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7145发布日期:2020-07-31 22:4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



背景技术:

捕捞船的液压捕捞绞车卷筒来货均为散装件,这就使得在整体上船吊装前需先将该液压捕捞绞车卷筒在车间进行完整的组装,然后转运至船台进行整体吊装上船安装。目前的组装方法是在车间临时搭制一个专用安装转运平台,具体为:先将已制作完成的2条钢梁,分别横担在两个已制作完成的门形支撑架适当位置,然后将钢梁和门形支撑架相交的位置进行焊接固定,其次将2个钢质筒体吊放于横横梁两侧进行对接安装,同时使用多条钢管在筒体外表面和横梁上表面进行钢性斜拉固定,最后再进行其它构件的组装。待组装转运完毕后,再进行斜拉钢管的拆除及筒体上码脚批补磨作业。

上述作业中,使用斜拉钢管固定筒体的作业方法,需要进行斜拉钢管的安装、焊接及后期的拆除作业,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拆除后会带来多处码脚,后续需要进行码脚补磨作业,费时费力。同时,组装好卷筒后也不方便转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简化卷筒组装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转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包括底座和卷筒支座,所述底座为对称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供液压平板车的插杆自由调节的腔体,所述卷筒支座为两个,两个所述卷筒支座关于所述底座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卷筒支座的上端设有与卷筒适配的弧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门型架,两个所述门型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横梁,所述卷筒支座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门型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脚,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纵梁与所述支撑脚之间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支撑脚的底端设有垫板。

优选地,所述横梁为三根,三根所述横梁等间距地设置在两个所述门型架之间,所述横梁的材质为h型钢。

优选地,两个所述卷筒支座之间连接有加强支撑,所述加强支撑与所述卷筒支座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卷筒支座的弧形凹槽的半径为1.8-2.3米,弧长为4.5-5米,角度为125-145度。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底座上对称设置两个卷筒支座,同时在卷筒支座上设置与卷筒适配的凹槽,对卷筒组装时只需将卷筒放置在凹槽内即可,不用将卷筒与组装转运平台之间的焊接固定,从而避免了绞车卷筒预装完成后码脚补磨作业,不仅简化了操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底座的底部设有供液压平板车的插杆自由调节的腔体,当组装完成后可以直接使用液压平板车将卷筒与平台整体转运。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的应用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腔体,12-门型架,121-纵梁,122-支撑脚,123-斜撑杆,124-垫板,13-横梁,2-卷筒支座,21-凹槽,3-加强支撑,4-加强筋,5-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包括底座1和卷筒支座2,所述底座1为对称结构,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供液压平板车的插杆自由调节的腔体11,所述卷筒支座2为两个,两个所述卷筒支座2关于所述底座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所述卷筒支座2的上端设有与卷筒5适配的弧形凹槽21。较佳地,所述卷筒支座2的弧形凹槽21的半径为1.8-2.3米,弧长为4.5-5米,角度为125-145度。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通过在底座1上对称设置两个卷筒支座2,同时在卷筒支座2上设置与卷筒5适配的凹槽21,对卷筒5组装时只需将卷筒5放置在凹槽21内即可,不用将卷筒5与组装转运平台之间的焊接固定,从而避免了绞车卷筒预装完成后码脚补磨作业,不仅简化了操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底座1的底部设有供液压平板车的插杆自由调节的腔体11,当组装完成后可以直接使用液压平板车将卷筒5与平台整体转运。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门型架12,两个所述门型架12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横梁13,所述卷筒支座2固定在所述横梁13上。具体地,所述横梁13为三根,三根所述横梁13等间距地设置在两个所述门型架12之间,所述横梁13的材质为h型钢。同时,所述门型架12包括纵梁121,所述纵梁121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脚122,所述横梁13连接在所述纵梁121上。从而使得所述横梁13及所述纵梁121之间围合成的区域为供液压平板车的插杆自由调节的腔体11,方便组装完成后进行转运。

另外,为保证所述纵梁121与所述支撑脚122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纵梁121与所述支撑脚122之间连接有斜撑杆123,较佳地,所述斜撑杆123采用外径200mm,壁厚4mm的q235材质钢管制作。同时,所述支撑脚122的底端设有垫板124,从而避免所述支撑脚122损伤地面。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卷筒支座2之间连接有加强支撑3,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卷筒支座2连成一个整体,增加了两个所述卷筒支座2的稳定性。同时,为增加所述加强支撑与3所述卷筒支座2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强支撑3与所述卷筒支座2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4。较佳地,在所述加强支撑3的任意一端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加强筋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卷筒支座,所述底座为对称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供液压平板车的插杆自由调节的腔体,所述卷筒支座为两个,两个所述卷筒支座关于所述底座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卷筒支座的上端设有与卷筒适配的弧形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门型架,两个所述门型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横梁,所述卷筒支座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脚,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纵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与所述支撑脚之间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支撑脚的底端设有垫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三根,三根所述横梁等间距地设置在两个所述门型架之间,所述横梁的材质为h型钢。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卷筒支座之间连接有加强支撑,所述加强支撑与所述卷筒支座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支座的弧形凹槽的半径为1.8-2.3米,弧长为4.5-5米,角度为125-145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绞车卷筒组装及转运用平台,包括底座和卷筒支座,所述底座为对称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供液压平板车的插杆自由调节的腔体,所述卷筒支座为两个,两个所述卷筒支座关于所述底座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卷筒支座的上端设有与卷筒适配的弧形凹槽。本发明通过在底座上对称设置两个卷筒支座,同时在卷筒支座上设置与卷筒适配的凹槽,对卷筒组装时只需将卷筒放置在凹槽内即可,不用将卷筒与组装转运平台之间的焊接固定,从而避免了绞车卷筒预装完成后码脚补磨作业,不仅简化了操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当组装完成后可以直接使用液压平板车将卷筒与平台整体转运。

技术研发人员:詹映龙;俞叶舟;方素君;易辉;熊丹;袁秋成;段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1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