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722发布日期:2019-10-15 18:1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柱状的器材往往需要直立地固定,以便于取放,例如灭火器。灭火器一般放置在支架内,现有技术中的灭火器在支架中多为卡箍固定、尼龙带勒紧或者用搭扣锁紧的方式进行固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卡箍固定式支架会在车辆颠簸时松开,尼龙带勒紧式支架的尼龙带在长时间被雨水和泥水腐蚀后会发生损坏或变形。这些锁紧方式在解锁时必须需要操作人员弯腰用手去解锁,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有些支架有两道或者三道锁紧,这在发生火灾的情况时会耽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柱状体,包括:架体,用于直立放置柱状体;弹簧,一端与架体相连;压紧装置,设于架体的一侧,压紧装置与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或相抵,且柱状体位于压紧装置与架体之间;其中,压紧装置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柱状体的侧面相抵,使柱状体压紧在架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紧装置通过弹簧将柱状体压紧在架体上,这样便于固定柱状体,避免柱状体倾倒;由于是依靠弹力固定,弹力指向柱状体的侧面,其直立方向不受力,因此可以快速取放,提升柱状体的取出效率。

具体地,架体用于直立放置柱状体,有利于节省柱状体所在的支撑面的地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且减少用户取用柱状体时的弯腰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在架体上设置弹簧,便于提供弹力;压紧装置与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或相抵,且压紧装置设于架体一侧,柱状体位于压紧装置与架体之间,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借用弹簧的弹力,将柱状体压紧在架体上,避免柱状体遇到碰撞或支撑面晃动时发生倾倒,提升了安全性,且在需要取放时,可以沿着柱状体的直立方向将柱状体取出或者放下,方便快捷,不需要用户专门弯腰解除固定,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节省了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紧装置包括:杠杆机构,弹簧位于杠杆机构的上端外侧,杠杆机构的上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柱状体的侧面相抵,或弹簧位于杠杆机构的下端内侧,杠杆机构的下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远离柱状体,使杠杆机构的上端与柱状体的侧面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杠杆机构的设置,便于用户在取用柱状体时,直接用脚蹬踏杠杆机构的下端而压缩弹簧,使得原本抵靠在柱状体上的压紧装置因失去弹力压制而远离柱状体,从而实现柱状体的解锁,进而只需要克服柱状体的重力即可将其取出,不再受到压紧装置的摩擦力和弹簧的侧向力,进一步他提升了柱状体取出的效率,且由于是用脚蹬踏解锁,不需要用户弯腰解锁,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支架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紧装置还包括:踏板,与杠杆机构的下端相连并向架体外侧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杠杆机构的下端设置踏板,使得用户站到支架旁用手拿到柱状体时即可踩住踏板,更加便于施力,进一步提升了支架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弹簧位于踏板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踏板设置在踏板的下方,有利于使施加在踏板上的力能够全部转移到弹簧上,提升能量传递效率,确保压紧装置从柱状体上分离,从而便于快速取出柱状体,且这样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缓冲件,设于压紧装置与柱状体相接触的接触面上,和/或缓冲件设于架体与柱状体相接触的接触面上,缓冲件用于防护柱状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缓冲件的设置,能够避免压紧装置或架体与柱状体之间的刚性接触,从而对柱状体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弹簧包括螺旋弹簧、气弹簧、橡胶弹簧、涡卷弹簧中的任意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弹簧,便于根据柱状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提升固定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架体的上表面与架体底部的距离,以及压紧装置的上表面到架体底部的距离,均大于柱状体的重心到架体底部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架体的上表面和压紧装置的上表面与架体底部的距离,均大于柱状体的重心到架体底部的距离,即架体的高度、压紧装置的高度,均大于柱状体的重心的高度,这样有利于保证柱状体直立放置后的稳定性,避免倾倒。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压板,与杠杆机构的上端相连;支架还包括:第二压板,设于架体上;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用于相互配合,以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紧柱状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压紧柱状体,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还可以减小压紧装置、架体与柱状体之间的接触面,减少了压紧装置、架体与柱状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加便于柱状体的取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压板的形状和第二压板的形状与柱状体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压板的形状和第二压板的形状与柱状体的形状相适配,这样有利于将柱状体围在中间,提升直立放置的柱状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压板上与柱状体接触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或第一压板呈弧形、叉形、直线形、锯齿形中的任意一种;第二压板上与柱状体接触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或第二压板呈弧形、叉形、直线形、锯齿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与柱状体的接触面设计为多种形状,便于根据柱状体的不同外形选用不同的设计,提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契合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压板和架体的底部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连接部连接第二压板和架体,能够简化架体的整体结构,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架体,12弹簧,14压紧装置,140杠杆,142铰接支座,144踏板,146第一压板,16第二压板,18连接部,20灭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柱状体,例如灭火器20;支架包括:架体10、弹簧12和压紧装置14,其中,架体10用于直立放置柱状体;弹簧12的一端与架体10相连;压紧装置14设于架体10的一侧,压紧装置14与弹簧12的另一端相连,且柱状体位于压紧装置14与架体10之间;其中,压紧装置14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与柱状体的侧面相抵,使柱状体压紧在架体10上。

