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3738发布日期:2020-06-30 20:0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棘轮扳手装配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棘轮扳手是一种可控制空转方向的手工工具,由于其可让操作者在不取下扳手的状态下,不停的转动螺栓或螺帽,不仅方便使用者的操作,同时也克服部份空间上的限制因此是目前使用极为广泛、且重要的手工具。

众所周知,现行的棘轮扳手包括手柄及安装于手柄一端部的功能组合装配体,功能组合装配体包括弹簧、e型片、d头、盖板、转向钮、三角棘爪等小零件,因此,现行棘轮扳手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弹簧、e型片、d头、盖板、转向钮、三角棘爪等小零件组合装配至棘轮扳手的端部位置;然而,在棘轮扳手众多的小零件的装配过程中,d头及三角棘爪的组装较为重要,现大多数生产采用手工对d头及三角棘爪进行纠向、组装,其生产效率低下;现也有采用半自动化方式生产,但其机构设计复杂,且较难实现完全自动化操作,从而影响后续功能组合装配体的装配,造成减低棘轮扳手装配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棘轮扳手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化的优点,另具备确保d头及三角棘爪的上料稳定性,且自动化实现d头及三角棘爪装配的特点。

该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具有一机架、设于该机架上的工作台和设于所述机架上且相对所述工作台转动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阵列设有多个承载治具,该承载治具上均开设有容纳手柄头部的第一安置槽,手柄头部上开设有容纳d头及三角棘爪的第二安置槽;较佳地,所述转盘机构周边设有d头上料机构、三角棘爪上料机构、组装机构和移栽装配机构;所述d头上料机构自动上料的d头及所述三角棘爪上料机构自动上料的三角棘爪汇集在所述组装机构上进行组装,组装后的组合体经所述移栽装配机构装配在手柄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内;该组装装置具备确保d头及三角棘爪的上料稳定性,且自动化实现d头及三角棘爪装配的特点。

较佳地,所述转盘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凸轮分割器、设于该凸轮分割器输出轴上的转盘和与该凸轮分割器输入轴固接的第一电机;实现多个承载治具间歇性的在所述工作台上旋转。

较佳地,所述d头上料机构沿着d头上料方向依次包括d头分料组件、移栽中转组件及涂油上料组件;d头经所述d头分料组件逐一进行分料,分料后的d头依次经所述移栽中转组件的移栽、中转操作后,再经所述涂油上料组件逐一对d头进行涂油且将涂油后的d头上料至所述组装机构上。

较佳地,所述d头分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下方的固定架、设于该固定架上的料斗及第一气缸、设于该第一气缸活塞杆上的推动块、设于该推动块上的顶起杆、设于该顶起杆头部的托料槽、架设于所述料斗上方的第二气缸和设于该第二气缸活塞杆上的弹性推力件;所述料斗穿过所述工作台,所述顶起杆穿过所述料斗,所述第一气缸推动所述顶起杆在所述料斗中上下运动使得d头落入所述托料槽;该装置实现对d头逐件自动上料操作。

较佳地,所述移栽中转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中转组件和架设于该中转组件上方的移栽组件,所述移栽组件将所述托料槽上的d头转运至所述中转组件上;所述中转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承载台、设有该承载台出料端的压料板、设于所述承载台一侧且与其平行的第一导轨、沿该第一导轨滑行的第一滑块、设于该第一滑块上的第一移料片和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滑行的第三气缸;所述承载台上开设有滑料槽,所述第一移料片位于所述滑料槽的上方,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第一移料片将置于所述滑料槽上的d头依次移栽至所述承载台的出料端;该装置实现对经所述d头分料组件上料后的d头进行涂油操作前的中转操作。

较佳地,所述移栽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料斗上方的第一无杆气缸、设于该第一无杆气缸上的第一移栽安装架、设于该第一移栽安装架上的第四气缸及第二导轨、沿该第二导轨滑行且与所述第四气缸连接的第一取料安装架、设于该第一取料安装架上的第五气缸、设于该第五气缸活塞杆上的两个第一磁条和设于所述第五气缸本体上的第一脱料块;该装置实现将d头从所述d头分料组件内移栽至所述中转组件上。

较佳地,所述涂油上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储油座、架设于该储油座上方的第二无杆气缸、设于该第二无杆气缸上的第二移栽安装架、设于该第二移栽安装架上的第六气缸及第三导轨、沿该第三导轨滑行且与所述第六气缸连接第二取料安装架和弹性安装于该第二取料安装架上的两组取料组件;两所述取料组件均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取料安装架上的第七气缸、设于该第七气缸活塞杆上的第二磁条和设于所述第七气缸本体上的第二脱料块;两所述第二磁条、所述储油座及所述承载台输出端呈线性设置;该装置实现d头装配前的涂油及将涂油后的d头移栽至所述组装机构上。

