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止结构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7096发布日期:2020-07-31 20:5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止结构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行止及刹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锁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车辆都采用机械式锁止机构对车轮进行锁止,从而防止车辆被盗。现有的机械式锁止结构通常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当解锁遇到阻力时,容易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而锁止结构一旦损坏,因其设置于车辆内部,因此需要对车轮整体进行拆解,之后再将锁止结构进行更换。如此,费时费力,且浪费成本和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止结构,能够快速更换,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止结构,包括,

套设在车轴上的刹车圈,所述刹车圈的内圆周面为刹车面,所述刹车圈上周向设置有锁槽;

安装在安装板上,且设置在所述刹车圈外部,用于与所述锁槽进行配合对所述刹车圈进行锁止的锁件;

其中,所述锁件包括,

能够嵌入或脱离所述锁槽的第一锁件,

受驱动装置驱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锁件脱离所述锁槽的带动件,

能够使第一锁件恢复嵌入状态的第一复位件。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锁件,

所述第二锁件用于对所述第一锁件嵌入或脱离所述锁槽的行程进行限定。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

套设在所述电机外的电机座;

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定位偏心块;

一端与所述定位偏心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带动件连接的控制弹簧。

优选地,所述带动件包括,

用于与所述控制弹簧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用于与所述安装板铰接的第一铰接孔;

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侧设置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件脱离所述锁槽的解锁块。

优选地,所述带动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锁件转动抵接的解锁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件包括,

能够嵌入所述锁槽内的凸块;

与所述解锁块相适配的解锁槽;

设置在所述第一锁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安装板铰接的第二铰接孔;

设置在所述第一锁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锁件转动抵接的锁止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锁件一端,用于与所述锁止角转动抵接的锁止卡口;

设置在所述第二锁件上,用于与所述安装板铰接的所述第三铰接孔;

设置在所述锁止卡口与所述第三铰接孔之间的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一铆接孔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用于与所述解锁边相抵接;

设置在所述第二锁件上,用于使所述第二锁件恢复抵接所述第一锁件状态的第二复位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件远离所述锁止卡口的一端还设置有配重块。

优选地,所述带动件与所述第一锁件叠放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密封罩。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套,所述第一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套相适配的密封套固定槽口。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安装在鼓闸盖上,所述鼓闸盖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在所述自行车上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止结构,车轴上设置有刹车圈,刹车圈内圆周面为刹车面,而锁件设置在刹车圈外部的安装板上,刹车圈外周面上设置有锁槽,锁件能够与刹车圈上的锁槽相配合,如此,刹车圈与锁件分离设置,当锁件出现问题时,能够直接对锁件进行快速更换,节约资源与成本,同时,还能够使锁件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刹车圈。

锁件还包括能够嵌入或脱离锁槽的第一锁件,第一锁件能够与锁槽相配合,深入至锁槽底部,从而对刹车圈进行锁止。锁件内还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带动件带动第一锁件脱离锁槽,从而实现锁止结构的解锁。锁件上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能够使第一锁件恢复嵌入锁槽的锁止状态,从而使第一锁件能够以与刹车圈卡接的锁止状态为常态,保证锁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偏心块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偏心块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件与密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鼓闸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鼓闸盖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件与鼓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结构应用于轮毂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车圈在高速状态旋转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件与第二任锁件的锁止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件和第二锁件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动件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动件回复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密封罩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鼓闸盖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锁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部”、“外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止结构不仅可以安装在自行车上,还可安装在电动车、摩托车、滑板车等车辆上进行使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锁止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套设在车轴8上的刹车圈1,刹车圈1的内圆周面为刹车面,刹车圈1上周向设置有锁槽11;设置在刹车圈1外部,用于与锁槽11进行配合对刹车圈1进行锁止的锁件2;其中,锁件2包括,能够嵌入或脱离锁槽11的第一锁件21,受驱动装置23驱动从而带动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的带动件24,能够使第一锁件21恢复嵌入状态的第一复位件22。

