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全自动生产线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233发布日期:2018-12-25 20:48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全自动生产线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编织袋打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袋全自动生产线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编织袋在经过各种程序加工之后,最终生产出的成品,需要生产检验合格之后进行打包运输。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打包的方式进行打包处理,但是人工打包的力量较小,打包编织袋的压力不够,以致于打包完成后编织袋很蓬松,同时通过人工打包的方式既浪费人力时间,还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有的地方采用简易压板压缩,不仅压缩效果差,而且上料和下料不便。

中国专利cn201710675476.9描述了一种新型塑料编织袋打包机,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和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且底板的上端内壁设有若干个长型凹槽,所述底板的上方两侧对称设有夹紧板,且夹紧板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杆,且两个l型支杆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中部套接有第一传动轮,且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顶板的中部插接有液压杆,且液压杆通过油管连接有液压工作站,液压工作站固定于顶板的上端一侧,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板,该发明结构简单,易操作,降低了劳动力,塑料编织袋压合更加严实,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出现松散的现象。

上述机构存在许多不足,如该打包机在进行编织袋打包时需要将编织袋先进行堆叠,堆叠完成后在将堆叠完成的编织袋手工搬运至打包机上再进行打包,打包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编织袋全自动生产线及其工艺,通过在编织袋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一侧设置编织袋堆放机构,由编织袋堆放机构实现编织袋向下运输过程中的展平和堆叠,同时配合输出组件将堆叠完成后的编织袋进行向打包输出机构处输出,并由编织袋垛限位组件配合打包组件下压联动实现编织袋垛的限位,在编织袋垛进行打包的同时,缓存组件进行上升进行编织袋的缓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包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编织袋全自动生产线,包括编织袋成型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编织袋成型机构成型输出端一侧的编织袋输送机构,还包括:

编织袋堆放机构,所述编织袋堆放机构设置于所述编织袋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一侧,该编织袋堆放机构包括机架、吸附运输组件、位于所述吸附运输组件两侧的且为对称设置的回转整理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底部的输出组件及设置于所述输出组件上方的缓存组件,所述回转整理组件之间形成编织袋整理空间,所述输出组件位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的正下方,所述吸附运输组件间断作用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的正上方;以及

打包输出机构,所述打包输出机构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堆放机构输出方向的一侧,该打包输出机构包括编织袋垛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垛限位组件一侧的打包组件及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垛限位组件下方的成品承接组件。

作为改进,所述吸附运输组件包括:

运输驱动件,所述运输驱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该运输驱动件驱动端伸出作用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内;

编织袋吸附件,所述编织袋吸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运输驱动件驱动端,该编织袋吸附件的四角上设置有四个真空吸盘;

间断控气件,所述间断控气件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吸附件上。

作为改进,所述间断控气件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吸附件上,该阀座一端与所述真空吸盘连通设置,且该阀座另一端与外部真空泵连通设置;

控制圆孔,所述控制圆孔开设于所述阀座的正中间,该控制圆孔两端分别与所述真空吸盘和外部真空泵连通设置;

控制圆柱阀,所述控制圆柱阀转动设置于所述控制圆孔内,该控制圆柱阀一端上设置有转动齿轮,该控制圆柱阀间断连通于所述真空吸盘和真空泵之间;

控制齿条,所述控制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该控制齿条与所述转动齿轮间断啮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回转整理组件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长度方向的两端,该回转整理组件包括:

回转件,所述回转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高度方向上,该回转件包括沿所述机架高度方向上下设置的两组转动辊及套设于该转动辊上的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若干整理块,相邻所述整理块之间形成编织袋整理限位空间;

整理件,所述整理件数量为若干个且转动设置于所述传输带上,该整理件包括:

整理凸轮,所述整理凸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编织袋整理限位空间内,所述整理凸轮的长边长度l与整理限位空间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满足,l=h,且所述整理凸轮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整理限位空间的正中心;

整理驱动齿轮,所述整理驱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整理凸轮一端;

整理驱动齿条,所述整理驱动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该整理驱动齿条与所述整理驱动齿轮间断啮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输出组件包括:

