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19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藏品保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单张纸质文物,如书法、绘画、邮品、纸币、老照片等,在任何博物馆的藏品中都占有极大比重;而在相关的农业、生物教学及科研部门,植物(作物)的蜡叶标本,是教学和科研资源的有效载体。纸质档案和蜡叶标本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对于这类文化遗产和教学科研标本的保护,应予以重视。但是,每天都有无数纸质收藏品、蜡叶标本在老化、变黄、变脆、发霉,甚至最后变为一堆废品。有效地保存纸质收藏品、蜡叶标本等是摆在博物馆和相关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保护珍贵的纸质收藏品和蜡叶标本教学科研材料,不仅是对收藏负责,对教学科研负责,也是对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珍视。
现今保存纸质文献、票证、蜡叶标本的手段较多,但有的方法过于复杂,成本较高;而有的方法虽然简陋,但达不到很好的保护效果。采取积极有效地保护措施,能使纸质文物、蜡叶标本的寿命最大限度地延长。纸质文献多采取传统的过塑方式保存或存放于无酸封套、无酸保存盒中进行存放和展示;植物蜡叶标本一般经过分层压制在标本夹中,待蜡叶干燥后装盒固定或经过一系列浓度的化学药剂原色处理,干燥后固定于在标本盒中。但纸质文献和蜡叶标本等受人为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变质和自然老化;久而久之,会失去故有的色泽和保存价值。同时用于纸品保存的无酸保存盒、及用于保存植物蜡叶标本标本盒体积较大,所占用的空间大。传统的过塑方式均采用单层普通封塑膜过塑的办法进行封存各类片状材料,其保护效果较差,藏品的经济寿命短;特别是采用这样的过塑方式,由于高温覆膜的作用,过塑后的外层膜与内层藏品材料永远粘合在一起,不能再分离开来,不利于以后对藏品取出检查和进行更深入研究鉴定。外界环境中的光照(紫外线)、温度、湿度、灰尘、酸性物质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人为、昆虫、霉菌等生物因素对纸质文献和蜡叶标本危害影响最大。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延长平面藏品的经济寿命。I)首先,光照对纸质收藏品的影响很大,光照的影响是累积的。不管是灯光还是直接的太阳照射,过多暴露于光照之中,都会加速纸张的化学反应速度,从而导致纸质、蜡叶藏品的损害或退化。日光和荧光中所含的紫外线会使水彩,蜡笔和墨水褪色,使含高木质素、纤维素的纸张、蜡叶标本发黑。大量光照加上高的湿度会加速纸质艺术品、蜡叶标本的腐化。2)其次,高温、潮湿、以及藏品中的部分有机质给一些害虫和霉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和养分。纸质文献和蜡叶标本等藏品对相对湿度比对温度更敏感。高的湿度加速霉菌的生长,而过低的相对湿度则使纸张变脆。湿度的起伏变化引起纤维的膨胀和收缩,湿度上升的时候,纸质纤维因吸收水分而膨胀,湿度下降的时候藏品因脱水而收缩,这样的反复变化会弓I起作品的破裂,变脆,最后成为碎片。3)第三,酸性物质是纸质收藏品最主要的敌人,它是纸张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在现代机械制浆和造纸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性化学添加剂;通常情况下收藏家使用无酸性的耐久保存材料来保存和展示,是预防纸质收藏品、蜡叶标本衰败的主要办法。4)第四,其他非物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油污、污垢、汗水、指纹结合在一起,不仅会导致外观受损,也会导致纤维断裂。5)第五,生物因素中昆虫、霉菌等破坏影响。一些小型昆虫对纸质文献、蜡叶标本等藏品的咬食,以及昆虫产生的粪便的污染,都会对藏品质量和保存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藏品中的部分有机质给一些害虫和霉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和养分。特别是霉菌无孔不入对纸质文献和植物蜡叶标本的危害性很大。因此,霉菌对纸质文献、蜡叶标本等的危 害与治理对策研究已经成为图书、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能最大限度地延长纸质文献、票证、蜡叶标本寿命的方法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步骤二,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步骤三,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步骤四,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相应的叠放位置,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的一端开始,将已叠放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进行过塑;步骤五,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进一步,步骤一,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若没有所需尺寸的双层PET聚酯塑封膜,则只需有一张大于纸质平面藏品2倍多面积的单层PET聚酯过塑薄膜即可,厚度为50 IOOum ;根据平面藏品的长宽规格,将选取的PET聚酯过塑薄膜按藏品的长或宽的方向对折重叠,要求PET聚酯过塑薄膜对折后的面积稍大于所需保存的纸质平面藏品的面积,长和宽多余部分多于所需保存纸质平面藏品长和宽的2 4cm。