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丝条缠绕式挤压搓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89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丝条缠绕式挤压搓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缫丝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丝条缠绕式挤压搓捻装置。

背景技术:
缫丝是生丝加工工序中最重要的环节,缫丝工序对生丝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缫丝过程中,生丝直接缠绕到小彧上会使丝条上的丝胶相互胶着形成硬胶丝片,在复摇成绞丝时丝条不易退绕,容易造成切断;并且由多根茧丝形成的生丝相互粘结松散、抱合不牢,丝条强力差,容易分裂。因此,在生丝卷绕到小彧之前需要采用人工的方法形成丝鞘,利用丝鞘的作用使丝条抱合紧密,改善丝条纵向和横向形状。提高生丝的圆整度、清洁、洁净、抱合等性能。丝鞘是由经过集绪器的若干根茧丝绕经上鼓轮、下鼓轮,利用丝条自身的前后段相互捻绞,再经过定位鼓轮而形成的。丝鞘是由两段丝条相互扭绞形成,两段丝条的相对旋转产生一定的回转以及丝条之间的相互挤压可发散丝条上的水分、增强抱合、除去丝条上的部分纇节。目前,采用人工操作形成的丝鞘,会因不同缫丝工或同一缫丝工每次所形成的丝鞘长度、形状不尽相同,影响丝鞘质量,从而使丝鞘起到的作用不统一。缫丝中,丝鞘对生丝的成型有重要作用,丝鞘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生丝的质量,而且手工捻鞘的方式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缫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用新型专利(ZL201310097020.0)中提到采用机械的方法代替人工捻鞘,从而保证生丝受到的假捻作用一致,减少生丝因丝鞘质量不统一造成的影响。实用新型中提到采用两个导丝辊对生丝进行假捻,生丝绕过导丝辊时,导丝辊进行往复移动,对操作工来说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用于丝条缠绕式挤压搓捻装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人工捻鞘带来的丝鞘质量不统一,丝鞘作用不一样对生丝质量的影响以及操作复杂劳动生产率低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丝条缠绕式挤压搓捻装置,包括接绪翼,所述的接绪翼的上方设有集绪器,集绪器的上方依次设有下摩擦辊与上摩擦辊,上摩擦辊连接有摆动连杆,摆动连杆通过连接轴连接有竖直连杆,竖直连杆通过固定销连接在切断防止杆上,上摩擦辊的上方设有导丝装置,导丝装置的上方设有小彧。多根茧丝经过接绪翼和集绪器后,绕过下摩擦辊,绕在上摩擦辊,下摩擦辊做往复运动,生丝经过下摩擦辊产生摩擦,茧丝表面的丝胶分布到生丝周围,利用丝胶的粘合性使多根茧丝紧密集聚在一起。生丝与导丝辊摩擦使得丝条产生旋转,丝条经过下摩擦辊与上摩擦辊时产生不同方向的旋转,搓捻结束后,丝条的扭曲状态消失,能保证与传统加工工艺相同的生丝。经过下摩擦辊与上摩擦辊后,生丝去除大量的水分,同时,茧丝表面的颣节可以有效的清除。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的下摩擦辊可以往复移动,湿态生丝经过下摩擦辊时,生丝与下摩擦辊的移动方向发生相对运动,由摩擦力的作用发生扭转,从而除去丝条上的水分、纇节,增强抱合。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的上摩擦辊可在丝条作用下绕摆动连杆的伸出轴端旋转,可进行缫丝张力的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的上摩擦辊置于摆动连杆上,摆动连杆通过旋转轴连在竖直连杆上,竖直连杆固定在切断防止杆上。摆动连杆可随着竖直连杆的上下移动发生上下摆动,从而带动上摩擦辊的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的上摩擦辊,在缫丝工作进行时,上摩擦辊通过摆动连杆和竖直连杆在切断防止杆的作用下,与下摩擦辊接触,增强丝条的假捻作用;缫丝停止时,上摩擦辊与下摩擦辊分离,便于丝条故障的处理及丝条的缠绕。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的上摩擦辊是一绪丝对应一个上摩擦辊,每绪丝对应的上摩擦辊相互不连接,这样有利于丝条的缠绕,方便缫丝工的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的导丝装置包括有上导丝轮、松丝导丝轮。上导丝轮、松丝导丝轮可以起到导丝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摩擦辊与上导丝轮之间设有检测移位轮、纤度检测器。检测移位轮、纤度检测器可以监测生丝的各个参数,从而保证丝条能够正常地运行。作为优选,所述的松丝导丝轮与小彧之间设有络交钩,络交钩固定在络交杆上。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摩擦辊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嵌槽,嵌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嵌槽的内部宽度,嵌槽内嵌装防滑橡胶。通过嵌槽可以将防滑橡胶固定在里面,并且由于开口较小,防滑橡胶不易脱出。