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2476发布日期:2020-06-02 19:4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刮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雨刮器电机是由电机带动,通过连杆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刮臂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雨刮动作,一般接通电机,即可使雨刮器工作,通过选择高速低速档,可以变化电机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电机转速进而控制刮臂速度。

在雨刮器电机组装的过程中,其中有一步是将如图4中的结构进行组装,并且该步进行之前,转子20和电枢轴21(即蜗杆)已经连接起来了,并且在电枢轴21上还套接有轴套22,然后该步需要进行的是首先将轴套22沿着电枢轴21的轴向移动,使其卡入到齿轮外壳23中,然后再将卡簧24(也称卡环、挡圈或扣环)扣接到电枢轴21上,其中电枢轴21上开有用于卡簧24卡接的卡槽25,卡簧24卡进到卡槽25中后,用于对轴套22进行限位。

目前在进行组装时工人需要一手持转子20或齿轮外壳23,然后另一只手将轴套22移动卡接到齿轮外壳23中,轴套22位置移动到合适后,再将卡簧24卡接到卡槽25中,但是由于雨刮器电机整个就很小,因此卡簧24也很小,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单手将卡簧24扣接到卡槽25上相对困难,并且手持转子20也不能很好的保证转子20位置的稳定性,因此导致实际组装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旨在解决组装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包括底板、依次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压紧缸、支撑件以及限位件,所述压紧缸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开设有圆弧形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轴心的两端分别正对于所述压紧缸和所述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支撑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软质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上螺纹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正对于所述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支撑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软质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调节块,贯穿所述底板的上下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块相配合的第一调节孔,所述底板的下侧设置有u字形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两侧,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端抵触于所述第一调节块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块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内壁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贯穿所述底板的上下两侧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位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调节孔中活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横截面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块,所述底板的下侧设置有u字形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两侧,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体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顶端抵触于所述第二调节块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调节块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调节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内壁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将轴套和卡簧进行组装时,首先移动已经组好的转子、电枢轴和齿轮外壳,并使得转子卡放在支撑槽中,同时使得齿轮外壳靠近或贴合在限位件上,然后启动压紧缸,压紧缸驱动伸缩杆伸长,伸缩杆抵触到转子背离齿轮外壳的一端,伸缩杆继续伸长直到齿轮外壳抵紧到限位件上,此时齿轮外壳和转子分别受到了伸缩杆和限位件的抵紧和挤压,同时转子底部受到了支撑件的支撑和支撑槽的限位,因此齿轮外壳和转子的位置都能够稳定的保持。

转子和齿轮外壳的位置固定后,首先是移动轴套,将轴套移动至与齿轮外壳套接,然后通过镊子或钳子等移动卡簧,将一手移动卡簧的位置使得卡簧靠近卡槽,另一手微调卡簧,使得卡簧正对于卡槽,再通过该手驱动卡簧将卡簧扣接到卡槽中,完成轴套和卡簧的组装,然后松开压紧缸,将转子、齿轮外壳取下即可。

其中,由于在组装卡簧时转子和齿轮外壳的位置不需要人为的进行控制,因此可以是用来两只手同时对卡簧进行组装,减小了组装难度;并且由于伸缩杆和限位件能够稳定的保持住转子和齿轮外壳的位置,因此不会发生抖动等情况,组装难度进一步减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雨刮器组装轴套和卡簧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压紧缸;3、支撑件;4、限位件;5、伸缩杆;6、支撑槽;7、第一软质垫片;8、限位杆;9、第二软质垫片;10、第一调节块;11、第一支撑体;12、第一调节杆;13、第一转动环;14、第一转动柄;15、第二调节块;16、第二支撑体;17、第二调节杆;18、第二转动环;19、第二转动柄;20、转子;21、电枢轴;22、轴套;23、齿轮外壳;24、卡簧;2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板1、依次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的压紧缸2(本实施例优选为手动控制的气缸,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片机控制)、支撑件3以及限位件4,所述压紧缸2上设置有伸缩杆5,所述支撑件3的顶部开设有圆弧形的支撑槽6,所述支撑槽6的轴心的两端分别正对于所述压紧缸2和所述限位件4。

所述伸缩杆5靠近所述支撑件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软质垫片7。所述限位件4上螺纹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正对于所述伸缩杆5。所述限位杆8靠近所述支撑件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软质垫片9。

所述支撑件3的底部设置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调节块10,贯穿所述底板1的上下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块10相配合的第一调节孔,所述底板1的下侧设置有u字形的第一支撑体11,所述第一支撑体11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两侧,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体11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1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一调节杆12,所述第一调节杆12的顶端抵触于所述第一调节块10的底端。所述第一调节块10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环13,所述第一调节杆12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环1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1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柄14。

