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8891发布日期:2020-12-29 10:0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翻斗舌的锁体。



背景技术:

目前,防盗门锁通常采用双向滑舌装置,该双向滑舌装置在关门时往往需要设置触发拨片与触发舌配合才能固定,故,在开锁后开门时仍需使用钥匙拨动触发拨片带动触发锁舌回缩,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锁体,该锁体包括限位框、翻斗舌机构、翻转件、复位扭簧和解锁拨件,所述限位框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卡置在锁体侧壁上的翻斗舌槽口两侧,所述限位框的限位板上设置有滑动通孔,所述限位框上靠近所述锁体内的驱动装置的右侧板上设置有翻转卡槽;

所述翻斗舌机构包括翻斗舌、固定件和复位弹簧,所述翻斗舌朝向所述限位框的右侧板的右侧面设置有限位滑槽,且该限位滑槽与所述翻转卡槽相对;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座和滑杆,所述固定座的接触端与所述翻斗舌的翻转端可转动接触,所述滑杆的自由端背离所述固定座的接触端并插装在所述滑动通孔中;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滑杆上并卡置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限位板之间;

所述翻转件包括底块、立板和立柱,所述立板在所述底块的连接端与所述底块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底块的顶部并靠近所述底块的复位端,所述底块的复位端设置有复位卡槽;所述立板背离所述立柱的侧面上设置有翻转横板,且该翻转横板可穿过所述翻转卡槽插置到所述限位滑槽中;

所述解锁拨件包括拨套、拨片和拨臂,所述拨片和所述拨臂设置在所述拨套上,且所述拨片和所述拨臂之间设置有容纳拨槽;所述拨套套置在所述锁体内的解锁立柱上,且所述拨片卡置在所述立板和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立柱插置在所述容纳拨槽中,所述拨臂的自由端伸向所述驱动装置并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拨套绕所述解锁立柱转动;

所述复位扭簧套设在所述拨套上并被所述拨片和所述拨臂压置,且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抵压在所述锁体侧壁上,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插置在所述翻转件上的复位卡槽中。

在开门过程中,开门人扳动把手使把手带动锁体中的驱动装置中的锁体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使锁体驱动齿轮拨动解锁拨件中的拨臂带动拨片绕解锁立柱转动以远离限位框,且拨片在远离限位框时会向翻转件中的立柱施加力推动翻转件向远离限位框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翻转件中的翻转横板从翻斗舌上的限位滑槽中滑出,此时,推动门即可使翻斗舌受力翻转并从门框上的翻斗舌容纳槽中滑出并回缩到限位框内,即可将门打开。在关门过程中,关门人拉动把手使门板与门框扣合时,翻斗舌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从限位框中滑出并插置到门框上的翻斗舌容纳槽中,此时,关门人松开把手,驱动装置中的锁体驱动齿轮反向转动复位,翻转件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向限位框移动直至翻转件上的翻转横板插置到翻斗舌上的限位滑槽中,使翻转横板卡住翻斗舌避免翻斗舌从翻斗舌容纳槽中滑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锁体在不锁门时开关门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地,所述翻斗舌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框的右侧板设置有两个所述翻转卡槽,所述翻转件的立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翻转横板。这样,利用两个翻转横板与翻斗舌上的两个限位滑槽配合卡住翻斗舌,可提高翻斗舌被翻转件卡住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翻斗舌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限位滑槽。这样,在组装本实用新型锁体时,无需确认翻斗舌的安装方向,可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锁体的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翻转件中,所述立板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凸块,所述立板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凸块。这样,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使顶部凸块插装在锁体的顶部面板上的导向滑槽中,可使底部凸块插装在锁体的底部面板上的导向滑槽中,从而使翻转件远离限位框或靠近限位框时沿导向滑槽移动,进而避免翻转件因在移动过程中发生错位而影响复位,甚至影响本实用新型锁体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限位框为u形框。这样的限位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体处于开门状态并拆除顶部面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体处于关门状态并拆除顶部面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q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锁体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锁体包括包括限位框1、翻斗舌机构、翻转件、解锁拨件和复位扭簧5。其中,限位框1的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卡置在锁体侧壁6上的翻斗舌槽口61两侧,限位框1的限位板13上设置有滑动通孔131,限位框1上靠近锁体内的驱动装置7的右侧板12上设置有翻转卡槽121。优选地,限位框1为u形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翻斗舌机构包括翻斗舌21、固定件和复位弹簧23。其中,翻斗舌21朝向限位框1的右侧板12的右侧面设置有限位滑槽211,且该限位滑槽211与限位框1上的翻转卡槽121相对。固定件包括固定座221和滑杆222,固定座221的接触端与翻斗舌21的翻转端可转动接触,滑杆222的自由端背离固定座221的接触端并插装在限位框1上的滑动通孔131中。复位弹簧23套设在滑杆222上并卡置在固定座221和限位框1上的限位板13之间。这样,当翻斗舌21受到朝向锁体的顶部面板(图中未示出)或底部面板8方向上的力时,翻斗舌21翻转并推动固定件压缩复位弹簧23并向限位框1中的限位板13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翻斗舌21回缩到锁体内部的限位框1内;当翻斗舌21受到的朝向锁体的顶部面板或底部面板8方向上的力消失时,复位弹簧23的张力推动固定件远离限位框1中的限位板13,从而推动翻斗舌21向远离限位板13的方向移动,继而使翻斗舌21从翻斗舌槽口61中伸出。优选地,翻斗舌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槽211。这样,在组装本实用新型锁体时,无需确认翻斗舌21的安装方向,可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锁体的生产成本。优选地,固定座221朝向顶部面板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限位凸块2211,固定座221朝向底部面板8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限位凸块(图中未示出)。这样,固定座221的顶部限位凸块2211插装在顶部面板上的翻转滑槽中,底部限位凸块插装在底部面板8上的翻转滑槽81中,在翻斗舌21翻转时,固定座221可沿翻转滑槽滑动,以避免翻斗舌机构翻斗舌21翻转时发生错位。

