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19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材料包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材料是指抗拉性能、抗压性能、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均较好的材料。在汽车门饰板的加工过程中,包裹于汽车门饰板上的柔性材料层通常采用PVC (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人造革、PVC膜、PU (Polyurethane,聚氨酯)泡沫和装饰布等。目前的汽车门饰板大多采用硬质纤维板、聚氨酯泡沫、装饰布、聚氯乙烯人造革和连接膜经高频焊接层积组合在一起形成门饰板半成品,并将门饰板半成品与包装膜进行包边处理。上述包装膜的外形尺寸大于门饰板半成品的外形尺寸。其他零部件同样存在进行包边处理的需求。上述零部件在进行柔性材料层包边处理时,普遍采用人工操作,具体地,通过人工实现柔性材料层在零部件上的定位和压紧,以及柔性材料层相对于零部件的折边、打钉等操作。由于人工操作时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零部件的包边质量较不稳定。另一方面,采用人工方式实现上述操作时,势必会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由于人工操作时零部件与柔性材料层的定位相对困难,需要采用粘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而粘接剂对操作人员或零部件所处的空间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综上所述,如何解决零部件采用柔性材料层包边时的质量较不稳定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零部件采用柔性材料层包边时的质量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包括支架、工作台、与所述工作台相对设置,且能够与柔性材料层边缘相作用的压边框和与待包边件相作用的上压板,以及分别带动所述压边框和所述上压板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台上具有尺寸不小于所述待包边件包裹所述柔性材料层后的外形尺寸的包边孔。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包边孔处设置有由第三驱动装置带动升降的下顶板。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所述下顶板与所述工作台滑动配合。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所述工作台上可伸缩地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的连线形状与所述待包边件的形状相同,且多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包边孔之间均具有预定距离。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所述定位件为销。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还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压边框固定的第一导柱。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还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上压板固定的第二导柱。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所述第一导柱和/或所述第二导柱为多个。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所述压边框的下端和/或所述上压板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优选地,在上述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或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气缸。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包括支架、工作台、压边框、上压板、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压边框与工作台相对设置,且其能够与柔性材料层边缘相作用,上压板与工作台相对设置,且其能够与待包边件相作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带动压边框和上压板升降,工作台上具有尺寸不小于待包边件包裹柔性材料层后的外形尺寸的包边孔。使用该装置时,先将柔性材料层放置于工作台的包边孔处,接着将待包边件放置于柔性材料层上,然后操作第一驱动装置,使得压边框下降并压紧柔性材料层,并操作第二驱动装置,使得上压板下降并压紧待包边件,此时操作第一驱动装置,使其带动压边框上升,即可进行包边操作。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采用包边孔、压边框、上压板、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实现了待包边件与柔性材料层之间的自动定位和压紧,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有效缓解了人工操作所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了零部件采用柔性材料包边时的质量稳定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上图1-2 中:支架11、工作台12、压边框13、上压板14、第一驱动装置15、第二驱动装置16、下顶板17、第三驱动装置18、第一导柱19、第二导柱20、控制箱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零部件采用柔性材料包边时的质量稳定性。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包括支架11、工作台12、压边框13、上压板14、第一驱动装置15和第二驱动装置16。支架11用于实现压边框
13、上压板14、第一驱动装置15和第二驱动装置16的定位,其可设置为门型支架;工作台12用于定位柔性材料和待包边件,其上具有尺寸不小于待包边件包裹柔性材料层后的外形尺寸的包边孔,该外形尺寸指的是待包边件及柔性材料层完成包边处理后的外形尺寸;压边框13与工作台12相对设置,其由第一驱动装置15带动,以相对于工作台12升降运动,压边框13能够与柔性材料层边缘相作用;上压板14与工作台12相对设置,且由第二驱动装置16带动,以相对于工作台12升降运动,上压板14能够与待包边件相作用。上述第一驱动装置15和第二驱动装置16可为液压缸,另外,可通过控制箱21控制上述第一驱动装置15和第二驱动装置16的工作状态。使用该装置时,先将柔性材料层放置于工作台12的包边孔处,接着将待包边件放置于柔性材料层上,然后操作第一驱动装置15,使得压边框13下降并压紧柔性材料层,并操作第二驱动装置16,使得上压板14下降并压紧待包边件,此时操作第一驱动装置15,使其带动压边框13上升,即可进行包边操作。此处的包边操作仍可由人工操作完成,具体包括将柔性材料层翻边,并将翻边后的柔性材料层的边缘钉在待包边件上。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采用包边孔、压边框13、上压板14、第一驱动装置15和第二驱动装置16实现了待包边件与柔性材料层之间的自动定位和压紧,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有效缓解了人工操作所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了零部件采用柔性材料包边时的质量稳定性。