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条切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7547发布日期:2020-11-06 16:5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条切粉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粉机,尤其涉及一种粉条切粉机。



背景技术:

红薯粉条是一种传统名产,拥有许多年的历史,红薯粉条是利用红薯为原料,经磨浆沉淀加工后,制成的丝条状干燥的特色传统食品,红薯粉条能与许多食品搭配,能用多种方式烹调,做出各式各样的菜肴。

现有技术中,在生产红薯粉条时,有些地方是将红薯打碎后,通过过滤等方法过得淀粉原料,再对其进行勾芡后并将其晒干,如此便能的到一大块的粉条,然后再用切刀将块状粉条上进行切割,将其切割成一根根的粉丝,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将粉条进行固定,然后在用切刀上下切割粉条,十分不方便,比较费时费力,且由于人的用力不均匀,容易导致切割的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以将粉条进行固定,切割较为方便不费力且切割效果好的粉条切粉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单人切割粉条时不便将粉条进行固定,切割不方便且切割效果不佳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将粉条进行固定,切割较为方便不费力且切割效果好的粉条切粉机。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粉条切粉机,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用于支撑整个切粉机;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切粉组件,所述切粉组件设置在所述夹紧组件上。

可选地,夹紧组件包括有:导杆,所述导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下部;夹块,所述夹块对称滑动式设置在所述导杆上;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部,所述第一连杆与两侧的所述夹块滑动式连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对称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弹簧内端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外端均与所述夹块连接;转盘,所述转盘转动式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均转动式设置在所述夹块顶端,所述第二连杆内端均与所述转盘底部转动式连接;方形支撑块,所述方形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杆中部。

可选地,切粉组件包括有:第一异形连杆,所述第一异形连杆滑动式设置在所述夹块外侧;滑块,所述滑块对称滑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异形连杆上;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所述滑块之间;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异形连杆内与所述滑块之间;u形板,所述u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中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弧形切刀,所述弧形切刀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u形板上。

可选地,还包括有卡紧组件,夹块顶部设有卡紧组件,卡紧组件包括有:楔形块,所述两侧的所述夹块上部均开有通孔,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上侧,所述楔形块固定连接在一侧的所述夹块的通孔内;棘齿,所述棘齿转动式设置在所述转盘下部,所述棘齿两侧位于所述夹块的通孔内,所述棘齿与所述楔形块配合;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设置在所述棘齿两侧,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两端滑动式连接;第二异形连杆,所述第二异形连杆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杆底端;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均套装在所述第四连杆下部,所述第三弹簧上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下端均与所述第二异形连杆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有:导套,所述导套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外侧下部;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均滑动式设置在两侧的所述滑块外侧,所述第五连杆底端均与对应的所述导套滑动式连接;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均套装在所述第五连杆上,所述第四弹簧下端均与所述第五连杆连接,所述第四弹簧上端均与所述滑块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达到了可以将粉条进行固定,切割较为方便不费力且切割效果好的效果;

2、通过转动转盘,通过第一连杆将左右两侧的夹块向内侧拉动,并在棘齿和楔形块的配合下将卡块固定住,卡块便能将块状粉条也固定住;

3、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弧形切刀一直贴紧粉条,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人们那个轻松地上下拉动第一异形连杆,进而带动弧形切刀切割粉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_机架,2_夹紧组件,21_导杆,22_夹块,23_第一连杆,24_第一弹簧,25_转盘,26_第二连杆,27_方形支撑块,3_切粉组件,31_第一异形连杆,32_滑块,33_第三连杆,34_第二弹簧,35_u形板,36_弧形切刀,4_卡紧组件,41_楔形块,42_棘齿,43_第二异形连杆,44_第四连杆,45_第三弹簧,5_导套,6_第五连杆,7_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粉条切粉机,如图1-5所示,包括有机架1、夹紧组件2和切粉组件3,机架1前侧设有夹紧组件2,夹紧组件2前侧设有切粉组件3。

夹紧组件2包括有导杆21、夹块22、第一连杆23、第一弹簧24、转盘25、第二连杆26和方形支撑块27,机架1下部固定连接有导杆21,导杆21上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夹块22,机架1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23,第一连杆23与左右两侧的夹块22滑动式连接,第一连杆23上左右对称套装有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内端均与机架1连接,第一弹簧24外端均与夹块22连接,机架1前侧顶部转动式设有转盘25,夹块22顶端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连杆26,第二连杆26内端均与转盘25底部左右两侧转动式连接,导杆21中部固定连接有方形支撑块27。