具体的,车轴8上设置有刹车圈1,刹车圈1内圆周面为刹车面,而锁件2设置在刹车圈1外部的安装板3上,刹车圈1外周面上设置有锁槽11,刹车圈1与锁槽11可一体化设置,也可分离设置,当刹车圈1与锁槽11分离设置时,锁槽11套设在刹车圈1外围,并以焊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固定。锁件2能够与刹车圈1上的锁槽11相配合,如此,刹车圈1与锁件2分离设置,当锁件2出现问题时,能够直接对锁件2进行快速更换,节约资源与成本,同时,还能够使锁件2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刹车圈。

进一步的,锁件2还包括能够嵌入或脱离锁槽11的第一锁件21,第一锁件21能够与锁槽11相配合,深入至锁槽11底部,从而对刹车圈1进行锁止。锁件2内还设置有驱动装置23,驱动装置23能够驱动带动件24带动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从而实现锁止结构的解锁。锁件2上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22,第一复位件22为弹簧或扭簧,第一复位件22能够使第一锁件21恢复嵌入锁槽11的锁止状态,从而使第一锁件21能够以与刹车圈1卡接的锁止状态为常态,保证锁件2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锁止结构还包括第二锁件25,第二锁件25用于对第一锁件21嵌入或脱离锁槽11的行程进行限定。

具体的,第二锁件25能够对第一锁件21起到限定作用,当第一锁件21嵌入锁槽11时,第二锁件25能够抵接住第一锁件21,维持锁止状态的稳定;当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时,第二锁件25能够对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的行程进行限制,使第一锁件21的脱离存在一定范围,以此控制第一锁件21在安装板3内的运动。如此,能够使第一锁件21的活动更加稳定和可控,有利于锁止结构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3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231,套设在电机231外的电机座232;设置在电机座232的输出轴上的定位偏心块233;一端与定位偏心块233相连,另一端与带动件24连接的控制弹簧234。

具体的,驱动装置23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231,电机231通过防水线238与设置在车体上的开关锁相连,使用者控制开关锁发出指令,开关锁通过防水线238将指令传达至电机231,进而电机231进行转动,从而使锁止结构实现锁定或解锁。电机231的外部设置有电机座232,用于保护电机231不受外部影响,延长电机231的使用寿命。电机23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定位偏心块233,定位偏心块233的中心设置有电机轴安装孔239,从而使定位偏心块233能够套设连接在电机231的输出轴上,进而使电机231的输出轴带动定位偏心块233进行回转运动。定位偏心块233上还设置有控制弹簧连接孔237,控制弹簧连接孔237用于与控制弹簧234相连接,控制弹簧234的一端与定位偏心块233连接,另一端与带动件24相连。定位偏心块233上还设置有开关板接触面236,当定位偏心块233旋转180°时,开关板接触面236会被限制无法继续旋转,进而电机231控制定位偏心块233回转,以此限定定位偏心块233的旋转角度。当电机231正转时,定位偏心块233带动控制弹簧234向电机231方向进行回拉,控制弹簧234进而带动带动件24向回拉,带动件24进而拉动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实现锁止结构的解锁。当电机231反转时,定位偏心块233解除拉动控制弹簧234的力,控制弹簧234失去力的作用后恢复至未受力状态,解除掉拉动带动件24的力,进而使带动件24解除对第一锁件21的拉动力,同时,第一锁件21还在第一复位件22的作用力下进行复位,恢复到与锁槽11进行卡接的状态中。

此外,控制弹簧234可以为弹性弹簧,也可为刚性钢丝。控制弹簧234起到的是电机231与带动件24之间的连接作用,当控制弹簧234为弹性件时,更加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延长锁件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电机座232内还设置有限位块235,限位块235能够将电机座232与安装板3相连接,从而固定电机座232与电机23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带动件24包括,用于与控制弹簧234连接的第一连接孔241;用于与安装板3铰接的第一铰接孔242;背离第一连接孔241一侧设置的用于带动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的解锁块243。

具体的,带动件24与控制弹簧234通过第一连接孔241相连接,通过电机231的正转与反转,控制弹簧234跟随电机231的转动进行运动,进而使带动件24跟随控制弹簧234进行往复运动。而带动件24上设置有与安装板3铰接的第一铰接孔242,从而使带动件24能够在第一铰接孔242与安装柱的配合下,以第一铰接孔242为定点进行运动。在带动件24上背离第一连接孔241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的解锁块243,当带动件24受力后,解锁块243能够将力传至第一锁件21上,从而带动第一锁件21进行运动。

