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BT熔体直纺短纤维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800发布日期:2018-07-11 01:2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生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PBT熔体直纺短纤维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纤维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新型纤维,其染色性能比涤纶好,弹性高于锦纶,与氨纶相近,加上其高的沸水收缩率,加工成的产品具有高弹性、高起绉性、手感好、立体感强、风格奇特的高档品质,尤为突出的是经过变形加工后的PBT纤维弹性十分优越,无论是在低负荷或是湿润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弹性恢复率。PBT纤维已成为化学纤维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差别化纤维之一。

PBT 短纤维有很好的化学、物理、机械性能,且与普通PET短纤维相接近。此外PBT短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使PBT 短纤维可与其他各种纤维混纺,得到具有舒适或高弹的弹力纱线。这些纱可用于织制运动衣、外衣、内衣等舒适的弹力织物。由于PBT聚合生产工业化较晚,PBT短纤生产开发投入不足,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目前只有零星样品在下道试用,且多数为与其他纤维制备混纺纱。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制得的成品性能均一稳定的PBT熔体直纺短纤维的生产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PBT熔体直纺短纤维的生产装置,它依次包括高转化率酯化反应器、预缩聚反应器、终缩聚反应器、纺丝组件和后纺成型系统,在所述预缩聚反应器和终缩聚反应器之间设有预聚物过滤器和预聚物冷却器,在所述终缩聚反应器和纺丝组件之间设有熔体过滤器和熔体泵,所述熔体泵将熔体通过热媒保温管道输送至纺丝组件,在所述热媒保温管道上设有控温测粘器。

所述预缩聚反应器为竖立式电磁动力搅拌结构。

所述终缩聚反应器为卧式双轴电磁动力搅拌结构。

所述高转化率酯化反应器包括反应釜本体,其分为内室和外室,在所述反应釜本体上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反应釜本体下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内室和外室之间设有内外室挡板,在所述内外室挡板上设有出料缝,在所述出料缝上设有移动式挡板,在所述出料缝旁的内外室挡板上及移动式挡板上设有一排连接孔。

所述后纺成型系统依次包括集束装置、牵伸装置、叠丝装置、卷曲装置、烘干装置、切断装置、打包装置和入库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在高转化率酯化反应器上利用移动式挡板来调节出料缝的高度,可以满足高负荷和低负荷反应时物料的最佳停留时间,确保不发生过酯化和“生料”溢流下道工序,预缩聚反应器为竖立式电磁动力搅拌结构以及终缩聚反应器为卧式双轴电磁动力搅拌结构,确保搅拌均匀,采用热媒保温管道及在管道上设置控温测粘器,确保熔体质量高,本装置整体配合使用,运行平稳,制得产品性能均一稳定、弹性好、成本低,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高转化率酯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式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纺成型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PBT熔体直纺短纤维的生产装置,它依次包括高转化率酯化反应器1、预缩聚反应器2、终缩聚反应器3、纺丝组件4和后纺成型系统5,在所述预缩聚反应器2和终缩聚反应器3之间设有预聚物过滤器6和预聚物冷却器7,在所述终缩聚反应器3和纺丝组件4之间设有熔体过滤器8和熔体泵9,所述熔体泵9将熔体通过热媒保温管道10输送至纺丝组件4,在所述热媒保温管道10上设有控温测粘器11;所述预缩聚反应器2为竖立式电磁动力搅拌结构;所述终缩聚反应器3为卧式双轴电磁动力搅拌结构;所述高转化率酯化反应器1包括反应釜本体12,其分为内室13和外室14,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部设有进料口15,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下部设有出料口16,在所述内室13和外室14之间设有内外室挡板17,在所述内外室挡板17上设有出料缝18,在所述出料缝18上设有移动式挡板19,在所述出料缝旁18的内外室挡板17上及移动式挡板19上设有一排连接孔20;所述后纺成型系统5依次包括集束装置21、牵伸装置22、叠丝装置23、卷曲装置24、烘干装置25、切断装置26、打包装置27和入库装置28。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在高转化率酯化反应器上利用移动式挡板来调节出料缝的高度,可以满足高负荷和低负荷反应时物料的最佳停留时间,确保不发生过酯化和“生料”溢流下道工序,预缩聚反应器为竖立式电磁动力搅拌结构以及终缩聚反应器为卧式双轴电磁动力搅拌结构,确保搅拌均匀,采用热媒保温管道及在管道上设置控温测粘器,确保熔体质量高,本装置整体配合使用,运行平稳,制得产品性能均一稳定、弹性好、成本低,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