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消防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6644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消防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消防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据火灾统计资料表明,烟尘是建筑火灾中致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人员死于烟熏的比例较大,最高达80%,在被火烧死的人数中,多数也是先因吸入烟尘中毒晕倒后被火烧死的。在火灾上升的人数中,大多数是浓烟熏呛产生窒息反应而导致死亡的,按消防规定,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公共交通的候乘区域和大型商场、影院及室内娱乐场所都应当设有火灾排烟装置。

公告号为CN2059085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防火用排烟装置,包括机壳和风筒,风筒设于机壳的一侧,机壳上分别设有烟雾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风筒内设有电机,中央控制器与电机相对应,电机上转动连接有排风组件,排风组件包括连接环、排烟风叶和导流环,排烟风叶连接连接环与导流环,电机转动连接连接环,导流环与机壳相连通,机壳的一侧设有防护板,防护板上均匀分布有吸尘栅格,风筒的一侧设有排烟管。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但是由于防护板设有吸尘栅格,所以在装置未排烟且建筑内开启空调时,由于建筑内与建筑外联通,造成空调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消防排烟系统,具有节约空调资源、火灾时防止火星进入装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地下排烟装置、走廊排烟装置、屋顶排烟装置以及用于安装的排烟管,所述屋顶排烟装置包括安装在建筑顶层排烟管内的抽风机,所述地下排烟装置包括安装在建筑底层排烟管内的送风机,所述走廊排烟装置包括设置于建筑内每层位置与排烟管相通的排烟组件,所述排烟组件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一端用于隔断走廊空间和排烟装置的防护机构以及安装在机壳另一端的排风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未发生火灾情况下,防护机构将排烟组件和走廊空间进行隔断,防止因在开启空调时建筑内气体与外界的气体流通而造成的空调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若干根转动连接在机壳上的转动杆、转动杆上连接有盖板,所述转动杆一端套设有齿轮,所述机壳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咬合连接有链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在竖直状态时将机壳一端封闭,起到隔绝作用,盖板发生旋转时,盖板之间形成气体流通通道供火灾时烟雾的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管,所述盖板为空心板且与转动杆相通,盖板侧面上开设有喷水孔,所述机壳内穿设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与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水流通过的开关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水管内的水通过开关机构后流入盖板内并由喷水孔洒出,在火灾时排烟时对进入排烟组件的烟雾进行喷水,防止烟雾携带火星进入组件内对装置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动杆开口端的遮板一、以及装在转动杆外圆周上的转动环,所述通水管上安装有与转动杆相通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开口端上固定连接有遮板二,连接端的外圆周上安装有与转动环对合的固定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开关机构将向转动杆内通水和盖板转动进行同步动作,避免在未发生火灾时一直向转动杆和盖板内通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遮板一和遮板二为对称设置的半圆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半圆形设置更贴合管道内部管壁,阻挡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组件包括安装在机壳一端的风筒、固定在风筒上的风扇架以及安装在风扇架上的风叶、以及用于驱动风叶转动的第二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机驱动风叶转动将烟雾从建筑内带入排烟组件后送入排烟管内排到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连接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上连接有烟雾比较装置,所述烟雾比较装置上连接有控制器;

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烟雾的浓度以输出相应的烟雾检测值,所述烟雾比较装置耦接于烟雾传感器以接收烟雾检测值,并将烟雾检测值与预设的基准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烟雾检测信号;

控制器耦接于烟雾比较装置,并响应于烟雾检测信号以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的启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内烟雾浓度高于预定值后,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开启,即转动杆转动和风叶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防护机构将走廊空间与排烟组件进行隔断,防止在未发生火灾时建筑内开启空调造成资源浪费;

(2)火灾时通水管向盖板通水并从喷淋孔流出,对进入排烟组件的烟雾进行喷淋,防止火星进入装置内;

