装。根据图3至图5,枢转闩锁41具有凸轮51,该凸轮与转动锁止构件39、特别是转动锁止构件39的锁止元件42一起根据操作状态协同作用,后面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凸轮51与由支撑螺栓25接入其中的轴承孔52间隔开。原则上,枢转闩锁41具有上部53、下部54和环绕的端面55。凸轮51在端面55的区域中具有控制曲线56。特别是如图5所示,凸轮51仅延伸经过枢转闩锁41的部分厚度,其中,处于凸轮51区域中的部分厚度被设计为用于部分地收纳转动锁止构件39的齿轮43的自由区域57。

枢转闩锁41在端面55的区域中具有用于锁定元件8的、特别是用于关闭销9的收纳凹部58。因此,收纳凹部58朝向枢转闩锁41的端面55是开放的并(特别是从图3看出)至少局部相对于径向方向成锐角地延伸,其中,该径向方向是通过枢转支承部59的径向,在此,枢转支承部59由支撑螺栓25和轴承孔52构成。径向方向在图3中以虚线60示出。特别地,收纳凹部58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没有固定的锐角,而是成拱形地、特别是略微拱形地延伸,这在图3中清楚地示出。

枢转闩锁41沿着优先方向被弹性加载。该优先方向在图3中以箭头61示出。因此,枢转闩锁41在其解锁位置被加载。在该解锁位置上,设置在端面55上的收纳凹部58的入口与锁壳体13的引入裂口62对齐。引入裂口62穿过纵向壁16和底壁14的各自一部分。优选地,引入裂口62平行于端壁18延伸。特别是将引入裂口设计为,在输入侧成漏斗形地穿过相应的倾斜线段63,由此构成用于锁定元件8的捕获漏斗,其可靠地确保自动高度补偿。

收纳凹部58的高度仅伸展经过枢转闩锁41的厚度范围,使得枢转闩锁41的上部53被设计为封闭的并由此具有高机械强度。为了沿着其优先方向预紧枢转闩锁41,设有弹簧64(图3和图5),该弹簧缠绕支撑螺栓25并具有两个端臂65,其中,在预紧的情况下,一端臂65支撑在枢转闩锁41上,另一端臂65支撑在锁壳体13上。为了限制枢转闩锁41的枢转角度,枢转闩锁具有止挡面66,该止挡面可以与锁壳体13的配合面67协同作用(见图4)。

为了确保简单地装配弹簧64,优选地,可以将弹簧64固定、特别是夹紧在尚未插入到锁壳体13中的枢转闩锁41上。如果枢转闩锁41随后插入到锁壳体13中,则需要在此使弹簧64的相应的端臂65插入到锁壳体13的凹陷中,转动枢转闩锁41以产生弹簧64的预紧并同时下压到最终位置。

在锁壳体13的内部,大部分是在被隔开的隔层68中,放置有控制装置69,该控制装置包括带有控制电子器件的电路板70和电接口71,后者可通过锁壳体13的缺口72从外部访问。电路板70与电动机36电连接并具有两个传感器构件73和74,该传感器构件用于相对于转动锁止构件39和枢转闩锁41的传感元件75和76进行无接触信号传输。传感器构件73和74被分别构造为霍尔效应传感器77,传感元件75和76被分别构造为永磁体78。每个锁止元件42对应一个传感元件75。传感元件75位于锁止元件42的凹陷79、特别是盲孔中。传感元件76位于枢转闩锁41的凹陷80中。

根据图14和图15,锁6配设有预锁定装置81,其是在没有机器驱动装置37、特别是电动机36的情况下投入运行,以防止锁定元件8在进入收纳凹部58中之后从中脱离。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通过锁止元件8的进入使枢转闩锁41枢转到预锁定位置,并通过预锁定装置81使其不能(为了锁定元件8的再次脱离)离开预锁定位置。相反应首先执行一完整的锁定过程,这将在后面做详细说明。

