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用磨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763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造纸用磨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用磨片,用于纸张生产工程中的打浆工艺。
背景技术
打浆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同一种纤维原料,采用不同的打浆方式, 生产的纸张性能可以大不相同。打浆又是高能耗过程,整个造纸过程耗电在每吨纸几百至几千度,打浆大约占了一半左右,其中70、0%是盘磨耗电。打浆设备除了极少数厂因特殊需要还在使用槽式打浆机外,绝大部分造纸厂都已采用盘磨(单盘磨、双(三)盘磨)打浆。不论是槽式打浆机还是单、双盘磨,基本上都采用了钢刀打浆,只有极少数厂使用其它材质,如石刀等。从机械原理分析打浆过程,盘磨是{磨片/纤维/纤维/磨片}之间的磨擦力对纤维做功。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乘以摩擦系数。正压力是通过机械操作,调节刀距控制的,造纸工艺称为比压。磨擦系数由磨片材质决定。以上摩擦系统中,{纤维/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是相对固定的,需研究的主要是{磨片/磨片}之间的摩擦系数。而{钢/钢}摩擦系统在水与纤维的润滑条件下,其摩擦系数小于0. 1。如果磨片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就能以较小的比压,更有效地对纤维做功。在盘磨钢磨片及槽式打浆机中的纤维所接受的打浆作用可分成二部分在磨齿 (刀)口接触处,主要以纤维的挤压、剪切为主;在磨(刀)面上,纤维主要受到的是挤压、搓揉作用。钢磨片的磨齿有很多种形状供用户选择,这些形状都是根据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 有的齿形对纤维的剪切能力强,有的齿形对纤维的分丝、帚化能力强,有的齿形对纤维的通过能力大,有的齿形综合了各种能力等等。各种钢磨片的齿形,其齿宽一般都在riOmm左右。虽然理论上也有锯齿形的磨片,但由于很快就把锯齿面磨成了平面,所以很少有人使用这种锯齿形磨片。以上磨齿(刀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齿(刀)面都是比较光滑平整的,磨(刀)片只能利用挤压、搓揉的机械作用对纤维做功,对结构较为坚固的纤维P层和S1层较难破除,在打浆初期,打浆度上升很慢。综上所述,现有的打浆用磨,存在耗能大、成本高、打浆效果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方设计合理,质量轻,能耗少,造价低, 打浆的质量可控,质量稳定的造纸用磨片。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造纸用磨片,其原料组成为
基体材料15-50重量份,纤维材料15-65重量份,耐磨材料15-65重量份,所述耐磨材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间,所述基体材料与纤维材料、耐磨材料具有浸润、粘接效果,所述基体材料具有耐磨性和韧性。数十年来,有一种工程材料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是21世纪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这就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简称PMC、复合材料、也称塑料合金等。所谓复合材料,就是将多种能与基体浸润、粘接的功能性材料与基体粘接在一起,将多种功能集与一体,达到了单一材料难以解决的优良的机械性能。本磨片就是采用了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密度大大低于钢材,使盘磨转盘的转动惯量大大减小,这也是复合材料磨片节电的原因之一。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基体材料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基体,也称粘接剂、胶粘剂。基体以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与增强、功能性材料复合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整体,形成实用的复合材料。用作磨片基体的材料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即耐磨性。由于纤维与水无孔不入,不仅突出表面的耐磨材料和增强纤维要受到磨损,凹在下面的基体同样要受到磨损。如果基体被磨损,则耐磨材料及增强纤维就会脱落,磨片的整体耐磨性必将受到影响。由于磨片在水中工作,温度不高(工艺要求打浆温度低于60°C),所以适用的基体很多。但耐磨性好的基体是各类树脂。其中常用的热固性树脂有不饱和聚酯树脂(UP)、 环氧树脂(EP)、酚醛树脂、硅酮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有机硅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ABS树脂、聚甲醛(POM)、聚酰胺(尼龙) (PA)、聚苯醚(ΡΡ0)、聚酯PET、PBT等、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醚酰胺PEI)、液晶聚酯(LCP)、聚碳酸脂(PC)、聚四氟乙烯(PTFE)、聚砜 (PSF)、聚醚酮等。由于在偶然条件下,磨片间也可能产生高温,所以在材料选择时,尽可能选用耐高温的材料。特别是玻璃化温度低于烘缸表面温度的热塑性树脂,磨损的树脂可能在烘缸表面产生不利影响,不能采用。为了改善树脂的脆性,并提高树脂的耐磨性和韧性,一般都需对树脂进行改性后才能用作磨片的基体。更有采用多种树脂进行共混(物理共混、化学共混),达到取长补短、 性能互补,得到更优越的聚合物基体材料,也称塑料合金。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纤维材料为金属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纤维组合。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纤维材料为木浆纤维、麻纤维、棉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
