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伸缩式两用套筒扳手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6453发布日期:2020-01-24 13:3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伸缩式两用套筒扳手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扳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拆卸伸缩式两用套筒扳手杆。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领域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机器不断地出现,人们在制造机械时追求高质量、高精度的同时,也对维修机器时便捷的拆卸工具有迫切的需求。

在拆卸机器的螺栓、螺母等部件时,通常会用到套筒、扳手等工具进行拆卸和紧固,目前市面上很多的拆卸工具尤其是扳手等,规格在出厂时便已成型,扳手连杆的长度一般都是固定的,无法拆卸和紧固处于不同深度位置的螺栓或螺母,

由于拆卸机器时部件处在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空间等会需要不停得切换使用不同规格的扳手,这样不但增加使用成本,而且增加人员的劳动强度,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市面上也有一些可微调、可折叠的扳手,能够在使用时适当调节扳手工作端的位置长度。如专利号为20132074128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杆可伸缩式套筒扳手,包括手柄、连杆、弹簧、滑块、螺杆、调节螺母、套筒头,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手柄的中部垂直固定连接,连杆的内部设有弹簧、滑块和螺杆,螺杆上设有调节螺母,弹簧的一端与手柄的中部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的另一端与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套筒头顶部固定连接。该专利主要是通过调节螺母调节螺杆,以实现伸缩,但是该扳手只能实现竖向短距离的调节,无法满足不同方位深处部位螺栓或螺母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拆卸伸缩式两用套筒扳手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伸缩式两用套筒扳手杆,包括横向调节套筒、螺纹丝杆、t型套筒、竖向调节套杆和竖向套筒。

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可作为第一工具使用;所述的竖向套筒作为第二工具使用。

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的一端与竖向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竖向调节套杆的另一端插设在t型套筒的第一端内,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可在t型套筒的第一端内伸缩,并通过第一卡接组件固定。

所述t型套筒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与相应的螺纹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横向调节套筒与螺纹丝杆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横向调节套筒以调节其长度并通过第二卡接组件固定。通过横向调节套筒与螺纹丝杆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横向调节套筒长度随具体的使用空间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省力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为六边柱形;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用于拧动内六角的螺钉或螺母;

所述的竖向套筒与竖向调节套杆的一端内设置有一与竖向调节套杆相配合的六角型腔,所述的六角型腔内设置有贯穿的螺纹通孔,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的一端插入六角型腔内,并通过螺纹通孔与联接螺钉相互配合实现将竖向调节套杆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在竖向套筒的六角型腔内;

所述的竖向套筒另一端也相应设置有一六角型腔,该六角型腔可用于拧动外六角的螺钉或螺母。

优选的,所述的t型套筒的第一端内为六角型腔,并且所述的t型套筒第一端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2组或4组贯穿六角型腔的定位卡孔。

优选的,所述的螺纹丝杆的端部分别通过相应的联接螺钉固定在t型套筒的第二端和第三端。

优选的,所述的t型套筒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均设置有相应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下端为开口结构,上端留余结构,所述的矩形槽上还开设有贯穿的螺纹通孔,所述的螺纹丝杆一端插入矩形槽内,并通过螺纹通孔与联接螺钉相互配合实现固定,所述矩形槽上端的留余结构可部分限制螺纹丝杆的上下转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将联接螺钉取下,将螺纹丝杆与t型套筒分离开,利于携带保管。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调节套筒的型腔内设置有用于与螺纹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调节套筒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2组或4组贯穿型腔的定位卡孔,所述的定位卡孔用于与卡接组件相配合。

优选的,每组所述的定位卡孔的数量至少为5个,5个所述的定位卡孔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卡接组件设置在竖向调节套杆远离竖向套筒的一端的通孔内;所述的第二卡接组件设置在螺纹丝杆远离t型套筒的一端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压缩弹簧、以及设置在第一压缩弹簧两端的第一卡位球;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设置在竖向调节套杆的通孔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露出通孔并与第一卡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一卡位球与设置在t型套筒第一端外侧壁上的定位卡孔相配合;

所述的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二压缩弹簧、以及设置在第二压缩弹簧两端的第二卡位球;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设置在螺纹丝杆的通孔内,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两端露出通孔并与第二卡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二卡位球与设置在横向调节套筒的外侧壁上的定位卡孔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横向调节套筒与螺纹丝杆相互配合,可随实际使用位置调整横向调节套筒长度,能达到最佳的省力状态的目的,且螺纹丝杆和横向调节套筒能通过卡位球联接定位,增加工作的可靠性;

