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663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高空作业安全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工作安全的规范要求,作业人员在从事高空作业时,须做好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例如:在身上穿戴吊带,并将该吊带与具有扣环的安全带连结,且安全带固定于支撑物上。当作业人员不慎坠落时,该吊带及安全带可吊拉作业人员,防止自高处坠落造成伤亡的憾事发生。

美国公告第US9435484B1号「安全接头连接器」专利,即公开一种现有用以连接吊带1与扣环2的安全接头连接器3。请见图1所示,该安全接头连接器3包含一轴3a可穿过吊带1的可供穿置部位1a、一U形件3b,以及与二锁掣件(图未示)用以将轴3a固定于该U形件3b中,其中该U形件3b以供扣环2套置其上,且扣环2与安全带4相连接连结;该U形件3b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套筒31b与一第二套筒32b,且该轴3a可滑动地穿过该第一套筒31b与该第二套筒32b。

在该轴3a穿过该第一套筒31b与该第二套筒32b时,该轴3a的一第一处31a位于该第一套筒31b中,该轴3a的一第二处32a位于该第二套筒32b中;该二锁掣件可将该轴3a的第一处31a固定于该第一套筒31b中,且该二锁掣件相互垂直设置,以限制该轴3a相对该U形件3b滑动。

在使用时,使用者须将该二锁掣件解除锁定后,操作该轴3a使该轴3a的第二处32a滑离该第二套筒32b,并将扣环2自该U形件3b的第二套筒32b末端套置其上,再将轴3a的第二处32a贯穿该第二套筒32b后,以该二锁掣件限制该轴3a滑动。

在使用现有的安全接头连接器3时,使用者容易因操作不慎而使轴3a脱离该吊带1的可供穿置部位1a(见图1假想线),导致使用者将该扣环2套于该U形件3b后,须将该轴3a与穿过吊带1的可供穿置部位1a,且并使该轴3a穿过该第二套筒32b,才将吊带1与扣环2结合,不仅增加使用安全接头连接器3的步骤,且由于高空作业员于作业时多半会配戴手套,对于配戴手套的使用者而言,更提升其操作安全接头连接器3的难度,使安全接头连接器3的使用更是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用户可轻易解锁与上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用以连接至少一安全带与一吊带,其中,该吊带用于供人体穿着,该安全带上设有一扣环;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包含有:一本体,用以连接于该吊带上;一栓,用以供该扣环套置其上,其一第一处枢接于该本体上,而可相对于该本体于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间枢摆,且该栓于该关闭位置时,该栓的一第二处靠置于该本体上;一第一锁掣件,设于该本体上,且可被操作地于该本体上的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第一锁掣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可限制该栓的该第二处靠置于该本体上;一第二锁掣件,设于该本体上,且可被操作地于该本体上的一第三位置和一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第二锁掣件位于该第三位置时,可限制该栓的该第二处靠置于该本体上。

其中该本体具有一第二容槽以及连通该第二容槽的二贯孔;该第二锁掣件设于该第二容槽中,且该第二锁掣件具有一枢接孔,且该枢接孔于径向上区分有一第一孔部以及一第二孔部;该栓的该第一处穿置于该二贯孔以及该枢接孔中;于该第二锁掣件位于该第三位置时,该栓的该第一处卡合于该枢接孔的第一孔部中;于该第二锁掣件位于该第四位置时,该栓的第一处位于该第二孔部中,且该栓的第一处可受操控相对该第二锁掣件枢转。

其中该栓的第一处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于该第二锁掣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分别抵靠于该枢接孔的该第一孔部的相面对的壁面上。

其中还包含有一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容槽中,用以抵推该第二锁掣件往该第三位置的方向移动。

其中该枢接孔的该第二孔部的壁面呈一弧面;该栓的该第一处受操作而可沿该弧面枢转。

其中该枢接孔的该第二孔部的该弧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凸部,该至少一凸部供该栓的第一处抵靠,用以限制该栓的该第一处相对于该本体的枢转角度。

其中还包含有一挡环,且该栓的第一处包含有一环槽,其中,该挡环的内径与该环槽相配合,且该挡环的外径大于该贯孔的内径;于使用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时,该挡环与该扣环分别位于该本体两侧。

其中该栓的第二处具有一定位孔,且该第一锁掣件于该第一位置时卡制于该定位孔中。

其中还包含有一第一弹性件位于该第一容槽中,用以抵推该第一锁掣件往该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

其中该本体包含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容槽与一滑槽,且该第一锁掣件包含有一栓杆与一滑块,其中该栓杆与该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容槽中,且该栓杆于该第一位置时卡制于该定位孔中;该滑块位于该滑槽中且与该栓杆相连接,该滑块可受操作沿该滑槽移动以推动该栓杆往该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