所述底板1上贯穿所述底板1的上下两侧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位于所述支撑件3和所述限位件4之间,所述第二调节孔中活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横截面相配合的第二调节块15,所述底板1的下侧设置有u字形的第二支撑体16,所述第二支撑体16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两侧,穿过所述第二支撑体16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6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二调节杆17,所述第二调节杆17的顶端抵触于所述第二调节块15的底端。所述第二调节块1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环18,所述第二调节杆17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转动环18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17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柄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雨刮器电机上安装卡簧的辅助工装,在将轴套22和卡簧24进行组装时,首先移动已经组好的转子20、电枢轴21和齿轮外壳23,并使得转子20卡放在支撑槽6中,同时使得齿轮外壳23靠近或贴合在限位件4上,然后启动压紧缸2,压紧缸2驱动伸缩杆5伸长,伸缩杆5抵触到转子20背离齿轮外壳23的一端,伸缩杆5继续伸长直到齿轮外壳23抵紧到限位件4上,此时齿轮外壳23和转子20分别受到了伸缩杆5和限位件4的抵紧和挤压,同时转子20底部受到了支撑件3的支撑和支撑槽6的限位,因此齿轮外壳23和转子20的位置都能够稳定的保持。

转子20和齿轮外壳23的位置固定后,首先是移动轴套22,将轴套22移动至与齿轮外壳23套接,然后通过镊子或钳子等移动卡簧24,将一手移动卡簧24的位置使得卡簧24靠近卡槽25,另一手微调卡簧24,使得卡簧24正对于卡槽25,再通过该手驱动卡簧24将卡簧24扣接到卡槽25中,完成轴套22和卡簧24的组装,然后松开压紧缸2,将转子20、齿轮外壳23取下即可。

其中,由于在组装卡簧24时转子20和齿轮外壳23的位置不需要人为的进行控制,因此可以是用来两只手同时对卡簧24进行组装,减小了组装难度;并且由于伸缩杆5和限位件4能够稳定的保持住转子20和齿轮外壳23的位置,因此不会发生抖动等情况,组装难度进一步减小。

其中,在对不同尺寸或型号的电机进行组装时,转子20和齿轮外壳23的大小有可能存在有差异,此时可以转动限位杆8,通过限位杆8调节限位杆8与压紧缸2之间的最小距离,如此便可以对不同的尺寸或型号的电机进行组装,适用范围广。同时当伸缩杆5和限位杆8同时抵紧在电机的两端时(即转子20的一端和齿轮外壳23的一端),首先通过第一软质垫片7和第二软质垫片9(本实施例优选为软质橡胶垫片)可以较好的防止电机受损,同时通过第一软质垫片7和第二软质垫片9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提高电机的位置稳定性;不仅如此,第一软质垫片7和第二软质垫片9在固定电机时都发生的弹性形变,由于电机的两端形状并不是规则的,因此发生弹性形变的部分可以较好的贴合在电机表面上,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滑效果。

同时由于不同电机的转子20大小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此时可以调节支撑件3和支撑槽6的高度,从而用于支撑不同尺寸的转子20。其中在调节时只需转动第一转动柄14即可,第一转动柄14带动第一调节杆12转动,由于第一调节杆12是与位置固定的第一支撑体11螺纹连接的,因此转动后的第一调节杆12的位置也会发生升降,从而改变了支撑件3位置的高低。不仅如此,由于第一调节块10与第一调节孔的形状是配合的,因此在水平方向第一调节块10既不能晃动,也不能转动,所以支撑件3的位置可以稳定的保持;第一调节杆12的顶端是与第一转动环13转动连接的,因此既可以减小第一转动杆与第一调节块10之间的磨损和噪音的产生,同时第一调节杆12通过第一转动环13可以对第一调节块10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防止支撑件3向上活动(第一转动环13和第二转动环18均可选用轴承,轴承的外圆分别与第一调节块10和第二调节块15焊接,内圆分别与第一调节杆12和第二调节杆17焊接)。

其中,在组装时转子20抵触到了支撑件3上,同时齿轮外壳23抵触在第二调节块15上,即第二调节块15对齿轮外壳23起到了支撑和限位的作用,防止了齿轮外壳23向下转动后与限位杆8分离。在对不同的型号或大小的齿轮外壳23进行固定时,需要的第二调节块15的高度也不同,此时就需要对第二调节块15的高度进行调节,其调节的方式与第一调节块10的方式相同。其中转动第一调节杆12和第二调节杆17分别是通过第一转动柄14和第二转动柄19进行的,可以使得转动更为省力和便捷,而且第一转动柄14和第二转动柄19都是位于底板1下方的,可以不影响到正常的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