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5110发布日期:2021-08-03 12:4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检测验具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属于汽车管路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管路包括有气管,真空管,刹车油管,液压管等等,在驾驶室和前后桥,因为是活动的,所以在那个地方变为软管连接,管子一般螺纹连接,真空管用卡环连接固定,包括进气系统管道、冷却系统管道、燃油系统管道、传动系统管道、转向系统管道、制动系统管道、传动系统管道等,一个是通制动泵真空助力器的,是取真空用的,一个是通发动机缸盖罩的,是吸入缸盖罩内的机油汽,一个是与碳罐的相连的,是吸入碳罐内的汽油汽,管路对汽车而言相对还是比较重要的。

因此在对管路使用前通常需要对管路进行一定的检测,常规的检具一般都是利用多个定位销和锁紧销配合使用固定在一个支撑板上,需要来回不断地进行组装和拆卸,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费时费力,严重降低检测的效率,且无法保证管路不发生形变,同时利用定位销和锁紧销也无法保证安装的精度,因此有可能会改变管路原有的形状,在检测完成后,还需要对管路进行进一步的复原,比较麻烦,如果需要检测很多管路时,工人的身体会很疲劳,增加了工作强度,在检测完成后,需要将锁紧销和定位销拆下,然后把管路移出,此时如果锁紧销和定位销存放不当,会出现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再次定位管路则需要购买新的定位装置,大大增加了检测的成本。

因此,亟需对汽车管路检测验具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支撑板和防护板确保管路不发生形变的同时不需要对管路结构进行定位调整,提升管路结构的品质,多个紧固件可以快速的对管路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固定,操作简单,提升管路结构的稳定性和检具使用的便捷性,大大提高检测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面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成v型结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侧面,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内部设置有管路结构,所述管路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横向紧固件,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二横向紧固件,所述第一横向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也设置有第二横向紧固件;

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直角固定板,所述第二防护板与所述直角固定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三防护板,两个所述直角固定板成v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底板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均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贯穿所述滑块,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柱,所述支撑板支撑柱上固定设置有接头紧固件,所述接头紧固件上固定设置有紧固件推杆,所述紧固件推杆上固定设置有橡胶缓冲垫,所述接头紧固件的上部转动设置有接头紧固件把手,所述接头紧固件把手与所述紧固件推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纵向紧固件,所述纵向紧固件通过所述支撑板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面,所述纵向紧固件上固定设置有紧固件压杆,所述紧固件压杆的底部固定上有橡胶缓冲垫,所述紧固件压杆上转动设置有紧固件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紧固件和所述第二横向紧固件均通过底板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横向紧固件和第二横向紧固件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u型卡口,所述第一横向紧固件和所述第二横向紧固件上转动设置有横向紧固件把手,所述横向紧固件把手与所述u型卡口转动连接,所述u型卡口上连接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撑套,所述固定支撑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管路结构的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板与所述直角固定板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卡环紧固件,所述卡环紧固件上转动设置有卡环紧固件把手,所述卡环紧固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卡环紧固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角固定板上也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备用装配块,所述备用装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管路结构的附近,所述底板的上侧面周边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底板把手。

一种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分别将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放置在支撑板和第一防护板上;

步骤二:先分别将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支撑框上的滑块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滑动滑块将管路结构拉紧,然后通过按下滑块上的定位销,将定位销与定位孔相卡合,进而固定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端,然后将第四管路的一端连接接头,然后将接头在连接在滑块上,并固定第四管路;

步骤三:将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与支撑框上的滑块固定连接;

步骤四:通过向下旋转纵向紧固件上的紧固件把手使紧固件压杆上的橡胶缓冲垫对第四管路进行挤压固定,然后在分别转动第一横向紧固件和第二横向紧固件上的横向紧固件把手,使第一横向紧固件上的u型卡口对固定支撑套上的定位销进行挤压,从而起到对管路结构的固定作用;

步骤五:最后通过旋转卡环紧固件上的卡环紧固件把手使卡环对管路结构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然后便可以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支撑板和防护板确保管路不发生形变的同时不需要对管路结构进行定位调整,提升管路结构的品质,多个紧固件可以快速的对管路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固定,操作简单,提升管路结构的稳定性和检具使用的便捷性,大大提高检测的效率。

2、多个紧固件分别对管路结构的多个部分进行不同方向上的紧固,防止在检测的过程中引起整个管路结构的晃动,提升检具的快捷性和稳定性,紧固件固定在底板或者支撑板上,无需拆卸和组装,避免紧固件丢失,提升检具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检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1-底板,2-管路结构,201-第一管路,202-第二管路,203-第三管路,204-第四管路,3-支撑板,4-支撑框,401-定位孔,5-滑块,501-第一定位销,6-支撑板支撑柱,8-接头,10-支撑底座,11-底板支撑柱,12-第一防护板,13-第一横向紧固件,14-u型卡口,15-固定支撑套,16-第二定位销,17-直角固定板,18-底板把手,19-备用装配块,20-纵向紧固件,21-紧固件把手,22-紧固件压杆,24-横向紧固件把手,25-第二横向紧固件,26-卡环紧固件,27-卡环紧固件把手,28-接头紧固件,29-紧固件推杆,30-接头紧固件把手,31-第二防护板,32-第三防护板,33-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侧面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成v型结构,支撑板3和底板1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2,第一防护板12固定在底板1的上侧面,第一防护板12的内部设置有管路结构2,管路结构2包括第一管路201、第二管路202、第三管路203和第四管路204,支撑板3的高度凸出于底板1的高度,防止管路结构2在挤压的过程中发生形变,从而保证管路结构2的精度;

