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5813发布日期:2019-09-11 22:1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锁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锁产品在功能上及用户体验上有着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电子锁,指纹验证成功后需要下压把手或推拉把手开锁,户使用和体验不好,为此,设计人设计的一种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用户使用时只需要验证正确的指纹和密码等信息后,锁会自动解开,不需要增加下压把手或者推拉把手开锁的动作,使用户使用和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包括:指纹采集器,pcb板,锁盒,斜舌组件,主锁舌,碰舌组件,开锁拨叉,用于驱动开锁拨叉转动的驱动件,转动片,解锁拉板和斜舌拔叉;所述指纹采集器和驱动件分别与pcb板电连接,pcb板接收指纹采集器采集的信号后通过驱动件驱动开锁拨叉转动;所述锁盒的侧板贯穿有主舌孔、斜舌孔和碰舌孔,锁盒内设有用于使斜舌复位的第一扭簧,以及用于使斜舌拔叉复位的第二扭簧;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和斜舌支架,所述斜舌穿过斜舌孔后与斜舌支架的前端连接,所述斜舌拨叉设有第一拨片点和第二拨片点,所述第一拨片点与斜舌支架的后端面滑动接触,所述主锁舌穿过主舌孔后向锁盒内侧延伸有主舌推拉板,所述主舌推拉板设置在解锁拉板的表面且主舌推拉板和解锁拉板分别滑动设置在锁盒内,所述主舌推拉板的一侧设有推拉槽,所述解锁拉板远离主锁舌的一端设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推拉槽位于同一侧,所述解锁拉板靠近主锁舌的一端设有带动板且所述带动板位于解锁拉板的另一侧,所述开锁拨叉转动设置在锁盒内且推拉槽的一侧,所述开锁拨叉的侧壁向推拉槽和驱动板方向延伸有驱动臂,所述斜舌拔叉转动设置在锁盒内且靠近带动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拨片点与带动板的内侧抵接;所述转动片转动设置在锁盒内,所述转动片的第一端与带动板的外侧面接触;所述碰舌组件包括碰舌,定位片,复位弹簧和碰舌杆,所述碰舌杆的一端与碰舌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复位弹簧后与定位片活动连接,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碰舌能随碰舌杆来回直线移动;所述碰舌杆的侧壁设有限制转动片转动的限制部,转动片的第二端与限制部卡接;

当碰舌往锁盒内移动时,限制部解除对转动片的限制,此时,当驱动件通过开锁拨叉带动主舌推拉板向靠近主舌孔方向移动时,斜舌拔叉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转动并使得第一拨片点抵接在斜舌支架的后端面,同时第二拨片点带动解锁拉板往靠近主舌孔方向移动,转动片在解锁拉板的推力下转动;