预锁定装置81在锁壳体13的底壁14的凹陷82中具有可移动的锁止件83,该锁止件通过设计为板簧的弹簧装置84被预紧,使其想要向上移出凹陷82。这种布置使得锁止件83的端部区域85可以通过齿轮42、亦即转动锁止构件39的下部45来加载,这特别是从图15可看出(转动锁止构件39的右下部)。锁止件83的另一端部区域86具有碰撞台(auflaufstufe)87,该碰撞台具有锁止沿88。具有碰撞斜面的滑槽89位于齿轮43的下部45上,该滑槽沿转动锁止构件39的周向分布设置并与锁止元件42的数量相对应。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锁止元件42,因此存在相应数量的滑槽89。如果转动锁止构件39具有例如三个锁止元件42,则如图3所示,相应地设有三个滑槽89。滑槽89根据转动锁止构件39的转动位置引起锁止件83的下压或释放,使得碰撞台87沉入到凹陷82中或者从中向外伸出(除非没有被枢转闩锁41下压,否则为后者)。如果碰撞台87从凹陷82向外伸出,则锁止沿88可以防止枢转闩锁41在锁定元件8进入引入裂口62和收纳凹部58之后回转并因此可能再次释放锁定元件8。锁止件83的轮廓是非常宽的,并由此使得凹陷82的轮廓也非常宽,优选地还配设有侧架91,用以防止凹陷82中的锁止件83在去往和离开碰撞台87时倾斜。

下面针对锁定和解锁过程并随后针对借助预锁定装置81产生预锁定位置来阐述锁6的功能。应该指出的是,预锁定装置81是锁6的一个选项,亦即,其可以存在,但不一定必须存在。

假设封闭装置2处于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即,扉部3处于打开状态。例如,如果现在要离开不动产的人要关闭门1,则人抓住外置的球形把手90(图1和图2)并使扉部3围绕竖轴5枢转到框架4,由此实现图6所示的关于锁6的情况。下面仅讨论其中的一个锁6,在此,相应的情况也发生在门1的其他的锁6中。图6至图13分别在左侧示意性示出了优选构造为关闭销9的锁定元件8在锁6的引入裂口62中的位置。图6至图13分别在右侧示出了转动锁止构件39和枢转闩锁41对应于左侧的位置。

根据图6,锁定元件8在关闭门1时至少部分地进入到引入裂口62以及收纳凹部58中,并在此对收纳凹部58的侧壁加载,其结果是,在如图7所示的继续进入时,枢转闩锁41继续进行一定程度的枢转。所提及的封闭装置的关闭通过未示出的封闭装置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或枢转闩锁41的移动通过控制装置69来检测,即,电路板70的传感器构件74感测枢转闩锁41的传感元件76的当前位置。控制装置69据此启动电动机36,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34仅沿一个转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顺时针方向)驱动转动锁止构件39,从而发生图8所示的情况。相关的锁止元件42碰触到控制曲线56,并由此使枢转闩锁41转动到图9所示的位置。由此,锁定元件9按照相应的、特别是收纳凹部58的弯曲轮廓进入到收纳凹部中并进入到引入裂口62中,从而实现了对扉部3的预牵引,该预牵引例如大于5mm。在该锁定过程的进一步进程中,转动锁止构件39转动到图10所示的位置,在此,该位置对应于锁定位置。在该位置上,电动机36关闭。该关闭借助于所提及的控制装置69并通过感测枢转闩锁41的位置和/或转动锁止构件39的位置来实现,其中,该位置通过电路板70上的传感器构件73和/或74和传感元件75和/或76的协同作用来检测。对控制曲线56的设计这样进行:即,存在最佳的力-距离比,也就是说,根据从图9到图10的变化,在开始时在力很小的情况下通过很长的距离,稍后在力很大直至几乎无限的力的情况下通过很短的距离。在图10中,锁止元件42起到枢转闩锁41的闭锁部的作用。在锁定过程中,转动锁止构件39优选具有均匀的速度,其中,枢转闩锁41的关闭速度由于存在偏心而下降。这有利于关闭力曲线,该关闭力曲线初始较低,随后在到达最终位置时急剧升高,即,所产生的挤压压力急剧升高。这导致扉部3被强力地压靠在框架4上的现有密封部上。在图10所示的位置上,所产生的挤压力通过现有死点位置无转矩地导出到枢转支承部59中。如果现在要进行解锁过程,则由操作人员例如通过按键操作(还有在输入栏输入代码)、指纹传感操作等使驱动装置37再次运行,也就是说,电动机36继续沿着其先前已进行的转动方向转动,亦即沿着相同的方向转动,由此如图11所示地实现锁止元件42与枢转闩锁41的脱离。这是以非常短的距离实现的,因此几乎是实时的(小于0.5s),即,没有等待时间。控制装置69通过前面提到的传感部件感测相应的情况,这导致转动锁止构件9继续转动,更确切地说是从图12转到图13所示的位置,该位置再次对应于图6所示的位置。通过释放枢转闩锁41使其回转,由弹簧64支撑,由此实现对锁定元件8的释放并可以打开门1。