翻转件包括底块31、立板32和立柱33。其中,立板32在底块31朝向限位框1的右侧板12的连接端与底块31固定连接,立柱33位于底块31的顶部并靠近底块31远离限位框1的复位端,底块31的复位端设置有复位卡槽311。立板32背离立柱33即朝向限位框1的右侧板12的侧面上设置有翻转横板321,且该翻转横板321可穿过翻转卡槽121插置到翻斗舌21上的限位滑槽211中。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关门时,可推动翻转件朝向限位框1移动,使翻转横板321插置到翻斗舌21上的限位滑槽211中,进而使翻转件卡住翻斗舌21以阻值翻斗舌21翻转;开门时,可推动翻转件远离限位框1,使翻转横板321从翻斗舌21上的限位滑槽211中滑出,进而使翻转件与翻斗舌21分离,以方便翻斗舌21受力翻转。优选地,翻转件中,立板3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凸块322,立板32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凸块(图中未示出)。这样,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使顶部凸块322插装在锁体的顶部面板上的导向滑槽中,可使底部凸块插装在锁体的底部面板8上的导向滑槽(图中未示出)中,从而使翻转件远离限位框1或靠近限位框1时沿导向滑槽移动,进而避免翻转件因在移动过程中发生错位而影响复位,甚至影响本实用新型锁体的使用。

解锁拨件包括拨套41、拨片42和拨臂43,拨片42和拨臂43设置在拨套41的外壁上,且拨片42和拨臂43之间设置有呈v形的容纳拨槽44;拨套41套置在锁体内的解锁立柱9上,且拨片42卡置在翻转件中的立板32和立柱33之间,立柱33插置在容纳拨槽44中,拨臂43的自由端伸向驱动装置7并可在驱动装置7的驱动下带动拨套41绕解锁立柱9转动。复位扭簧5套设在拨套41上并被拨片42和拨臂43压置住,以避免复位扭簧5从拨套41上滑落,且复位扭簧5的一端抵压在锁体侧壁61上,复位扭簧5的另一端插置在翻转件上的复位卡槽311中。

另外,为提高翻斗舌被翻转转件卡住时的稳定性,翻斗舌21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限位滑槽211,限位框1的右侧板12设置有两个翻转卡槽121,翻转件的立板32上设置有两个翻转横板321。

在开门过程中,开门人扳动把手使把手带动锁体中的驱动装置中的锁体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使锁体驱动齿轮拨动解锁拨件中的拨臂带动拨片绕解锁立柱转动以远离限位框,且拨片在远离限位框时会向翻转件中的立柱施加力推动翻转件向远离限位框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翻转件中的翻转横板从翻斗舌上的限位滑槽中滑出,此时,推动门即可使翻斗舌受力翻转并从门框上的翻斗舌容纳槽中滑出并回缩到限位框内,即可将门打开。在关门过程中,关门人拉动把手使门板与门框扣合时,翻斗舌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从限位框中滑出并插置到门框上的翻斗舌容纳槽中,此时,关门人松开把手,驱动装置中的锁体驱动齿轮反向转动复位,翻转件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向限位框移动直至翻转件上的翻转横板插置到翻斗舌上的限位滑槽中,使翻转横板卡住翻斗舌避免翻斗舌从翻斗舌容纳槽中滑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锁体在不锁门时开关门操作简单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