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9861发布日期:2020-10-17 01:2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集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更具体地涉及与电动工具一起使用的集尘器。



背景技术:

集尘器作为一种集尘用具,通常用于吸收随电动工具工作过程中同时掉落的碎屑和灰尘等。然而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集尘器的集尘盒组件空间有限,且由于操作本身的原因,集尘盒组件的集尘盒在倒尘时,可能会从集尘器上掉落下来,造成碎屑或粉尘的二次污染,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如何提供一种方便用户操作且避免集尘盒组件二次污染的集尘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用户操作的集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集尘器,包括:壳体部,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进风通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集尘盒组件,连接至壳体部;集尘盒组件包括:基座,形成或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用于将集尘盒组件连接至壳体部上;滤纸组件,用于过滤来自进风通道处的流体;集尘盒,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至基座;当集尘盒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至壳体部,集尘盒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至基座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并至少部分位于壳体部之外。

进一步地,壳体部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部,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二止挡部;当集尘盒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至壳体部时,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至基座的集尘盒被固定在基座上,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配合并能阻止第二连接件活动;当集尘盒组件从壳体部上拆卸下来时,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能相互远离并允许第二连接件活动,第二连接件能被操作使得集尘盒从集尘盒组件上拆卸下来。

进一步地,基座上还包括沿一直线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围绕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集尘盒与基座连接时形成有一个容纳腔,滤纸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壳体部与集尘盒组件的连接处至少部分朝向容纳空间凹陷。

进一步地,当集尘盒组件连接至壳体部时,能至少部分被壳体部包覆。

进一步地,滤纸组件与基座构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滤纸组件包括滤纸和固定件,滤纸能通过固定件固定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固定件形成有多个卡扣,并能与基座构成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件具体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二者配合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方便用户操作集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工具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夹持组件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夹持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夹持组件剖面图;

图6是图2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集尘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集尘器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集尘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集尘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集尘器的连接组件与基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a处的放大图;

图12是图8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b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图6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集尘器的集尘盒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6中的电动工具组件的集尘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示出了电动工具组件100,其包括一种集尘器10和电动工具20,还包括用于连接电动工具20与集尘器10的连接夹持组件30。夹持组件30先连接至动力,并在紧固后连接集尘器10。其中,电动工具20具体可以是电锤,其能用于对墙体或墙面等进行钻孔或冲击作业,其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屑和粉尘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操作环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用户操作,造成安全隐患。故设置一个可在电锤运行的同时能同步运行或独立运行的集尘器10。集尘器10具有吸附碎屑及粉尘的功能。具体的,夹持组件30包括握持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其中,第一连接部32用于连接电锤或其他电动工具20;第二连接部33用于连接集尘器10。电锤包括可用握持的把手部和可供连接夹持组件30的第三连接部21。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集尘器10还可以连接其他可能会产生碎屑或粉尘的锤钻类工具或其他工具。

如图3所示,夹持组件30基本沿第一直线101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2设置在握持部31和第二连接部33之间。当第三连接部21套设至电锤的第三连接部21时,可以通过旋转握持部31将夹持组件30拧紧至第三连接部21,此时,握持部31可以作为电锤的一个副把手供用户握持。进而将集尘器10安装至电锤上,通过将第二连接部33卡接至吸尘机,并调整至合适位置,再完成紧固。