较佳地,所述三角棘爪上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振动盘和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振动盘出口端的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组装机构出口端的导料块、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导料块下方的第八气缸、设于该第八气缸活塞杆上的顶块、设于所述导料块一侧的第九气缸和设于该第九气缸活塞杆上的推料块;所述导料块上开设有导料通槽和与该导料通槽导通的导料孔及推送孔,所述顶块插入所述导料通槽,所述推料块插入所述推送孔;该装置确保将三角棘爪顺畅地与所述d头相互组合起来。

较佳地,所述组装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移料组件和架设于该移料组件上方的纠向组件;在所述移料组件的移料过程中,所述纠向组件对不符合朝向要求的d头进行换向,换向后的d头继续通过所述移料组件的作用移栽至与三角棘爪组装的位置上;所述移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导料轨道、设于该导料轨道一侧且与其平行设置的第四导轨、与该第四导轨配合滑行的第十气缸、驱动该第十气缸沿所述第四导轨滑行的第十一气缸、设于所述第十气缸活塞杆上且在所述导料轨道上方移动的第二移料片。

较佳地,所述纠向组件包括设于工作台上的安装支架、设于该安装支架上的第十二气缸、沿该安装支架上下移动的安装板、设于该安装板上且与所述第十二气缸连接的第一旋转气缸和设于该第一旋转气缸上的旋转爪手。

较佳地,所述移栽装配机构包括架设于所述组装机构上方的第三无杆气缸、设于该第三无杆气缸上的第三移栽安装架、设于该第三移栽安装架上的第十三气缸及第五导轨、沿该第五导轨滑行且与所述第十三气缸连接的第三取料安装架、设于该第三取料安装架上的第二旋转气缸、设于该第二旋转气缸上的第十四气缸、设于该第十四气缸活塞杆上的两个第三磁条和设于所述第十四气缸本体上的第三脱料块;该设置实现将d头与三角棘爪组合好的组合体移栽并装配到手柄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较传统d头及三角棘爪进行组装生产方式,其具有的优势有:

1、d头上料机构自动上料的d头及三角棘爪上料机构自动上料的三角棘爪自动汇集在组装机构上进行组装,组装后的组合体经移栽装配机构移栽、装配在所述转盘机构的手柄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内,实现确保d头及三角棘爪的自动上料稳定性,且实现d头及三角棘爪组装、装配过程的全自动化的目的。

2、料斗穿过工作台、顶起杆穿过料斗的设置,第一气缸推动顶起杆在料斗中上下运动使得d头落入托料槽且通过移栽中转组件及涂油上料组件的移栽及上料操作,实现对d头逐件自动上料操作,简化了利用传统式振动给料装置的结构设计,降低了制造成本及空间占用率。

3、承接组件承接d头上料机构自动上料的d头,在移料组件的移料过程中,纠向组件对不符合朝向要求的d头进行换向,换向后的d头继续通过移料组件的作用移栽至与三角棘爪组装的位置上,实现自动调整d头的朝向、提高d头的组装稳定性,且结构得到了简化,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配的棘轮扳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配的棘轮扳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转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d头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d头分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移栽中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涂油上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三角棘爪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推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移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纠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移栽装配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机架、200-工作台、300-转盘机构、310-承载治具、311-第一安置槽、312-第二安置槽、320-凸轮分割器、330-转盘、340-第一电机、400-d头上料机构、410-d头分料组件、411-固定架、412-料斗、413-第一气缸、414-推动块、415-顶起杆、416-托料槽、417-第二气缸、418-弹性推动件、420-移栽中转组件、430-涂油上料组件、431-储油座、432-第二无杆气缸、433-第二移栽安装架、434-第六气缸、435-第三导轨、436-第二取料安装架、440-中转组件、441-承载台、442-压料板、443-第一导轨、444-第一滑块、445-第一移料片、446-第三气缸、447-滑料槽、460-取料组件、461-第七气缸、462-第二磁条、463-第二脱料块、500-三角棘爪上料机构、510-振动盘、520-推料组件、521-导料块、522-第八气缸、523-顶块、524-第九气缸、525-推料块、526-导料通槽、527-导料孔、528-推送孔、600-组装机构、610-移料组件、611-导料轨道、612-第四导轨、613-第十气缸、614-第十一气缸、615-第二移料片、620-纠向组件、621-安装支架、622-第十二气缸、623-安装板、624-第一旋转气缸、625-旋转爪手、700-移栽装配机构、701-第三无杆气缸、702-第三移栽安装架、703-第十三气缸、704-第五导轨、705-第三取料安装架、706-第二旋转气缸、707-第十四气缸、708-第三磁条、709-第三取料块、80-手柄、81-弹簧、82-e型片、83-d头、84-盖板、85-转向钮、86-三角棘爪、87-第一安装槽、88-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要装配的棘轮扳手为常见的扳手,棘轮扳手包括手柄80、弹簧81、e型片82、d头83、盖板84、转向钮85及三角棘爪86;其装配方式为,手柄80的头部设有第一安装槽87和第二安装槽88,d头83和三角棘爪86安装于第一安装槽87内,弹簧81插入到e型片82的中间部位,转向钮85安装于第二安装槽88内,弹簧81与e型片82的组合体再安装到转向钮85内,弹簧81与转向钮85抵接,e型片82与三角棘爪86抵接,盖板84通过螺丝锁在棘轮扳手的头部,将零件锁在第一安装槽87和第二安装槽88内。

