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永磁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880发布日期:2019-09-17 21:5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永磁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电永磁锁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窗或箱体等防护装置通常选用机械锁进行锁闭,但由于机械锁中存在活动部件,所以防锈防腐蚀性能较差,并且一旦锈蚀,极容易出现卡死或无法锁闭等问题。而新兴的电磁锁无需活动部件,防水性能高,不会因腐蚀或是生锈造成执行结构卡死等现象,所以其应用范围渐广;但现有的电磁锁利用通断电流以使电磁铁对外显磁性或不显磁性,因此锁闭时需要稳恒的电流来维持磁力,断电后即处于开锁状态,并且一旦设备电气回路出现故障,电磁锁即处于失效状态,安全稳定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电流维持和安全性能高的电永磁锁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永磁锁具,由控制器控制其开合,所述电永磁锁具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装设于防护装置上,用于将待吸附件吸附至防护装置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永磁钢、可逆磁钢和线圈,所述线圈绕设于可逆磁钢的外围,所述控制器与线圈接通后控制线圈改变可逆磁钢的磁场方向。

作为上述电永磁锁具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可逆磁钢和线圈均为多个,各可逆磁钢外分别绕设一单独的线圈。

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壳体和磁极,壳体上设有容置腔,所述可逆磁钢和线圈装设于容置腔底部,所述磁极装设于容置腔中,位于可逆磁钢和线圈的上方,所述永磁钢嵌设于所述磁极中。

所述控制器中设有控制线圈内部电流方向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端头引出为一插头,所述线圈的端头引出为一插口,所述插头与插口插接使控制电路与线圈相接。

所述线圈的端头至插口之间还设有一线圈接通装置,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密码输入装置,所述电永磁锁具还包括密码核对装置,所述密码输入装置输入的密码经密码核对装置核对为正确时,密码核对装置控制所述线圈接通装置闭合,使插头处的控制电路与插口处的线圈接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简单和快捷的电永磁锁具的解锁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启动控制器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控制可逆磁钢的磁场与永磁钢的磁场反向,解锁完成。

作为上述电永磁锁具的解锁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在密码输入装置上输入密码,所述密码核对装置核对改密码为正确时,执行步骤S3;

S3:密码核对装置控制线圈接通装置接通,使控制器与线圈接通;

S4:启动控制器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控制可逆磁钢的磁场与永磁钢的磁场反向,解锁完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简单和快捷的电永磁锁具的锁闭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启动控制器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控制可逆磁钢的磁场与永磁钢的磁场同向,并用锁具将待吸附件吸附至防护装置上,锁闭完成。

作为上述电永磁锁具的锁闭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在密码输入装置上输入密码,所述密码核对装置核对改密码为正确时,执行步骤S3;

S3:密码核对装置控制线圈接通装置接通,使控制器与线圈接通;

S4:启动控制器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控制可逆磁钢的磁场与永磁钢的磁场同向,并用锁具将待吸附件吸附至防护装置上,锁闭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电永磁锁具,包括吸附组件,吸附组件装设于防护装置上,用于将待吸附件吸附至防护装置上,本实用新型的吸附组件采用可逆磁钢和线圈组合,可逆磁钢的极性的变化仅需要围绕在其外的线圈施加一个短暂的电流脉冲就能完成,并且无需电流维持,会一直保持现有的磁场方向和强度,直至下一个改变其磁场方向的电流脉冲到来,因此即便断电也不会对本实用新型的锁具造成任何影响,安全性能极高并且能耗极小。在具体使用时,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解锁方法使可逆磁钢与永磁钢的磁场方向反向以相互抵消即可,依照锁闭方法使可逆磁钢与永磁钢的磁场方向同向以加强锁紧能力即可,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又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永磁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永磁锁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电永磁锁具与控制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电永磁锁具与控制器的连接关系图。

附图说明:1、吸附组件;11、永磁钢;12、可逆磁钢;13、线圈;131、线圈接通装置;14、壳体;15、磁极;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文实用新型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永磁锁具,包括吸附组件1,吸附组件1装设于门框、窗框、箱体等防护装置上,用于将门、窗、箱盖等待吸附件吸附至防护装置上,或是装设在待吸附件上,并利用吸附力将待吸附件本身吸附在防护装置上。