在该实施例中,压紧装置14通过弹簧12将柱状体压紧在架体10上,这样便于固定柱状体,避免柱状体倾倒;由于是依靠弹力固定,弹力指向柱状体的侧面,其直立方向不受力,因此可以快速取放,提升柱状体的取出效率,另外,这种结构简单,生产和安装都非常方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架体10用于直立放置柱状体,有利于节省柱状体所在的支撑面的地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且减少用户取用柱状体时的弯腰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在架体10上设置弹簧12,便于提供弹力;压紧装置14与弹簧12的另一端相连或相抵,且压紧装置14设于架体10一侧,柱状体位于压紧装置14与架体10之间,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借用弹簧12的弹力,将柱状体压紧在架体10上,避免柱状体遇到碰撞或支撑面晃动时发生倾倒,提升了安全性,且在需要取放时,可以沿着柱状体的直立方向将柱状体取出或者放下,方便快捷,不需要用户专门弯腰解除固定,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节省了时间。

可以理解地,压紧装置14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与柱状体的侧面相抵,使得柱状体的侧面受到弹力压制,但是柱状体的轴向,或者说直立方向上没有受到弹力,且弹簧12的侧向很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只要克服柱状体的自身重力和压紧装置14的摩擦力,即可将柱状体取出,完成这样的动作,甚至只需要使用一只手即可,相对于卡箍、尼龙带等固定方式而言,取出柱状体的难度大幅降低,取出效率大为提升。

可以理解地,柱状体可以是灭火器20,也可以是热水瓶、玻璃瓶等等需要直立放置,又要避免倾倒的物体或者器材。当柱状体为灭火器20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可以大幅提升灭火器20的取出效率,为火灾的扑灭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进一步地,弹簧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另外,弹簧12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是单一类型的弹簧12,也可以是多种不同类型弹簧12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12的一端与架体10连接后,另一端只是与压紧装置14相抵而不是相连,这样可以简化结构,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提升生产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架体10包括底板、环形侧壁;另一些实施例中,架体10的侧壁为弧形,或者只是一个直立的板或者杆,而架体10上端与直立的板或杆连接有环形或半环形的结构,以稳固柱状体的上端;架体10的底板一般与柱状体的截面形状相适,优选为圆形,且圆形直径需等于或略大于柱状体外壁的直径,底板内壁和底部有橡胶板或其他弹性材质,可防止刮伤柱状体的表面。底板的侧壁具有一定高度,以保证放置柱状体后的稳定性,避免倾倒。

架体10的底板不一定是封闭的圆弧形,也可以是开口的圆弧或者外壁是其他形状,而内壁是圆弧形、锯齿形或叉形的结构,只需要保证有一定的接触面能稳定住柱状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架体10的侧壁或底部有连接孔,可将整个支架与其他装置、地面、墙面等等进行连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压紧装置14包括:杠杆机构,弹簧12位于杠杆机构的上端外侧,杠杆机构的上端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与柱状体的侧面相抵,或弹簧12位于杠杆机构的下端内侧,杠杆机构的下端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远离柱状体,使杠杆机构的上端与柱状体的侧面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杠杆机构的设置,便于用户在取用柱状体时,直接用脚蹬踏杠杆机构的下端而压缩弹簧12,使得原本抵靠在柱状体上的压紧装置14因失去弹力压制而远离柱状体,从而实现柱状体的解锁,进而只需要克服柱状体的重力即可将其取出,不再受到压紧装置14的摩擦力和弹簧12的侧向力,进一步他提升了柱状体取出的效率,且由于是用脚蹬踏解锁,不需要用户弯腰解锁,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支架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杠杆机构包括杠杆140和铰接支座142,铰接支座142的位置,只要是位于杠杆14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即可,即保证杠杆140的上端和下端运动方向相反,这样,在取用柱状体时,用户靠近支架时即可通过身体下部的脚踩踏杠杆140下端,使杠杆140的上端远离架体10,从而解除弹簧12对压紧装置14的压制。