其中该本体包含有一卡槽与该栓的该第二处相配合,且该栓于该关闭位置时,该栓的该第二处靠置于该卡槽槽壁。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该栓枢接于该本体上,该栓不易与该本体分离,并使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的解锁与上锁更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安全接头连接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a为上述优选实施例部分构件的立体图。

图4b为图4a的4b-4b方向剖视图。

图4c为图4a的4c-4c方向剖视图。

图5a为图2的5a-5a方向剖视图。

图5b类似于图5a。

图6为上述优选实施例部分构件的俯视图。

图7a为图2的7a-7a方向剖视图。

图7b类似于图7a。

图8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图。

图9为图8的9-9方向剖视图。

【符号说明】

[现有]

1吊带 1a可供穿置部位 2扣环

3安全接头连接器 3a轴 31a第一处

32a第二处 3b U形件 31b第一套筒

32b第二套筒

[本实用新型]

100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

10本体

11第一容槽 11a第一开口 12第二容槽

12a第二开口 13滑槽 14通道

15卡槽 16贯孔

20第一锁掣件

22滑块 221抵推部 222连接部

24栓杆 241卡制部 26螺栓

30第一弹性件

40挡止件

50第二弹性件

60第二锁掣件

60a枢接孔 61a第一孔部 62a第二孔部

62凸部

70栓

71第一处 71a环槽 711第一面

712第二面 72第二处 72a定位孔

721凸块

80挡环

F1、F2外力

L1第一直线 L2第二直线 L3第三直线

L4第四直线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O圆弧中心

R1第一宽度 R2第二宽度 R3第三宽度

R4第四宽度 R5第五宽度

S1关闭位置 S2开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现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2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用以连接至少一安全带与一吊带,其中,该吊带用于供人体穿着;该安全带上设有一扣环用以连接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且该安全带固定于一支撑物上。藉此,当作业人员不慎坠落时,该吊带及安全带可吊拉作业人员,防止自高处坠落造成伤亡的憾事发生。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包含有一本体10、一栓70、一第一弹性件30、一第二弹性件50、一第一锁掣件20、一第二锁掣件60、一挡止件40与一挡环80。

该本体10用以连接于该吊带上,请见图4a至图4c所示,该本体10具有一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容槽11、一沿其轴向设置的一第二容槽12、与一滑槽13。该第一容槽11与该第二容槽12分别位于该本体10两端,其中该第一容槽11于该本体10的一侧端面形成一第一开口11a并与外界相连通;该第二容槽12于该本体10的另一侧端面形成一第二开口12a并与外界相连通。该本体10具有沿其径向设置的一通道14、一卡槽15,与二贯孔16,其中该通道14两端分别连通该滑槽13与该第一容槽11;该卡槽15与该第一容槽11相连通;该二贯孔16同轴设置,且各该贯孔16连通该第二容槽12与外界。

请配合图5a与图5b所示,该第一锁掣件20包含有一滑块22、一栓杆24,以及一螺栓26锁接该滑块22与该栓杆24,其中该滑块22包含有一抵推部221与一连接部222,该抵推部221位于该滑槽13中且可受操作于滑槽13中移动;该连接部222穿设于该通道14中并与该栓杆24相连,且可带动该栓杆24于一第一位置P1与一第二位置P2间移动;该栓杆24位于第一容槽11中,且该栓杆24末端具有一卡制部241,当该栓杆24于该第一位置P1时,该卡制部241凸伸于该卡槽15中;当该栓杆24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卡制部241位缩入该第二容槽12中。

该第一弹性件30与该挡止件40位于该第一容槽11中,其中第一弹性件30顶推该栓杆24往该卡槽15的方向移动,直到该滑块22的抵推部221抵于该滑槽13靠近卡槽15的槽壁,或连接部222抵于通道14靠近卡槽15的壁面,使该栓杆24维持于该第一位置P1。该挡止件40用以封闭该第一开口11a以防止该第一弹性件30自该第一开口11a脱离该本体10。

该第二弹性件50与该第二锁掣件60设置于该第二容槽12中,且该第二弹性件50顶推该第二锁掣件60使该第二锁掣件60往脱离该第二容槽12的方向移动。

该第二锁掣件60具有一枢接孔60a且与该二贯孔16相对。请见图6所示,该枢接孔60a于径向上区分有一第一孔部61a以及一第二孔部62a,其中该第二孔部62a的壁面呈一圆弧面。

于该枢接孔60a径向虚拟一第一直线L1,且该第一直线L1通过该圆弧面的圆弧中心O,虚拟一第二直线L2垂直于该第一直线L1且通过该第一孔部61a,该第一孔部61a的两相对孔壁于该第二直线L2上所测得的距离为第一宽度R1;虚拟一第三直线L3通过该圆弧中心O并垂直于该第一直线L1,且该第三直线L3平行于该第一直线L1,该第二孔部62a的两相对孔壁于该第三直线L3上所测得的距离为第二宽度R2,且该第二宽度R2大于该第一宽度R1。

