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2743发布日期:2019-05-07 20:28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双开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开电子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654185 U和CN206319719 U,公开了一种电子锁执行机构,包括锁芯或锁体、滑动安装在锁芯或锁体之径向孔内的锁扣、被锁元件、安装在锁芯或锁体之轴向孔内的微型电机、安装在锁芯或锁体的径向孔之孔底的锁扣弹性元件和控制微型电机运行的控制电路;微型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偏心曲柄;锁扣设有两边侧壁为左驱动面和右驱动面的驱动槽,偏心曲柄位于锁扣的驱动槽内,驱动槽的宽度小于偏心曲柄运行轨迹的最大直径;开锁时,微型电机驱动偏心曲柄作偏心旋转运动,偏心曲柄拨动锁扣之驱动槽的右驱动面使其右移并压缩锁扣弹性元件,使锁扣的左端面脱离被锁元件之锁止缺口,使锁芯或锁体开锁。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电子开锁只存在这一种开锁方式,当电子电路突然出现故障,会对用户造成很大的麻烦。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双开电子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开电子锁,其中,包括锁体、控制板、电机、锁栓及机械开锁部件,所述电机、所述锁栓、所述控制板及所述机械开锁部件装设于所述锁体内,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电机转动,所述电机控制所述锁栓移动脱离锁止部以完成开锁,所述机械开锁部件还连接于所述锁栓,还通过转动所述机械开锁部件控制所述锁栓移动脱离所述锁止部完成开锁。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所述锁栓上开设有第一驱动开锁槽,所述机械开锁部件具有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开锁槽内,转动所述机械开锁部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端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端顶抵所述第一驱动开锁槽使得所述锁栓移动脱离所述锁止部。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所述锁栓上开设有第二驱动开锁槽,所述电机具有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开锁槽内,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端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端顶抵所述第二驱动开锁槽使得所述锁栓移动脱离所述锁止部。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所述锁栓包括:

第一锁栓部,其一端用以与所述锁止部卡合,所述第一驱动开锁槽及所述第二驱动槽开设于所述第一锁栓部上;

第二锁栓部,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锁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锁栓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锁栓部的直径。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还包括:

止挡件,装设于所述锁体内,所述止挡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锁栓部的另一端上;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锁栓部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止挡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一锁栓部,当所述锁栓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锁栓部脱离所述锁止部时,所述弹性件输出弹力,闭锁时,所述弹力推抵所述第一锁栓部使得所述锁栓卡合于所述锁止部。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还包括检测开关,装设于所述锁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板,当所述锁栓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锁栓部脱离所述锁止部时,所述第二锁栓部的另一端顶抵所述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输出信号至所述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使得所述第二驱动端复位。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还包括供电单元,装设于所述锁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板及所述电机。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还包括锁止件,其一端固设于所述锁体内,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锁止部,所述锁止部用以与所述锁栓卡合,完成闭锁。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所述机械开锁部件为机械锁芯,所述第一驱动端装设于所述机械锁芯上。

上述的双开电子锁,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端及所述第二驱动端为凸轮。

本实用新型针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双开电子锁,平时用户用电子方式开锁,在电子部件突然出现故障时,用户还可通过机械方式开锁,极大的保障了电子锁的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开电子锁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锁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机械开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为图1中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开电子锁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开电子锁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锁体 11

控制板 12

电机 13

第二驱动端 131

锁栓 14

第一驱动开锁槽 141

第二驱动开锁槽 142

第一锁栓部 143

第二锁栓部 144

机械开锁部件 15

第一驱动端 151

止挡件 16

弹性件 17

检测开关 18

供电单元 19

锁止件 2

锁止部 21

门框 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实施方式和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开电子锁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锁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机械开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为图1中锁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开电子锁包括:包括锁体11、控制板12、电机13、锁栓14及机械开锁部件15,电机13、锁栓14、控制板12及机械开锁部件15装设于锁体11内,控制板12控制电机13转动,电机13控制锁栓14移动脱离锁止部21以完成开锁,机械开锁部件15还连接于锁栓14,还通过转动机械开锁部件15控制锁栓14移动脱离锁止部21以完成开锁。

进一步地,锁栓14上开设有第一驱动开锁槽141及第二驱动开锁槽142,机械开锁部件15具有第一驱动端151,第一驱动端151设置于第一驱动开锁槽141内,转动机械开锁部件15带动第一驱动端151转动,第一驱动端151顶抵第一驱动开锁槽141使得锁栓14移动脱离锁止部21以完成开锁;电机13具有第二驱动端131,第二驱动端131设置于第二驱动开锁槽142内,电机13转动带动第二驱动端131转动,第二驱动端131顶抵第二驱动开锁槽142使得锁栓14移动脱离锁止部21以完成开锁,其中第一驱动端151及第二驱动端131均为凸轮,二个凸轮分别装设于机械开锁部件15及电机13上且分别位于第一驱动开锁槽141及第二驱动开锁槽142内。

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以机械开锁部件15为机械锁芯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端151为凸轮,凸轮装设于机械锁芯上且位于第一驱动开锁槽141内,但本实用新型并限制机械开锁部件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械开锁部件15还可以是简易的开锁结构,例如内三角或内梅花等结构,用特殊的工具可以完成机械开锁。

其中,锁栓14包括第一锁栓部143及第二锁栓部144;第一锁栓部143的一端用以与锁止部21卡合,第一驱动开锁槽141及第二驱动槽142开设于第一锁栓部143上;第二锁栓部14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锁栓部143的另一端,第二锁栓部144的直径小于第一锁栓部143的直径。

再进一步地,双开电子锁还包括:止挡件16及弹性件17;止挡件16装设于锁体11内,止挡件16上设置有通孔161,通孔161套设于第二锁栓部144的另一端上;弹性件17套设于第二锁栓部144上,弹性件17的一端抵靠于止挡件16,弹性件17的另一端抵靠第一锁栓部143,当锁栓14移动使得第一锁栓部143脱离锁止部21时,弹性件17输出弹力,闭锁时,弹力推抵第一锁栓部143使得锁栓14卡合于锁止部2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7为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地,双开电子锁还包括检测开关18及供电单元19;检测开关18装设于锁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控制板12,当锁栓14移动使得第一锁栓部143脱离锁止部21时,第二锁栓部144的另一端顶抵检测开关18,检测开关18输出信号至控制板12,控制板12控制电机13转动使得第二驱动端131复位;供电单元19装设于锁体11内且电性连接于控制板12及电机13,供电单元19为控制板12及电机13提供工作时的电力,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开关18为触碰开关,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测开关18还可为电磁开关。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双开电子锁为一马蹄锁,双开电子锁还包括锁止件2,锁止件2为锁梁,锁梁的一端固设于锁体11内,锁梁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锁止部21,锁止部21用以与锁栓14的第一锁栓部143卡合,完成闭锁,当解锁时第一锁栓部143脱离锁止部2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开电子锁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双开电子锁的结构与图1-4所示出的双开电子锁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相同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在本实施例中,双开电子锁为一分体锁,双开电子锁还包括锁止件2,锁止件2为锁舌,锁舌上设置有锁止部21,锁止部21用以与锁栓14的第一锁栓部143卡合,完成闭锁,当解锁时第一锁栓部143脱离锁止部21。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开电子锁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双开电子锁为一门锁,门框3上设置有锁止部21,锁止部21用以与锁栓14的第一锁栓部143卡合,完成闭锁,当解锁时第一锁栓部143脱离锁止部21。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双开电子锁,平时用户用电子方式开锁,在电子部件突然出现故障时,用户还可通过机械方式开锁,极大的保障了电子锁的可靠。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上述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