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446阅读:1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造纸生产工艺中,所述烘干部上设置有干网,干网上设置有张紧辊,所述干网一般采用气动马达及张紧度调节装置使张紧辊旋转,从而对干网进行张紧调节,使干网张开平整,不至于产生褶子,而生产出不良品纸。目前的干网张紧度调节装置包括有气动马达、气胎、机械式气动行程开关等。

然而,气动马达、行程开关、气胎均长期处于烘缸内,而烘缸内的温度高达80度至90度,气胎及其它密封件、橡胶件老化快,故障率高,且维护困难,费时费力,维修费用高,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以解决目前的干网张紧度调节的备件损耗大、维修耗时、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

一种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其装设于烘干部的烘缸内,用于调节干网张紧的松紧度,所述干网设置于烘缸内,干网上设置有用于张紧干网的张紧辊,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包括气动马达、气动换向阀、手动换向阀及气管,所述气管包括一进气段、第一供气段及第二供气段,所述气动马达及气动换向阀连接第一供气段上,所述手动换向阀连接于第二供气段上,所述气动马达连接于张紧辊上,并控制张紧辊旋转;所述气动换向阀连接于气动马达上,以控制张紧辊的转向,所述手动换向阀设置于烘缸外,以控制气动换向阀的换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及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所述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设置于张紧辊的张紧极限位置上,所述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设置于张紧辊的松弛极限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马达、气动换向阀、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及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均设置于烘缸内。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分别连接于手动换向阀和气动换向阀,所述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也分别连接于手动换向阀和气动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及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的材质均为耐高温材料,所述气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便,只需操作手动换向阀即可进行干网松紧度调节;烘缸内减少了大部分的易耗设备,减少了备件的损耗;且减少了维修的时间及难度,降低了维修费用,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的气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所述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装设于烘干部的烘缸100内,所述烘缸内设置有干网,所述干网上设置有用于张紧干网的张紧辊。所述造纸机烘干部干网张紧控制系统包括气动马达10、气动换向阀20、手动换向阀30及气管。

所述气动马达10连接于张紧辊上,并控制张紧辊旋转;所述气动换向阀20 连接于气动马达10上,以控制张紧辊的转向。所述气动马达10、气动换向阀 20均设置于烘缸100内,所述手动换向阀30装设于烘缸100外。所述张紧辊在其张紧极限位置设置有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40,张紧辊在其松弛极限位置设置有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50,所述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40及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50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从而提高其在烘缸内的使用寿命。所述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40及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50均分别连接于手动换向阀30及气动换向阀20。

所述气管为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所述气管包括一进气段61、第一供气段62及第二供气段63,所述进气段61设置于烘缸外,所述第一供气段62延伸至烘缸内,并连接于气动马达10 及气动换向阀20,所述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40及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 50连接于气动换向阀20上。所述第二供气段63连接于张紧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40及松弛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50,所述手动换向阀30装设于烘缸外的第二供气段63上,从而可直接人为操作手动换向阀30,使气动换向阀20进行换向,使干网松弛或张紧。当张紧辊触发极限位气动行程开关时,气动换向阀20的控制气源自动切断,并将原控制气源管路里面的压缩空气缸压,从而可防止气动换向阀20仍然维持原有阀位,马达10继续运转,导致干网过紧或过松。

所述进气断上设置有主控制阀,所述主控制阀用于控制整个气路的通断。所述第二供气段62上设置有次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二供气段62内气源的通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便,只需操作手动换向阀 30即可进行干网松紧度调节;烘缸内减少了大部分的易耗备件,减少了备件的损耗;且减少了维修的时间及难度,降低了维修费用,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