进一步,步骤二,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要求外层PET聚酯薄膜的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面积,即外层PET聚酯薄膜的长、宽应多于内层过塑膜四边长度的2 4cm。进一步,在步骤三中,所述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的实现方法为首先,用内层PET聚酯薄膜覆盖包裹好纸质平面藏品,使得需保存的纸质平面藏品应摆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正中间位置;其次,将已包裹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内层PET聚酯薄膜,轻轻放入外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的位置不被移动,摆放时,外层PET聚酯薄膜上下位置留出的距离应一致,左右位置距离不同,在所需打孔装订成册的一边需相应地多留出部分空间。进一步,对折后的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对折封闭端应放于外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端一边,开口端应与外层PET聚酯薄膜开口端的位置一致。进一步,过塑时温度控制在135 145°C之间。进一步,步骤五,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由于PET聚酯薄膜印刷性较好,在过塑密封好纸质平面藏品时,过塑前不需在PET聚酯薄膜内部摆放多余的藏品简介说明书,如需要可直接用薄膜印刷机在外层PET聚酯薄膜表面印刷相应的藏品简介文字即可;将过塑后的藏品按尺寸大小或类型清理好,根据过塑后藏品尺寸的大小,用圆孔打孔机在双层过塑膜的较宽的一边根据需要打出数个装订孔,要求所打好的装订孔成一直线,且与外层PET聚酯薄膜的边缘平行,保存时只需将打孔后尺寸大小一致的同类型纸质 平面藏品通过装订孔装订成册即可;如要使用展示时,只需将装订成册的单张PET聚酯过塑薄膜从装订册中取下,摆开展示即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内层PET聚酯薄膜、外层PET聚酯薄膜;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在所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密封
在一起。进一步,所述外层PET聚酯薄膜厚度以O. 10 O. 12毫米为宜;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厚度以O. 06 O. 08毫米为宜。进一步,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通过塑封机过塑密封在一起;双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后,只是内、外层膜粘在一起,平面藏品并没有与内层膜粘合,只是被固定住。本发明提供的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及装置,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相应的叠放位置,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的一端开始,将已叠放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进行过塑;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由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具有防水,防紫外线,防涂改,防潮,防虫蛀,防霉变,耐腐蚀卓越功能,挺括美观、透明度高,可有效地延长纸质平面藏品的使用年限,可将零散纸质平面藏品装订成册,节约了空间,避免了纸质平面藏品的丢失,实用性强,具有较强推广与应用价值。


图I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中纸质平面藏品过塑前摆放情况剖面示意图;图中A1-外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端,A2-外层PET聚酯薄膜开口端,BI-内层PET聚酯薄膜折叠后封闭端,B2-内层PET聚酯薄膜折叠后开口端,C-需保护的纸质平面藏品,I-双层过塑膜封闭端,II-双层过塑膜开口端;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纸质平面藏品过塑后侧剖面分层示意图;(该示图不正确!图中缺少A的直线箭头,缺少B的上、下层)图中A-外层PET聚酯薄膜的上层及下层,B-内层PET聚酯薄膜的上层及下层,C-需保护的平面藏品,D-需打孔装订的一端;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纸质平面藏品塑封及打孔后正面示意图;(该示图缺少内层PET聚酯薄膜右侧边长的代码e,以及b、c的直线箭头)
