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登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4134发布日期:2021-08-17 13:5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作业登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登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登高设备。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通常指的是高处作业,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在进行高空设施检修、维修过程中,有时需要两人操作,但是现有的高空作业平台的平台空间若同时站两个人,则略有拥挤,若增大平台面积则导致高空作业平台过于庞大,移动不便,不仅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台可伸缩的高空作业登高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作业登高设备,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一平台、伸缩机构、移动机构、登高机构及搬运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可相对所述第一底座滑动的第二底座、可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平台滑动的第二平台、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限位槽、可相对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的第一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第一弹性件及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挡板;设置伸缩机构,可使得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相对滑动位移,可横向拓宽平台面积,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动空间,也可同时站两人以适用于需两人配合工作的工作场景,工作完毕后,可将第二平台往第一平台方向压缩,节约占用空间,便于存放。

优选的,所述登高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平台上的固定挂钩、连接于所述固定挂钩上的套环、设于所述套环上的爬梯、设于所述爬梯上的竖杆、设于所述竖杆上的扶手、设于所述爬梯上的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u型件、设于所述第一u型件上的移动轮、翻转定位组件及折叠组件;爬梯通过套环与固定挂钩相连接,工作时可将爬梯装上,工作结束后可将爬梯拆卸单独存放,也可单独使用爬梯,提高爬梯的使用频率和灵活性;设置移动轮,移动爬梯的工作位置方便。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件、设于所述固定件上的转动件、设于所述转动件上的第二u型件、设于所述第二u型件上的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滚轮、设于所述第二u型件上的插销、设于所述插销上的第二弹性件及限位组件;通过插销可对滚轮进行锁定,进而固定整个设备的位置,避免在工人工作时平台发生位移造成危险。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u型件上的限位滑槽、可相对所述限位滑槽滑动的定位块、设于所述定位块上的第二限位槽、可相对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的第二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的第三弹性件及防堵部件;所述第二u型件上设有2个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相配合的锁定槽;按压插销时,定位块往在限位滑槽内滑动,带动第二定位件受到第三弹性件的弹力推挤进入到对应的锁定槽上,使得插销被固定,即滚轮固定。

优选的,所述防堵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u型件上的固定罩、设于所述固定罩上的环形件及设于所述固定罩上的滚珠;设置固定罩,避免滚轮转动时,地面上的尘土扬起粘附到滚轮上,影响插销的锁定,且避免扬尘进入滚轮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内导致滚轮卡死的情况发生;设置滚珠,减小滚轮与固定罩之间的摩擦,减少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升降台、设于所述升降台上的u型框、设于所述u型框上的工具盒、可相对所述u型框滑动的顶杆、设于所述u型框上的第三限位槽、可相对所述第三限位槽滑动的锁定件、设于所述锁定件上的第四弹性件及设于所述锁定件上的拨杆;通过升降台的上下动作,可将工作所需的工具通过升降台运送至工人的工作平台上,避免工人上下平台搬运工具,减少时间浪费;升降台在上升过程中,顶杆受到第一平台的一侧推挤,缩回u型框内,并推动锁定件滑动,使得锁定件与工具盒脱离接触,平台上的工人即可将工具盒通过第一平台上的通槽拉到第一平台上,避免工人身体从第一平台上翻出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工具使用完毕后,将工具盒原路推回至u型框内,随后升降台下降,顶杆与第一平台脱离接触后,锁定件受到第四弹性件的弹力推挤自动卡入工具盒一侧上,使得工具盒固定;在地面上操作的工人若要将工具盒取出操作时,可通过拉动拨杆,使得锁定件与工具盒脱离抵触即可将工具盒取出,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翻转定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u型件上的第四限位槽、可相对所述第四限位槽滑动的第三定位件及设于所述第三定位件上的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一u型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件相配合的槽;工人攀登爬梯前,需将第一u型件翻转90°,使得移动轮与地面脱离抵触,避免工人攀登爬梯时,移动轮转动影响爬梯的固定;需移动设备的工作位置时,可将第一u型件反向转动90°,第三定位件受到第五弹性件的弹力推挤,抵至第一u型件上的槽内,使得移动轮垂直于地面可正常转动。

优选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竖杆上的凸块、设于所述扶手上的固定滑槽、可相对所述固定滑槽滑动的l型件及设于所述l型件上的第六弹性件;通过按压l型件,使得第六弹性件被压缩,且l型件与凸块脱离抵触,即可带动多个竖杆同时转动,使得扶手与竖杆折叠,可节省爬梯收纳的空间。

综上所述,设置伸缩机构,可使得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相对滑动位移,可横向拓宽平台面积,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动空间,也可同时站两人以适用于需两人配合工作的工作场景,工作完毕后,可将第二平台往第一平台方向压缩,节约占用空间,便于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沿g-g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h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的前视图。