下面将结合图14和图15并参照图16至图18对前述的预锁定操作进行说明。如果锁止元件8如图16所示地开始时被引入到收纳凹部58以及引入裂口62中,则锁止件83位于未受到转动锁止构件39加载的位置,即是自由的,但是被枢转闩锁41下压,也就是说其位于凹陷82中。如果锁定元件8如图17所示地继续进入,则枢转闩锁41枢转到锁止件83不再被加载的位置上,即,其被弹簧装置84向上推,使得碰撞台87的锁止沿88如图15所示地显现在凹陷82之外,并且锁止沿88阻止枢转闩锁41回转。由图17所示的收纳凹部58和引入裂口62的所谓交叉式延伸的方向可以看出,在图17所示的情况下,锁定元件8不再能离开锁,从而实现了预锁定。该预锁定在例如因电力故障而无法再利用电动机36操作锁6时是特别重要的。然而,通过简单地按压门1,可以纯机械地实现锁定状态,即,前述的预锁定状态。后者在用力关上门1时对于“抓住”门是特别重要的。

图18示出了从预锁定位置到锁定位置的过渡。电动机36将转动锁止构件39转动到闭锁位置。在此,位于转动锁止构件39的下部上的滑槽89将锁止件83下压到凹陷82中。如果要现在生成解锁状态,则其由于所述对锁止件83的下压可以不受阻碍地打开,即,枢转闩锁可以枢转回到图16所示的位置。随后,预锁定被再次激活。

由于存在多个锁止元件42,因此,转动锁止构件39每转一圈,就发生对应数量的前述的锁定或预锁定的过程。

图20至图26示出了预锁定装置81的另一实施例。关于锁6的设计方案,将参照本申请的实施例和附图,在此不再赘述。图20至图26的预锁定装置81具有控制构件95,该控制构件可移动地支承在枢转闩锁41上。为了实现这种可移动的支承,枢转闩锁41具有安装槽96,该安装槽特别是位于上部53上。控制构件95沿着如图20所示的双箭头97可移动地安装在安装槽96中。安装槽96在枢转闩锁41的整个接地平面尺寸上延伸并且在两端是开放的。安装槽96的一端部98位于锁壳体13的端壁18的对面,安装槽96的另一端部99延伸到凸轮51中以及延伸至控制曲线56。控制构件95被特别构造为控制舌片100,其中,控制构件95的一端部101可以与端壁18协同作用,并且控制构件95的另一端部102可以与各个相关的锁止元件42协同作用。

