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层叠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52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功能性层叠材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功能性层叠材料,包含数个粉体颗粒、一层包覆所述粉体颗粒的吸湿海绵层、一层包覆且叠置在该吸湿海绵层外的纤维层、一层包覆该纤维层的超细纤维层及一个由该纤维层与该超细纤维层所共同界定的空气导流空间。当该功能性层叠材料与一个外界液体接触后,所述粉体颗粒将会释出并散布在该超细纤维层表面。本实用新型功能性层叠材料依据所述粉体颗粒组成的变化,而可被应用于清洁、抛光或涂布等作业。
【专利说明】功能性层叠材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能性层叠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覆有粉体颗粒的功能性层叠材料。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在进行清洁、抛光或涂布等作业时,大多会利用一个布料或海绵来沾取清洁齐?、抛光或涂布配方等,而后再对一待处理物件表面进行清洁、抛光或涂布。但是,上述作业由于需要先准备一个盛装容器,以及调制清洁、抛光或涂布等配方等步骤,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所需材料,且施用后另需耗费水或其他液体来清洗容器或待处理物件,导致使用的不便利,以及原料与作业成本的耗费。
[0003]基于便利性的考量,Tff M336021提及一种清洁布构造。参阅图1,该清洁布构造包括由清洁布基材10以及表面研磨材料层20所组合构成,该表面研磨材料层20是由纳米粉末、珍珠粉末以及水性聚胺基甲酸酯(PU)与发泡剂混合后,再喷洒或涂布于该清洁布基材10的一侧或两侧的表面上所制成。
[0004]上述新型专利公告需通过使用PU粘着剂才可让粉末分布于该清洁布基材10的表面上,但是粉末在粘着后,将无法脱离清洁布且不能完全发挥清洁效用。另外,因为上述新型专利公告的清洁布构造中的粉末无法脱离清洁布基材,所以只适用于清洁或抛光,而不适用于涂布。
[0005]由上述可知,含有粉末的布料只能用于清洁或抛光,完全无法用于涂布作业。所以,目前业界仍希望可开发出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清洁、抛光或涂布等作业的含有粉末的布料。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清洁、抛光或涂布等作业的功能性层叠材料。
[0007]本实用新型功能性层叠材料,包含数个粉体颗粒、一层吸湿海绵层、一层纤维层、一层超细纤维层,及一个空气导流空间。该吸湿海绵层包覆所述粉体颗粒,该纤维层包覆且叠置在该吸湿海绵层外,该超细纤维层包覆该纤维层,该空气导流空间是由该纤维层与该超细纤维层所共同界定。当该功能性层叠材料与一个外界液体接触后,所述粉体颗粒将会释出并散布在该超细纤维层表面。
[0008]较佳地,所述粉体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为2 μ m以下。
[0009]较佳地,该吸湿海绵层的孔径密度范围为5?120ppi。
[0010]较佳地,该纤维层的孔径范围为100 μ m以下。
[0011]较佳地,该超细纤维层是由亲水性纤维所制成。更佳地,该亲水性纤维是由含有聚酯及聚酰胺的材料所构成。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功能性层叠材料通过由内而外依序设置该吸湿海绵层、该纤维层、该空气导流空间及该超细纤维层来包覆所述粉体颗粒,而让所述粉体颗粒能在该功能性层叠材料与一个外界液体接触后释出,并散布于该超细纤维层的表面,进而得以让所述粉体颗粒可选择性地自该功能性层叠材料表面脱离,得以与一个待处理物件接触并可进行清洁、抛光或涂布等作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说明已知清洁布的构造的侧面示意图;
[0014]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功能性层叠材料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6]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17]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功能性层叠物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数个粉体颗粒1、一层吸湿海绵层2、一层纤维层3、一个空气导流空间4及一层超细纤维层5。
[0018]所述粉体颗粒I可以依据后续应用(如清洁、抛光或涂布等作业)来调整其组成,所述粉体颗粒例如但不限于:(I)有机化合物:可选择性含有亲水或亲油基团,例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椰油酸酯、乙二醇丁醚、丙二醇单丁醚、天然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等;(2)无机物:如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铁、钻石微粉、碳化硅、氧化铬、氧化镁、二氧化娃、氟碳铺矿、粗氯化铺和氯化稀土、混合稀土氢氧化物、氧化锌、氧化猛、氧化铁、稀土氧化物(如氧化镧)、混合稀土盐、混合氯化稀土、铕氯化稀土等。前述有机化合物及无机物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粉体颗粒I为混合稀土氢氧化物(粒径范围为10nm至1.5 μ m)。
[0019]当该功能性层叠物与一外来液体接触时,所述粉体颗粒可依序通过该吸湿海绵层
2、该纤维层3、该空气导流空间4与该超细纤维层5而释出并散布在该超细纤维层5的表面。所述粉体颗粒I的平均粒径范围需控制在能通过其他各层而释出的粒径范围,较佳地,所述粉体颗粒I的平均粒径范围为2 μ m以下。
[0020]该吸湿海绵层2除了用于包覆所述粉体颗粒I外,还具备吸收外界液体(如水)的功能。此外,该吸湿海绵层2的孔径密度需控制在所述粉体颗粒I可以停留于其中,且在该吸湿海绵层2吸收该外界液体后,可让所述粉体颗粒随着该外界液体通过的孔径密度范围。较佳地,该吸湿海绵层2的孔径密度范围为5?120ppi。
