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98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该辊(10)包括轴(12A)和轴端(12)、外壳(10A)以及至少一个加载元件(20),加载元件用于加载外壳(10A)并位于轴(12A)的压力袋区(33)中,辊(10)与另一辊(11)形成压区(N)。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10)包括缓冲装置(24,26),其用于偏移补偿辊(10)的至少一个加载元件(20),以缓冲辊的外壳(10A)的振动,缓冲装置包括弹性元件(26)和缓冲元件(24),并且至少一个加载元件(20)沿加载方向自由地移动,或者加载元件(20)和用于移动加载元件(20)的活塞(21)都位于压力袋区中,并且弹性元件是气体空间,高度压缩的气体位于加载元件(20)与活塞之间的压力袋区中。
【专利说明】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偏移补偿辊。偏移补偿辊尤其是纤维幅材机的压光机的压辊。

【背景技术】
[0002]在纤维幅材机中,纤维幅材在由多个沿生产线连续设置的装置形成的组件中生产并处理。典型的生产处理线包括流浆箱、网部和压榨部以及随后的干燥部和卷纸机。生产处理线还包括用于整饰纤维幅材的其它设备和部分,例如,施胶机、压光机、涂覆部。生产处理线还包括形成用户卷的至少一个卷绕机以及卷包装装置。在本说明书及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纤维幅材是指例如纸幅材、纸板幅材、卫生纸幅材。在每个部分和设备中,若干不同部件会发生振动。例如,振动可发生在压区,该压区形成在两个元件之间,典型地形成在两个辊之间,而且压区能够通过辊、带、靴(shoe)或对应的元件以及对应的或不同种类的反作用元件(counter-element)形成,压区形成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常常是棍。棍能够是偏移补偿辊,其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压榨部的压区和压光机的压区中。在压榨压区中,去除纤维幅材中的水,在压光机压区中,纤维幅材被处理,从而获得例如光泽度等表面属性。纤维幅材自由地经过压区或由带、毛毡、网或相应的织物支撑而经过压区。在压区中,纤维幅材被压榨,以便去除幅材中的水,或影响幅材的属性,并通过偏移补偿辊控制纤维幅材的横向方向、即辊的纵向的压区压力。
[0003]在现有技术的压光机设计中,动力方面仅会考虑失衡、以及辊的失圆度和辊的第一临界速度。辊、框架和加载装置的设计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即,检查静加载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并确保不会超过张紧或偏移的标准以及结构的第一固有频率处于最大的辊旋转频率之上。
[0004]在压光机中,一种振动形式是起榜(barring),其是由棍对的共振引起的,其中压光机振动使得压区载荷发生变化。压区载荷的变化逐渐形成压光机的软盖(soft cover),使得辊的横截面将是有角度的。压光机的辊对的共振是无法避免的,只有辊和框架的尺寸能对共振发生的频率产生影响。在共振的情形下,只有通过机械系统中的缓冲、即系统元件的振动所产生的热能来限制振幅。缓冲例如被视为材料的内部滞后作用(效果非常小),与摩擦相关地被视为滑动表面上的摩擦损失。在压光机中,最大的缓冲与偏移补偿辊的加载元件的活塞运动相关联而发生。应注意,该运动必须足够长,从而不会仅保持为加载元件的密封件的弹性变形。
[0005]偏移补偿辊包括外壳,该外壳包围具有加载区域的加载轴,在所述加载区域中设置带有活塞的加载靴。加载区域刚性连接至辊的外壳,因为加载靴与外壳之间的润滑油的厚度很薄。加载靴借助压力介质容积(pressure medium volume)、典型地油容积而支撑在加载轴上,并且该介质容积也是明显刚性的,因为随着活塞移动,移动介质面积变大,流动通道则变得非常窄。
[0006]在EP专利公开文献1411254B1中公开了一种压光机的中间辊,该压光机具有缓冲器组件,该缓冲器组件具有惯性质量。辊具有包围内部空间的辊外壳,在内部空间中设有缓冲器组件,所述缓冲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被动振荡缓冲器,该被动振荡缓冲器的缓冲器频率处于辊或包含辊的辊系统的固有频率之下,也就是形成起楞的临界。根据中间辊的一个示例,至少在振荡缓冲器与辊外壳之间的区域中,内部空间充满液体,其粘度超过预定最小量。在该辊中,缓冲器将被设定为某一缓冲频率。所公开的该辊是管状辊,而不是偏移补偿辊。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纤维幅材机的振动的方式及偏移补偿辊,其中现有技术的缺陷和问题被消除或至少最小化。