(3)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排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防护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排风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排烟管;2、地下排烟装置;3、屋顶排烟装置;4、走廊排烟装置;5、抽风机;6、送风机;7、排烟组件;8、机壳;9、防护机构;10、排风机构;12、转动杆;13、盖板;14、齿轮;15、链条;16、第一电机;17、通水管;18、开关机构;19、遮板一;20、转动环;21、遮板二;22、固定环;23、喷水孔;24、风筒;25、风扇架;26、风叶;27、第二电机;28、烟雾传感器;29、烟雾比较装置;30、控制器;31、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排烟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排烟管1、安装在排烟管1内的地下排烟装置2和屋顶排烟装置3以及与排烟管1相通的走廊排烟装置4,屋顶排烟装置3包括安装于建筑顶层的抽风机5,地下排烟装置2包括安装在建筑底层的送风机6。

如图1所示,走廊排烟装置4包括安装在建筑内每层走廊间的排烟组件7,如图,2,排烟装置包括机壳8、安装在机壳8一端的防护机构9以及安装在机壳8另一端的排风机构10,防护机构9用于在开启空调时隔断走廊空间和排烟组件7内部,在火灾发生时防护机构9为烟雾排出提供通道。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防护机构9包括若干根转动连接机壳8的转动杆12,转动杆12上连接有覆盖安装架的盖板13,转动杆12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盖板13为中空板且与转动杆12相通;转动杆12封闭端上套设有齿轮14,若干个齿轮14同时咬合于一链条15,机壳8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的驱动轴连接驱动齿轮(图中未示出),主动齿轮转动带动链条15驱动转动杆12转动。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机壳8内穿设有与转动杆12相连通的通水管17,转动杆12开口端与通水管17间连接有开关机构18,开关机构18包括固定连接于转动杆12开口端端面上的半圆形的遮板一19和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2外圆周上转动环20,通水管17上安装有与转动杆12相通的连接端31,连接端31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与遮板一19对称的半圆形的遮板二21,,连接段31的外圆周上套设有固定环22,转动环20套设在固定环22上;盖板13靠近机壳8内部的侧面上开设有喷水孔23,当盖板13处于竖直位置时,遮板一19与遮板二21阻止水从通水管17流到转动杆12内,当盖板13在第一电机16转动带动下转动时,转动杆12带动遮板一19转动,遮板一19和遮板二21之间形成通道,使水从通水管17流入转动杆12后从喷水孔23流出。

如图5所示,排风机构10包括连接于机壳8一侧的风筒24、固定在风筒24上的风扇架25、安装在风扇架25一端的风叶26以及安装在风扇架25另一端驱动风叶26转动的第二电机27。

结合图2和图6所示,机壳8上安装有烟雾传感器28和控制器30,烟雾传感器28感应烟雾输出相应的烟雾检测值,烟雾比较装置29耦接于烟雾传感器28以接收烟雾检测值,并将烟雾检测值与预设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烟雾检测信号,控制器30耦接于烟雾比较装置29,并响应于烟雾检测信号以控制第一电机16开启使转动杆12带动盖板13转动同时通水管17向转动杆12和盖板13内通水而后喷水孔23喷水;控制器30同时控制第二点击27开启,风叶26将烟雾吸入机壳8后送入排烟管1排至外界。

工作过程:当建筑内未发生火灾时,盖板13处于竖直位置将机壳8一端封闭以隔断走廊空间和排烟组件7;当建筑内发生火灾产生烟雾时,抽风机5和送风机6在排烟管1内形成风流;烟雾传感器28感应到烟雾通过烟雾比较装置29激发控制器30,控制器30控制开启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27。

第一电机16开启后带动齿轮14与链条15转动,转动杆12带动盖板13翻转,时烟雾可进入机壳8内,同时转动杆12带动遮板一19转动,遮板一19与遮板二21在转动杆12和通水管17接口处形成通道使水从通水管17进入转动杆12和盖板13后从喷水孔23喷出,对烟雾进行喷水防止烟雾在进入机壳8内时携带火星损坏装置。

第二电机27带动风叶26转动将烟雾从建筑内带入排烟组件7后送入排烟管1排放至外界。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