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176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



背景技术:

小V型筒子架部分是整经机的主体,两翼纱架呈V字型,上下由钢板制成,由3根张力杆控制一列筒子纱,整经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活动张力杆处于中间位置,使纱线与预张力杆不形成包围角;当断头停车时,活动张力杆由气动控制向前移,使纱线与预张力杆之间形成包围角;夹纱器部分由夹纱器、夹纱提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断头停车时,夹纱器由气动控制拉杆自动夹紧纱线,保持纱线张力。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纱线捻度超过140捻/10cm后,14.5tex以上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高速运行中断头停车后因刹车距离短,在夹纱器后极易产生纱线扭结,形成辫子纱,对整经的生产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生产的品种范围偏小,不利于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造成设备空置,不利于生产的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经纱相互扭结形成辫子纱的问题,并提高整经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所述张力架设置在筒子架与整经机之间,其包括竖直平行设置的张力杆,所述张力杆上纵向均匀排列有多个张力器,每一个张力器分别水平对应一个纱筒,所述纱筒设置在筒子架的插纱锭上。

优选的,所述张力杆通过紧固螺栓均与一水平横向设置的固定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张力杆上部的自由端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纵向相邻的张力器之间的距离为25-30厘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其通过在筒子架与整经机之间设置张力杆,并在张力杆上设置与所述纱筒一一对应的张力器,从而为每一个纱筒的经纱设置单独且具有张力的传输路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经纱容易相互扭结,形成辫子纱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整经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所述张力架设置在筒子架与整经机之间,其包括竖直平行设置的张力杆10,所述张力杆10上纵向均匀排列有多个张力器20,每一个张力器20分别水平对应一个纱筒,所述纱筒设置在筒子架的插纱锭上,即每一纱筒的经纱传输路径上均单独设有一个张力器20。

通过在筒子架与整经机之间设置张力杆10,并在张力杆10上设置与所述纱筒一一对应的张力器20,从而为每一个纱筒的经纱设置单独且具有张力的传输路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经纱容易相互扭结,形成辫子纱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整经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张力杆10通过紧固螺栓30均与一水平横向设置的固定杆40固定连接,即所述固定杆40相对所述张力杆10垂直设置,并将所有张力杆10进行统一固定,避免张力杆10被经纱带动发生自转。具体的,所述固定杆40靠近所述张力杆10上部的自由端设置,所述固定杆40与纵向相邻的张力器20之间的距离为25-30厘米,避免影响筒纱的退绕,造成经纱扭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V型整经机的张力架,其通过在筒子架与整经机之间设置张力杆10,并在张力杆10上设置与所述纱筒一一对应的张力器20,从而为每一个纱筒的经纱设置单独且具有张力的传输路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经纱容易扭结,形成辫子纱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整经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