维组合。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纤维材料为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硼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组合。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纤维材料为晶须,所述晶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细小单晶,直径在0. 2 1微米,长度为广100微米,所述晶须选自Al203、AlN、Be0、B4C、石墨、 a-SiC、b-SiC、Si3N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纤维材料主要功能是保证磨片的机械强度,同时要兼顾材料的耐磨性能。符合要求的增强材料很多,有金属材料,也有非金属材料。钢纤维就是很好的金属材料,不但强度高,而且耐磨性也好,价格也便宜。但钢纤维在水中很容易生锈,必需进行特殊处理。不锈钢纤维就能很好解决生锈的问题。其它还有很多金属丝,如铜丝、铍丝、钼丝、钛丝、钨丝等, 都是很好的增强纤维。非金属材料更多,如石棉纤维是最早使用,用量最大的增强纤维。但石棉是强致癌物质,受环保限制,近年来已经逐步被其它材料替代。替代石棉最常用的是玻璃纤维。但玻璃纤维易折断,加工时要控制操作条件。棉纤维、木浆纤维等植物纤维也是常用的纤维。碳纤维及芳纶纤维是非常优良的非金属增强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用途越来越广。但这类纤维价格昂贵,只有在特殊要求下才使用。为了加强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与基体的粘接强度,还需对这类纤维进行特殊处理。新型增强纤维还有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硼纤维等等。另外,晶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细小单晶, 直径在0. 2 1微米,长度几十微米,这样细小的单晶缺陷少,因而晶须强度高,接近晶体的理论值,用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和高温性能等,合适的晶须有 A1203、A1N、BeO,B4C, C (石墨)、a_SiC、b_SiC、Si3N4等。单一品种纤维有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可选用二种或以上的纤维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对增强纤维的基本要求第一是纤维自身的强度,第二是与基体的浸润、粘接强度。 第三要考虑材料的价格因素。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含量随强度与摩擦磨损性能参数要求的不同而变化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耐磨材料为陶瓷颗粒、硫酸钡颗粒、硅藻土、长石粉、氧化铁粉、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腰果壳粉、树脂颗粒、橡胶颗粒、高岭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 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铝、3比、84(、11(、313队、1182、莫来石、铁及其氧化物颗粒、铜及其氧化物颗粒、铝、钛、镁、镍、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耐磨填料是保证磨片耐磨性能和产生“微形利齿”的重要材料。合适的耐磨材料很多,有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的。金属填料有铁粉、铁屑、铜粉、铜屑等,除了铁和铜外,铝、钛、镁、镍等金属颗粒都能用作耐磨填料。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填料更多,如多种陶瓷颗粒、硫酸钡颗粒、硅藻土、长石粉、氧化铁粉、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腰果壳粉、树脂颗粒、橡胶颗粒、高岭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 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铝、SiC、B4C, TiC、Si3N4, TiB2、莫来石Al2032Si02等等都能用作耐磨填料。对填料的基本要求第一是耐磨性;第二是与基体的浸润、粘接强度;第三要考虑材料的价格因素。填料的形状是磨片用料的特殊要求。要求填料具有合适数量及尺寸大小的、耐磨的棱角,以利对纤维的P层和S1层的破除和对S2层的梳理、分丝、帚化及对纤维的切断。 填料的品种搭配、用量及颗粒大小是在磨片表面产生微型利齿的主要因素。所以其品种、用量及粒度大小必须根据不同要求而制定不同的配比。