本实施例中,带动件24还包括用于与第二锁件25转动抵接的解锁边244。

具体的,当带动件24带动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时,第二锁件25会抵接住第一锁件21,此时,带动件24上设置的解锁边244能够对第二锁件25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第二锁件25不再抵接第一锁件21,进而使第一锁件21得以从锁槽11内脱离,实现解锁。

本实施例中,第一锁件21包括能够嵌入锁槽11内的凸块211;与解锁块243相适配的解锁槽212;设置在第一锁件21的一端,与安装板3铰接的第二铰接孔213;设置在第一锁件21另一端,用于与第二锁件25转动抵接的锁止角214。

具体的,第一锁件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孔213,第二铰接孔213与安装柱相配合能够使第一锁件21铰接在安装板3上,并能够使第一锁件21以第二铰接孔213为定点进行旋转。第一锁件21的另一端设置有锁止角214,锁止角214能够与第二锁件25转动抵接。同时,第一锁件21上还设置有能够嵌入锁槽11内的凸块211,凸块211为梯形状,与锁槽11底部相接触的一边为短边,背离与锁槽11底部相接触的边为长边,如此,能够使凸块211只有在被抵接至锁槽11底部时,才会与锁槽11稳定卡合,防止在行车状态下误操作使凸块211嵌入锁槽11内进行锁死,确保锁止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锁件21上还设置有与设置在带动件24上的解锁块243相适配的解锁槽212。当解锁块243在电机231的驱动下进行运动时,解锁块243能够卡接在解锁槽212内,从而拉动解锁槽212进行运动,进而带动第一锁件21向脱离锁槽11的方向移动,最终使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

本实施例中,第二锁件25包括,设置在第二锁件25一端,用于与锁止角214转动抵接的锁止卡口251;设置在第二锁件25上,用于配合安装柱与安装板3铰接的第三铰接孔253;设置在锁止卡口251与第三铰接孔253之间的第一铆接孔252,第一铆接孔252上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用于与解锁边244相抵接;第二锁件25上还包括,用于使第二锁件25恢复抵接第一锁件21状态的第二复位件26。

具体的,第二锁件25与第一锁件21相接的一端设置有锁止卡口251,锁止卡口251与锁止角214相抵接,以此固定第一锁件21的位置。第二锁件25上还设置有配合安装柱与安装板3铰接的第三铰接孔242,如此,第二锁件25能够以第三铰接孔242为定点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第二锁件25远离第一锁件2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锁件25起复位作用的第二复位件26,第二复位件26为弹簧或扭簧。当带动件24带动第一锁件21向锁槽11外部移动时,带动件24上设置的解锁边244对第二锁件25上设置的安装柱起推动作用,从而推动第二锁件25沿第三铰接孔253旋转,使第二锁件25朝背离第一锁件21的方位移动,进而解除对第一锁件21的抵接,进而使第一锁件21上设置的解锁角214脱离锁止卡口251,从而使第一锁件21能够脱离出锁槽11,实现锁止结构的解锁。当带动件24不再拉动第一锁件21向锁槽11外移后,第一复位件22会由于自身的弹力推动第一锁件21向锁槽11移动,第二复位件26也会因自身弹力使第二锁件25向第一锁件2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二锁件25重新恢复到抵接第一锁件21的状态,从而使第一锁件21恢复卡接入锁槽11的状态。

进一步的,第二复位件26可以设置在锁止卡口251与第三铰接孔253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与锁止卡口251相对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锁件25远离锁止卡口251的一端还设置有配重块254。

具体的,配重块254始终会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又因为第二锁件25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孔252,当第二锁件25的一端始终有向下的趋势时,第二锁件25的另一端则会为追求平衡,始终保持向上的趋势。而锁止卡口251设置在第二锁件25保持向上的一端,由此,配重块254能够起到下坠作用,从而促使第二锁件25的另一端保持向上的状态,从而保证锁止卡口251与第一锁件21相抵接。锁止结构解锁时,带动件24与第一锁件21都会推动第二锁件25,将第二锁件25推离第一锁件21,此时,第二复位件26受到压力保持紧缩状态,但当外力消除后,第二锁件25上配重块254一端因重力作用向下,促使锁止卡扣251向上抵接锁止角214,同时,第二复位件26不再受到压力,从而恢复舒张状态,使得锁止卡口251与锁止角214重新抵接住,进而恢复稳定的锁止状态。

