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07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空气净化器,尤其涉及一种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室外行走,为了防止吸入大量的灰尘和有害气体,需要戴上口罩保护鼻腔,但是口罩只能阻隔较大颗粒物的吸入,对于较小的颗粒物并不能进行有效阻隔,而对于有害气体更是不能阻隔,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专业的防毒面罩,因其功能、效果、舒适度等原因,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效果好的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包括空气过滤盒,空气过滤盒通过第一气管与微型气泵的进气口相连接,微型气泵通过电池供电,微型气泵的出气口与第二气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分散器,空气分散器设置在功能瓶的液体中,功能瓶的上端与第三气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三气管的另一端与集气腔相连接,集气腔通过第四气管与吸气罩相连接,在吸气罩的下端设置有呼气口。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空气过滤盒内设置有上无纺布过滤层和下无纺布过滤层,在上无纺布过滤层和下无纺布过滤层之间设置有活性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过滤、净化能有效的改良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身体健康。

图I为本实用新型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过滤盒,2、第一气管,3、微型气泵,4、电池,5、第二气管,6、空气分散器,7、功能瓶,8、第三气管,9、集气腔,10、第四气管,11、吸气罩,12、呼气口,13、上无纺布过滤层,14、下无纺布过滤层,15、活性炭,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如图I所示,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包括空气过滤盒1,空气过滤盒I通过第一气管2与微型气泵3的进气口相连接,微型气泵3通过电池4供电,微型气泵3的出气口与第二气管5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分散器6,空气分散器6设置在功能瓶7的液体中,功能瓶7的上端与第三气管8的一端相连接,第三气管8的另一端与集气腔9相连接,集气腔9通过第四气管10与吸气罩11相连接,在吸气罩11的下端设置有呼气口 12。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空气过滤盒I内设置有上无纺布过滤层13和下无纺布过滤层14,在上无纺布过滤层13和下无纺布过滤层14之间设置有活性炭15。使用者外出时,将上述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带在身上,电池4给微型气泵3供电,微型气泵3工作,经上无纺布过滤层13、活性炭15和下无纺布过滤层14过滤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气管5、空气分散器6,经空气分散器6上的通孔16将空气分散后进入到功能瓶7内的液体中,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液体为水,经功能瓶7内的液体过滤后空气通过第三气管 8、集气腔9、第四气管IO进入吸气罩11,随着人体的呼吸,有节律地向吸气罩11供气,人体呼出的废气,经口腔由呼气口 12排出。上述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过滤、净化能有效的改良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身体健康。
权利要求1.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过滤盒(I),空气过滤盒(I)通过第一气管(2)与微型气泵(3)的进气口相连接,微型气泵(3)通过电池(4)供电,微型气泵(3)的出气口与第二气管(5)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气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分散器(6),空气分散器(6)设置在功能瓶(7)的液体中,功能瓶(7)的上端与第三气管(8)的一端相连接,第三气管(8)的另一端与集气腔(9)相连接,集气腔(9)通过第四气管(10)与吸气罩 (11)相连接,在吸气罩(11)的下端设置有呼气口(12)。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过滤盒(I)内设置有上无纺布过滤层(13)和下无纺布过滤层(14),在上无纺布过滤层(13)和下无纺布过滤层(14)之间设置有活性炭(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效果好的单人室外有源空气净化器,包括空气过滤盒,空气过滤盒通过第一气管与微型气泵的进气口相连接,微型气泵通过电池供电,微型气泵的出气口与第二气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分散器,空气分散器设置在功能瓶的液体中,功能瓶的上端与第三气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三气管的另一端与集气腔相连接,集气腔通过第四气管与吸气罩相连接,在吸气罩的下端设置有呼气口。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过滤、净化能有效的改良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A62B7/10GK202637761SQ20122028300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陈浩明 申请人:陈浩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