图中a_外层PET聚酯塑封膜,b_内层PET聚酯塑封膜,c-需保护的纸质平面藏品,d-打好的圆形装订孔,e-内层PET聚酯薄膜右侧边长需要取出纸质平面藏品时所开启的位置及开口的长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图I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的实现流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lOl中,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在步骤S102中,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在步骤S103中,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在步骤S104中,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相应的叠放位置,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的一端开始,将已叠放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进行过塑;在步骤S105中,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1,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若没有所需尺寸的双层PET聚酯塑封膜,则只需有一张大于纸质平面藏品2倍多面积的单层PET聚酯过塑薄膜即可,厚度为50 IOOum ;根据平面藏品的长宽规格,将选取的PET聚酯过塑薄膜按藏品的长或宽的方向对折重叠,要求PET聚酯过塑薄膜对折后的面积稍大于所需保存的纸质平面藏品的面积,长和宽多余部分多于所需保存纸质平面藏品长和宽的2 4c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2,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要求外层PET聚酯薄膜的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面积,即外层PET聚酯薄膜的长、宽应多于内层过塑膜四边长度的2 4c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中,所述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的实现方法为
首先,用内层PET聚酯薄膜覆盖包裹好纸质平面藏品,使得需保存的纸质平面藏品应摆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正中间位置;其次,将已包裹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内层PET聚酯薄膜,轻轻放入外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的位置不被移动,摆放时,外层PET聚酯薄膜上下位置留出的距离应一致,左右位置距离不同,在所需打孔装订成册的一边需相应地多留出部分空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折后的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对折封闭端应放于外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端一边,开口端应与外层PET聚酯薄膜开口端的位置一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过塑时温度控制在135 145°C之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5,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由于PET聚酯薄膜印刷性较好,在过塑密封好纸质平面藏品时,过塑前不需在PET聚酯薄膜内部摆放多余的藏品简介说明书,如需要可直接用薄膜印刷机在外层PET聚酯薄膜表面印刷相应的藏品简 介文字即可;将过塑后的藏品按尺寸大小或类型清理好,根据过塑后藏品尺寸的大小,用圆孔打孔机在双层过塑膜的较宽的一边根据需要打出数个装订孔,要求所打好的装订孔成一直线,且与外层PET聚酯薄膜的边缘平行,保存时只需将打孔后尺寸大小一致的同类型纸质平面藏品通过装订孔装订成册即可;如要使用展示时,只需将装订成册的单张PET聚酯过塑薄膜从装订册中取下,摆开展示即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内层PET聚酯薄膜、外层PET聚酯薄膜;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在所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密封
在一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外层PET聚酯薄膜厚度以O. 10 O. 12毫米为宜;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厚度以O. 06 O. 08毫米为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通过塑封机过塑密封在一起。采用传统的方式直接用单层普通过塑膜对平面藏品进行过塑的,因没有中间层PET聚酯薄膜的,则热裱覆压后藏品与过塑膜粘合在一起,永远只能隔着膜欣赏,而不能再将藏品拿出进行细微的鉴定;本发明采用双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后,只是内、外层膜粘在一起,平面藏品并没有与内层膜粘合,只是被固定住;便于以后对藏品的取出和鉴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过塑膜选取和准备I)根据纸质文献或蜡叶标本等藏品的大小,选取一定大小及厚度的内层PET聚酯过塑薄膜,如没有所需尺寸的双层PET聚酯塑封膜,则只需要有一张大于纸质文献、蜡叶标本等藏品约2倍多面积的单层PET聚酯薄膜作为内层PET聚酯薄膜即可,其厚度约50 IOOum;根据平面藏品的长宽规格,将选取的内层PET聚酯薄膜按藏品的长或宽的方向对折重叠,要求其对折后的面积稍大于所需保存的纸品、标本的面积,其长和宽多余部分约多于所需保持藏品长和宽的2 4cm ;2)选取一定面积大小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其要求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面积,即外层PET聚酯薄膜长及宽应多于内层PET聚酯薄膜四边长度约2 4cm。