[000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纤维幅材机的压光机的偏移补偿辊的振动的方式及纤维幅材机的压光机的偏移补偿辊。
[0009]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目的,本申请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0010]在一个方案中,提出一种控制纤维幅材机的振动、具体地压光机的振动的方式,所述纤维幅材机包括至少一个辊,所述辊包括轴和轴端、外壳以及至少一个加载元件,所述加载元件用于加载外壳并位于所述轴的压力袋区中,所述辊与另一辊形成压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式包括通过振动建模、同时结合静加载的限制、并提供至少一个辊的至少一个加载元件或辊支撑元件在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下运动的最佳振幅来设计所述纤维幅材机的至少一个辊,所述固有频率引起所述压区中的压力或压区载荷发生变化,从而在压区振动中产生最大缓冲。
[0011 ] 优选地,所述方式还包括计算共振,鉴于振动确定临界共振,并使临界共振的相对衰减被最大程度地限制在50 -1OOOHz之间。
[0012]优选地,在所述方式中,设计偏移补偿辊,所述方式还包括以下步骤,设计用于所述偏移补偿辊的至少一个加载元件的缓冲装置,用以衰减所述偏移补偿辊的外壳的振动。
[0013]优选地,在所述方式中,设计偏移补偿辊,所述方式还包括以下步骤,设计具有缓冲元件的用于支撑所述偏移补偿辊的轴端的支撑装置,用以缓冲所述辊的振动,和/或设计用于加载具有缓冲元件的缸的支撑装置,用以缓冲所述辊的振动。
[0014]优选地,所述方式还包括以下步骤,设计具有缓冲元件的支撑装置,用以支撑另一辊的轴端,所述另一辊与至少一个辊形成压区,和/或设计用于加载缸的具有缓冲元件的支撑装置,用以缓冲所述辊的振动。
[0015]在另一个方案中,提出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具体地用于压光机的偏移补偿棍,所述棍包括轴和轴端、外壳以及至少一个加载兀件,所述加载兀件用于加载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轴的压力袋区中,所述辊与另一辊形成压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用于所述偏移补偿辊的至少一个加载元件,以缓冲所述辊的外壳的振动,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和缓冲元件,并且至少一个加载元件沿所述加载方向自由地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加载元件和用于移动所述加载元件的活塞都位于所述压力袋区中,并且所述弹性元件是位于所述加载元件与所述活塞之间的压力袋区中的盘簧。
[0017]优选地,所述压力袋区包括介质,所述加载元件在所述介质中浮动,并且所述缓冲元件通过所述加载元件与所述压力袋区之间的容隙而被设置为粘性缓冲器,所述容隙包括所述介质,而且当所述加载元件由于所述辊的外壳振动而振动时,所述介质在所述压力袋区中朝向所述容隙移动,并在所述容隙中,介质流动会产生与所述加载元件的运动速度直接相关的压力损失。
[0018]优选地,所述容隙为0.5 - 2.5mm,有利地为1.0-2.0mm。
[0019]优选地,所述容隙未被密封。
[0020]优选地,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还包括弹性支撑件和轴承,所述偏移补偿辊的轴端通过所述轴承被支撑到所述纤维幅材机的框架,并且所述辊的轴端的减振由液体膜缓冲、即挤压膜缓冲提供。
[0021]优选地,所述轴承包括单独的轴衬,其沿加载方向通过压力袋区支撑到相应的轴承座,所述压力袋区充满高度压缩的压缩气体,例如空气。
[0022]优选地,所述轴承包括垂直于加载方向的、充满油或其它液体的液体袋区。