根据图21,控制构件95的下部具有朝向底壁14的方向弯曲的部分103。控制构件95被一通孔104穿过,该通孔被构造为长孔105。长孔105沿着控制舌片100纵向延伸的方向延伸。为了避免控制构件95从安装槽96向上离开,特别设计为,位于枢转闩锁41的上部53上的保持压板106将控制构件95保持在安装槽96中,但是不妨碍按照双箭头97的纵向移动。保持压板106可以例如这样来提供:特别是在将控制构件95插入到安装槽96中时,镦锻枢转闩锁41的材料以形成保持压板106。用于收纳锁止销108的盲孔式的支承凹陷107位于枢转闩锁41中,锁止销108沿着朝向顶壁15的方向提高弹簧109被预紧。弹簧109位于支承凹陷107内。顶壁15具有长孔式的锁止凹陷110,该锁止凹陷部分或完全地穿过顶壁15并可与锁止销108协同作用。优选地,长孔式的锁止凹陷110具有使其能够围绕枢转支承部59位于节圆部分(teilkreisabschnitt)上的构型。

根据图20以及图22至图26,针对预锁定装置81获得以下功能:在图20中,锁止元件8尚未进入收纳凹部58或引入裂口62。在其它的图22至图26中未示出锁止元件8。如果扉部3现在运动到关闭位置,则进入到收纳凹部58中的锁止元件8会引起枢转闩锁41的转动位移,如同在预锁定装置81的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由此获得图22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上,锁止销108受到弹簧109驱动进入锁止凹陷110中,使得枢转闩锁41不能枢转回来,并且锁止元件8也因此无法离开收纳凹部58。此为预锁定位置。枢转闩锁41移动到图22所示的位置通过控制装置69的传感器构件74和传感元件76的配合来识别,其结果是,转动锁止构件39如图23和图24所示地处于转动中。在此,被激活的锁止元件42碰撞在形成于控制构件95的一端部102的斜面111上,并如图23和图24所示地沿着箭头112地方向挤压该斜面,由此,控制构件95的拱形部分103下压锁止销108,使得该锁止销不再伸到锁止凹陷110中。如果为了解锁过程而离开图24所示的位置,即,转动锁止构件39转动到图25所示的位置,则枢转闩锁41可以由于被下压的锁止销108枢转回来,直到再次到达图20所示的位置。在该过程中,控制构件95最初不会在安装槽96中移动,因为其对于在安装槽96中的移动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和/或锁止销108在控制构件95上施加有横向力。只有当控制构件95的一端部101被端壁18加载时,才会在枢转闩锁41的返回枢转运动结束时实现引导控制构件95从图26所示的位置回到图20所示的位置。特别地,端壁18具有用于移动控制构件95的控制轮廓114。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驱动装置37的机械运动部件仅沿着单一转动方向运动,由此能够实现长期的、低磨损的并且有利的是少维护的运行。由于转动锁止构件39具有多个沿其周向分布的锁止元件42,因此转完整一圈会引发多个锁定和解锁过程。其结果是响应时间短并且磨损小。此外,在锁的马达驱动运行中还增加了马达的停机时间。除了电动机36以外,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马达来替代等多家36,或者进行手动驱动。基于包括凸轮51和控制曲线56的这种设计方案以及对锁止元件42的相应设计,可以带来有利的杠杆和距离关系,并且还可以实现响应快的运行。因此,解锁可以在不到0.5s内完成。向转动锁止构件39的运动传递通过齿轮连接来实现,这将带来了有利的关系。转动锁止构件39和/或枢转闩锁41的各自的位置将基于所提及的元件、特别是霍尔效应传感器77而优选无接触地实现。但是替代地也可以使用簧片触点(reed-kontakte)。由于设计引起的锁定和解锁时间的异步性导致低磨损和实用的功能。

图19示出了关闭元件7。其具有关闭销9作为锁定元件8。锁定元件8,特别是关闭销9,可以刚性地构成,这意味着,其不可轴向移动。替代地还有一种实施方式,其中,锁定元件8、特别是关闭销9可以被轴向拉回,由此实现封闭装置2的解锁。

如图1和图2所示,锁6位于框架4中,关闭元件7位于扉部3中。在这种情况下,从框架4到可运动的扉部3的电缆通道不是必需的,因为需要供电的锁6位于框架4中。替代地,也可以是锁6位于扉部3中而关闭元件7位于框架4中。在将锁6布置在扉部3中时,为了向锁6的电动机36供电,所提及的到扉部3的线缆通道是必需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