第二步,纸质文献、蜡叶标本的摆放套装首先,用内层PET聚酯薄膜覆盖包裹好平面文献或标本或照 片,需保存的藏品应摆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正中间位置;其次,将已包裹好藏品的内层PET聚酯薄膜,轻轻放入外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保持好平面藏品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的位置不被移动,摆放时,外层PET聚酯薄膜上下位置留出的距离应一致;而左右位置距离不同,即所需打孔装订成册的一边(左侧)需相应地多留出部分空间(长度);注意,对折后的内层PET聚酯薄膜,其对折封闭端应放于外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端一边,而其开口端应与外层过塑开口端位置一致。第三步,过塑时位置的调整过塑时,保持好藏品、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相应的叠放位置,从双层过塑膜封闭的一端(即A端)开始,将已叠放好藏品的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放入过塑机,从A端到B端完成过塑;这样过塑时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中的空气才能从开口端及两侧彻底排出,以便过塑后形成内部真空状态,更好地保护最里层的藏品,过塑时温度控制在约135 145°C之间。第四步,过塑后藏品装订成册由于PET聚酯薄膜印刷性较好,在过塑密封好纸质文献、票证和植物蜡叶标本时,过塑前不需在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摆放多余的藏品简介说明书,如需要可直接用薄膜印刷机在外层PET聚酯薄膜的表面印刷相应的藏品简介文字即可。将过塑后的藏品按尺寸大小或类型清理好,根据过塑后藏品尺寸的大小,用圆孔打孔机在双层过塑膜的较宽的一边(即上述第二步中,对多留出部分空间的一边)根据需要打出数个装订孔,要求所打好的装订孔成一直线,且与外层PET聚酯薄膜的边缘平行;保存时只需将打孔后尺寸大小一致的同类型藏品通过装订孔装订成册即可,这样便于长期叠放保存和临时观看鉴定;如要使用展示时,只需将装订成册的单张过塑膜从装订册(夹)中取下,摆开展示即可。本发明采用以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处理后进行平面藏品的保存。过塑膜的选择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均选取纳米PET聚酯薄膜,过塑膜的大小和厚度可根据平面藏品的大小和性质来确定,受过塑膜产品尺寸及过塑机过塑孔大小的限制,一般所需保存的藏品的长宽不宜超过30X42cm。外层PET聚酯薄膜要求稍厚,内层PET聚酯薄膜要求稍薄。所取外层PET聚酯薄膜厚度约10 12丝(即O. 10 O. 12毫米)为宜。所取内层PET聚酯薄膜厚度约6 8丝(即O. 06 O. 08毫米)为宜。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大小的确定根据纸质文献、蜡叶标本等平面藏品的大小来选取相应尺寸的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要求其长宽均稍大于平面藏品;按藏品的形状、观赏角度及打孔装订等要求,摆放好其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的相应的位置,然后套上外层PET聚酯薄膜。将塑封机的温度调至并加热到140°C左右,将已套好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的纸质文献或蜡叶标本从封口的一头放入过塑机,过塑后成品。过塑后成品打孔用圆孔打孔机对成品的宽边(即左侧)打一排圆孔。将打孔后尺寸大小一致的同类型藏品通过装订孔装订成册,便于叠放和保管。图2为纸质藏品、票证、蜡叶标本过塑前摆放情况剖面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外层过塑膜的I封闭端和II开口端均应超过内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端和开口端约2 4cm,即外层过塑膜的长宽尺寸应超过内层PET聚酯薄膜长宽约2 4cm ;同样内层PET聚酯薄膜四周(长和宽)均超过所需保护藏品的四周约2 4cm。
同时,对折后的内层PET聚酯薄膜,其对折封闭端应放于外层过塑封闭端一边,而其开口端应与外层过塑开口端位置一致。最里层需保护的纸质藏品、蜡叶标本等应基本摆放在正中间位置,即藏品上下边缘与内、外层PET聚酯薄膜的上下边缘等距,其左右边缘与内、外层PET聚酯薄膜的左右边缘间距稍有差别,要求所打孔装订的一边(即左边)预留的空间距离应稍大,便于以后的打孔装订成册。图3为纸质藏品、蜡叶标本过塑后剖面示意图。从外到内由三层组成;最外层为特殊材质的纳米PET聚酯薄膜,中间层为特殊材质的PET聚酯薄膜,最里层为需保护的纸质藏品或腊叶标本等平面减品。图4为纸质藏品、蜡叶标本塑封及打孔后正面示意图。需要将平面藏品拿出检查,开启时注意一般应在装订打孔边的相对一侧(右侧)沿中间层PET聚酯薄膜的边缘,按其边长用单面刀片划开一直口即可,藏品抽出检查鉴定后再封塑;这样便于对藏品的再次封塑、保存和装册。按上述发明内容及