进一步的,当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如若因使用者的误操作对锁止结构进行锁止,当第一锁件21的凸块211开始进入刹车圈1的锁槽11时,凸块211两侧会与锁槽11内壁接触,但因刹车圈1始终保持转动,刹车圈1会带动锁槽11转动,因此凸块211无法抵接进入锁槽11底端进行嵌入。同时,第二锁件25上一端设置的配重块254,因自身重力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锁件25上另一端设置的锁止凸块255,为保持第二锁件25的平衡而向上运动,进而使锁止凸块255与第一锁件21上设置的锁止边216来回滑动,使第一锁件21无法准确嵌入刹车圈1内,保证车辆无法锁止,从而保证车辆不会在行驶中因误操作发生锁止急停,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本实施例中,带动件24与第一锁件21叠放设置。

进一步的,设置在带动件24上的第一铰接孔242与设置在第一锁件21上的第二铰接孔213,为同圆心设置,且带动件24与第一锁件21叠放设置,如此,带动件24能够带动第一锁件21进行同步转动,从而拉动第一锁件21脱离锁槽11,实现锁止结构的解锁。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上还设置有密封罩4。密封罩4用于扣合安装板3,对安装板3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安装板3的使用寿命。此外,密封罩4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水线238过线的第一过线孔41。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套5,第一锁件21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套5相适配的密封套固定槽口215。

具体的,第一锁件21内包含有突出于密封罩4设置的凸块211,凸块211从密封罩4上设置的穿孔42穿出,而密封套5能够与第一锁件21相连,从而填补穿孔42与凸块211之间的空隙。第一锁件21上设置与密封套5相适配的密封套固定槽口215,用于使密封套5能够与第一锁件21紧密卡合。

进一步的,安装板3上设置有锁件2,锁件2会穿过密封罩4与刹车圈1进行卡接,而锁件2与密封罩4的穿孔42会存在开口和缝隙,因此,在锁件2与密封罩4的穿孔42上设置有密封套5,将开口与缝隙堵住,保证密封罩4的封闭性。密封套5的一端为结合端51,结合端51与密封罩4上的穿孔42相固定,密封套5的另一端为穿插端52,穿插端52与第一锁件21上的密封套固定槽口215相固定。如此,密封套5能够紧密扣合在密封罩4内,有效保护锁件2,使锁件2能够防尘防水,延长锁止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结合端51与穿插端5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端53,连接端53具有伸缩性,当结合端51固定在密封罩4上的穿孔42上,且穿插端52与第一锁件21上的密封套固定槽口215相固定时,随着第一锁件21的嵌入或脱离锁槽11的运动,穿插端52也能够跟随第一锁件21一同运动,从而带动连接端53进行伸展或缩紧。当第一锁件21前锁槽11方向运动,嵌入锁槽11时,结合端51保持原位,穿插端52跟随第一锁件21一同向锁槽11方向运动,此时连接端53为伸展状态。当第一锁件21向脱离锁槽11方向运动,脱离锁槽11时,穿插端52跟随第一锁件21一同向脱离锁槽11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锁件21会带动穿插端52向结合端51的方向挤压,此时,连接端53为缩紧状态。连接端53的伸缩性,使密封套5的密封性能够得到保证,进而能够保证第一锁件21与密封罩4之间的密封连接,保护锁件2不受车辆行驶中可能存在的水流或流沙的干扰侵蚀,保证锁件2的有效运行,延长锁止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安装在鼓闸盖6上,鼓闸盖6与车架7固定连接。鼓闸盖6上设置有相接孔61,与安装板3相配合,进而使安装板3能够与鼓闸盖6固定连接。鼓闸盖6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水线238过线的第二过线孔63,便于防水线238能够从外部穿过鼓闸盖6与安装板3上的电机相连。

进一步的,安装板3上还设置有第二铰接孔213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柱铆接孔31,设置有与第一铆接孔252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柱铆接孔32,设置有与电机座231相配合的电机座安装孔33,设置有与定位偏心块233相配合的定位销孔34,设置有与限位块235相配合的的限位块定位销孔35,以及与相接孔61相配合连接的鼓闸盖铆接孔36。