这些磨(填)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间。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热固性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酮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以上树脂含改性树脂。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ABS树脂、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酰亚胺、聚醚酰胺、液晶聚酯、聚碳酸脂、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以上树脂含改性树脂。本发明同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本发明的特点是“复合材料”在具备了磨片必要的强度、耐磨性能及摩擦系数比钢更高外,主要特点是在磨片表面聚集了大量的微形利齿。即使表面的利齿磨损了,又有新的利齿补充而来。这些“利齿”的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打浆要求进行调整。利齿数量多,颗粒大,磨片对纤维的切断能力强, 适合对麻、棉纤维的高切断要求;利齿的数量少,颗粒小,磨片对纤维的切断能力弱,但分丝、帚化能力强,适合草浆打浆、木浆的高浆度打浆及废、损纸浆的疏解;利齿数量与大小适中时,既有一定的纤维切断能力,又有较强的纤维分丝、帚化能力,对常用的木浆中等打浆
5度最合适。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造的磨片,由于打浆度上升快,起到了明显的节电效果。造纸是能耗大户,打浆过程的耗电大约占了整个造纸过程的一半左右,其中7(Γ80%是盘磨用电,其余是碎浆、泵送和搅拌用电。而整个造纸过程的耗电高达每吨纸几百至几千度,所以此疏磨片的节电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利用本发明的材料制造的磨片打浆,盘磨可以节电 40^50% (不同产品和工艺的节电效果不同)。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 本发明是一种造纸用(单)双盘磨磨片,克服了钢磨片在磨浆过程中的缺
点ο本发明的特点是“复合材料”在具备了磨片必要的强度、耐磨性能及摩擦系数比钢更高外,主要特点是在磨片表面聚集了大量的微形利齿。即使表面的利齿磨损了,又有新的利齿补充而来。这些“利齿”的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打浆要求进行调整。利齿数量多,颗粒大,磨片对纤维的切断能力强,适合对麻、棉纤维的高切断要求;利齿的数量少,颗粒小,磨片对纤维的切断能力弱,但分丝、帚化能力强,适合草浆打浆、木浆的高浆度打浆及废、损纸浆的疏解;利齿数量与大小适中时,既有一定的纤维切断能力,又有较强的纤维分丝、帚化能力,对常用的木浆中等打浆度最合适。“打浆”的过程比较复杂,由于原料及生产产品的不同,“打浆”过程有很大的差别。 如草浆纤维本来就短,所以打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纤维的切断,主要以疏解、分丝为主; 棉、麻等长纤维的打浆过程主要是切断过程,打浆度上升一般不会太大;木浆的打浆过程更是复杂,有的纸张产品要求尽量保留纤维的长度,又要达到一定的打浆度;有的纸张产品要求将纤维产生一定的切断、分丝、帚化,同时产生一定的打浆度;也有的纸张产品要求很高的打浆度及帚化率,但仍要保留一定的纤维长度。在相同打浆度下,能产生更好的纤维分丝、帚化现象是打浆的共同要求。只有极少数的产品是不要求纤维帚化的。这就对磨片的材质,特别是表面微型利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利齿数量少,颗粒小,必然就能减少对纤维的切断,但能更好地产生纤维的分丝、帚化作用;利齿数量多,颗粒大,就能加大对纤维的切断能力;但数量过多、颗粒过大的利齿,将会产生过度的切断,使成浆纤维太短,这不是造纸所需要的。由于磨片表面利齿的作用,从打浆一开始就对纤维的P层和S1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切割,所以打浆度上升较快。只要对利齿的数量和颗粒大小控制得好,由于磨面外露微形利齿小于纤维的直径,主要起到切割纤维P层和S1层的作用及梳理S2层的效果,不会将纤维切得太短。从打浆效果看,达到同样的打浆度时,不但纤维帚化率大大高于钢磨片,而且成浆纤维长度也容易控制。不同的材料配方;或用多台盘磨、不同型号磨片串联配合;加上不同的操作方法(控制比压),在同样打浆度下,既可以达到成浆纤维更长的效果,从而能生产出强度更高的纸张。也可以达到与钢刀打浆同样的纤维长度,以保证纸张的勻度。用本发明的造纸用磨片,由于打浆度上升快,起到了明显的节电效果。造纸是能耗大户,打浆过程的耗电大约占了整个造纸过程的一半左右,其中70、0%是盘磨用电,其余是碎浆、泵送和搅拌用电。而整个造纸过程的耗电高达每吨纸几百至几千度,所以此疏磨片的节电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利用本发明的材料制造的磨片打浆,盘磨可以节电4(Γ50%。(不同产品和工艺的节电效果不同)
数十年来,有一种工程材料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是21世纪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这就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简称PMC、复合材料、也称塑料合金等。所谓复合材料,就是将多种能与基体浸润、粘接的功能性材料与基体粘接在一起,将多种功能集与一体,达到了单一材料难以解决的优良的机械性能。本磨片就是采用了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密度大大低于钢材,使盘磨转盘的转动惯量大大减小,这也是复合材料磨片节电的原因之一。本发明的造纸用磨片分三部分组成 1,基体材料。2,纤维材料。3、耐磨材料。简述如下