另外,上述结构实现了待包边件和柔性材料层的自动定位和夹紧,两者之间的定位精度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因而可以在翻边操作中直接利用紧固件实现两者的固定,而无需采用粘接剂,进而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以及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所造成的威胁。同时,该装置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工作台12上的包边孔处设置有由第三驱动装置18带动升降的下顶板17。该下顶板17用于支撑柔性材料层,以提高柔性材料层的定位精度。当柔性材料层由压边框13压紧后,即可操作第三驱动装置18带动下顶板17下降,使得柔性材料层处于悬空状态,当上压板14作用于待包边件上时,柔性材料层的边缘会发生弯曲,从而有助于柔性材料层的翻边。上述第三驱动装置18可为液压缸,可通过控制箱21控制该第三驱动装置18的工作状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下顶板17与工作台12可滑动配合,即,下顶板17的外形尺寸略小于包边孔的外形尺寸,相对于下顶板17仅与第三驱动装置18固定的方案,该连接方式能够通过工作台12为下顶板17提供导向,避免下顶板17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而无法与包边孔配合,由此保证该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的可靠工作。为了实现待包边件的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台12上可伸缩地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多个定位件的连线形状与待包边件的形状相同,且多个定位件与包边孔之间具有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优选为20mm。放置待包边件时,控制待包边件的边缘与定位件之间的距离,进而保证待包边件的定位精度,从而提高待包边件与柔性材料的包边质量。具体实施时,上述定位件可为杆件、螺柱、筒状件或其他,为了简化该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的结构,降低该装置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定位件优选为销。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还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架11上,另一端与压边框13固定的第一导柱19。压边框13在第一驱动装置15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时,该第一导柱19为压边框13提供导向作用,使得压边框13沿着设定方向运动,避免其运动时出现位置偏差而影响待包边件的包边质量。同理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架11上,另一端与上压板14固定的第二导柱20,以此更大程度地提高待包边件的包边质量。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柱19和/或第二导柱20可设置为多个,具体数量根据压边框13和上压板14的形状、尺寸等因素确定即可。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压边框13的下端和/或上压板14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由于压边框13和上压板14分别直接与柔性材料层和待包边件接触,容易对柔性材料层和待包边件造成划伤,同时,当压边框13和上压板14具有平面度误差时,则无法保证柔性材料层和待包边件的可靠压紧,而上述密封条所具有的弹性力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上述各方案中的第一驱动装置15、第二驱动装置16和/或第三驱动装置18还可为气缸,相比于液压缸,气缸的相应速度更快,能够显著节省待包边件与柔性材料层进行包边处理的时间,更大程度低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 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工作台(12)、与所述工作台(12)相对设置,且能够与柔性材料层边缘相作用的压边框(13)和与待包边件相作用的上压板(14),以及分别带动所述压边框(13)和所述上压板(14)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15)和第二驱动装置(16),所述工作台(12)上具有尺寸不小于所述待包边件包裹所述柔性材料层后的外形尺寸的包边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2)上的所述包边孔处设置有由第三驱动装置(18)带动升降的下顶板(17)。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板(17)与所述工作台(12)滑动配合。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2)上可伸缩地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的连线形状与所述待包边件的形状相同,且多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包边孔之间均具有预定距离。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销。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1)上,另一端与所述压边框(13)固定的第一导柱(19)。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1)上,另一端与所述上压板(14)固定的第二导柱(20)。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柱(19)和/或所述第二导柱(20)为多个。
9.按照权利要求1所 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框(13)的下端和/或所述上压板(14)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条。
10.按照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6)和/或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8)为气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包括支架(11)、工作台(12)、与所述工作台(12)相对设置,且能够与柔性材料层边缘相作用的压边框(13)和与待包边件相作用的上压板(14),以及分别带动所述压边框(13)和所述上压板(14)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15)和第二驱动装置(16),所述工作台(12)上具有尺寸不小于所述待包边件的外形尺寸的包边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材料层包边装置采用包边孔、压边框、上压板、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实现了待包边件与柔性材料层之间的自动定位和压紧,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有效缓解了人工操作所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了零部件采用柔性材料包边时的质量稳定性。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3110479SQ20132000482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6日
发明者梁泽生, 王庆平 申请人:柳州长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