可以理解地,杠杆机构的外侧,是指背离架体10或柱状体的一侧,杠杆机构的内侧,是指朝向架体10或柱状体的一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14并不包括杠杆140,而是仅设有与弹簧12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压板146,即第一压板146直接连接在弹簧12上,这样的结构简单,在取出柱状体时,只要克服柱状体的自身重力和弹簧12的侧向力即可,弹簧12同时起到了压制第一压板146,并为第一压板146提供支撑的作用;或者,第一压板146与架体10相连,弹簧12抵靠在第一压板146上,在取放柱状体时,同样只需要柱状体的自身重力和弹簧12的侧向力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压紧装置14还包括:踏板144,与杠杆机构的下端相连并向架体10外侧延伸,这样便于用户站到支架旁用手拿到柱状体时即可踩住踏板144,更加便于施力,进一步提升了支架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弹簧12位于踏板144的下方,有利于使施加在踏板144上的力能够全部转移到弹簧12上,提升能量传递效率,确保压紧装置14从柱状体上分离,从而便于快速取出柱状体,且这样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缓冲件,设于压紧装置14与柱状体相接触的接触面上,和/或缓冲件设于架体10与柱状体相接触的接触面上,缓冲件用于防护柱状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缓冲件的设置,能够避免压紧装置14或架体10与柱状体之间的刚性接触,从而防止刮伤柱状体表面,其中,缓冲件可以采用橡胶板或其它弹性材质体。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弹簧12包括螺旋弹簧12、气弹簧12、橡胶弹簧12、涡卷弹簧12中的任意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弹簧12,便于根据柱状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提升固定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架体10的上表面与架体10底部的距离,以及压紧装置14的上表面到架体10底部的距离,均大于柱状体的重心到架体10底部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架体10的上表面和压紧装置14的上表面与架体10底部的距离,均大于柱状体的重心到架体10底部的距离,即架体10的高度、压紧装置14的高度,均大于柱状体的重心的高度,这样有利于保证柱状体直立放置后的稳定性,避免倾倒。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压紧装置14还包括:第一压板146,与杠杆机构的上端相连;支架还包括:第二压板16,设于架体10上;第一压板146和第二压板16用于相互配合,以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压紧柱状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压板146和第二压板16压紧柱状体,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还可以减小压紧装置14、架体10与柱状体之间的接触面,减少了压紧装置14、架体10与柱状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加便于柱状体的取放。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46的形状和第二压板16的形状与柱状体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46的形状和第二压板16的形状与柱状体的形状相适配,这样有利于将柱状体围在中间,提升直立放置的柱状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46上与柱状体接触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或第一压板146呈弧形、叉形、直线形、锯齿形中的任意一种;第二压板16上与柱状体接触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或第二压板16呈弧形、叉形、直线形、锯齿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46和第二压板16为圆弧形,且该圆弧直径需等于或略大于柱状体外壁的直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压板146或第二压板16与柱状体的接触面设计为多种形状,便于根据柱状体的不同外形选用不同的设计,提升第一压板146和第二压板16之间契合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连接部18,连接部1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压板16和架体10的底部相连,这样能够简化架体10的整体结构,节省材料;连接部18与架体10的底部连接后呈L形,或者是U形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压紧式灭火器20的支架,包括压紧装置14、架体10、弹簧12,架体10通过压紧装置14上的铰接支座142和弹簧12连接,放置灭火器20时通过脚踏下压紧装置14的踏板144,使压紧装置14的上端的第一压板146远离架体10上端的第二压板16,然后将灭火器20放置在架体10底部的底托内,再松开踏板144,使压紧装置14上端的第一压板146在底部弹簧12的作用下,压紧灭火器20。同理,在取用灭火器20时只需脚踏下压紧装置14的踏板144便可轻松取出灭火器2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固定直立放置的柱状体,避免柱状体倾倒,且在取放柱状体时,避免了用户弯腰解锁,提升了柱状体的取放效率,节省了时间,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