2、本发明的t型套筒的第一端与竖向调节套杆通过弹簧和卡位球进行定位,可随实际使用环境适应性的调整竖向调节套杆长度,实现了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目的;

3、本发明通过将螺纹丝杆和t型套筒通过可拆卸的联接螺钉进行固定,实现了可拆卸、便于携带、存放不占用空间的目的;

4、本发明的竖向套筒通过套筒联接螺钉与竖向调节套杆相联接,可通过更换不同的竖向套筒以实现了拆卸不同类型螺钉、螺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竖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t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横向调节套筒与螺纹丝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向调节套筒,2-螺纹丝杆,3-t型套筒,4-竖向调节套杆,5-竖向套筒,6-定位卡孔,7-矩形槽,8-第一压缩弹簧,9-第一卡位球,12-六角型腔,13-螺纹通孔;21-第一端,22-第二端,23-第三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拆卸伸缩式两用套筒扳手杆,包括横向调节套筒1、螺纹丝杆2、t型套筒3、竖向调节套杆4和竖向套筒5。所述的套筒扳手杆呈t字型结构。其中,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4可作为第一工具使用;所述的竖向套筒5作为第二工具使用。

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4的一端与竖向套筒5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4为六边柱形,该六边柱形的的竖向调节套杆4可用于拧动内六角的螺钉或螺母。

相应的,所述的竖向套筒5与竖向调节套杆4连接的一端内设置有与竖向调节套杆4相配合的六角型腔12,所述的六角型腔12内设置有贯穿的螺纹通孔13,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4的一端插入六角型腔12内,并通过螺纹通孔13与联接螺钉相互配合实现将竖向调节套杆4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在竖向套筒5的六角型腔12内;所述的竖向套筒5另一端也相应设置有一六角型腔12,该所述的六角型腔12可用于拧动外六角的螺母或螺钉,由于竖向调节套杆4与竖向套筒5之间采用联接螺钉连接,通过拆卸即可实现该套筒扳手杆的两用。可参见图2。

所述竖向调节套杆4的另一端插设在t型套筒3的第一端21内,所述的竖向调节套杆4可在t型套筒3的第一端21内伸缩,并通过第一卡接组件固定;相应的,所述的t型套筒3的第一端21内为六角型腔12,并且所述的t型套筒3的第一端21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2组贯穿六角型腔12的定位卡孔6,本实施例中,每组包括5个等间距分布的定位卡孔6。第一卡接组件通过与定位卡孔6相互配合,实现竖向调节套杆4的固定。

所述t型套筒3的第二端22和第三端23分别与相应的螺纹丝杆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横向调节套筒1与螺纹丝杆螺纹2连接,通过旋转横向调节套筒1以调节其长度,调节完成后可通过第二卡接组件固定。通过横向调节套筒1与螺纹丝杆2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横向调节套筒1长度随具体的使用空间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省力状态。

如图4所示,所述的螺纹丝杆2的端部分别通过相应的联接螺钉固定在t型套筒3的第二端22和第三端2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t型套筒3的第二端22和第三端23均设置有相应的矩形槽7,所述矩形槽7的下端为开口结构,上端为留余结构,所述的矩形槽7上还开设有贯穿的螺纹通孔13,所述的螺纹丝杆2一端插入矩形槽7内,并通过螺纹通孔13与联接螺钉相互配合实现固定,所述矩形槽7上端的留余结构可部分限制螺纹丝杆2的上下转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将联接螺钉取下,将螺纹丝杆2与t型套筒3分离开,利于携带保管。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调节套筒1的型腔内设置有用于与螺纹丝杆2相配合的内螺纹。并且在所述的横向调节套筒1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2组贯穿型腔的定位卡孔6,所述的定位卡孔6用于与第二卡接组件相配合。本实施例中,每组包括5个等间距分布的定位卡孔6。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卡接组件设置在竖向调节套杆4远离竖向套筒5的一端的通孔内;所述的第二卡接组件设置在螺纹丝杆2远离t型套筒3的一端通孔内。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压缩弹簧8、以及设置在第一压缩弹簧8两端的第一卡位球9;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8设置在竖向调节套杆4的通孔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8的两端露出通孔并与第一卡位球9连接,所述的第一卡位球8与设置在t型套筒3第一端外侧壁上的定位卡孔6相配合;

所述的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二压缩弹簧、以及设置在第二压缩弹簧两端的第二卡位球;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设置在螺纹丝杆2的通孔内,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两端露出通孔并与第二卡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二卡位球与设置在横向调节套筒1的外侧壁上的定位卡孔6相配合。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