如图4至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33包括定位件331、限位组件332和紧固件333。具体的,第二连接部33自夹持组件30的一端延伸出来,定位件331与夹持组件3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定位件331具体呈“t”字型,其具有连接至夹持组件30的连接端331a和自连接端331a延伸出来的定位端331b。其中,连接端331a与第一直线101垂直或相交,定位端331b与第一直线101平行或倾斜相交,定位端331b与夹持组件30的主体之间形成有卡槽331c。限位组件332包括第一限位件332a和第二限位件332b。其中,第一限位件332a与夹持组件30的主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限位件332b与夹持组件30的主体构成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二限位件332b具有第一连接孔332c和第二连接孔332d,第一连接孔332c用于插入一个转轴332f,从而可供第二限位件332b围绕转轴332f转动。第二连接孔332d可供紧固件333插入,并形成有内螺纹结构332e,紧固件333形成有外螺纹结构333a,当紧固件333插入第二连接孔332d后,能通过内螺纹结构332e与外螺纹结构333a的配合,将第二限位件332b紧固至第一限位件332a。第二连接部33还包括与紧固件333配合的接触件336,接触件336与紧固件333接触的一面具有一个接触面336a,该接触面336a具体为一个球面,从而使得第二限位件332b通过紧固件333固定至第一限位件332a时,紧固件333由于与呈球面形成的接触面336a接触,这样使得紧固件333与球面上各个点的作用力均是垂直于接触面336a的,这样使得紧固件333与接触面336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集中,从而使得第二限位件332b与第一限位件332a之间的夹持力更大,从而使得夹持组件30对集尘器10的夹持力更大,夹持更紧固。

此外,第二连接部33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35,第二连接部33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弹性件335的容纳腔334,第一弹性件335一端抵持容纳腔334内,一端抵持第二限位件332b,这样使得第一限位件332a和第二限位件332b之间始终保持较大的开口,从而能够快速夹持集尘器10。当紧固件333将第二限位件332b固定至第一限位件332a时,首先需要克服第一弹性件335的弹性力,从而再紧固第二限位件332b。事实上,第一限位件332a和第二限位件332b均形成有卡爪部332g,其能夹持集尘器10,并在紧固件333的作用下将集尘器10夹紧。集尘器10还包括与第二连接部33配合的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还形成有与定位件331配合的定位孔,当集尘器10安装至第二连接部33时,首先将定位件331插入至定位孔中,并沿第一直线101方向移动集尘器10,从而能通过定位件331将集尘器10初步定位在第二连接部33上,从而避免用户在规定集尘器10时,还需要再另外扶持集尘器10,有效的增加用户操作便利性。

如图6至图9所示,集尘器10包括壳体部11、进风通道12和集尘盒组件13,其中,壳体部11形成一个容纳空间111,进风通道12至少部分设置在壳体部11内,并形成有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壳体部11内设置有能产生气流的风扇112,风扇112高速运转币并能在壳体部11内形成负压,通过进风口121吸附碎屑及粉尘,在经过进风通道12的传送送出至集尘盒组件13,在经过集尘盒组件13过滤后,通过出风口122排出无尘气体。集尘器10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结合部,结合部可以用于连接电池包等电源装置。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合部还可以连接电源线等。为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6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集尘器10的集尘盒组件13连接至集尘器10的后侧。集尘器10包括一个可供碎屑和粉尘吹出的出尘口132,集尘盒组件13设置有一个与出尘口132配合的进尘口13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集尘器10的连接端331a采用嵌入式结构以连接集尘盒组件13,即集尘器10上至少部分形成有凹槽113,该凹槽113能容纳至少部分的集尘盒组件13,从而能够有效利用集尘器10壳体内部的空间。事实上,通过优化集尘器10内部的排线和结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凹槽113的体积,从而能够嵌入更多体积的吸尘盒组件。事实上,通过嵌入式的连接方式,吸尘盒组件本身的体积也能够增大。由于集尘器10与集尘盒组件13的连接位置采用嵌入式连接,集尘盒组件13能够做的更大、更长,且不占用连接空间。更具体的,集尘器10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集尘器10运动的控制面板114,控制面板114设置在壳体部11形成的容纳空间111内,并被设置在一个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方向倾斜相交的平面内,以此进一步增加了壳体部1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的,集尘盒组件13包括基座133、滤纸组件134和集尘盒135。其中,滤纸组件134安装在基座133上,基座133与集尘盒135连接并能构成一个可以容纳滤纸组件134的容纳腔334。为方便将集尘盒组件13安装至集尘器10,集尘盒组件13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136。连接组件136包括用于将集尘盒组件13连接至集尘器10的第一连接件136a和用于将集尘盒135连接至基座133的第二连接件136b。其中,基座133上设置有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第一连接件136a具体为围绕转动轴转动的锁扣;第二连接件136b具体也为围绕转动轴转动的锁扣。当集尘盒组件13通过第一连接件136a固定至集尘器10上时,第二连接件136b无法被触发,此时集尘盒135无法被从集尘盒组件13上拆卸下来,从而能够避免用户误触碰连接组件136,导致集尘盒135内的灰尘倾覆出来,造成二次污染。仅当集尘盒组件13被从集尘器10上拆卸下来时,集尘盒135才能被从集尘盒组件13上拆卸下来,从而方便用户在预设位置或指定位置清灰,从而有效的控制了二次污染现象的产生。

