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341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液压作动筒拆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0002]液压作动筒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液压动力机构,通常用来把液压栗等液压源的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负载的运动,通常用于航空、发电,汽车等各种工业领域,例如在飞机上通常使用液压作动筒实现起落架的升降,现有液压作动筒的端头为圆弧形结构,且该圆弧形结构内嵌有轴承,用于与带传动的部件连接,但在安装和拆卸时,由于没有专门的工具,使得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拆卸的难度较大,需要使用较多工具配合,且由于液压作动筒的端头为圆弧形,表面光滑,难以通过现有工具夹紧,导致安装和拆卸过程容易出现打滑,需要不断调整工具位置,使效率降低,同时,也容易对液压作动筒的端头造成损坏,因此,如何使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拆装更加简单,提高拆装效率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使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拆装更加简单,提高拆装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与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圆弧面相匹配,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卡合有第一棱柱,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上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孔,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的端部位于所述避让孔内。
[0006]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棱柱,所述第一棱柱上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棱柱卡合于所述第三卡槽内。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设有橡胶垫。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棱柱和所述第二棱柱均为六棱柱。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为半圆弧面。
[0010]进一步,所述本体涂布有防锈漆。
[0011]进一步,所述本体上设有挂钩。
[0012]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工具,在使用时,可将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卡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为圆弧面,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圆弧面贴合,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可从两侧将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夹紧,由于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内的轴承的两端凸出于所述液压作动筒的两侧面,所述避让孔可避开所述轴承的两端,便于使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与所述第一卡槽顺利卡合,同时,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一棱柱,在拆卸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可使用普通扳手夹紧所述第一棱柱并转动所述第一棱柱,使得可通过所述本体带动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旋转,从而可实现对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安装或拆卸,且所述端头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不易松脱,使用普通的扳手即可,操作方便,可提高拆装效率,此外,所述第一棱柱卡合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便于拆卸和更换。由此,使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拆装更加简单,提高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工具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工具的左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工具的右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工具的截面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工具的本体的截面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工具的第一棱柱的截面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工具的第二棱柱的截面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本体,11-第一^^槽,12-第二卡槽,13-避让孔,2_第一棱柱,21-第三卡槽,3-第二棱柱,4-橡I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 一侧设有第一卡槽11,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与液压作动筒(图中未示出)的端头(图中未示出)的圆弧面相匹配,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12,所述第二卡槽12内卡合有第一棱柱2,所述第一卡槽11的侧壁上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图中未示出)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孔13,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的端部位于所述避让孔13内。
[0026]在使用时,可将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卡合在所述第一卡槽11内,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为圆弧面,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圆弧面贴合,所述第一卡槽11的侧壁可从两侧将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夹紧,由于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内的轴承的两端凸出于所述液压作动筒的两侧面,所述避让孔13可避开所述轴承的两端,便于使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与所述第—^槽11顺利卡合,同时,所述本体1上还设有第一棱柱3,在拆卸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可使用普通扳手夹紧所述第一棱柱3并转动所述第一棱柱3,使得可通过所述本体1带动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旋转,从而可实现对所述液压作动筒的端头安装或拆卸,且所述端头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11内,不易松脱,使用普通的扳手即可,操作方便,可提高拆装效率,此外,所述第一棱柱3卡合在所述第二卡槽12内,便于拆卸和更换。由此,使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拆装更加简单,提高拆装效率。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拆卸工具还包括第二棱柱3,所述第一棱柱2上设有第三卡槽21,所述第二棱柱3卡合于所述第三卡槽21内,使得所述本体1上可用于扳手夹持的棱柱的长度增加,当扳手的扳头较小时,可使用扳手夹紧所述第一棱柱2,当扳手的扳头较大时,可使用扳手夹紧所述第二棱柱3,避免扳手与本体1间产生干涉,同时,第二棱柱3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棱柱2,便于使用不同型号的扳手,扩大所述拆卸工具的适用范围,此外,第二棱柱3卡合于第一棱柱2上的第二卡槽21内,方便对第二棱柱3进行拆装和更换。
[0028]为了防止对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表面造成磨损,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设有橡胶垫4,在使用时所述端头的表面与所述橡胶垫4接触,由所述橡胶垫4提供缓冲,从而减少对所述端头的磨损。
[00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棱柱2和所述第二棱柱3均为六棱柱,便于与扳手配合。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为半圆弧面,使第一卡槽11可包覆半个所述端头,避免包覆范围过小而容易松脱,也避免包覆范围过大而阻碍所述端头正常滑入第—^槽11。
[003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1涂布有防锈漆,从而减小锈蚀,延长使用寿命。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1上设有挂钩(图中未示出),在不用所述拆卸工具时,可通过所述挂钩将其悬挂起来,便于收纳。
[003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 一侧设有第一卡槽(11),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与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圆弧面相匹配,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12),所述第二卡槽(12)内卡合有第一棱柱(2),所述第一卡槽(11)的侧壁上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孔(13),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的端部位于所述避让孔(1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棱柱(3),所述第一棱柱(2)上设有第三卡槽(21),所述第二棱柱(3)卡合于所述第三卡槽(2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设有橡胶垫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柱(2)和所述第二棱柱(3)均为六棱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的底面为半圆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涂布有防锈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设有挂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压作动筒的拆卸工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与液压作动筒端头的圆弧面相匹配,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卡合有第一棱柱,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上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孔,所述液压作动筒端头的轴承的端部位于所述避让孔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拆卸工具使液压作动筒的端头的拆装更加简单,提高拆装效率。
【IPC分类】B25B27/00
【公开号】CN205043700
【申请号】CN201520807977
【发明人】裴轶, 王岩
【申请人】西安康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