当驱动件通过开锁拨叉带动主舌推拉板和解锁拉板向远离主舌孔方向移动时,带动板带动斜舌拔叉转动使得第一拨片点与斜舌支架的后端面脱离。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还包括用于驱动开锁拨叉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伞齿和驱动轴;所述电机的主轴固定有与伞齿相互啮合的第一齿形部,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在锁盒内,所述伞齿与驱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固定有第二齿形部,所述开锁拨叉的侧壁设有与第二齿形部相互啮合的第三齿形部,所述电机通过第一齿形部、伞齿和第二齿形部驱动开锁拨叉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还包括使得开锁拨叉转动复位的第四齿形部,所述第四齿形部转动设置在锁盒内,所述第三齿形部与第四齿形部相互啮合,开锁拨叉通过第三齿形部带动第四齿形部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还包括用于使转动片复位的第三扭簧,所述第三扭簧的旋转脚与转动片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扭簧的固定脚与锁盒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驱动臂的自由端设有转动的钢套,所述钢套用于驱动解锁拉板往远离锁盒的侧板方向移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拨片点的边缘设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滚动设置在斜舌支架的后端面,斜舌在第一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伸出斜舌孔,第一滚动件抵接在斜舌支架的后端面,此时,斜舌锁死;当外力驱动斜舌拨叉转动时,第一滚动件沿着斜舌支架的后端面滚动并脱离斜舌支架的后端面,此时,斜舌解锁。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主舌推拉板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滑槽,所述解锁拉板设有与第一滑槽平行的第二滑槽,所述主舌推拉板滑动设置在解锁拉板的上表面,所述锁盒内设有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导向柱,所述主舌推拉板和解锁拉板分别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扭簧的旋转脚与斜舌支架连接,第一扭簧的固定脚与锁盒连接;所述第二扭簧的旋转脚与斜舌拨叉连接,第二扭簧的固定脚与锁盒连接。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用户使用时只需要验证正确的指纹和密码等信息后,锁会自动解开,不需要增加下压把手或者推拉把手开锁的动作;指纹采集器采集指纹信号,并将指纹信号传递给pcb板,pcb板验证成功后,pcb板通过驱动件驱动开锁拨叉转动顺时针转动,开锁拨叉转动时带动主锁舌往锁盒内缩回,同时,开锁拨叉也会拨动解锁拉板往远离主舌孔方向滑动,解锁拉板会带动斜舌拔叉旋转,当开锁拔叉旋转与第二触发开关接触后停止转动,完成自动锁体开锁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发明去除主锁舌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驱动件,第三齿形部和第四齿形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内部局部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内部局部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内部局部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内部局部示意图四;

图10是本发明内部局部示意图五;

图11是本发明中侧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三;

图13是本发明中pcb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包括:指纹采集器,pcb板18,锁盒10,斜舌组件20,主锁舌30,碰舌组件40,开锁拨叉50,用于驱动开锁拨叉50转动的驱动件90,转动片60,解锁拉板70和斜舌拔叉80。指纹采集器和驱动件分别与pcb板18电连接,pcb板18接收指纹采集器采集的信号后通过驱动件驱动开锁拨叉50转动。锁盒10的侧板贯穿有主舌孔11、斜舌孔12和碰舌孔13,锁盒10内设有用于使斜舌21复位的第一扭簧14,以及用于使斜舌拔叉80复位的第二扭簧15。斜舌组件20包括斜舌21和斜舌支架22,斜舌21穿过斜舌孔12后与斜舌支架22的前端连接,第一扭簧14的旋转脚与斜舌支架22连接,第一扭簧14的固定脚与锁盒10连接,斜舌支架22在第一扭簧14的弹力作用下来回移动并驱动斜舌21伸出或者缩回斜舌孔12。斜舌拨叉80转动设置在锁盒10内,斜舌拨叉80设有第一拨片点81和第二拨片点82,第一拨片点81与斜舌支架22的滑动接触,斜舌拨叉80在第二扭簧15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复位,第二扭簧15的旋转脚与斜舌拨叉80连接,第二扭簧15的固定脚与锁盒10连接,斜舌拨叉80在第二扭簧15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复位,斜舌拨叉80转动使得第一拨片点81与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抵接时,斜舌拨叉80顶住斜舌21的移动,此时斜舌21处于锁死状态;斜舌拨叉80转动使得第一拨片点81与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脱离时,斜舌21可以移动至锁盒10内,此时斜舌21处于解锁状态。斜舌拨叉80转动使得第一拨片点81与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抵接时,斜舌拨叉80顶住斜舌21的移动,此时斜舌21处于锁死状态;斜舌拨叉80转动使得第一拨片点81与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脱离时,斜舌21可以移动至锁盒10内,此时斜舌21处于解锁状态。主锁舌30穿过主舌孔11后向锁盒10内侧延伸有主舌推拉板31,主舌推拉板31用于推动主锁舌30伸出或者缩回锁盒10,主舌推拉板31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滑槽32,解锁拉板70设有与第一滑槽32平行的第二滑槽71,主舌推拉板31滑动设置在解锁拉板70的上表面,锁盒10内设有与第一滑槽32和第二滑槽71滑动连接的导向柱72,主舌推拉板31和解锁拉板70分别与导向柱72滑动连接,当推动主舌推拉板31时,主舌推拉板31带动主锁舌30来回移动;主舌推拉板31的一侧设有推拉槽33,本实施例中推拉槽33位于主舌推拉板31的左侧,解锁拉板70远离主锁舌30的一端设有驱动板73,驱动板73与推拉槽33位于同一侧,即驱动板73位于解锁拉板70的左侧,解锁拉板70靠近主锁舌30的一端设有带动板74且带动板74位于解锁拉板70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带动板74位于解锁拉板70右侧,开锁拨叉50转动设置在锁盒10内且位于推拉槽33的左侧,开锁拨叉50的侧壁向推拉槽33和驱动板73方向延伸有驱动臂51,斜舌拔叉80转动设置在锁盒10内且靠近带动板74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斜舌拔叉80位于带动板74的右侧,第二拨片点82与带动板74的内侧抵接;转动片60转动设置在锁盒10内,转动片60的第一端61与带动板74的外侧面接触;碰舌组件40包括碰舌41,定位片42,复位弹簧43和碰舌杆44,碰舌杆44的一端与碰舌4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复位弹簧43后与定位片42活动连接,复位弹簧43处于压缩状态,碰舌41能随碰舌杆44来回直线移动;碰舌杆44的侧壁设有限制转动片60转动的限制部45,转动片60的第二端62与限制部45卡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当碰舌41往锁盒10内移动时,限制部45解除对转动片60的限制,此时,驱动件90通过开锁拨叉50带动主舌推拉板31向靠近主舌孔11方向移动时,即驱动件90驱动开锁拨叉50逆时针转动,此时,斜舌拔叉80在第二扭簧15的作用下转动并使得第一拨片点81抵接在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同时第二拨片点82带动解锁拉板70往靠近主舌孔11方向移动,转动片60在解锁拉板70的推力下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当驱动件90驱动开锁拨叉50带动主舌推拉板31和解锁拉板70向远离主舌孔11方向移动时,即驱动件90驱动开锁拨叉50顺时针转动时,带动板74带动斜舌拔叉80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拨片点81与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脱离。

