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离合装置的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234阅读:2693来源:国知局
带离合装置的绞车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离合装置的绞车。



背景技术:

绞车是采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以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又称为卷扬机。绞车可单独使用,也可作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分,因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动方便而广泛使用。主要应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

为了节约时间,当需要钢丝绳快速脱出时。需要在绞车卷筒和传动之间加装离合装置。传统的带有离合装置的绞车是将离合器设置在绞车卷筒中或者与减速机输出端相连接,这样会在机械设计中将离合器的制动扭矩计算的非常大,摩擦片、弹簧的数量和油缸的大小也会随之增加,在离合器装置体积增大的同时也会使绞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绞车离合器设计过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结构紧凑,离合装置的制动扭矩小,安全可靠的带离合装置的绞车,方便操作,有利于提高绞车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离合装置的绞车,包括机架、卷筒、动力装置、行星齿轮箱和离合装置,行星齿轮箱和离合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卷筒与行星齿轮箱的外壳连接,离合装置包括离合输入轴、活塞、摩擦片、离合输出轴筒、离合器壳体和离合器端盖。离合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动力装置的输入轴构成传动连接,将离合输入轴与动力输入轴连接,这样在设计离合器制动扭矩时只需将动力输入扭矩作为参数,而非减速机的输入扭矩作为参数,使得离合器扭矩减小,同时大大减小了摩擦片和弹簧数量。活塞套设在离合输入轴另一端部,实现活塞沿离合输入轴的轴向移动。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通过轴承压板与活塞连接,第一摩擦片与离合输出轴筒一端固定连接,离合器接合状态时,活塞通过轴承压板将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和离合输出轴筒轴向相互压紧。离合输出轴筒通过第一轴承套装在离合输入轴上,使得机械结构更加紧凑,同轴度高,离合输出轴筒的另一端与行星齿轮箱输入轴啮合构成传动连接。当摩擦片压紧时,离合输入轴和离合输出轴筒结合充当行星齿轮箱的中心太阳轮作用,使整个机构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入轴带动下正常运转;当摩擦片松开时,离合输入轴和离合输出轴筒脱离,动力输入轴仅带动离合输入轴空转,离合输出轴筒随行星齿轮箱和卷筒自由转动,实现绞车的离合功能。

离合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安装在离合输出轴筒外侧,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其上开设有进油口;离合器外壳起保护和对卷筒同轴定位作用,其开设的进油口用于进入液压油控制活塞轴向运动,压紧或松开摩擦片。

离合器端盖密闭安装在离合器壳体一端,其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离合输入轴的端部通过第四轴承与离合器端盖连接。离合器端盖用于同轴固定离合输入轴,并利用与活塞之间的压缩弹簧抵压活塞。

进一步地,行星齿轮箱为壳转式行星减速机。行星齿轮箱与离合装置同轴设置,离合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和轴承贯通同轴安装在行星齿轮箱内,并与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保证行星齿轮箱与离合装置实现较高的同轴度,保证运转时的稳定性。壳转式行星齿轮箱是由与行星轮啮合的齿轮外壳作为转动输出机构,有利于保证该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卷筒一端通过螺钉与行星齿轮箱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第五轴承与离合器壳体连接,行星齿轮箱为壳转式行星减速机,卷筒由行星齿轮箱的外壳带动转动。

进一步地,离合输出轴筒一端部为外齿轮结构,与行星齿轮箱的行星齿轮啮合构成传动连接。离合输出轴筒与行星齿轮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实现将离合装置的传动过程设置在动力输入轴与减速机之间,在相同的功率下,离合装置传动的转速提高,进而实现降低离合装置扭矩的目的。

进一步地,离合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钉连接,第二壳体上开设有进油口。离合器壳体为两部分,便于装配加工。

进一步地,离合器壳体与活塞之间形成环状液压腔,液压腔与进油口连通。利用液压腔进油推动活塞运动。

进一步地,活塞外端部开设有弹簧腔,压缩弹簧安装在弹簧腔内。弹簧腔与液压腔隔离,当进油口进油,液压腔内油压大于压缩弹簧的压力时,活塞和轴承板相对于液压腔反向运动,压紧压缩弹簧,使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分离,离合输出轴筒和离合输入轴脱离,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入轴带动离合输入轴空转,离合输出轴筒随行星齿轮箱和卷筒自由转动,实现力和制动功能,方便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轴承压板与活塞之间安装有第六轴承和第七轴承,第六轴承为平面轴承。第七轴承为径向滚动轴承,轴承压板与活塞之间同时存在轴向的移动和转动运动,利用第七轴承实现相对转动运动,利用第六轴承实现轴向平移。将活塞与离合输出轴筒之间的运动灵活传动。