1,基体材料,也称粘接剂、胶粘剂。基体材料以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与增强、功能性材料复合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整体,形成实用的复合材料。用作磨片基体的材料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即耐磨性。由于纤维与水无孔不入,不仅突出表面的耐磨材料和增强纤维要受到磨损,凹在下面的基体同样要受到磨损。如果基体被磨损,则耐磨材料及增强纤维就会脱落,磨片的整体耐磨性必将受到影响。由于磨片在水中工作,温度不高(工艺要求打浆温度低于60°C),所以适用的基体很多。但耐磨性好的基体是各类树脂。其中常用的热固性树脂有不饱和聚酯树脂(UP)、 环氧树脂(EP)、酚醛树脂、硅酮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有机硅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ABS树脂、聚甲醛(POM)、聚酰胺(尼龙) (PA)、聚苯醚(ΡΡ0)、聚酯PET、PBT等、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醚酰胺PEI)、液晶聚酯(LCP)、聚碳酸脂(PC)、聚四氟乙烯(PTFE)、聚砜 (PSF)、聚醚酮等。由于在偶然条件下,磨片间也可能产生高温,所以在材料选择时,尽可能选用耐高温的材料。特别是玻璃化温度低于烘缸表面温度的热塑性树脂,磨损的树脂可能在烘缸表面产生不利影响,不能采用。为了改善树脂的脆性,并提高树脂的耐磨性和韧性,一般都需对树脂进行改性后才能用作磨片的基体。更有采用多种树脂进行共混(物理共混、化学共混),达到取长补短、 性能互补,得到更优越的聚合物基体材料,也称塑料合金。耐磨材料用量一般为15-50重量份。2,纤维材料其主要功能是保证磨片的机械强度,同时要兼顾材料的耐磨性能。符合要求的增强材料很多,有金属材料,也有非金属材料。钢纤维就是很好的金属材料,不但强度高,而且耐磨性也好,价格也便宜。但钢纤维在水中很容易生锈,必需进行特殊处理。 不锈钢纤维就能很好解决生锈的问题。其它还有很多金属丝,如铜丝、铍丝、钼丝、钛丝、钨丝等,都是很好的增强纤维。非金属材料更多,如石棉纤维是最早使用,用量最大的增强纤维。但石棉是强致癌物质,受环保限制,近年来已经逐步被其它材料替代。替代石棉最常用的是玻璃纤维。但玻璃纤维易折断,加工时要控制操作条件。棉纤维、木浆纤维等植物纤维也是常用的纤维。碳纤维及芳纶纤维是非常优良的非金属增强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用途越来越广。但这类纤维价格昂贵,只有在特殊要求下才使用。为了加强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与基体的粘接强度,还需对这类纤维进行特殊处理。新型增强纤维还有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硼纤维等等。另外,晶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细小单晶,直径在0. 2 1微米,长度几十微米,这样细小的单晶缺陷少,因而晶须强度高,接近晶体的理论值,用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和高温性能等,合适的晶须有A1203、A1N、BeO, B4C, C (石墨)、a_SiC、b_SiC、Si3N4等。单一品种纤维有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可选用二种或以上的纤维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对增强纤维的基本要求第一是纤维自身的强度,第二是与基体的浸润、粘接强度。 第三要考虑材料的价格因素。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含量随强度与摩擦磨损性能参数要求的不同而变化,其含量通常为15-65重量份。3,耐磨填料耐磨填料是保证磨片耐磨性能和产生“微形利齿”的重要材料。合适的耐磨材料很多,有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的。金属填料有铁粉、铁屑、铜粉、铜屑等, 除了铁和铜外,铝、钛、镁、镍等金属颗粒都能用作耐磨填料。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填料更多,如多种陶瓷颗粒、硫酸钡颗粒、硅藻土、长石粉、氧化铁粉、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腰果壳粉、树脂颗粒、橡胶颗粒、高岭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铝、Sic、 B4C、TiC、Si3N4、TiB2、莫来石Al2032Si02等等都能用作耐磨填料。对填料的基本要求第一是耐磨性;第二是与基体的浸润、粘接强度;第三要考虑材料的价格因素。填料的形状是磨片用料的特殊要求。要求填料具有合适数量及尺寸大小的、耐磨的棱角,以利对纤维的P层和 S1层的破除和对S2层的梳理、分丝、帚化及对纤维的切断。填料的品种搭配、用量及颗粒大小是在磨片表面产生微型利齿的主要因素。所以其品种、用量及粒度大小必须根据不同要求而制定不同的配比。这些磨(填)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间。其含量一般在15-65重量份。复合材料磨片的制造方法有以下几种
1,湿法制造。根据不同的树脂形态,可分成二种方式
