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8331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高楼消防设备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现如今的楼房越建越高,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员很难在第一时间进入高处的火灾现场,而且有些救援死角是人员无法直接抵达的,从而导致灾民的生存率很低;然而,现有的机器人还不具有爬楼、生命探测、救援一体化的功能,在高楼火灾时,无法及时出动救援灾民,给灾民补充氧气、消灭部分火源,降低生命与财产损失例。
[0003]如中国专利号:201320057140.3公开了一种爬楼梯机器人,只具备单一的信息收集功能,车体上无供氧装置和灭火装置,无法给灾民补充氧气和消灭部分货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现有技术难以满消防人员的需求,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机器人,不具有爬楼、生命探测、救援一体化的功能,在高楼火灾时,无法及时出动救援灾民,给灾民补充氧气、消灭部分火源,降低生命与财产损失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
[0005]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包括活动臂、机械手、彩色摄像机、热成像仪、主臂、灭火器喷头、储液器、支架、底板、驱动马达、连接销、氧气管、氧气瓶、转盘、旋转马达、红外收发器、传动轴、蓄电池、行星轮、连接螺栓和主控箱;所述活动臂的前端设置机械手,活动臂通过连接销安装在主臂上;所述主臂的前端设有热成像仪,彩色摄像机固定安装在主臂上;所述主臂的后方设置氧气瓶,氧气瓶上连接氧气管;所述主臂和转盘紧固连接;所述储液器和主控箱均安装在底板上,储液器和主控箱紧固连接;所述转盘通过支架安装在主控箱上;所述转盘的下方设置旋转马达,旋转马达通过传动轴与主控箱紧固连接;所述主控箱的后方设置蓄电池,红外收发器安装在主控箱的尾端。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储液器上设置灭火器喷头,灭火器喷头为一种高压喷头,由主控箱对其智能控制。
[0007]进一步,所述底板下通过连接螺栓安装有行星轮,并由驱动马达带动。
[0008]进一步,所述主臂上安装的彩色摄像机可以自由旋转,彩色摄像机和热成像仪均与主控箱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活动臂前端的机械手可以360°自由活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机器人采用中心轮与传动轮构成的行星轮结构,提高机器人爬楼的稳定性与效率;行星轮爬楼稳定,效率高;机器人的作业部位可以全方位的旋转,提高了作业的灵活性;在主控箱的控制下机器人可以使用机械手将氧气管插入到人员口中,为人员提供紧急补助;在主控箱的控制下,机器人可以自动打开灭火器喷头,对人员周边环境进行灭火处理;机器人可通过彩色摄像头精确采集火灾环境中的图像信息,便于消防员了解火灾现场;机器人可通过热成像仪精确探测生命信号,并通过红外收发器,发射给远程电脑终端,便于管理人员知道火灾现场的生命状况。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活动臂、2机械手、3彩色摄像机、4热成像仪、5主臂、6灭火器喷头、7储液器、8支架、9底板、10驱动马达、11连接销、12氧气管、13氧气瓶、14转盘、15旋转马达、16红外收发器、17传动轴、18蓄电池、19行星轮、20连接螺栓和21主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包括活动臂1、机械手2、彩色摄像机3、热成像仪4、主臂5、灭火器喷头6、储液器7、支架8、底板9、驱动马达10、连接销11、氧气管12、氧气瓶13、转盘14、旋转马达15、红外收发器16、传动轴17、蓄电池18、行星轮19、连接螺栓20和主控箱21 ;所述活动臂I的前端设置机械手2,活动臂I通过连接销11安装在主臂5上;所述主臂5的前端设有热成像仪4,彩色摄像机3固定安装在主臂5上;所述主臂5的后方设置氧气瓶13,氧气瓶13上连接氧气管12 ;所述主臂5和转盘14紧固连接;所述储液器7和主控箱21均安装在底板9上,储液器7和主控箱21紧固连接;所述转盘14通过支架8安装在主控箱21上;所述转盘14的下方设置旋转马达15,旋转马达15通过传动轴17与主控箱21紧固连接;所述主控箱21的后方设置蓄电池18,红外收发器16安装在主控箱21的尾端。