进一步的,鼓闸盖6外表面设置有止转凹槽62,车架7上设置有止转凸块71,由此,止转凸块71能够嵌入到止转凹槽62内,进而使鼓闸盖6安装到车架7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在自行车上设置有本实施例提供的锁止结构。

此外,锁止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锁止结构在锁止状态下,车辆停止转动,第一锁件21上设置的凸块211嵌入刹车圈1的锁槽11中,同时第二锁件25上设置的锁止卡口251与第一锁件21上的锁止角214相抵接,第二锁件25能够抵接防止第一锁件21从锁槽11内脱离,从而保证第一锁件21与第二锁件22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静止,进而对设置在车轴8上的刹车圈1进行锁止。

进行解锁时,电机231通过定位偏心块233带动控制弹簧234向脱离锁槽11的方向移动,控制弹簧234进而拉动带动件24向相同方向移动,带动件24上设置的解锁边244推动第二锁件25上设置的安装柱,将第二锁件25推离第一锁件21,使第二锁件25不再对第一锁件21形成约束,带动件24上设置的解锁块243进而拉动第一锁件21上设置的解锁槽212向脱离锁槽11方向移动,使第一锁件21上的凸块211从锁槽11内脱离,从而实现锁止结构的解锁。在电机231的拉动作用下,带动件24能够拉动第一锁件21,使锁止结构的解锁状态得以保持。此时,第一锁件21上设置的第一复位件22与第二锁件25上设置的第二复位件26受到推动和挤压,保持紧缩状态。

对锁止结构进行重新锁止时,电机231不再对带动件24进行拉动,进而带动件24卸除掉对第一锁件21的拉动力,此时,第一锁件21会在第一复位件22的回弹力下将凸块211重新嵌入至锁槽11中,第二锁件25会在第二复位件26的回弹力下回位,重新抵接住第一锁件21,进而使锁止结构得以重新锁止。

实施例二:

结合参见图21至2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锁件21与第二锁件22固定设置于安装板3上,安装板3以及电机座232均固定设置在密封罩4上。

密封罩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板3固定的固定凹槽44,固定凹槽44上设置有用于与安装板3与鼓闸盖6连接的鼓闸盖螺丝柱的避空孔46。由此,鼓闸盖6上设置的鼓闸盖螺丝柱能够穿过闸盖螺丝柱的避空孔46,与安装板3上的鼓闸盖铆接孔36相连接,进而与安装板3固定连接。但鼓闸盖6上的鼓闸盖螺丝柱会与安装板3上的鼓闸盖铆接孔36之间存在间隙,由此,在鼓闸盖螺丝柱的外围周边上还设置有密封凹槽64,密封凹槽64内设置有o型橡胶密封圈,从而填补鼓闸盖螺丝柱与鼓闸盖铆接孔36之间的间隙,保证连接的密封性。

密封罩4的顶部为开口状态,由此,还设置有用于与密封罩4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的密封盖47,密封盖47上设置有用于与密封罩4连接的螺丝孔48,密封罩4上有对应螺丝孔48设置的螺丝安装孔45,将密封盖47安装至密封罩4上时,仅需通过螺丝将螺丝孔48与螺丝安装孔45连通固定,从而将密封盖47固定在密封罩4上。密封罩4与密封盖47连接的端口内侧,还设置有环状凹槽43,环状凹槽43内设置有环状橡胶密封圈,当密封盖47安装于密封罩4上时,环状凹槽43内设置的环状橡胶密封圈能够填补密封盖47与密封罩4之间的空隙,进一步保证密封罩4的密封性。

锁件2安装时,先将第一锁件21与第二锁件22安装在安装板3上,进而将安装板3安装在密封罩4内对应的固定凹槽44内,同时,将密封套5安装在第一锁件21与密封罩4上,此时,安装板3得到固定和定位。之后,将密封罩4安装在鼓闸盖6上,用螺丝将安装板3上的鼓闸盖铆接孔36与鼓闸盖6上设置的鼓闸盖螺丝柱拧紧固定,从而将安装板3与密封罩4共同固定在鼓闸盖6上。最后,将密封盖47盖至密封罩4上,从而完成锁止结构的安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