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网络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3099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锦纶网络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锦纶丝,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锦纶网络丝。



背景技术:

锦纶网络丝是一种以锦纶材质的网络丝,属于聚酯纤维商品,其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服装以及工业制品。

目前,公告号为CN2028496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锦纶网络合股丝,包括两束锦纶弹力丝,一束是S捻,另一束为Z捻,所述S捻和Z捻合并在一起形成无捻向的一束网络合股丝,每一束锦纶弹力丝的根数为24根。这种通过S捻和Z捻锦纶弹力丝合并成一股无捻向的网络合股丝。

这种锦纶网络丝解决了现有锦纶网络合股丝存在的间段僵丝、结点不均匀、毛丝和断头多的缺点,但是这种网络丝由锦纶纤维编织而成,锦纶具有吸湿性透气性差的特点,用这种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穿着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锦纶网络丝,达到增加锦纶网络丝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提高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锦纶网络丝,包括网络丝本体,所述网络丝本体上缠绕有绕所述网络丝本体轴线方向旋转成螺旋形的吸水纤维丝,所述网络丝本体上开设有沿所述网络丝本体径向贯穿所述网络丝本体的第一透气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体表的水分从第一透气通道的一端进入后从第一透气通道的另一端离开,使人体体表可以保持干燥,吸水纤维丝起到了吸水的作用,使体表的水分可以更快离开体表,使体表保持干燥,增加锦纶网络丝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增加人体体表的干燥度,提升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络丝本体的外壁凹陷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绕所述网络丝本体轴线方向环绕成螺旋形且所述导流槽位于相邻的所述吸水棉线纤维丝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体表的水分一部分被吸水纤维丝吸收,另一部分进入导流槽中,导流槽位于相邻的吸水纤维丝之间且由网络丝本体外壁凹陷形成,水分进入导流槽后可以沿导流槽流动,增加锦纶网络丝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加速水分离开人体,使人体体表保持干燥,提升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纤维丝包括竹纤维丝、大豆纤维丝和棕纤维丝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些纤维丝具有较好的吸水性、透气性和耐磨性,另外这些纤维丝还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防臭和抗紫外线的功能,能够较快的将人体上的汗液吸收并在短时间内将吸收的汗液挥发,使吸水纤维丝本身保持干燥,增加锦纶网络丝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增加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气通道内壁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透气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银纤维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银纤维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减少锦纶网络丝与人体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同时银纤维丝具有防霉除臭的功能,减少细菌滋生,增加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的同时有利于人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气通道内壁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透气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导电碳纤维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锦纶网络丝与人体之间摩擦产生静电,导电碳纤维丝具有导电的作用,减少锦纶丝线本体与人体接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提高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络丝本体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网络丝本体径向贯穿所述网络丝本体的第二透气通道,所述第二透气通道内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透气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真丝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丝纤维是天然纤维的一种,主要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真丝纤维具有光滑的表面,较低的摩擦系数,减小了对人体的刺激,另外真丝纤维具有多孔性,能够吸收水分并促进水分蒸发,方便将人体表面的汗液等液体排出,增加锦纶网络丝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增加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透气通道内壁上连接有异形纤维,所述异形纤维远离所述第二透气通道内壁的一侧侧壁与所述真丝纤维侧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形纤维起到了填充第二透气通道内壁与真丝纤维之间空隙的作用,使网络丝本体更加饱满,提升锦纶网络丝的质量,增加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形纤维的横截面为Y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截面为Y形的异形纤维相对于传统的横截面为圆形纤维而言,有更大的表面积,增加了异形纤维与真丝纤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真丝纤维与异形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使真丝纤维与异形纤维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网络丝本体的内部的结构更加稳定,网络丝本体的结构更加饱满,便于织造衣物,提高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透气通道和第二透气通道的设置使人体体表的水分可以较快的透过网络丝本体,增加锦纶网络丝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提高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加快人体体表液体离开人体,使人体保持干燥;

2、导电碳纤维丝和银纤维丝的设置使锦纶网络丝不容易产生静电,减少因静电的产生而对人体造成的不舒适感;

3、真丝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滑的表面以及较低的摩擦系数,减小了对人体的刺激,银纤维丝则起到了防霉除臭、减少细菌滋生的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网络丝本体;2、吸水纤维丝;3、第一透气通道;31、银纤维丝;32、导电碳纤维丝;4、第二透气通道;41、真丝纤维;42、异形纤维;5、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锦纶网络丝,包括网络丝本体1,网络丝本体1上缠绕有吸水纤维丝2,吸水纤维丝2绕网络丝本体1的轴线方向成螺旋形缠绕在网络丝本体1上,网络丝本体1的外壁上凹陷形成导流槽5,导流槽5位于相邻的吸水纤维丝2之间。吸水纤维丝2包括竹纤维丝、大豆纤维丝和棕纤维丝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纤维丝具有较好的吸水性、透气性和耐磨性,另外这些纤维丝还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防臭和抗紫外线的功能,能够较快的将人体上的汗液吸收并在短时间内将吸收的汗液挥发,使吸水纤维丝本身保持干燥,增加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网络丝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透气通道3和第二透气通道4,第一透气通道3和第二透气通道4均沿网络丝本体1的径向贯穿网络丝本体1,第一透气通道3和第二透气通道4的两端均与导流槽5连通。参考图2,第一透气通道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一透气通道3内壁固定有沿第一透气通道3长度方向延伸的银纤维丝31和导电碳纤维丝32,银纤维丝31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减少锦纶网络丝与人体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同时银纤维丝31具有防霉除臭的功能,减少细菌滋生,增加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的同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导电碳纤维丝32具有导电的作用,减少锦纶丝线本体与人体接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提高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参考图3,第二透气通道4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第二透气通道4内S设置有沿第二透气通道4长度方向延伸的真丝纤维41,真丝纤维41和第二透气通道4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异形纤维42,异形纤维42的横截面为Y字形,异形纤维42的一端与第二透气通道4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真丝纤维41的外壁抵触,异形纤维42通过摩擦力将真丝纤维41固定在第二透气通道4内。真丝纤维41是天然纤维的一种,主要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真丝纤维41具有光滑的表面,较低的摩擦系数,减小了对人体的刺激,另外真丝纤维41具有多孔性,能够吸收水分并促进水分蒸发,方便将人体表面的汗液等液体排出,增加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人体体表的水分一部分被吸水纤维丝2吸收离开体表,另一部分进入导流槽5内并进入第一透气通道3或第二透气通道4,外界空气流动通过第一透气通道3或第二透气通道4带走水分,使导流槽5和吸水纤维丝2上的水分可以较快的挥发,从而增加了锦纶网络丝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提高用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异形纤维42起到了固定真丝纤维41以及使网络丝本体1更加饱满的作用,银纤维丝31和导电碳纤维丝32起到了导电的作用,减少静电的产生,银纤维丝31还具有防霉除臭的功能,减少细菌滋生,增加通锦纶网络丝织造的衣物的穿着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