[0023]优选地,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还与另一辊形成压区,所述另一辊包括弹性支撑件和轴承,所述另一辊的轴端通过所述轴承被支撑到所述纤维幅材机的框架,并且所述另一辊的轴端的减振由液体膜缓冲、即挤压膜缓冲提供。
[0024]在又一个方案中,提出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具体地用于压光机的偏移补偿辊,所述棍包括轴和轴端、外壳以及至少一个加载兀件,所述加载兀件用于加载外壳并位于所述轴的压力袋区中,所述辊与另一辊形成压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和用于移动所述加载元件的活塞都位于所述压力袋区中,并且弹性元件是气体空间,高度压缩的气体位于压力袋区中,并处于所述加载元件与所述活塞之间。
[0025]优选地,所述加载元件由数字压力控制器控制,而且设置有单独的给油线路来润滑所述加载元件。
[0026]通过本实用新型,形成一种控制偏移补偿辊、例如压光机的区域受控辊的振动的新方式,其中借助于偏移补偿辊的加载装置与/或借助于偏移补偿辊的支撑装置来控制振动。支撑装置可以是辊的轴端支撑于压光机的框架的轴承支撑件或压光机的加载缸支撑件。
[0027]在控制纤维幅材机的振动、具体地偏移补偿(例如区域受控辊)的振动的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辊的最佳设计由振动建模、同时结合静加载的限制、并且提供至少一个辊的加载元件在一个或多个固有频率下运动的最佳振幅来获得,所述固有频率会引起由偏移补偿辊与另一辊形成的压区中的压区压力或压区载荷发生变化。
[0028]根据优选特征,计算共振,确定鉴于振动的临界共振,使临界共振的相对缓冲最大化到50 -1OOOHz之间的某些频率界限。基于这些振动建模因素,设计偏移补偿辊,缓冲装置被设计为用于至少一个加载元件,优选地用于辊的支撑件。应注意,现有技术的压光机辊的设计方式不考虑与振动或其缓冲相关的任何参数,当使用压光机辊发生振动时,解决方案是寻求衰减振动,即仅在问题发生之后采取动作。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偏移补偿辊的加载元件的液压活塞通过弹性连接件(例如通过弹簧,优选地通过盘簧)与加载元件分离,并且加载元件位于轴的压力袋区中,使得加载元件与压力袋区之间有相当的容隙。容隙是0.1 - 2.5_,优选地是1.0 - 2.0_。此外,该容隙优选地不被密封,加载元件在介质中浮动,优选地在油中浮动。通过使活塞与加载元件分离,防止介质流入未密封空间,因此避免了大的流动。为了引导加载元件在压力袋区中的定位,元件的横截面脱离圆形形式,例如其可具有提供截面流动面积的凹槽。
[0030]当加载元件振动时,使介质在活塞与加载元件之间的容积中移动,该介质被加压并被迫在加载元件的压力袋区的容隙内流动。在容隙中,介质流动产生与加载元件的运动速度直接相关的压力损失并因此用作粘性缓冲器。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偏移补偿辊包括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或气体容积,其位于辊的至少一个加载元件的活塞与至少一个加载元件的支撑件之间,其设置为沿至少一个加载元件的加载方向可自由地移动。
[0032]优选地,加载元件的液压活塞也可通过高压气体容积加载,这将比油更显著地压缩。设置单独的给油线路,用于润滑加载元件。
[0033]辊的泄漏自由空气加载区域也可以使用简单的紧凑电磁阀来对加载区域进行压力控制。不需要复杂的伺服/比例阀,而是通过调整电磁阀的打开和闭合时间来控制压力。这种控制被称为数字压力控制。
[0034]当偏移补偿棍的外壳振动时,至少一个加载兀件与外壳一起移动,因为在外壳与加载元件之间只有薄层介质。如果加载元件向辊的轴移动,则由于容隙狭小,会导致介质以高流速流入容隙并引起流动损耗。流动损耗取决于介质的粘度、容隙的尺寸,以及因此在一定运动速度下产生压力损失,这取决于容隙的截面流动面积并由此生成缓冲力。
[0035]当借助振动建模设计偏移补偿辊时,能够计算出最佳缓冲设计,使得通过加载元件在不同振动下将提供最大限度的减振。在操作压光机期间,减振会受到进一步影响,因为缓冲依赖于介质的粘度,而介质的粘度通过调整介质的温度来调整,因此也能够实现自适应的减振。
[0036]优选地,加载元件的刚度在lxl05N/m- lxl07N/m的范围内,缓冲在IxlO5Ns/m - lxl06Ns/m的范围内。辊支撑刚度优选地是lxl07N/m - 5xl08N/m。辊支撑缓冲优选地是5xl05Ns/m - 5xl07Ns/m。