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一种棘轮扳手的d头及三角棘爪自动上料组装装置,具有一机架100、设于该机架上的工作台200和设于所述机架100上且相对所述工作台200转动的转盘机构300;具体地,所述转盘机构3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凸轮分割器320、设于该凸轮分割器输出轴上的转盘330和与该凸轮分割器输入轴固接的第一电机340,所述转盘机构300上阵列设有多个承载治具310,该承载治具上均开设有容纳手柄80头部的第一安置槽311,手柄80头部上开设有容纳d头83及三角棘爪86的第二安置槽312;在所述转盘330间歇性地旋转过程中,置于其上的所述承载治具310逐一接收d头83及三角棘爪86组合体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机构300周边设有d头上料机构400、三角棘爪上料机构500、组装机构600和移栽装配机构700;本实施例中,所述d头上料机构400及三角棘爪上料机构500分别位于所述组装机构600的两端,所述d头上料机构400设于所述组装机构600的进料端,所述三角棘爪上料机构500设于所述组装机构600的出料端;其具体运作步骤为,所述d头上料机构400自动上料的d头83及所述三角棘爪上料机构500自动上料的三角棘爪86汇集在所述组装机构600的出料端进行组装,组装后的组合体经所述移栽装配机构700装配在手柄80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312内,可实现确保d头83及三角棘爪86的上料稳定性,且实现d头83及三角棘爪86组装、装配的全自动化特点。

参看图5所示,所述d头上料机构400沿着d头83上料方向依次包括d头分料组件410、移栽中转组件420及涂油上料组件430;具体地,d头83经所述d头分料组件410逐一进行分料,分料后的d头83依次经所述移栽中转组件420的移栽、中转操作后,再经所述涂油上料组件430逐一对d头83进行涂油且将涂油后的d头83上料至所述组装机构600上。

参看图6所示,所述d头分料组件410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下方的固定架411、设于该固定架上的料斗412及第一气缸413、设于该第一气缸活塞杆上的推动块414、设于该推动块上的顶起杆415、设于该顶起杆头部的托料槽416、架设于所述料斗412上方的第二气缸417和设于该第二气缸活塞杆上的弹性推力件418;所述料斗412穿过所述工作台200,所述顶起杆415穿过所述料斗412,所述第一气缸413推动所述顶起杆415在所述料斗412中上下运动使得d头83落入所述托料槽416。本实施例中,所述料斗412为倒锥体形状,所述顶起杆415的数量为2根,所述料斗412中放置较多d头83零件,所述第一气缸413驱动所述顶起杆415穿过所述料斗412,且在所述料斗412中上下运动使得托起d头83落入所述托料槽416;为了达到逐件的分料的目的,所述第二气缸417驱动所述弹性推力件718将所述托料槽416内的多余d头83进行剔除掉,为了保护剔除过程中防止伤及d头,所述弹性推力件418可为弹簧。本处需要说明的是,d头83零件的重量大且尺寸较为复杂,若采用普通的振动盘结构振动给料,则其所需要求的振动盘的规格尺寸足够大才能实现振动给料要求,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所述d头上料机构400结构简洁、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且实现d头83的上料的稳定性。