a) 液态树脂先将纤维材料和耐磨填料按原料的配比及浓度在水中均勻混合(打浆) 成浆料,用造纸的方法在成形器上操作,在成形网上的料筒中加入一定的浆料,搅拌均勻, 然后在网面自然脱水后再下抽气、上加压脱水,以形成有一定强度的湿纸坯。打开料筒,将湿纸坯移入压机,进一步压榨脱水,然后移入烘干设备内烘干脱水。烘干后的纸坯就可以吸收液体树脂。吸收足量树脂后的坯料,再次用热压机加压、加热,使树脂初步熟化,然后再次移入烘箱加热,在一定温度下,使树脂充分熟化。磨片的齿形及固定孔可以在加压模上成形,也可以压成平板状,用机加工方法加工出外形、齿形及固定孔。最后在磨床上将磨片磨成标准厚度和平整度,以符合盘磨的安装、使用要求。由于磨片的厚度大于15mm,湿法成型的难度较大。如果用多层复合的方法制造的磨片,由于层间缺少纤维连接强度,仅有树脂粘接的磨片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必需一次成形才能符合要求。b) 固态树脂与液态树脂的主要差别是配料时,直接将固态树脂加入浆料中直接成形,直接加压、加热、并在烘箱内加热,使树脂充分熟化,此法减少了吸收树脂的过程。 由于磨片的厚度较大,这种方法的难度同样很大。2,干法制造将全部固体物料按程序在专用搅拌机内搅拌均勻后,在模具中加料,直接加热、加压,初步成形后,移入烘箱内进一步加热,使树脂充分熟化。这一方法最适合生产厚度很大的磨片等产品,磨片的齿形及固定孔可以在模具上直接加工,也可以用机加工的方法加工。以上二种方法都是热固性树脂的加工方法。3,热塑性树脂及部分热固性树脂可在注塑机上一次成型,效率最高。不论用哪种方法制造磨片,一般在加热熟化过程中都有弯曲变形现象,最后需在磨床上将磨片磨成标准厚度及平整度,以保证在盘磨上的安装、使用要求。复合材料磨片的配方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应根据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配方。如在白色文化用纸中,不宜使用深色材料,如碳纤维等,以免磨损物产生色点,影响纸张的外观;在食品用包装纸中,不能采用食品包装不宜的材料,如酚醛树脂等;在绝缘纸中,不能采用导电材料,如一切金属、碳纤维等。本发明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又称超高密度聚乙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配方、工艺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造纸用磨片,其原料组成为基体材料15-50重量份,纤维材料15-65重量份,耐磨材料15-65重量份,所述耐磨材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间,所述基体材料与纤维材料、耐磨材料具有浸润、粘接效果,所述基体材料具有耐磨性和韧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材料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纤维材料为金属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木浆纤维、麻纤维、棉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氮化硼纤维、晶须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组合,所述晶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细小单晶,直径在0. 2^1微米,长度为广100微米,所述晶须选自Α1203、Α1Ν、BeO, B4C、石墨、 a-SiC、b-SiC、Si3N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耐磨材料为陶瓷颗粒、硫酸钡颗粒、硅藻土、长石粉、氧化铁粉、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腰果壳粉、树脂颗粒、橡胶颗粒、高岭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铝、SiC、B4C, TiC、Si3N4, TiB2、莫来石、 铁及其氧化物颗粒、铜及其氧化物颗粒、铝、钛、镁、镍、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热固性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月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酮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有机硅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ABS树脂、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酰亚胺、聚醚酰胺、液晶聚酯、聚碳酸脂、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以上树脂含改性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用磨片,用于纸张生产工程中的打浆工艺。该造纸用磨片,其原料组成为基体材料15-50重量份,纤维材料15-65重量份,耐磨材料15-65重量份,所述耐磨材料的粒度在50~500目之间,所述基体材料与纤维材料、耐磨材料具有浸润、粘接效果,所述基体材料具有耐磨性和韧性。本发明具有配方设计合理,质量轻,能耗少,造价低,打浆的质量可控,质量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D21D1/30GK102517953SQ20111036555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朱国荣 申请人:朱国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