[00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特征,通过容隙的尺寸,设计期望的辊的缓冲属性。
[00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偏移补偿辊被设计用于压光机的辊压区,使得总体的缓冲通过考虑导致压区面积中的压力变化的辊的所有共振而最大化。
[0039]根据另一优选方案,偏移补偿辊的轴端通过弹性支撑件和通过轴承支撑到框架。因此辊的振动缓冲支撑由液体膜缓冲、即挤压膜缓冲提供。根据该优选方案,当辊的轴在轴承座的容隙内移动油时,容隙内的油膜在硬质表面之间被挤压并被迫在窄隙容积中流动。流动中的压力损失生成反作用力,并获得缓冲。缓冲力取决于液体的粘度、容隙的高度以及轴的宽度和液体膜区域尺寸。
[0040]根据优选方案,偏移补偿辊的支撑由辊的轴承在单独的轴衬的支撑件上的构造提供,单独的轴衬沿加载方向被支撑到压力袋区容置的相应轴承。压力袋区被填充,用于支撑加载具有高度可压缩性的压缩气体,例如空气。压力袋区的面积和容积被设计成提供期望的支撑适应性。根据优选特征,垂直于加载方向另外设置充满油或其它液体的液体袋区。液体袋区、轴衬、液体袋区覆盖的区域之间的容隙以及液体袋区的面积给出设计液体容积的不同因素,使得提供期望的粘性缓冲。支撑配置也能装配在压光机加载缸的固定点。
[0041]缓冲被设置为使得当轴衬在液体容积的一端沿加载方向移动时,容隙减小,在另一端移动时,容隙增大。随着液体在根据替换容积的窄容隙中流动,流动中产生压力损失,因此提供运动的反作用力。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方案,设计偏移补偿辊的支撑件的刚度和缓冲属性。
[0042]根据另一优选方案,偏移补偿辊通过设有弹性支撑件的加载缸而被加载在压光机中。因此振动缓冲支撑由液体膜缓冲、即挤压膜缓冲提供,其中沿加载方向,作用力由高度压缩气体袋区承载,加载缸的轴在由进口侧的排出量和节流所限定的小容隙上“浮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狭隘地局限于附图。
[0044]图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
[0045]图2A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加载元件的示例。
[0046]图2B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加载元件的另一示例。
[0047]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特征的优选轴承配置的示例。
[0048]图4示意性示出图3的示例的液体袋区中液体流动的进一步细节。
[0049]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特征的优选轴承配置的另一示例。
[0050]图6和7示意性示出示意的浮动辊的示例。
[0051]图8A - 8B示意性示出压光机的加载缸支撑件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在以下描述过程期间,根据示出本实用新型及其优选示例的不同的视图,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将用来表示相似的元件。
[0053]在图1的示例中,压区N、例如压光机压区被形成在偏移补偿辊10与其反作用辊11之间。反作用辊11的轴端13由减振元件15支撑并通过弹性元件17支撑到装置(例如压光机)的框架结构。相应地,偏移补偿辊10的轴端12由减振元件14支撑并通过弹性元件16支撑到装置(例如压光机)的框架结构。偏移补偿辊10的轴12A上支撑加载元件20,出于清楚的原因,只有一个加载元件20被标注附图标记。如图所示,加载元件20沿压区方向、即朝向偏移补偿棍10的反作用棍11的方向对棍的外壳1A进行加载。每个加载元件20还设有缓冲元件24和弹性元件26。
[0054]当借助振动建模来设计偏移补偿辊时,能够计算出最佳缓冲设计,使得在多种振动模式中,通过加载元件的减振被最大化。在操作压光机期间,减振会进一步受到影响,因为缓冲依赖于介质的粘度,而介质的粘度的调整是通过调整介质的温度来提供的,因此也能够实现自适应式的减振。