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

编织袋盛放平台,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轨道上,该编织袋盛放平台设置于所述回转整理组件之间且位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下方;

输出驱动件,所述输出驱动件一端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上,该输出驱动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回转整理组件上。

作为改进,所述缓存组件包括:

缓存驱动齿条,所述缓存驱动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一侧上;

缓存传动齿轮,所述缓存传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该缓存传动齿轮与所述缓存驱动齿条啮合设置;

缓存导向柱,所述缓存导向柱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宽度方向的两端上,该缓存导向柱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缓存架,所述缓存架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存导向柱上,该缓存架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缓存传动齿条,该缓存传动齿条为竖直设置,且该缓存传动齿条与所述缓存传动齿轮啮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编织袋垛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该限位杆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配合设置,该限位杆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宽度方向对称设置;

限位转动棘轮,所述限位转动棘轮固定设置于所述限位杆的下方;

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所述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该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两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套,该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与所述限位转动棘轮配合设置;

连杆件,所述连杆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铰接设置,该连杆件与所述打包组件下压件铰接设置;

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所述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上,且该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位于所述限位转动棘轮的另一端,该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与所述限位转动棘轮配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打包组件包括:

打包主体;

下压件,所述下压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打包主体上,该下压件下方形成打包区域,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间断作用于所述打包区域上。

作为改进,所述成品承接组件包括:

成品承接台,所述成品承接台固定设置于所述打包区域的正下方,该成品承接台上方形成成品承接区域;

成品输出块,所述成品输出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上,成品输出块间断作用于所述成品承接区域上。

作为改进,所述编织袋成型机构包括:

裁袋组件;

缝包组件,所述缝包组件设置于所述裁袋组件的输出方向的一端;

印刷组件,所述印刷组件设置于所述缝包组件的输出方向的一端,该印刷组件的输出端设置于所述编织袋输送机构的输入端处。

编织袋全自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裁袋,经圆织机圆织完成的连续式编织袋进入到裁袋组件的输入端,经裁袋组件的裁切,使其成为单片的编织袋后向输出端处进行向外输出;

步骤二,缝包,经裁袋组件裁切完成的单片编织袋进入到缝包组件内,由缝包组件进行单片编织袋的两端的缝合,两端缝合后的编织袋继续向缝包组件的输出端进行输出;

步骤三,印刷,经缝包组件两端缝合后的编织袋进入到印刷组件内,并由印刷组件进行编织袋上的印刷,使得缝合完成的编织袋成为成品后向编织袋输送机构上进行输送;

步骤四,单片吸附,经编织袋输送机构向编织袋堆放机构一侧输送的单片编织袋在吸附运输组件的吸附运输下向编织袋整理空间的正上方进行输送,同时单片编织袋进入到回转整理组件内的整理限位空间内;

步骤五,夹持,进入到整理限位空间内的编织袋,在回转件带动下向下进行移动,同时在移动过程中整理件在回转件的带动下进行整理凸轮的转动,使得整理凸轮将编织袋的两端夹持在整理限位空间内;

步骤六,展平铺放,经整理凸轮夹持住的编织袋在回转件的带动下继续向下进行移动,当运输至编织袋盛放平台处时,使得编织袋停留在编织袋盛放平台上,并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实现编织袋的展平;

步骤七,编织袋打包,平铺完成的编织袋垛在编织袋垛限位组件进行向打包区域内进行输入,并在下压件下压过程中实现编织袋垛的限位和打包;

步骤八,缓存铺放,编织袋垛在向打包区域内进行输送时,带动缓存组件进行向上移动,使得位于回转件上的编织袋在缓存组件上进行铺放,同时在编织袋盛放平台回复过程中,缓存组件向下进行移动,使得平铺在缓存组件上的编织袋落入至编织袋盛放平台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较传统的编织袋码齐生产线,通过在编织袋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一侧设置编织袋堆放机构,由编织袋堆放机构实现编织袋向下运输过程中的展平和堆叠,同时配合输出组件将堆叠完成后的编织袋进行向打包输出机构处输出,并由编织袋垛限位组件配合打包组件下压联动实现编织袋垛的限位,在编织袋垛进行打包的同时,缓存组件进行上升进行编织袋的缓存,进行缓存的编织袋在编织袋盛放平台回复过程中由缓存组件带动下实现向编织袋盛放平台上的落料,提高了编织袋的堆叠效率;