[0021]该吸湿海绵层2可由以下至少一种材质所构成,该材质例如但不限于天然海绵、棉(如硬质棉、纺丝棉、无胶棉、直立棉、针刺棉、聚乙烯醇(PVA)海绵、布压棉或I3U棉等)、涤纶纤维、PU软发泡橡胶、泡棉等。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吸湿海绵层2是由聚乙烯醇(PVA)海绵所组成。聚乙烯醇海绵是一种能在自然环境中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其在干燥状态下是压缩弹性模量较大的软性泡沫材料,具有较大的抗冲击和抗撕裂性能,但拉伸强度较低,吸水后湿弹性优异,并具有高吸水率和保水性能,吸水速率快。吸水后柔软,搭配在抛光布层中手感提升。
[0022]较佳地,该吸湿海绵层2的开孔率为99%以上。
[0023]较佳地,厚度为3mm且未加压下的吸湿海绵层2具有40?550g/g的吸液率;厚度为3mm且加压7kg/cm2下的吸湿海绵层2具有2.1?510g/g的吸液率。厚度为1mm且未加压下的吸湿海绵层2具有32?54g/g的吸液率;厚度为1mm且加压7kg/cm2下的吸湿海绵层2具有1.8?40g/g的吸液率。
[0024]该纤维层3是用于包覆且叠置在该吸湿海绵层2外,以避免在该功能性层叠材料未与该外界异体接触时,所述粉体颗粒I因受到外力而自该吸湿海绵层2释出。该纤维层3的表面孔径需让所述粉体颗粒I可以分散且速度一致地释出。较佳地,该纤维层3的孔径范围为100 μ m以下。
[0025]该纤维层3与该吸湿海绵层2的结合方式可例如通过一粘着剂将该纤维层3与该吸湿海绵层2进行粘合,再利用柔软棉线缝合该纤维层3与该吸湿海绵层2的四周边缘。
[0026]该纤维层3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布(如弹性平布、斜纹布、珠帆布、尼龙布、平纹布、罗纹布等)、合成纤维、梭织纤维等。较佳地,该纤维层3的吸水率为35%以上。较佳地,该纤维层3的孔隙范围为不小于10 μ m,以避免所述粉体颗粒I释出。
[0027]该超细纤维层5是用于包覆该纤维层3,其与该纤维层3之间需存有该空气导流空间4。该超细纤维层5为该功能性层叠材料的最外层,将直接与待处理物件表面接触,因此该超细纤维层5的材质必须为不会损伤该待处理物件表面的材质,且为了便于施用在该待处理物件表面,该材质较佳具有亲水性。该超细纤维层5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纤维(如亲水性纤维、生物纤维等)、布(如不织布、棉布、蚕丝布等)等,其中该亲水性纤维可选择地由含有聚酯及聚酰胺的材料所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超细纤维层5是由含有75?1:%的聚酯与25wt%的聚酰胺所构成的亲水性纤维所制成。
[0028]较佳地,该亲水性纤维的直径为小于10 μ m,以让该功能性层叠材料具有柔软手感。
[0029]较佳地,该超细纤维层5的纤维细度范围为0.3?1.5d,基重为20?60g/m2。
[0030]该空气导流空间4是由该纤维层3与该超细纤维层5所共同界定。利用该超细纤维层5及该纤维层3之间所产生的毛细现象,该超细纤维层5所吸收的外界液体进入该空气导流空间4,该液体受到空气中的氧气吸引,使得空气与液体在该空气导流空间4内回流,当后续操作再次摩擦施压时,将提高液体吸收效果,而更有利于让该液体渗入并与所述粉体颗粒I接触,使所述粉体颗粒I更易释出。此外,该空气导流空间4也可以提供该纤维层3与该吸湿海绵层2因吸收液体而膨胀后所需的空间。
[0031]当该功能性层叠材料与该外界液体接触时,该液体将依序被该超细纤维层5、该纤维层3及该吸湿海绵层2所吸收,接着再通过一外力(如以手或机械)对该功能性纤维材料施加压力,此时,所述粉体将会与该液体接触而依序通过该吸湿海绵层2、该纤维层3及该超细纤维层5,最后停留在该超细纤维层5的表面,以利于后续与该待处理物件接触。
[0032]该功能性层叠材料的制作方式可运用一般做法制作,例如:(I)通过将该吸湿海绵层2的四周缝合来包覆该粉体颗粒I ; (2)利用粘着剂,将该吸湿海绵层2与该纤维层3进行初步粘合,再以棉线缝合该纤维层3与该吸湿海绵层2的四周边缘;(3)以该超细纤维层5包覆该纤维层3,再用棉线缝合该超细纤维层5的四周边缘,以让该纤维层3与该超细纤维层5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导流空间4。
[00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功能性层叠材料通过由内而外依序设置该吸湿海绵层、该纤维层、该空气导流空间及该超细纤维层来包覆所述粉体颗粒,而让所述粉体颗粒能在该功能性层叠材料与一个外界液体接触后释出,并散布于该超细纤维层的表面,进而得以让所述粉体颗粒与一个待处理物件接触并可进行清洁、抛光或涂布等作业,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34]只是以上所述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也就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功能性层叠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 数个粉体颗粒; 一层吸湿海绵层,包覆所述粉体颗粒; 一层纤维层,包覆且叠置在该吸湿海绵层外; 一层超细纤维层,包覆该纤维层 '及 一个空气导流空间,是由该纤维层与该超细纤维层所共同界定; 其中,当该功能性层叠材料与一个外界液体接触后,所述粉体颗粒将会释出并散布在该超细纤维层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为2 μ 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吸湿海绵层的孔径密度范围为 5 ?120ppi。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层的孔径范围为100μ 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层叠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超细纤维层是由亲水性纤维所制成。
【文档编号】B32B27/02GK203994900SQ20142022643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5日
【发明者】鞠家琪, 黄小珊, 林羽柔 申请人:台湾联合磨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