吸附组件1包括永磁钢11、可逆磁钢12、线圈13、壳体14和磁极15,线圈13绕设于可逆磁钢12外围,壳体14上设有容置腔,可逆磁钢12和线圈13装设于容置腔底部,磁极15装设于容置腔中,位于可逆磁钢12和线圈13的上方,永磁钢11嵌设于磁极15中。

本实施例中,可逆磁钢12的极性的变化仅需要围绕在其外的线圈13施加一个短暂的电流脉冲就能完成,并且无需电流维持,会一直保持现有的磁场方向和强度,直至下一个改变其磁场方向的电流脉冲到来,因此即便断电也不会对本实施例的锁具造成任何影响,安全性能极高并且能耗极小。

本实施例的电永磁锁具由控制器2控制线圈13使其内部产生电流,根据电流方向使可逆磁钢12的磁场方向改变。在使用时,控制器2通过改变线圈13的内部电流方向就能控制可逆磁钢12的磁场与永磁钢11的磁场同向使锁紧力更大,或反向使磁力抵消使锁具解锁,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又快捷。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逆磁钢12和线圈13为多个,各可逆磁钢12外分别绕设一单独的线圈13,当需要改变电永磁锁具的状态时,需要向每个线圈13中通入相应的电流,才能使每个可逆磁钢12同时改变磁场方向,以解锁或锁闭;这种方式相当于一重硬件加密,在解锁时需要与吸附组件1成套的控制器2才能完成解锁,防止混用,安全性能更高。与之相似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磁极15设置多个,每个磁极15下方均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逆磁钢12和线圈13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效果,也应当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中设有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的端头引出为一插头,线圈13的端头引出为一插口,当插头与插口插接后,控制电路与线圈13连通,可以控制线圈13的内部电流方向,使电永磁锁具解锁或锁闭。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利用的电源既可以为蓄电池也可以为市电电源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电永磁锁具的解锁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2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启动控制器2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13控制可逆磁钢12的磁场与永磁钢11的磁场反向,解锁完成。

本实施例的电永磁锁具的锁闭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2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启动控制器2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13控制可逆磁钢12的磁场与永磁钢11的磁场同向,并用锁具将待吸附件吸附至防护装置上,锁闭完成。

依照本实施例的解锁方法使可逆磁钢12与永磁钢11的磁场方向反向以相互抵消即可,依照锁闭方法使可逆磁钢12与永磁钢11的磁场方向同向以加强锁紧能力即可,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快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点在于,如图5所示,控制器2还包括密码输入装置,密码输入装置的端头也引进插头中;电永磁锁具还包括密码核对装置,密码核对装置的端头也引进插口中,且线圈13的端头至插口之间还设有一线圈接通装置131。当插口和插头插接时,由于线圈接通装置131处于断开状态,控制器2不能立即控制电永磁锁具,只有当操作人员在密码输入装置输入的密码经过密码核对装置核对为正确时,密码核对装置控制线圈接通装置131闭合,使插头处的控制电路与插口处的线圈13接通。这种方式相当于在硬件加密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一重软件加密,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电永磁锁具的安全性能。本实施例的密码输入装置可以为数字密码输入或指纹密码输入等方式,密码核对装置与之相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电永磁锁具的解锁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2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在密码输入装置上输入密码,密码核对装置核对改密码为正确时,执行步骤S3;

S3:密码核对装置控制线圈接通装置131接通,使控制器2与线圈13接通;

S4:启动控制器2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13控制可逆磁钢12的磁场与永磁钢11的磁场反向,解锁完成。

本实施例的电永磁锁具的锁闭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控制器2的插头插入电永磁锁具的插口;

S2:在密码输入装置上输入密码,密码核对装置核对改密码为正确时,执行步骤S3;

S3:密码核对装置控制线圈接通装置131接通,使控制器2与线圈13接通;

S4:启动控制器2内部控制电路,使线圈13控制可逆磁钢12的磁场与永磁钢11的磁场同向,并用锁具将待吸附件吸附至防护装置上,锁闭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