中的要求,根据平面藏品的大小选择相应长宽和厚度的PET聚酯过塑膜,将藏品用双层膜套装摆好后准备过塑。第一步,调好机器温度,并等绿灯亮起双层塑封膜过塑时所要求的温度比单层塑封膜过塑时的温度稍高;双层膜过塑时一般温度调至135 145°C之间,但应注意如果藏品为热敏纸质材料的其过塑温度应降低10°C左右,同时根据过塑膜的厚薄、需保存材料的特性以及过塑的季节对过塑温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同样的材料,冬季所需温度会比夏季高10°C左右);另外不同产家的塑封机温度误差不同,因此膜的过塑温度不是绝对的,要以实践为准。第二步,将已套好内层PET聚酯薄膜、外层PET聚酯薄膜的纸张或蜡叶标本放入过塑机,注意应是塑封膜已经封口的一头放入过塑机,膜与塑封机的胶辊保持直角,如果膜的一个角进出,则很容易造成卷纸。过塑时,保持好相应的叠放位置,从过塑膜封闭的一端(即I端)开始,将已叠放好藏品的双层膜放入过塑机,从I端到II端完成过塑;这样过塑时双层膜中的空气才能从开口端及两侧彻底排出,形成内部真空状态,更好地保护最里层的藏品。过塑时温度控制在约140 145°C之间。聚酯薄膜(PET):聚酯薄膜材料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温和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护性良好,是常用的阻透性复合薄膜基材之一。此外,PET聚酯薄膜印刷性较好,在过塑保存密封好纸质文献、票证和植物蜡叶标本时,不需在PET聚酯薄膜内部摆放多余的纸质说明,可直接在最外层过塑膜表面印刷相应的藏品文字简介即可。该发明技术,采用双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后,由于PET聚酯薄膜的特殊功效和其材质特性,密封性好,能有效地保护最里层藏品。并能有效地挡住大部分太阳光及人工光源中的紫外线对纸质文献和蜡叶标本的危害,隔绝空气,避免了空气中的水分、酸性物质(酸雨)、灰尘、病菌等危害以及人为因素,如汗水、指纹等影响。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由于PET聚酯薄膜具有防水,防紫外线,防涂改,防潮,防虫蛀,防霉变,耐腐蚀等卓越功能,并且挺括美观,透明度高。利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延长纸质文献、蜡叶标本等使用年限,又能将零散纸质文献、照片等装订成册,节约空间,同时避免文献、照片、蜡叶标 本等的丢失。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塑封后,不影响对藏品的观赏效果,既达到对藏品更好的保护效果;又能根据需要随时将封存的平面藏品取出进行检查和更直观的欣赏鉴定,还能再次过塑封存,不影响对藏品保存的质量;并且取出藏品和封存藏品可反复多次进行,纳米PET聚酯薄膜理化性能稳定,高透明、无静电的材质,具有高的阻隔性能和耐热性能,具有不变形,防潮,防虫蛀,防霉变,抗皱折等良好特性,且透明度高。I)经过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塑封处理后,双层PET聚酯薄膜能有效地挡住大部分太阳光及人工光源中的紫外线对纸质文献和蜡叶标本的危害。2)空气中的氧遇到湿气,特别是当大气中含有微量臭氧的时候,会使许多物品发生氧化作用。如纸张上的颜料褪色字迹模糊和蜡叶标本的绿色褪色。采取减湿干燥措施,防患于未然,应及时对藏品进行隔离,尽可能使相对湿度保持稳定。该双层膜过塑的技术方法行之有效,采用该技术方法隔绝了空气和水分可使藏品周围相对湿度保持稳定。3)纸质文献、蜡叶标本经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后与其他酸性物品完全隔离,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因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本身是不含增塑剂以及酸性物质等其他有害化学药品的高质量塑料。不需要用专门的无酸保存盒及腊叶标本盒保存纸质或腊叶标本等平面藏品,能节约大量的空间。4)可防止指纹积累在文献、标本上,画面上的指纹污溃是最常见的损伤形式,而且也是很难复原的一种损伤。汗水、油污、酸性、污垢结合在一起,不仅导致外观的损害,也会导致纤维断裂,粗心大意的处理会导致纸质收藏的污损、留下指纹甚至撕裂;对已经生霉的纸质文献材料,先尽快采取隔离方法,避免交叉感染;可采取先灭菌、除霉处理后,采用该方法,可防止霉菌的入侵和扩展。5)此外,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处理后,能更有效地阻止一些小型昆虫,如蟑螂,蠹虫,白蚁、书虱,蛀书虫(甲虫的幼虫)等蛀食危害,同时防止一些蝇、蚊、蛾子粪便对藏品的污染。采用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处理,需要时,方便对藏品取出的检查和鉴定,又可重新将藏品放入双层膜套内封塑保存,这样可反复多次进行,方法快速简便,不影响藏品的质量。
该装置便于对同类型藏品的装订成册,节约空间,方便对藏品的检查和鉴定。成册后的平面藏品可叠放在一起集中保管,不需专门的无酸保存盒保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及装置,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相应的叠放位置,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的一端开始,将已叠放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进行过塑;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由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具有防水,防紫外线,防涂改,防潮,防虫蛀,防霉变,耐腐蚀卓越功能,挺括美观、透明度高,可有效地延长纸质平面藏品的使用年限,可将零散纸质平面藏品装订成册,节约了空间,避免了纸质平面藏品的丢失,具有较强推广与应用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 