参看图7所示,所述移栽中转组件420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上的中转组件440和架设于该中转组件上方的移栽组件450,所述移栽组件450将所述托料槽416上的d头83转运至所述中转组件440上;具体地,所述中转组件440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上的承载台441、设有该承载台出料端的压料板442、设于所述承载台441一侧且与其平行的第一导轨443、沿该第一导轨滑行的第一滑块444、设于该第一滑块上的第一移料片445和驱动所述第一滑块444滑行的第三气缸446;所述承载台441上开设有滑料槽447,所述第一移料片445位于所述滑料槽447的上方,所述第三气缸446驱动所述第一移料片445将置于所述滑料槽447上的d头83依次移栽至所述承载台441的出料端;具体的运作过程为,为了顺畅的推动d头83,所述第一移料片445上挖设有吻合d头83形状的槽口,d头83通过所述移栽组件450放置于所述承载台441上,所述第三气缸446驱动所述第一滑块444沿着沿着所述第一导轨443滑行,使得所述第一移料片445推动d头83沿着所述承载台441滑动直到其出料端;所述压料板442的设置防止后面推动的d头83推翻之前的d头,起到后续对d头83进行涂油操作前的中转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移栽组件450包括架设于所述料斗412上方的第一无杆气缸451、设于该第一无杆气缸上的第一移栽安装架452、设于该第一移栽安装架上的第四气缸453及第二导轨454、沿该第二导轨滑行且与所述第四气缸453连接的第一取料安装架455、设于该第一取料安装架上的第五气缸456、设于该第五气缸活塞杆上的两个第一磁条457和设于所述第五气缸456本体上的第一脱料块458;具体的,所述第一脱料块458上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一磁条457相对其运动的通孔;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为,所述第一无杆气缸451及所述第四气缸453驱动所述第一磁条457移栽至所述托料槽416的上方,所述第五气缸456驱动所述第一磁条457吸取d头83,再通过所述第一无杆气缸451及所述第四气缸453驱动将吸取的d头83放置所述滑料槽447上,所述第五气缸456驱动所述第一磁条457上升,在所述第一脱料块458的作用下将d头83挣脱所述第一磁条457的吸引,实现将d头83从所述d头分料组件410内移栽至所述中转组件440上。

参看图8所示,所述涂油上料组件430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上的储油座431、架设于该储油座上方的第二无杆气缸432、设于该第二无杆气缸上的第二移栽安装架433、设于该第二移栽安装架上的第六气缸434及第三导轨435、沿该第三导轨滑行且与所述第六气缸434连接第二取料安装架436和弹性安装于该第二取料安装架上的两组取料组件460;两所述取料组件460均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取料安装架436上的第七气缸461、设于该第七气缸活塞杆上的第二磁条462和设于所述第七气缸本体上的第二脱料块463;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前后结构动作的协调性,采用两所述第二磁条462、所述储油座431及所述承载台441输出端呈线性设置;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为,在所述取料组件460的取置于所述承载台441出料端的d头83,通过所述第二无杆气缸432的驱动将d头83放置于所述储油座431上进行涂油处理,再经过所述第二无杆气缸432的作用将涂油后的d头83移栽至所述组装机构600上,至于所述第二磁条462在挣脱d头83的操作原理和所述第一磁条462挣脱d头83的原理一样,就不一一赘述。

参看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三角棘爪上料机构5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振动盘510和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上且位于所述振动盘510出口端的推料组件520;所述推料组件520包括设于所述组装机构600出口端的导料块521、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上且位于所述导料块521下方的第八气缸522、设于该第八气缸活塞杆上的顶块523、设于所述导料块521一侧的第九气缸524和设于该第九气缸活塞杆上的推料块525;所述导料块521上开设有导料通槽526和与该导料通槽导通的导料孔524及推送孔528,所述顶块523插入所述导料通槽526,所述推料块525插入所述推送孔528;本实施例中,由于三角棘爪86呈月牙型结构,在所述振动盘510的作用下,三角棘爪86会呈一致的朝向输出,三角棘爪86经所述导料孔527进入所述导料通槽526,所述第八气缸522驱动所述顶块523将三角棘爪86顶至与d头83的组装位置,然后所述第九气缸524驱动所述推料块525将三角棘爪86推出所述导料通槽526,且与d头83进行组合,确保将三角棘爪86顺畅地与d头83进行相互组装操作。

