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414发布日期:2019-08-16 21:41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服务机器人是常见的机器人种类之一。服务机器人通常设置在银行等机构的大堂,用于接待宾客并简单的指引宾客办理业务。为实现机器人的指引功能,服务机器人的头部位置通常设有多个部件,如摄像头、麦克风和补光灯等。现有的服务机器人的头部位置内的各个部件独立设置,在安装时存在一定难度,也不利于服务机器人的售后维修。同时,现有的机器人的灵活性不佳,仿真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维修,同时更为灵活,仿真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包括:头部外壳;所述的头部外壳设有集成模块;所述的集成模块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液晶屏,在所述底板远离液晶屏的一端设有摄像头和麦克风;在所述摄像头的一侧设有补光灯;所述的集成模块设置在头部外壳的内部,所述的头部外壳的表面在与液晶屏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透明片;所述的头部外壳的表面在与摄像头和补光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明片;所述的头部外壳的表面在与麦克风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的头部外壳的外表面设有触摸传感器;所述的头部外壳连接机器人的颈部组件。

优选地,所述的颈部组件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所述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旋转连接;所述的第三组件套设在第二组件外,并可绕第三组件与第二组件的连接位置旋转;还设有用于带动第二组件转动的第一舵机和用于带动第三组件转动的第二舵机;所述的第三组件远离第二组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的头部外壳设有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的第三组件与头部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舵机包括第一舵机机体和可在第一舵机机体上转动的第一舵盘;所述的第二舵机包括第二舵机机体和可在第二舵机机体上转动的第二舵盘;所述的第一组件与第一舵机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组件同时与第一舵盘和第二舵机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组件与第二舵盘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为SCS40串口舵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其优点在于,将头部外壳内的各个部件集成为一个模块,减少了安装难度,实现简易一体化安装,也利于售后维护;通过设置串行舵机使所述服务机器人能够实现左右摇头和上下点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使所述服务机器人更为灵活,仿真度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的集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的颈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的颈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1-头部外壳,11-第一透明片,12-第二透明片,13-开口,14-触摸传感器,2-集成模块,21-底板,211液晶屏,212-摄像头,213-麦克风,214-补光灯;3-颈部组件,31-第一组件,32-第二组件,33-第三组件,341-第一舵机机体,342-第一舵盘,351-第二舵机机体,352-第二舵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服务机器人的头部结构,包括:头部外壳(1);所述的头部外壳(1)设有集成模块(2);所述的集成模块(2)包括底板(21);在所述底板(21)的一端设有液晶屏(211),在所述底板(21)远离液晶屏(211)的一端设有摄像头(212)和麦克风(213);在所述摄像头(212)的一侧设有补光灯(214);所述的集成模块(2)设置在头部外壳(1)的内部,所述的头部外壳(1)的表面在与液晶屏(2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透明片(11);所述的头部外壳(1)的表面在与摄像头(212)和补光灯(21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明片(12);所述的头部外壳(1)的表面在与麦克风(213)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13);所述的头部外壳(1)的外表面设有触摸传感器(14);所述的头部外壳(1)连接机器人的颈部组件(3)。所述的头部外壳1为仿人类头部结构,第二透明片12制成眼睛形状,安装在头部外壳1的正面。液晶屏211生成的色彩图案通过第一透明片11透出,供客人查看。第一透明片11和第二透明片12均可采用亚克力材质制成。摄像头设置在底板21的上端,透过第二透明片12捕捉机器人面前的图像信息,拍摄机器人面前的影像,对机器人面前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补光灯214主要对摄像头的拍摄环境进行补光,使机器人在弱光环境下也能进行拍摄。麦克风213通过开口13对外界环境进行收音,对机器人周围的环境进行录音。通过底板21将机器人头部内的各个硬件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块2,再将集成模块2安装在头部外壳1内,能有效减少各个硬件的安装难度,使头部内硬件的安装更为简易,同时也有利于后续机器人的维护。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颈部组件(3)包括第一组件(31)、第二组件(32)和第三组件(33);所述的第一组件(31)和第二组件(32)旋转连接;所述的第三组件(33)套设在第二组件(32)外,并可绕第三组件(33)与第二组件(32)的连接位置旋转;还设有用于带动第二组件(32)转动的第一舵机和用于带动第三组件(33)转动的第二舵机;所述的第三组件(33)远离第二组件(32)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的头部外壳(1)设有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的第三组件(33)与头部外壳(1)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舵机包括第一舵机机体(341)和可在第一舵机机体(341)上转动的第一舵盘(342);所述的第二舵机包括第二舵机机体(351)和可在第二舵机机体(351)上转动的第二舵盘(352);所述的第一组件(31)与第一舵机机体(34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组件(32)同时与第一舵盘(342)和第二舵机机体(35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组件(33)与第二舵盘(352)固定连接。

第一组件31呈方型,第一舵机机体341设置在第一组件31内部,第一舵盘342设置在第一组件31上方,并露出在第一组件31的上方。第二组件32设置在第一组件的上方,与第一舵盘342固定连接。第二组件32呈中空圆柱形,第一舵盘342带动第二组件32绕其中轴线旋转。第二舵机机体351设置在第二组件32内部,第二舵盘352设置在第二组件32的一侧,并向外露出。第二舵盘352通过螺钉与第三组件33固定连接。第三组件33套设在第二组件32外,并可绕二者的连接位置转动。第二舵盘352用于带动第三组件33转动。第三组件33通过连接部和连接槽与头部外壳1固定连接。第一舵盘342转动带动第二组件32在水平面转动,第二组件32带动第三组件33转动,第三组件33带动头部外壳1转动,使机器人的头部左右转动,做出“摇头”的姿势。第二舵盘352带动第三组件33转动,第三组件33带动头部外壳1转动,使机器人的头部上下摆动,做出“点头”的姿势。通过上述结构,使机器人能够做出“点头”或“摇头”的仿真动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使所述服务机器人更为灵活,仿真度也更高。

所述的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为SCS40串口舵机。串口舵机控制简易、精准,能较好的控制机器人实现“点头”“摇头”动作。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