如图1至图13所示,指纹采集器采集指纹信号,并将指纹信号传递给pcb板18,pcb板18验证成功后,pcb板18通过驱动件90驱动开锁拨叉转动顺时针转动,开锁拨叉50转动时带动主锁舌往锁盒10内缩回,同时,开锁拨叉50也会拨动解锁拉板70往远离主舌孔11方向滑动,解锁拉板70会带动斜舌拔叉80旋转,完成自动锁体开锁功能。

如图3至图5所示,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驱动件90包括电机91,伞齿92和驱动轴93;电机91的主轴固定有与伞齿92相互啮合的第一齿形部94,驱动轴93转动设置在锁盒10内,伞齿92与驱动轴93的上端固定连接,驱动轴93的下端固定有第二齿形部95,开锁拨叉50的侧壁设有与第二齿形部95相互啮合的第三齿形部52,电机91通过第一齿形部94、伞齿92和第二齿形部95驱动开锁拨叉50转动。

如图1至图5所示,电机91反转,电机91通过第一齿形部94、伞齿92和第二齿形部95驱动开锁拨叉50顺时针转动,开锁拨叉50转动时带动主锁舌往锁盒10内缩回,同时,开锁拨叉50也会拨动解锁拉板70往远离主舌孔11方向滑动,解锁拉板70会带动斜舌拔叉80转动,当开锁拔叉旋转至某一位置后停止转动,完成自动锁体开锁功能。

如图1至图5所示,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还包括使得开锁拨叉50转动复位的第四齿形部16,第四齿形部16转动设置在锁盒10内,第三齿形部52与第四齿形部16相互啮合,开锁拨叉通过第三齿形部52带动第四齿形部16转动。