参看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组装机构600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上的移料组件610和架设于该移料组件上方的纠向组件620;在所述移料组件610的移料过程中,所述纠向组件620对不符合朝向要求的d头83进行换向,换向后的d头83继续通过所述移料组件610的作用移栽至与三角棘爪83组装的位置上;所述移料组件610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200上的导料轨道611、设于该导料轨道一侧且与其平行设置的第四导轨612、与该第四导轨配合滑行的第十气缸613、驱动该第十气缸沿所述第四导轨612滑行的第十一气缸614、设于所述第十气缸613活塞杆上且在所述导料轨道611上方移动的第二移料片615;具体地,为了顺畅的推动d头83在所述导料轨道611上运行,所述第二移料片615上开设有吻合d头83形状的两槽口;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为,其一槽口位于所述导料块521的下方,当d头83进入所述导料块521内,所述第十一气缸614驱动所述第十气缸613沿着所述第四导轨612滑行,使得d头83沿着所述导料轨道611滑行至所述纠向组件620的下方,而另一槽口位于上的d头83移栽至所述导料轨道611的出口端与三角棘爪86组装,然后所述第十气缸613驱动所述第二移料片615回退,随之所述第十一气缸614的驱动重复移料操作。

参看图13所示,所述d头纠向组件620包括设于工作台200上的安装支架621、设于该安装支架上的第十二气缸622、沿该安装支架上下移动的安装板623、设于该安装板上且与所述第十二气缸622连接的第一旋转气缸624和设于该第一旋转气缸上的旋转爪手625。具体地,位于所述旋转爪手625下方的所述导料轨道611上设有感应器,当该感应器触感有信号时,所述第十二气缸622驱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624下行,所述旋转爪手625抓取d头83后所述第十二气缸622上行,随之所述第一旋转气缸624将抓取的d头83进行180度的换向后,再通过所述第十二气缸622驱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624下行将调整好朝向的d头83放置于所述导料轨道611上;当所述感应器触感不到信号时,所述纠向组件620不启动工作。

参看图14所示,所述移栽装配机构700包括架设于所述组装机构600上方的第三无杆气缸701、设于该第三无杆气缸上的第三移栽安装架702、设于该第三移栽安装架上的第十三气缸703及第五导轨704、沿该第五导轨滑行且与所述第十三气缸703连接的第三取料安装架705、设于该第三取料安装架上的第二旋转气缸706、设于该第二旋转气缸上的第十四气缸707、设于该第十四气缸活塞杆上的两个第三磁条708和设于所述第十四气缸707本体上的第三脱料块709;具体的,所述第三脱料块709上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三磁条708相对其运动的通孔;其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述第三无杆气缸701及所述第十三气缸703的驱动下,所述第三脱料块709移至d头83与三角棘爪86组合体的上方,所述第十四气缸707驱动两所述第三磁条708分别吸取d头83与三角棘爪86后,经所述第三无杆气缸701将抓取的d头83与三角棘爪86移至手柄80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312上方,再通过所述第十三气缸703的作用实现将d头83与三角棘爪86组合好的组合体装配到手柄80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312内,随着所述第十四气缸707回退,随之所述第二磁条708上行,所述第三脱料块将d头83与三角棘爪86从所述第二磁条708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倾倒d头83零件至所述料斗412中,所述第一气缸413驱动所述顶起杆415在所述料斗412中上下运动使得托起一件d头83落入所述托料槽416;所述第一无杆气缸451及所述第四气缸453驱动所述第一磁条457移栽至所述托料槽416的上方,所述第五气缸456驱动所述第一磁条457吸取d头83,再通过所述第一无杆气缸451及所述第四气缸453驱动将吸取的d头83放置所述滑料槽447上,所述第三气缸446驱动所述第一滑块444沿着沿着所述第一导轨443滑行,使得所述第一移料片445推动d头83沿着所述承载台441滑动直到其出料端;通过所述第二无杆气缸432的驱动将d头83放置于所述储油座431上进行涂油处理,再经过所述第二无杆气缸432的作用将涂油后的d头83移栽至所述组装机构600上;在所述移料组件610的移料过程中,所述纠向组件620对不符合朝向要求的d头83进行换向,换向后的d头83继续通过所述移料组件610的作用移栽至与三角棘爪83组装的位置上;与此同时,三角棘爪86经所述导料孔527进入所述导料通槽526,所述第八气缸522驱动所述顶块523将三角棘爪86顶至与d头83的组装位置,然后所述第九气缸524驱动所述推料块525将三角棘爪86推出所述导料通槽526,且与d头83进行组合;所述第三无杆气缸701及所述第十三气缸703的驱动下,所述第三脱料块709移至d头83与三角棘爪86组合体的上方,所述第十四气缸707驱动两所述第三磁条708分别吸取d头83与三角棘爪86后,经所述第三无杆气缸701将抓取的d头83与三角棘爪86移至手柄80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312上方,再通过所述第十三气缸703的作用实现将d头83与三角棘爪86组合好的组合体装配到手柄80头部上的所述第二安置槽312内。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