该圆弧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凸部62,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凸部62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二凸部62位于通过该圆弧中心O的两相对位置上。虚拟一第四直线L4通过该二凸部62与该圆弧面的圆弧中心O,其中该二凸部62之间于该第四直线L4上所测距离为一第三宽度R3,且该第三宽度R3小于该第二宽度R2。

该栓70略呈U字型,两相异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处71与一第二处72,其中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设有一环槽71a;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于侧向具有一定位孔72a,且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末端形成有一凸块721,且该凸块721的外径大于该卡槽15的槽宽。

请配合图7a所示,该第一处71穿设该本体10的该二贯孔16与该第二锁掣件60的该枢接孔60a。该栓70的第一处71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面711与一第二面712,其中该第一面711与该第二面712之间相距一第四宽度R4,且该第四宽度R4略小于该第一宽度R1;该第一处71的最大宽度为一第五宽度R5,其中该第五宽度R5大于该第一宽度R1与该第三宽度R3,且该第五宽度R5略小于该第二宽度R2。

该栓70可受操作于一关闭位置S1与一开启位置S2间枢摆。请配合图2与图7a,当该栓70于该关闭位置S1时,该第二弹性件50顶推该第二锁掣件60,使该第二锁掣件60往脱离该本体10的方向移动,直到该第二锁掣件60的第一孔部61a抵于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使该第二锁掣件60维持于一第三位置P3,于此同时,该栓70的第一面711与该第二面712分别抵靠于该枢接孔60a的该第一孔部61a的两相面壁面上,以使得该栓70无法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

请见图5a所示,当该栓70于该关闭位置S1时,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抵于该卡槽15槽壁,且栓70的定位孔72a与该第一容槽11相对。该第一弹性件30顶推该栓杆24,使该栓杆24位于该第一位置P1且该卡制部241位于该定位孔72a中,而使得该栓70无法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

该挡环80套设于该栓70的第一处71并抵于该本体10的其一贯孔16孔缘,该挡环80的内径与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的环槽71a相配合,且该挡环80的外径大于该贯孔16的内径。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的各部构件及相关位置的说明。兹再叙述其使用方式如后。请复见图5a与图4b,施一外力F1于该滑块22,使该滑块22沿该滑槽13槽壁并往远离该卡槽15的方向移动,并带动该栓杆24自该第一位置P1移动至该第二位置P2,使该栓杆24的卡制部241远离该栓70的定位孔72a。

于此同时,请配合图7a与图7b,施加另一外力F2于该第二锁掣件60,使该第二锁掣件60自该第三位置P3往该第二容槽12内部移动至一第四位置P4,并使该栓70的第一处71位于该枢接孔60a的第二孔部62a中。

该第二锁掣件60于该第四位置P4时,由于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不再受该卡制部241限制于该卡槽15中,且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的该第五宽度R5小于该第二宽度R2,因此,此时的该栓70可受操作而沿该枢接孔60a的该第二孔部62a的该圆弧面枢转至一该开启位置S2(请见图8)。

请再配合图9所示,又由于该第五宽度R5大于该第三宽度R3,因此该栓70枢转至一预设角度时,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即抵靠于该二凸部62,进而可达到限制该栓70的枢转角度的功能。

操作者即可将该本体10与该吊带结合,并将设于该安全带的该扣环套至于该栓70上。于后,再将该栓70枢摆回关闭位置S1,该栓70的第一处71离开该枢接孔60a的该第二孔部62a的孔壁后,受压缩的该第二弹性件50旋即释放而顶推该第二锁掣件60至该第三位置P3,以锁掣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移除操作该滑块22的外力F1,受压缩的该第一弹性件30旋即释放并顶推该栓杆24回复至该第一位置P1,使该卡制部241卡制于该栓70的定位孔72a中,以锁掣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并完成连接该吊带与该安全带。

此外,由于该栓70的第一处71套设有该挡环80,该栓70的第二处72末端形成有该凸块721;于使用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时,该挡环80、该凸块721二者与该扣环分别位于该本体10两侧,因此当栓70受外力拉扯时,该挡环80与该凸块721分别抵靠于该贯孔16孔缘与该卡槽15槽缘,以防止该栓70中滑脱出该本体10。

由于该栓70可受操作相对该本体10枢摆,因此于操作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时,已连接于该吊带的本体10不易因该栓70的枢摆而受影响,该栓70亦不会于解锁至上锁的过程中该本体10分离;此外,该第一锁掣件20与该第二锁掣件60不仅可轻易解锁,将该栓70回复至关闭位置S1时,该第一锁掣件20与该第二锁掣件60即自动锁掣该栓70,即使操作者即使配戴手套,仍可轻易操作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