[0055]图2A是加载元件20对外壳1A进行加载的示例,其位于偏移补偿辊10的轴12A的压力袋区中。加载元件20包括加载靴23,其具有用于例如油等润滑介质的油袋区25。润滑介质经由通道27到达油袋区25。液压活塞21通过弹性元件26、有利地通过盘簧与加载元件20分离,密封件35密封活塞21的加载压力袋区33。加载元件20位于轴12A的压力袋区33中,使得加载元件20与压力袋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容隙31。该容隙为0.5 - 2.5mm,有利地为1.0 - 2.0_。此外,加载元件20在介质中(有利地在油中)浮动。为了引导加载元件20在压力袋区33中的定位,该元件的横截面脱离圆形形式,例如其可具有提供截面流动面积的凹槽(图中未示)。弹性元件26的下方是活塞21,其为加载元件20提供加载力,如图中箭头所示。活塞21被密封件35密封在压力袋区33内。
[0056]加载元件20的液压活塞21也可通过由密封件35密封的加载袋区33中的高压气体容积加载,如图2B所示。加载元件20包括加载靴23,其具有用于油等润滑介质的油袋区25。设置单独的给油线路38,用于润滑加载元件20。加载元件20的活塞21通过由密封件35、36密封的气体空间39与加载元件20分离。加载元件20位于轴12A的压力袋区33中,使得加载元件20与压力袋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容隙31。该容隙为0.5 - 2.5_,有利地为1.0-2.0mm。参照图1和图2A - 2B,偏移补偿辊10包括包围加载轴12A的外壳10A,加载区域由加载元件20的活塞21提供。加载区域刚性连接至辊10的外壳10A,因为加载元件20与外壳1A之间的润滑油厚度很薄。加载元件20借助压力介质容积支撑在加载轴12A上。加载和减振被设置为使得当偏移补偿辊10的外壳1A振动时,至少一个加载元件10与外壳1A —起移动,因为在外壳1A与加载元件20的加载靴23之间只是介质的薄层。如果加载元件20向辊10的轴12A移动,则由于容隙31狭小,会导致介质高流速流入容隙31并导致流动损耗。流动损耗取决于介质的粘度、容隙的尺寸,因此在一定运动速度下会产生压力损失,这取决于容隙的截面流动面积并由此生成缓冲力。
[0057]图3示出轴端12的轴承座41的示意性示例,其中在容隙中(即,在轴承43与轴承座41之间的液体袋区45中)围绕轴承43设有油膜。加载方向由箭头LD标记。压力袋区47沿加载方向LD设置。密封件49位于压力袋区47与液体袋区45之间。
[0058]如图4所示,当液体袋区45的一端发生沿加载方向LD的运动时,宽度减小,另一端宽度增大。随着液体根据替换容积而在狭窄的液体袋区45中流动,在流动FL中会产生压力损失,因此提供运动的反作用力F,如虚线箭头指示的,并且其提供缓冲。
[0059]如图5示意性示出的,辊10的轴端12的支撑件具有单独的轴衬50,其通过压力袋区47沿加载方向LD支撑到相应的轴承座41。压力袋区47充满压缩气体(例如空气),其可高度压缩。压力袋区47的面积和容积被设计成提供期望的支撑适应性。垂直于加载方向LD另外设有充满油或其它液体的液体袋区45。液体袋区45、轴衬50与液体袋区45所覆盖的区域之间的容隙以及液体袋区45的面积给出设计液体容积的不同因素,从而提供期望的粘性缓冲。缓冲被设置成使得当轴衬50沿加载方向LD移动时,在液体容积的一端处,容隙减小,而且在另一端处,容隙增大。随着液体在根据替换容积的狭窄容隙中流动,流动中会产生压力损失,并因此提供运动的反作用力。
[0060]根据图6和图7中呈现的示意性示例,通过加载元件62中的弹簧(图中未示)设置浮动辊60,所述加载元件类似图2中的加载元件。当辊60的外壳65由于振动而移动时,弹簧跟随外壳65,由此补偿运动并提供减振。
[0061]图8A -图8B示意性示出压光机的加载缸支撑件70的示例,所述加载缸支撑件70具有弹性支座。因此振动缓冲支撑由液体膜缓冲(即,挤压膜缓冲)提供,其中沿加载方向,作用力由对应于图3和图5的压力袋区47的高度压缩气体袋区71承载,加载缸的轴在由进口侧的排出量和节流限定的小容隙上“浮动”。锥形结构72提供加载缸的轴的定位,功能性的容隙通过轴向拧紧装置73设置。在垂直于由液压袋区74加载轴的方向,其中油供给到袋区的中间并从袋区的边缘凹槽排出,这样的操作对应于图3 -图5的液体袋区45的操作。液压袋区74也通过挤压膜效果而提供粘性缓冲。
【权利要求】