如图1至图7所示,全封闭式全自动锁体还包括用于使转动片60复位的第三扭簧17,第三扭簧17的旋转脚与转动片60的第二端62连接,第三扭簧17的固定脚与锁盒10连接。

如图5所示,驱动臂51的自由端设有转动的钢套53,钢套53用于驱动解锁拉板70往远离锁盒10的侧板方向移动。钢套53使得驱动臂51旋转更加顺畅。

如图1至图13所示,第一拨片点81的边缘设有第一滚动件83,第一滚动件83滚动设置在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斜舌21在第一扭簧14的弹力作用下伸出斜舌孔12,第一滚动件83抵接在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此时,斜舌21锁死;当外力驱动斜舌拨叉80转动时,第一滚动件83沿着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滚动并脱离斜舌支架22的后端面,此时,斜舌21解锁。

如图1至图13所示,指纹验证成功后,电机91反转,电机91通过第一齿形部94、伞齿92和第二齿形部95驱动开锁拨叉50顺时针转动,开锁拨叉50转动时带动主锁舌往锁盒10内缩回,同时,开锁拨叉50也会拨动解锁拉板70往远离主舌孔11方向滑动,解锁拉板70会带动斜舌拔叉80旋转,完成自动锁体开锁功能。

如图1至图13所示,pcb板18上设有第一触发开关181,第二触发开关182,第三触发开关183,第四触发开关184,第五触发开关185和第六触发开关186。碰舌杆44移动过程中与第一触发开关181触碰。开锁拨叉50转动过程中与第三触发开关183,第四触发开关184和第五触发开关185触碰。斜舌拔叉80转动过程中与第六触发开关186触碰。第四齿形部16转动过程中与第二触发开关182触碰。

如图1至图13所示,具体的,关上门后,碰舌41会压入锁盒10内,碰舌41压入锁盒10后,碰舌杆44会触发第一触发开关181,此时,pcb板18控制电机91正转,电机91通过第一齿形部94、伞齿92和第二齿形部95驱动开锁拨叉50逆时针转动,当开锁拨叉50逆时针转动至触发第五触发开关185时,第五触发开关185通过pcb板18控制电机91停止转动,同时,在碰舌41会压入锁盒10内时,限制部45会消除对转动片60的限制,转动片60在第三扭簧17的弹力作用下转动,本实施例中,转动片60逆时针转动,同时,斜舌拔叉80在第二扭簧15的作用复位,斜舌拔叉80带动解锁拉板70复位,当斜舌拔叉80复位后会触发第六触发开关186,斜舌21顶住斜舌支架22,使得斜舌21锁死,同时,开锁拨叉50逆时针转动时,开锁拨叉50转动带动主锁舌30伸出主舌孔11,当开锁拨叉50逆时针转动至触碰第三触发开关183时,开锁拨叉50停止转动。当电机91转动时,电机91通过第三齿形部52带动第四齿形部16,第四齿形部16转动至与第二触发开关182触碰时,完成上锁。

如图1至图13所示,指纹采集器采集指纹并证成功后,电机91反转,带动开锁拨叉50顺时针转动,开锁拨叉50转动时带动主锁舌30向远离主舌孔11方向移动,同时也会拨动解锁拉板70向远离主舌孔11方向移动,解锁拉板70会带动斜舌拔叉80旋转,当开锁拨叉50旋转到与第四触发开关184触碰时,开锁拨叉50停止转动,完成开锁功能。

主舌推拉板31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滑槽32,解锁拉板70设有与第一滑槽32平行的第二滑槽71,主舌推拉板31滑动设置在解锁拉板70的上表面,锁盒10内设有与第一滑槽32和第二滑槽71滑动连接的导向柱72,主舌推拉板31和解锁拉板70分别与导向柱72滑动连接。

以上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