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紧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1979发布日期:2020-03-13 07:0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栓紧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螺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栓紧固组件。



背景技术:

电气贯穿件是安装在反应堆安全壳墙上,用于电缆穿越安全壳的专用电气设备。在正常和各种事故工况下,包括:地震和失水事故情况下,电气贯穿件应能够保证反应堆安全壳的完整性,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同时,维持安全壳内外的电气和信号的连续性。而电气贯穿件上的每根电缆馈通以圆周形呈蜂窝状排列,受电气贯穿件自身结构的影响,每根电缆馈通的电缆套管之间的间距狭窄,同时,部分电缆连接后其正面端部盖板无法打开,只允许从侧面操作,同时中心电缆套管被外围电缆套管包围,导致电缆套管之间相互干扰,使得操作空间过于狭小,进而使得操作人员难以安装或拆卸电缆套管上的螺栓。由此可见,设计一种螺栓紧固组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栓紧固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螺栓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套筒、扳动杆;所述紧固套筒的外筒壁圆周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紧固套筒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螺栓的螺母套接配合的通孔;所述扳动杆,设有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紧固套筒插接的插接部。

将电缆套管螺栓嵌入在紧固套筒的多边形通孔内,使得紧固套筒套接在电缆套管螺栓上,凹槽设置在紧固套筒的外边缘,使得操作人员可由紧固套筒的一侧将扳动杆的插接部插进凹槽内,从而使得扳动杆与紧固套筒插接,转动扳动杆,使得扳动杆以紧固套筒为轴进行摆动,从而使得紧固套筒带动螺栓旋转,拔下扳动杆,将扳动杆插接进相邻的下一个凹槽内,继续转动扳动杆,使得紧固套筒带动螺栓继续旋转。重复上述操作,即可通过扳动杆拧动紧固套筒间接的拧紧或拆卸螺栓,一方面使得操作人员可由电缆套管的一侧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将手伸进电气贯穿件内,从而不会触碰到外围电缆。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沿所述紧固套筒的轴向贯穿所述紧固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至少有12个。

进一步的,所述扳动杆还设有连接部、把手,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紧固套筒的外筒壁形状相匹配,使得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凹槽时,所述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紧固套筒的外筒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半圆形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形状与所述紧固套筒的外筒壁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包括一朝向所述凹部的圆心侧的凸起,所述凸起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插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沿所述连接部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末端设有力矩扳手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扳动杆采用方钢制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在紧固套筒的外筒壁圆周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凹槽,使得操作人员可由紧固套筒的一侧将扳动杆的插接部插接进凹槽内,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在电缆套管的一侧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将扳动杆伸进电气贯穿件的内侧,通过扳动杆扳动紧固套管间接的拧动螺栓,从而操作人员无需将手伸进电气贯穿件的内侧,一方面不会触碰到外围电缆套管,使得无需拆除外围电缆套管也可对内侧电缆套管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凹槽至少为12个,使得每个凹槽之间的旋转角最大为30°,使得每次扳动杆最大转动30°即可将扳动杆与相邻的下一个凹槽插接,从而进一步缩小了本装置对操作空间的需求。

力矩扳手可通过把手上的力矩扳手接头与本装置对接,从而通过力矩扳手进行力矩验证,进一步方便了操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视图。

图2:前视图。

图中:1-紧固套筒、2-扳动杆、11-凹槽、12-通孔、21-插接部、22-连接部、23-把手、231-力矩扳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螺栓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套筒1、扳动杆2。紧固套筒1上设置有用于与螺栓的螺母套接配合的通孔12,紧固套筒1的外筒壁圆周还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凹槽11,凹槽11沿紧固套筒1的轴向贯穿紧固套筒1。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夹角与凹槽11的数量成反比,既凹槽11的数量为n,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夹角为360°/n,凹槽11至少有12个,既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夹角最大为30°。

扳动杆2采用方钢制成,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扳动杆2进行操作时更加的舒适。扳动杆2设置有连接部22、插接部21、把手23。插接部21设置在连接部22的一端,把手23沿连接部22的径向设置在连接部22的另一端。连接部22包括一与紧固套筒1的外筒壁形状相匹配的半圆形凹部。插接部21包括一朝向凹部圆心侧的凸起,凸起由连接部22的一端向连接部22的另一端延伸。

将紧固套筒1的通孔12对准螺栓的螺母,推动紧固套筒1,从而使得螺母嵌入在紧固套筒1的通孔12内,进而使得紧固套筒1套接在螺母上。

握住把手23,通过把手23调节连接部22的位置,进而调节插接部21的位置,使得把手23位于紧固套筒1的一侧,插接部22位于紧固套筒1的另一侧。继续调节插接部21的位置,使得插接部21的凸起对准外筒壁圆周上的凹槽11,将凸起插接进凹槽11内。其中,凹槽11沿紧固套筒1的轴向贯穿紧固套筒1,从而延长了凹槽11在紧固套筒1轴向上的长度,进而使得凸起与凹槽11插接时,无需进行精准定位,从而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容错空间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当凸起插接进凹槽11内时,连接部22的凹部与紧固套筒1的外筒壁贴合。

在把手23上施力,使得凹部进一步与紧固套筒1的外筒壁贴合,同时使得凸起与凹槽11的内壁相抵触。继续施力,此时凹部与紧固套筒1的外筒壁贴合的部位成为支点,同时使得把手2以紧固套筒1为轴进行摆动,从而使得扳动杆2能够带动紧固套筒1旋转,进而使得紧固套筒1带动螺母共同旋转。

在把手23上施加相反方向的力,使得把手23带动连接部22共同运动,从而使得连接部22的凹部脱离紧固套筒的外筒壁,进而消除支点,连接部22带动插接部21共同运动,插接部21的宽度小于凹槽11的宽度,插接部21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11的深度,使得插接部21的凸起能够与凹槽11的内壁脱离,进而使得插接部21与凹槽11脱离。继续施加反方向的力,使得把手2沿相反方向摆动,直至反向摆动角度与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夹角相等,使得凸起能够对准相邻的下一个凹槽,通过把手23调节连接部22的位置,进而调节插接部21的位置,从而将凸起插接进相邻的下一个凹槽内。在把手23上施力,使得紧固套筒1带动螺母再次旋转。重复上述的过程,使得紧固套筒1带动螺母逐次旋转,最终通过紧固套筒1拧紧或松脱电缆套管的螺母。

可见,无论扳动杆2带动紧固套筒1旋转多少度,把手23的反向摆动角度的大小应至少与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夹角相等,既操作空间的大小至少满足反向摆动角度与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夹角相等的条件才可重复进行上述的操作,而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夹角与凹槽的数量成反比,综上,凹槽的数量越多,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操作空间就越小。

同时,把手23末端设有力矩扳手接头231,使得力矩扳手可以通过力矩扳手接头231与扳动杆2对接,从而可通过力矩扳手进行力矩验证,进而验证螺母是否充分拧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