步骤二,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 步骤三,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 步骤四,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相应的叠放位置,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的一端开始,将已叠放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进行过塑; 步骤五,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根据纸质平面藏品的大小,选取尺寸合适的内层PET聚酯薄膜,若没有所需尺寸的双层PET聚酯塑封膜,则只需有一张大于纸质平面藏品2倍多面积的单层PET聚酯过塑薄膜即可,厚度为50 IOOum ;根据平面藏品的长宽规格,将选取的PET聚酯过塑薄膜按藏品的长或宽的方向对折重叠,要求PET聚酯过塑薄膜对折后的面积稍大于所需保存的纸质平面藏品的面积,长和宽多余部分多于所需保存纸质平面藏品长和宽的2 4cm。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要求外层PET聚酯薄膜的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面积,即外层PET聚酯薄膜的长、宽应多于内层过塑膜四边长度的2 4cm。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的实现方法为 首先,用内层PET聚酯薄膜覆盖包裹好纸质平面藏品,使得需保存的纸质平面藏品应摆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正中间位置; 其次,将已包裹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内层PET聚酯薄膜,轻轻放入外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的位置不被移动,摆放时,外层PET聚酯薄膜上下位置留出的距离应一致,左右位置距离不同,在所需打孔装订成册的一边需相应地多留出部分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折后的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对折封闭端应放于外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端一边,开口端应与外层PET聚酯薄膜开口端的位置一致。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塑时温度控制在135 145°C之间。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将过塑处理后的藏品装订成册,由于性PET聚酯薄膜印刷较好,在过塑密封好纸质平面藏品时,过塑前不需在PET聚酯薄膜内部摆放多余的藏品简介说明书,如需要可直接用薄膜印刷机在外层PET聚酯薄膜表面印刷相应的藏品简介文字即可; 将过塑后的藏品按尺寸大小或类型清理好,根据过塑后藏品尺寸的大小,用圆孔打孔机在双层过塑膜的较宽的一边根据需要打出数个装订孔,要求所打好的装订孔成一直线,且与外层PET聚酯薄膜的边缘平行,保存时只需将打孔后尺寸大小一致的同类型纸质平面藏品通过装订孔装订成册即可; 如要使用展示时,只需将装订成册的单张PET聚酯过塑薄膜从装订册中取下,摆开展示即可。
8.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内层PET聚酯薄膜、外层PET聚酯薄膜; 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内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在所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密封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PET聚酯薄膜厚度以O.10 O. 12毫米为宜; 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厚度以O. 06 O. 08毫米为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通过塑封机过塑密封在一起;双层PET聚酯薄膜过塑后,只是内、外层膜粘在一起,平面藏品并没有与内层膜粘合,只是被固定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存纸质平面藏品的方法及装置,根据纸质平面藏品大小,选取内层PET聚酯薄膜;选取面积大于内层PET聚酯薄膜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将纸质平面藏品覆盖包裹在内层PET聚酯薄膜中,再将内层PET聚酯薄膜放置到外层PET聚酯膜的内部;保持好纸质平面藏品、内层PET聚酯薄膜及外层PET聚酯薄膜相应的叠放位置,从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封闭的一端开始,将已叠放好纸质平面藏品的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进行过塑,并将藏品装订成册;外层PET聚酯薄膜及内层PET聚酯薄膜挺括美观、透明度高,可将零散纸质平面藏品装订成册,节约了空间,且能有效地延长纸质、蜡叶标本等平面藏品的使用年限,方便装订、撤卸、展示以及鉴定。
文档编号B32B37/00GK102873958SQ2012103481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陈灿, 黄璜, 吴学伟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