图8为图7沿c-c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e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8中f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7沿i-i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j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图7沿l-l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2中m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5所示,一种高空作业登高设备,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支撑柱12、第一平台13、伸缩机构、移动机构、登高机构及搬运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柱12设有4个,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11上;所述第一平台13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2上。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底座21、第二支撑柱211、第二平台22、第一限位槽23、第一定位件24、第一弹性件25及挡板26;所述第二底座21可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柱211设有2个,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21上;所述第二平台22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柱211上;所述第一限位槽23设有多个,等距间隔开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上;所述第一定位件24可相对所述第一限位槽23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25为现有的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3内壁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件24上;所述挡板26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21上;所述第二底座21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件24相配合的槽;推动第二支撑柱211,第一平台13和第二平台22可相对滑动位移,可横向拓宽平台面积,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动空间,也可同时站两人以适用于需两人配合工作的工作场景,工作完毕后,可将第二平台22往第一平台13方向压缩,节约占用空间,便于存放。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件31、转动件32、第二u型件33、第二转轴34、滚轮35、插销36、第二弹性件37及限位组件;所述固定件31设有4个,2个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底面11上,2个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二底面21上;所述转动件32可旋转穿设于所述固定件31上;所述第二u型件33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动件32上;所述第二转轴34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u型件33上;所述滚轮35可旋转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34上;所述插销36穿设于所述第二u型件33上;所述第二弹性件37为现有的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插销36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u型件33上;通过插销36可对滚轮35进行锁定,进而固定整个设备的位置,避免在工人工作时平台发生位移造成危险;当意外触碰到插销36时,第二弹性件37对插销36产生反向的作用力,避免其轻易被推动,导致滚轮35锁死。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滑槽41、定位块42、第二限位槽43、第二定位件44、第三弹性件45及防堵部件;所述限位滑槽41开设于所述第二u型件33上;所述定位块42固定套设于所述插销36上,可相对所述限位滑槽43滑动;所述第二限位槽43开设于所述定位块42上;所述第二定位件44可相对所述第二限位槽43滑动,其端部为弧面;所述第三弹性件45为现有的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件44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3内壁上;所述第二u型件33上设有2个与所述第二定位件44相配合的锁定槽;按压插销36时,定位块42往在限位滑槽41内滑动,带动第二定位件44受到第三弹性件45的弹力推挤进入到对应的锁定槽上,使得插销36被固定,即滚轮35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防堵部件包括固定罩51、环形件52及滚珠53;所述固定罩51固定于所述第二u型件33上;所述环形件52固定于所述固定罩51上;所述滚珠53设有多个,位于所述固定罩51和滚轮35之间,且可自由转动;设置固定罩51,避免滚轮35转动时,地面上的尘土扬起粘附到滚轮35上,影响插销36的锁定,且避免扬尘进入滚轮35和第二转轴34之间的缝隙内导致滚轮35卡死的情况发生;设置滚珠53,减小滚轮35与固定罩51之间的摩擦,减少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登高机构包括固定挂钩61、套环62、爬梯63、竖杆64、扶手65、第一转轴66、第一u型件67、移动轮68、翻转定位组件及折叠组件;所述固定挂钩61设有2个,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平台13一侧上;所述套环62挂在所述固定挂钩61上;所述爬梯63固定于所述套环62上,且其倾斜抵靠在第一平台13上;所述竖杆64设有多个,等距间隔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爬梯63上;所述扶手65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竖杆64上;所述第一转轴66固定穿设于所述爬梯63上;所述第一u型件67可旋转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66上;所述移动轮68为市场上现有的万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一u型件67上;爬梯63通过套环62与固定挂钩61相连接,工作时可将爬梯63装上,工作结束后可将爬梯63拆卸单独存放,也可单独使用爬梯63,提高爬梯63的使用频率和灵活性;设置移动轮68,移动爬梯63的工作位置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定位组件包括第四限位槽71、第三定位件72及第五弹性件73;所述第四限位槽71可设于所述第一u型件67上;所述第三定位件72可相对所述第一u型件67滑动;所述第五弹性件73为现有的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定位件7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限位槽7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u型件67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件72相配合的槽;工人攀登爬梯63前,需将第一u型件67翻转90°,使得移动轮68与地面脱离抵触,避免工人攀登爬梯63时,移动轮68转动影响爬梯63的固定;需移动设备的工作位置时,可将第一u型件67反向转动90°,第三定位件72受到第五弹性件73的弹力推挤,抵至第一u型件67上的槽内,使得移动轮68垂直于地面可正常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凸块81、固定滑槽82、l型件83及第六弹性件84;所述凸块81固定于其中一个竖杆64上;所述固定滑槽82固定于所述扶手65上;所述l型件83可相对所述固定滑槽82滑动;所述第六弹性件84为现有的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滑槽8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l型件83上;通过按压l型件83,使得第六弹性件84被压缩,且l型件83与凸块81脱离抵触,即可带动多个竖杆64同时转动,使得扶手65与竖杆64折叠,可节省爬梯收纳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升降台91、u型框92、工具盒93、顶杆94、第三限位槽95、锁定件96、第四弹性件97及拨杆98;所述升降台91为现有的液压升降台,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u型框92固定于所述升降台91上;所述工具盒93放置于所述u型框92上;所述顶杆94可相对所述u型框92滑动;所述第三限位槽95开设于所述u型框92上;所述锁定件96可相对所述第三限位槽滑动,且其上设有一斜面,与所述顶杆94相抵触;所述第四弹性件97为现有的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锁定件96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限位槽95内壁上;所述拨杆98固定于所述锁定件96上;通过升降台91的上下动作,可将工作所需的工具通过升降台91运送至工人的工作平台上,避免工人上下平台搬运工具,减少时间浪费;升降台91在上升过程中,顶杆94受到第一平台13的一侧推挤,缩回u型框92内,并推动锁定件96滑动,使得锁定件96与工具盒93脱离接触,平台上的工人即可将工具盒93通过第一平台13上的通槽拉到第一平台13上,避免工人身体从第一平台13上翻出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工具使用完毕后,将工具盒93原路推回至u型框92内,随后升降台91下降,顶杆94与第一平台13脱离接触后,锁定件96受到第四弹性件97的弹力推挤自动卡入工具盒93一侧上,使得工具盒93固定;在地面上操作的工人若要将工具盒93取出操作时,可通过拉动拨杆98,使得锁定件96与工具盒93脱离抵触即可将工具盒93取出,操作方便。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