1.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所述辊(10)包括轴(12A)和轴端(12)、外壳(1A)以及至少一个加载元件(20),所述加载元件(20)用于加载所述外壳(1A)并位于所述轴(12A)的压力袋区(33)中,所述辊(10)与另一辊(11)形成压区(N),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10)包括缓冲装置(24,26),所述缓冲装置(24,26)用于所述偏移补偿辊(10)的至少一个加载元件(20),以缓冲所述辊的外壳(1A)的振动,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性元件(26)和缓冲元件(24),并且至少一个加载元件(20)沿所述加载方向自由地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20)和用于移动所述加载元件(20)的活塞(21)都位于所述压力袋区(33)中,并且所述弹性元件是位于所述加载元件(20)与所述活塞(21)之间的压力袋区(33)中的盘簧(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袋区(30)包括介质,所述加载元件(20)在所述介质中浮动,并且所述缓冲元件(24)通过所述加载元件(20)与所述压力袋区(33)之间的容隙(31)而被设置为粘性缓冲器,所述容隙(31)包括所述介质,而且当所述加载元件(20)由于所述辊的外壳(1A)振动而振动时,所述介质在所述压力袋区(33)中朝向所述容隙(31)移动,并在所述容隙(31)中,介质流动会产生与所述加载元件(20)的运动速度直接相关的压力损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隙(31)为0.5 - 2.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隙(31)为1.0-2.0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隙(31)未被密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10)还包括弹性支撑件(17)和轴承(15),所述偏移补偿辊(10)的轴端(12)通过所述轴承(15)被支撑到所述纤维幅材机的框架,并且所述辊(10)的轴端(12)的减振由液体膜缓冲、即挤压膜缓冲提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5)包括单独的轴衬(50),其沿加载方向(LD)通过压力袋区(47)支撑到相应的轴承座,所述压力袋区(47)充满高度压缩的压缩气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袋区(47)充满高度压缩的压缩空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5)包括垂直于加载方向的、充满油或其它液体的液体袋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10)还与另一辊(11)形成压区,所述另一辊(11)包括弹性支撑件(17)和轴承(15),所述另一辊(11)的轴端(13)通过所述轴承(15)被支撑到所述纤维幅材机的框架,并且所述另一辊(11)的轴端(13)的减振由液体膜缓冲、即挤压膜缓冲提供。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补偿辊为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压光机的偏移补偿棍。
13.纤维幅材机的偏移补偿辊,所述辊(10)包括轴(12A)和轴端(12)、外壳(1A)以及至少一个加载元件(20),所述加载元件(20)用于加载外壳(1A)并位于所述轴(12A)的压力袋区(33)中,所述辊(10)与另一辊(11)形成压区(N),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20)和用于移动所述加载元件(20)的活塞(21)都位于所述压力袋区(33)中,并且弹性元件是气体空间(39),高度压缩的气体位于压力袋区(33)中,并处于所述加载元件(20)与所述活塞(21)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20)由数字压力控制器控制,而且设置有单独的给油线路来润滑所述加载元件(20)。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偏移补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补偿辊为所述纤维幅材机的压光机的偏移补偿辊。
【文档编号】D21G1/02GK204059089SQ20142028218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
【发明者】亚尼·哈科拉, 米卡·维尔扬马 申请人: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