如图10至图12所示,为实现上述功能,集尘器10的壳体部11上形成或连接有与第二连接件136b配合的第一止挡部115,第二连接件136b上形成或连接有与第一止挡部115配合的第二止挡部136c。当集尘盒组件13安装至集尘器10上时,第一止挡部115与第二止挡部136c抵触,第一止挡部115限制了第二连接件136b的转动,此时,第二连接件136b始终保持与集尘盒135的连接,从而集尘盒135无法从集尘盒组件13上拆卸下来。

如图13所示,滤纸组件134包括滤纸134a和固定件134b,滤纸134a通过固定件134b固定成一个整体,固定件134b形成有多个卡扣,并能与基座133构成卡扣连接。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更换滤纸134a的便利性。具体的,固定件134b可以是一种塑料件,其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特点,并能便于成型,使得其能形成多个卡扣。事实上,滤纸134a存在有多片,其在自然状态下是分离状态,在安装至集尘盒组件13之前,需要将其固定成一个整体。通过设置塑料件,能够有效的固定滤纸134a,并能增强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强度。事实上,通过这种设置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快速拆装滤纸134a,且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如图1和图14所示,集尘器10包括一个控制按钮116,控制按钮116能控制集尘器10在不同模式之间切换。具体的,集尘器10包括触发模式和自动模式。在触发模式下,需要触发集尘器10的吸尘口至一个预设位置,从而启动集尘器10开始吸尘;当吸尘口未被触发且远离该预设位置时,集尘器10停止吸尘。在自动模式下,吸尘吸可以始终保持吸尘状态。具体的,在集尘器10的进风通道12包括:活动管123、导轨部124和弹性导管125。其中,活动管123能在导轨部124上自由滑动,在活动管123和出尘口132之间设置弹性导管125,弹性导管125具有一个预紧力,其能抵持活动管123并将活动管123推送至距离出尘口132最远的位置。当操作电锤工作时,钻头等工件在钻入墙体中时,活动管123会偏压弹性导管125,并朝向出尘口132运动,此时活动管123会缩短暴露在集尘器10壳体部11外侧的长度,并进入至壳体部11内侧。

集尘器10的壳体部11上还设有一个开关126,开关126具体设置在活动管123的滑动路径上,并在活动管123滑动至预设位置时,能被触发。具体的,该开关126可以是一个霍尔开关126,其在被活动管123上的磁性件触发时,能传递一个电信号,从而连通电路以开启集尘器10的吸尘功能。

集尘器10具有以下操作步骤:

s1.长按控制按钮116,使得控制电路进入触发模式;

此时集尘器10的霍尔开关126在未被触发时,集尘器10不启动吸尘功能;当活动管123被挤压且触发霍尔开关126时,集尘器10启动吸尘功能;当所述活动管123远离所述霍尔开关126时,所述霍尔开关126传递另外一个电信号,所述电路被断开,所述集尘器10停止集尘;

s2.短按控制按钮116,使得控制电路能在触发模式和自动模式之间切换;

此时集尘器10能被控制进入触发模式或自动模式;当集尘器10处于触发模式时,则能s1的方法控制集尘器10是够启动吸尘功能;当集尘器10处于自动模式时,则能保持始终处于吸尘状态;

s3.长按控制按钮116,使得控制电路处于切断状态;

此时,按照s2的操作,无论集尘器10处于何种模式下,均能在控制按钮116被长按后被关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