进一步地,联轴器通过第八轴承安装在行星齿轮箱一端空腔内,并与行星齿轮箱同轴设置。用于固定连接动力装置的离合装置的联轴器,与行星齿轮箱通过轴承紧密安装在行星齿轮箱内,使运动过程相互不干扰,并使得机械结构紧凑稳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离合装置的绞车将离合装置的输入轴直接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使得离合装置的制动扭矩减小,减少了离合器摩擦片和弹簧的数量,大大提高了离合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绞车,整体机械结构合理紧凑、同轴度高、装配方便,利用液压和压缩弹簧控制活塞运动实现制动、离合动作,方便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输入轴;2、行星齿轮箱;3、机架;4、卷筒;5、第五轴承;6、离合器壳体;7、第二轴承;8、第三轴承;9、离合输出轴筒;10、第一摩擦片;11、第二摩擦片;12、轴承压板;13、进油口;14、第六轴承;15、第七轴承;16、离合器端盖;17、活塞;18、离合输入轴;19、第四轴承;20、弹簧腔;21、压缩弹簧;22、液压腔;23、第一轴承;24、联轴器;25、第八轴承;61、第一壳体;62、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离合装置的绞车,包括机架3、卷筒4、动力装置、行星齿轮箱2和离合装置,行星齿轮箱2的固定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3上,该固定端与行星齿轮箱2的外壳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行星齿轮箱2为壳转式行星减速机,其原太阳轮输入轴由离合装置的离合输入轴筒9代替,行星齿轮箱2的中间有贯通的空腔,通过轴承安装有联轴器24;卷筒4一端通过螺钉与行星齿轮箱2的外壳固定连接,卷筒4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轴承5与离合器壳体6活动连接,由行星齿轮箱2的外壳带动卷筒4绕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输入轴18、活塞17、摩擦片、离合输出轴筒9、离合器壳体6和离合器端盖16,离合装置的离合器壳体6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架3上。离合输入轴18一端通过联轴器24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入轴1构成传动连接,该联轴器24通过第八轴承25安装在行星齿轮箱2的贯通的空腔内,并与行星齿轮箱2同轴设置,使得整体机械结构紧凑,同轴度高。

离合装置的活塞17套设在离合输入轴18另一端部,活塞17外端部即朝向离合器端盖16一端开设有弹簧腔20,压缩弹簧21安装在弹簧腔20内,离合器端盖16通过压缩弹簧21与活塞17抵接。

轴承压板12与活塞17之间安装有第六轴承14和第七轴承15,第六轴承14为平面轴承。第七轴承15为轴向滚动轴承,实现轴承压板12的灵活转动和轴向移动动作。

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10和第二摩擦片11,第二摩擦片11通过轴承压板12与活塞18连接,实现活塞12运动带动第二摩擦片11运动,第一摩擦片10与离合输出轴筒9一端固定连接,当活塞12将第一摩擦片10与第二摩擦片11压紧时,离合输入轴18与离合输出轴筒9固定连接,同步转动。

离合输出轴筒9通过第一轴承23套装在离合输入轴18上,当第一摩擦片10和第二摩擦片11分离时,离合输入轴18与离合输出轴筒9独立转动。离合输出轴筒9的另一端部为外齿轮结构,与行星齿轮箱2输入端的行星齿轮啮合构成传动连接。

离合器端盖16密闭安装在离合器壳体6一端,其与活塞17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1,离合输入轴18的端部通过第四轴承19与离合器端盖16活动连接。

离合器壳体6通过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安装在离合输出轴筒9外侧,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架3上,壳体上开设有进油口13;离合器壳体6与活塞17之间形成环状液压腔22,液压腔22与进油口12连通,弹簧腔20与液压腔23隔离,油压形成对活塞17相反的推力,通过进油口12压入液压油,推动活塞17轴向运动,压紧摩擦片,由液压控制活塞17的位置,从而控制离合装置的离合制动动作。为了更方便的装配和密封,离合器壳体6包括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通过螺钉连接,进油口13开设在第二壳体62上,进油口13与液压腔22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合装置,当摩擦片压紧时,离合输入轴18和离合输出轴筒9结合充当行星齿轮箱2的中心太阳轮作用,使整个机构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入轴1带动下正常运转;当摩擦片松开时,离合输入轴18和离合输出轴筒9脱离,动力输入轴1仅带动离合输入轴18空转,而离合输出轴筒9随行星齿轮箱2和卷筒4自由转动,实现绞车的离合功能。其离合输入轴18与动力输入轴1连接,这样在设计离合器制动扭矩时只需将动力输入扭矩作为参数,而非减速机的输入扭矩作为参数,使得离合装置传动扭矩减小,可大大减小了摩擦片和弹簧数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