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摩擦辊的内部固定有多块分布板,分布板成发散型设置,分布板的内侧设有电热丝。通过分布板可以将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均匀地分散到上摩擦辊的外表面,分布板本身也是导热材料制成,因此使得整个上摩擦辊的导热效果较好。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滑橡胶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凸棱。通过凸棱可以增加防滑橡胶与生丝的摩擦力,从而对颣节的清除效果较好。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摩擦辊与摆动连杆之间设有挡板。通过挡板可以防止生丝脱出。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生丝的假捻,增强茧丝之间的集聚作用,提高生丝的抱合,减低丝条的含水率,发散丝条的水分,满足缫丝工艺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缫丝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缫丝工的操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I向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摩擦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接绪翼1、集绪器2、下摩擦辊3、上摩擦辊4、摆动连杆5、连接轴51、竖直连杆52、固定销6、小彧7、切断防止杆8、上导丝轮9、松丝导丝轮10、检测移位轮11、纤度检测器12、络交钩13、络交杆14、嵌槽15、防滑橡胶16、分布板17、电热丝18、凸棱19、挡板20、茧丝21、湿态生丝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一种用于丝条缠绕式挤压搓捻装置,如图1、图2,包括接绪翼1,接绪翼的上方设有集绪器2,集绪器的上方依次设有下摩擦辊3与上摩擦辊4,上摩擦辊连接有摆动连杆5,摆动连杆通过连接轴51连接有竖直连杆52,竖直连杆通过固定销6连接在切断防止杆8上,上摩擦辊的上方设有导丝装置,导丝装置的上方设有小彧7。导丝装置包括有上导丝轮9、松丝导丝轮10。上摩擦辊与上导丝轮之间设有检测移位轮11、纤度检测器12。松丝导丝轮与小彧之间设有络交钩13,络交钩固定在络交杆14上。如图3,上摩擦辊4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嵌槽15,嵌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嵌槽的内部宽度,嵌槽内嵌装防滑橡胶16。上摩擦辊的内部固定有多块分布板17,分布板成发散型设置,分布板的内侧设有电热丝18。防滑橡胶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凸棱19。上摩擦辊与摆动连杆之间设有挡板20。在生丝加工过程中,如图1、图2所示,由若干根茧丝21经过接绪翼1形成湿态生丝22,含有大量水分的湿态生丝22经过集绪器2,绕过下摩擦辊3,经过上摩擦辊4。当下摩擦辊3往复移动时,绕在下摩擦辊3和上摩擦辊4上的湿态生丝22因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丝条发生旋转,同时丝条受到挤压,经过丝条间的挤压作用,湿态生丝22散发部分水分并能去除部分纇节,由于是在湿态的条件下,茧丝周围的丝胶因生丝的旋转能较均匀的分布在茧丝的周围。由于上摩擦辊4通过摆动连杆51和竖直连杆52与切断防止杆相连接,缫丝工作时,上摩擦辊4与下摩擦辊3接触,可加强丝条的假捻作用;缫丝停止时,上摩擦辊4与下摩擦辊3分离,有利于丝条故障的处理与丝条在上摩擦辊4上的缠绕。湿态生丝22经过上摩擦辊4时,上摩擦辊4可随丝条一起旋转。这种丝条的运动特征:AB段与BC段的旋转方向相反,BC段与CD段的旋转方向相反。丝条经过下摩擦辊3时,由于下摩擦辊3的往复移动,其表面的丝条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扭转,AB段的丝条经过扭转后,茧丝在卷绕张力和扭转张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茧丝间的间隙减小,形成紧密的丝条,丝条经过下摩擦辊3的B处产生反向的扭转,消除了丝条在AB段产生的捻度,形成没有扭曲特征的丝条。下摩擦辊3的往复移动带动丝条旋转,丝条经过上摩擦辊4时也可在其上发生旋转,因此,丝条经过上摩擦辊4的BC与CD段的扭转方向相反,产生与上述相同的作用。丝条经过加捻、解捻的作用后,茧丝聚集良好,形成紧密的生丝,同时,茧丝周围的丝胶能均匀的分布在茧丝周围。经过集聚后的生丝受到检测移位轮11的简歇移动作用,可以使丝条间歇进出纤度检测器12,判断生丝纤度粗细并发出相应检测信号,实现生丝纤度的实时检测和监控。丝条再经上导丝轮9和松丝导丝轮10,穿过络交钩13卷绕到小彧7上,完成缫丝工作。丝条运动如图箭头所示。络交杆在缫丝时左右往复移动,从而形成网上丝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后,可以实现每绪丝都保持相同的搓捻效果,得到的生丝也具有相同的品质,减少以往人工操作的造成的每绪丝之间的差异,同时,生丝出现故障时,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处理,这对生丝质量提高和生产效率提高都有重要意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