支撑板3与第一防护板12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一横向紧固件13,第一防护板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板31,第一防护板12与第二防护板31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第二横向紧固件25,第一横向紧固件13与支撑板3之间也设置有第二横向紧固件25,多个紧固件分别对管路结构2的多个部分进行紧固,防止在检测的过程中引起整个管路结构2的晃动,同时通过横向紧固把手24可以比较方便的对管路结构2进行固定,提升检具的快捷性和稳定性,紧固件固定在底板1上,也可以避免紧固件丢失;

第二防护板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直角固定板17,第二防护板31与直角固定板17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三防护板32,两个直角固定板17成v字型结构,直角固定板17上也设置有支撑框4,支撑框4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多个防护板对管路结构2进行全方位的固定,两个直角固定板17可以比较方便的适用于管路结构2的不同形状,提升检具的适用范围的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支撑板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底座10,支撑底座10与底板1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支撑板3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框4,支撑框4上滑动设置有滑块5,滑块5与第一管路201、第二管路202、第三管路203均固定连接,滑块5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定位销501,第一定位销501贯穿滑块5,支撑框4上开设有定位孔401,第一定位销501与定位孔401卡合连接,可以比较方便的先将管路结构2的端口处通过滑块5和支撑框4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快速对管路结构2进行定位和固定,提升检具使用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四管路2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8,接头8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柱6,支撑板支撑柱6上固定设置有接头紧固件28,接头紧固件28上固定设置有紧固件推杆29,紧固件推杆29上固定设置有橡胶缓冲垫,接头紧固件28的上部转动设置有接头紧固件把手30,接头紧固件把手30与紧固件推杆29转动连接,通过接头紧固件把手30将紧固件推杆29运动,进而可以使紧固件推杆29上的橡胶缓冲垫对第四管路204进行挤压,从而提升第四管路204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板3上设置有纵向紧固件20,纵向紧固件20通过支撑板支撑柱6固定在支撑板3的上侧面,纵向紧固件20上固定设置有紧固件压杆22,紧固件压杆22的底部固定上有橡胶缓冲垫,紧固件压杆22上转动设置有紧固件把手21,纵向紧固件20可以纵向保证管路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向下转动紧固件把手21,使紧固件压杆22下的橡胶缓冲垫按压在管路结构2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横向紧固件13和第二横向紧固件25均通过底板支撑柱11固定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第一横向紧固件13和第二横向紧固件25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u型卡口14,第一横向紧固件13和所述第二横向紧固件25上转动设置有横向紧固件把手24,所述横向紧固件把手24与所述u型卡口14转动连接,u型卡口14上连接有第二定位销16,第二定位销16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撑套15,固定支撑套15固定设置在管路结构2的外侧面,通过横向紧固件把手24使u型卡口14套接在第二定位销16上,然后使固定支撑套15拉紧管路结构2,进而起到对管路结构2起到紧固的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防护板31与直角固定板17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卡环紧固件26,卡环紧固件26上转动设置有卡环紧固件把手27,卡环紧固件2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卡环33,卡环33与卡环紧固件26固定连接,通过卡环紧固件把手27的转动,使得卡环33拉动管路结构2,提升管路结构接头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底板1的上侧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备用装配块19,备用装配块19固定设置在管路结构2的附近,底板1的上侧面周边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底板把手18,方便移动垫,使用便捷,提升检具使用的灵活性。

如图1-图4所示的用于新型汽车管路检测验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分别将第一管路201、第二管路202第三管路203和第四管路204放置在支撑板3和第一防护板12上;

步骤二:先分别将第一管路201、第二管路202和第三管路203的一端与支撑框4上的滑块5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滑动滑块5将管路结构2拉紧,然后通过按下滑块5上的第一定位销501,将第一定位销501与定位孔401相卡合,进而固定第一管路201、第二管路202和第三管路203的一端,然后将第四管路204的一端连接接头8,然后将接头8在连接在滑块5上,并固定第四管路204;

步骤三:将第一管路201、第二管路202、第三管路203和第四管路204的另一端与支撑框4上的滑块5固定连接;

步骤四:通过向下旋转纵向紧固件20上的紧固件把手21使紧固件压杆22上的橡胶缓冲垫对第四管路204进行挤压固定,然后在分别转动第一横向紧固件13和第二横向紧固件25上的横向紧固件把手24,使第一横向紧固件13上的u型卡口14对固定支撑套15上的第二定位销16进行挤压,从而起到对管路结构2的固定作用;

步骤五:最后通过旋转卡环紧固件26上的卡环紧固件把手27使卡环33对管路结构2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然后便可以进行检测。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