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储液器7上设置灭火器喷头6,灭火器喷头6为一种高压喷头,由主控箱21对其智能控制当检测到火源时,灭火器喷头6会自动打,进行灭火处理;所述底板9上通过连接螺栓20安装有行星轮19,并由驱动马达10带动;所述主臂5上安装的彩色摄像机3可以360°自由旋转,彩色摄像机3和热成像仪4均与主控箱21电性连接,能够精确采集火灾环境中的图像信息,主臂5前安装的热成像仪4精确探测生命信号,并由主控箱21上安装的红外收发器16发射给远程电脑终端,便于消防员进行观看与操控;所述活动臂I前端的机械手2可以自由活动,当机器人探测到生命信号时,会使用机械手2搬走压在人员身上的物体,并将氧气管12插到人员口中。
[001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候,当发生火灾时,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在消防员的远程控制下到达指定地点,机器人由主臂5上安装的可旋转彩色摄像头3能够精确采集火灾环境中的图像信息,主臂5前安装的热成像仪4精确探测生命信号,并由主控箱21上安装的红外收发器16发射给远程电脑终端,便于消防员进行观看与操控;当机器人探测到生命信号时,会使用机械手2搬走压在灾民身上的物体,并将氧气管12插入灾民口中,同时打开灭火器喷头6,对灾民周边环境进行灭火处理,从而提高人员的存活率;机器人的底板9下通过连接螺栓20安装有行星轮19,并由驱动马达10带动,能够快速的攀爬楼梯;该设计的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提高了高楼火灾救援的效率,使用安全可靠。
[001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包括活动臂(I)、机械手(2)、彩色摄像机(3)、热成像仪(4)、主臂(5)、灭火器喷头(6)、储液器(7)、支架(8)、底板(9)、驱动马达(10)、连接销(11)、氧气管(12)、氧气瓶(13)、转盘(14)、旋转马达(15)、红外收发器(16)、传动轴(17)、蓄电池(18)、行星轮(19)、连接螺栓(20)和主控箱(21);其特征是:所述活动臂(I)的前端设置机械手(2 ),活动臂(I)通过连接销(11)安装在主臂(5 )上;所述主臂(5 )的前端设有热成像仪(4),彩色摄像机(3)固定安装在主臂(5)上;所述主臂(5)的后方设置氧气瓶(13),氧气瓶(13)上连接氧气管(12);所述主臂(5)和转盘(14)紧固连接;所述储液器(7)和主控箱(21)均安装在底板(9)上,储液器(7)和主控箱(21)紧固连接;所述转盘(14)通过支架(8)安装在主控箱(21)上;所述转盘(14)的下方设置旋转马达(15),旋转马达(15)通过传动轴(17)与主控箱(21)紧固连接;所述主控箱(21)的后方设置蓄电池(18),红外收发器(16 )安装在主控箱(21)的尾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储液器(7)上设置灭火器喷头(6),灭火器喷头(6)为一种高压喷头,由主控箱(21)对其智能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底板(9)上通过连接螺栓(20 )安装有行星轮(19 ),并由驱动马达(10 )带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主臂(5)上安装的彩色摄像机(3)可以自由旋转,彩色摄像机(3)和热成像仪(4)均与主控箱(21)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活动臂(I)前端的机械手(2)可以360°自由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包括活动臂、机械手、彩色摄像机、热成像仪、主臂、灭火器喷头、储液器、支架、底板、驱动马达、连接销、氧气管、氧气瓶、转盘、旋转马达、红外收发器、传动轴、蓄电池、行星轮、连接螺栓和主控箱;所述主臂和转盘紧固连接;所述储液器和主控箱均安装在底板上,储液器和主控箱紧固连接;所述转盘通过支架安装在主控箱上;所述转盘的下方设置旋转马达,旋转马达通过传动轴与主控箱紧固连接;所述主控箱的后方设置蓄电池,红外收发器安装在主控箱的尾端。该高楼消防辅助机器人,机器人采用中心轮与传动轮构成的行星轮结构,提高机器人爬楼的稳定性与效率。
【IPC分类】A62B7/00, A62C27/00, B62D57/024
【公开号】CN205108837
【申请号】CN201520803295
【发明人】张鲁豫, 廖俊湘
【申请人】张鲁豫, 廖俊湘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