切粉组件3包括有第一异形连杆31、滑块32、第三连杆33、第二弹簧34、u形板35和弧形切刀36,夹块22前部滑动式设有第一异形连杆31,第一异形连杆31上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滑块32,左右两侧的滑块3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33,第一异形连杆31内与滑块32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34,第三连杆33中部设有u形板35,u形板35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弧形切刀36。

当人们需要将块状的粉条切成一根根的粉丝时,可以使用本切粉机,首先将大块的粉条放入夹紧组件2内,通过夹紧组件2将粉条固定住,再通过切粉组件3对粉条进行切割,将粉条切割成粉丝,人们只需要在切粉组件3下方收集粉丝即可,如此往复便能将全部的粉条切割成粉丝。

当人们需要通过夹紧组件2将粉条固定住时,首先将粉条放置在夹块22之间,并使得粉条下部与方形支撑块27接触,然后用手转动转盘25,从而通过第一连杆23将左右两侧的夹块22向内侧拉动,进而将粉条固定住,第一弹簧24被压缩,此时人们便要一直将转盘25固定住,使得夹块22不会左右移动,在人们需要将粉条固定住时,松开转盘25,在第一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夹块22向两侧复位。

当人们需要通过切粉组件3对粉条进行切割时,在放入大块的粉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第三连杆33向前侧拉动,从而带动滑块32、u形板35和弧形切刀36向前侧移动,第二弹簧34被压缩,然后再将粉条放入夹块22中,之后再松开第三连杆33,在第二弹簧34的复位作用下,滑块32、u形板35和弧形切刀36向后侧复位,弧形切刀36紧贴住粉条,第二弹簧34仍然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人们用手向下拉动第一异形连杆31,从而带动滑块32、第三连杆33、u形板35和弧形切刀36向下移动,弧形切刀36与粉条的宽度一致,弧形切刀36会将粉条切割成粉丝状,并从弧形切刀36上方掉落,之后人们再拉动第一异形连杆31向上移动,弧形切刀36也随之向上移动,且不会对粉条进行切割,如此往复,人们不断上下拉动第一异形连杆31,使得弧形切刀36不断将切割粉条,在粉条被切割后,在第二弹簧34的复位作用下滑块32、第三连杆33、u形板35和弧形切刀36会不断向左移动并贴紧粉条。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4-5所示,还包括有卡紧组件4,夹块22顶部设有卡紧组件4,卡紧组件4包括有楔形块41、棘齿42、第二异形连杆43、第四连杆44和第三弹簧45,左右两侧的夹块22上部均开有通孔,通孔位于第一连杆23上侧,左侧的夹块22的通孔内固定连接有楔形块41,转盘25下部转动式设有棘齿42,棘齿42左右两侧位于夹块22的通孔内,棘齿42与楔形块41配合,棘齿42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连杆44,第四连杆44与第一连杆23两端滑动式连接,第四连杆44底端设有第二异形连杆43,第四连杆44下部均套装有第三弹簧45,第三弹簧45上端均与第一连杆23连接,第三弹簧45下端均与第二异形连杆43连接。

还包括有导套5、第五连杆6和第四弹簧7,机架1前侧下部左右对称设有导套5,左右两侧的滑块32外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五连杆6,第五连杆6底端均与对应的导套5滑动式连接,第五连杆6上均套装有第四弹簧7,第四弹簧7下端均与第五连杆6连接,第四弹簧7上端均与滑块32连接。

夹块22向内侧移动时,会带动左侧的夹块22上侧的楔形块41向内侧移动,在楔形块41和棘齿42之间的配合下,夹块22只能向内侧移动,而不会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向外侧复位,夹块22在向内侧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棘齿42会将夹块22上楔形块41的固定住,当人们需要将夹块22复位时,用手向上拉起第二异形连杆43,从而带动第四连杆44和棘齿42向上移动,第三弹簧45被压缩,棘齿42不再卡住楔形块41,在第一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夹块22会自动复位,此时人们松开第二异形连杆43,在第三弹簧45的复位作用下,棘齿42、第三连杆33和第二异形连杆43会向下复位,如此人们便不需要用手固定住转盘25。

滑块32前后移动时会带动第五连杆6在导套5中前后滑动,当第二异形连杆43和滑块32向下移动时,第四弹簧7被压缩,当第二异形连杆43和滑块32向上移动时,在第四弹簧7的复位作用下,人们便能轻松的将第二异形连杆43和滑块32提起,如此人们便能够更加省力,只需要将第二异形连杆43用力向下拉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