(2)本发明较传统的编织袋码齐生产线,通过编织袋成型机构进行编织袋的成型加工,加工完成后的编织袋经编织袋成型机构输出端向外输出至编织袋输送机构处,编织袋输送机构实现编织袋连续向编织袋堆放机构内进行编织袋连续输送,同时在编织袋输送机构输送至编织袋堆放机构一侧时,由吸附运输组件将编织袋沿着编织袋输送机构上的输送轨道吸附运输至编织袋整理空间内,同时编织袋的两端分别位于整理件内,并在回转件向下进行回转运动的驱动下,带动整理件内的整理凸轮进行转动,使得整理凸轮与编织袋进行接触,将编织袋夹紧在整理限位空间内,在回转件的驱动下进行编织袋的逐一堆放,提高了编织袋堆放打包效率;

(3)本发明较传统的编织袋码齐生产线,通过整理凸轮转动时,使得编织袋两边受到摩擦力,摩擦力将编织袋的两边向两侧扯一下,使得原本呈褶皱的编织袋向两边敞开,同时回转件将编织袋继续向下进行运输,当运输至下方编织袋盛放平台时,编织袋与编织袋盛放平台进行接触,使得编织袋停留在编织袋盛放平台上,在回转件带动编织袋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遇到编织袋盛放平台时,整理件和回转件使得编织袋的受力向两侧倾斜向下,将编织袋完全铺开在编织袋盛放平台上,提高编织袋的打包质量;

(4)本发明较传统的编织袋码齐生产线,通过回转整理组件上设置有多个整理件,每个整理件对应一片编织袋,当多个整理件将对应的编织袋全部运输至编织袋盛放平台上时,输出驱动件进行编织袋盛放平台的驱动,将编织袋盛放平台向一侧进行移动,将堆叠完成的编织袋进行向外输出,实现编织袋的自动堆叠及向外输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编织袋打包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编织袋堆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编织袋堆放机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编织袋堆放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吸附运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吸附运输组件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吸附运输组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吸附运输组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整理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整理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打包输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打包输出组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4所示,一种编织袋全自动生产线,包括编织袋成型机构1以及设置于所述编织袋成型机构1成型输出端一侧的编织袋输送机构2,还包括:

编织袋堆放机构3,所述编织袋堆放机构3设置于所述编织袋输送机构2输出端的一侧,该编织袋堆放机构3包括机架31、吸附运输组件32、位于所述吸附运输组件32两侧的且为对称设置的回转整理组件33、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31底部的输出组件34及设置于所述输出组件34上方的缓存组件35,所述回转整理组件33之间形成编织袋整理空间330,所述输出组件34位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330的正下方,所述吸附运输组件32间断作用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330的正上方;以及

打包输出机构4,所述打包输出机构4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堆放机构3输出方向的一侧,该打包输出机构4包括编织袋垛限位组件41、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垛限位组件41一侧的打包组件42及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垛限位组件41下方的成品承接组件43。

需要说明的是,编织袋成型机构1进行编织袋的成型加工,加工完成后的编织袋经编织袋成型机构1输出端向外输出至编织袋输送机构2处,编织袋输送机构2实现编织袋连续向编织袋堆放机构3内进行编织袋连续输送,同时在编织袋输送机构2输送至编织袋堆放机构3一侧时,由吸附运输组件32将编织袋沿着编织袋输送机构2上的输送轨道吸附运输至编织袋整理空间330内,同时编织袋的两端分别位于整理件332内,并在回转件331向下进行回转运动的驱动下,带动整理件332内的整理凸轮3321进行转动,使得整理凸轮3321与编织袋进行接触,将编织袋夹紧在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在回转件331的驱动下进行编织袋的逐一堆放。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整理凸轮3321转动时,使得编织袋两边受到摩擦力,摩擦力将编织袋的两边向两侧扯一下,使得原本呈褶皱的编织袋向两边敞开,同时回转件331将编织袋继续向下进行运输,当运输至下方编织袋盛放平台342时,编织袋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进行接触,使得编织袋停留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在回转件331带动编织袋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遇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时,整理件332和回转件331使得编织袋的受力向两侧倾斜向下,将编织袋完全铺开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运输组件32包括:

运输驱动件321,所述运输驱动件321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31上,且该运输驱动件321驱动端伸出作用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330内;

编织袋吸附件322,所述编织袋吸附件322固定设置于所述运输驱动件321驱动端,该编织袋吸附件322的四角上设置有四个真空吸盘3221;

间断控气件323,所述间断控气件323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吸附件322上。

进一步地,所述间断控气件323包括:

阀座3231,所述阀座3231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吸附件322上,该阀座3231一端与所述真空吸盘3221连通设置,且该阀座另一端与外部真空泵连通设置;

控制圆孔3232,所述控制圆孔3232开设于所述阀座3231的正中间,该控制圆孔3232两端分别与所述真空吸盘3221和外部真空泵连通设置;

控制圆柱阀3233,所述控制圆柱阀3233转动设置于所述控制圆孔3232内,该控制圆柱阀3233一端上设置有转动齿轮3234,该控制圆柱阀3233间断连通于所述真空吸盘3221和真空泵之间;

控制齿条3235,所述控制齿条3235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31上且该控制齿条3235与所述转动齿轮3234间断啮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编织袋输送机构2将编织袋运输至编织袋堆放机构3输入端的一侧时,编织袋输送机构2上的皮带与编织袋失去接触,此时,编织袋吸附件322通过真空吸盘3221将编织袋吸附住后向编织袋整理空间330的上方进行输送,当输送至编织袋整理空间330上方时,间断控气件323将真空吸盘3221真空气压断开,真空吸盘3221与编织袋失去接触,编织袋由回转件331带动下实现向下移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编织袋吸附件322在将编织袋吸附住后向编织袋整理空间330上方进行移动时,当移动至编织袋整理空间330的上方时,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330上方的控制齿条3235与控制圆柱阀3233上的转动齿轮3234进行啮合,使得控制圆柱阀3233发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控制圆柱阀3233与真空泵关闭,当编织袋吸附件322向前移动进行编织袋的再次吸附时,控制齿条3235与转动齿轮3234实现再次啮合,将控制圆柱阀3233发生反向转动,实现真空吸盘3221和真空泵的再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整理组件33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31长度方向的两端,该回转整理组件33包括:

回转件331,所述回转件331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31高度方向上,该回转件331包括沿所述机架31高度方向上下设置的两组转动辊3311及套设于该转动辊3311上的传输带3312,所述传输带3312上设置有若干整理块3313,相邻所述整理块3313之间形成编织袋整理限位空间3314;

整理件332,所述整理件332数量为若干个且转动设置于所述传输带3312上,该整理件332包括:

整理凸轮3321,所述整理凸轮3321转动设置于所述编织袋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所述整理凸轮3321的长边长度l与整理限位空间3314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满足,l=h,且所述整理凸轮3321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整理限位空间3314的正中心;

整理驱动齿轮3322,所述整理驱动齿轮3322固定设置于所述整理凸轮3321一端;

整理驱动齿条3323,所述整理驱动齿条3323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31上,该整理驱动齿条3323与所述整理驱动齿轮3322间断啮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整理驱动齿条3323为两组设置,整理驱动齿条3323分别设置于回转件331的两端上,当编织袋由吸附运输组件32吸附进入到整理件332内时,整理凸轮3321的长边与编织袋表面为平行设置,当编织袋进入到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时,在回转件331的向下移动过程中,整理驱动齿轮3322与整理驱动齿条3323发生啮合,并在整理驱动齿轮3322向下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整理驱动齿轮3322发生转动并带动整理凸轮3321转动90度,使得整理凸轮3321的长边与编织袋表面垂直,使得编织袋两边限位在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同时在整理凸轮3321向两边打开的过程中进行编织袋的向两边完全展开,防止编织袋出现褶皱。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组件34包括:

滑动轨道341,所述滑动轨道341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31的底部;

编织袋盛放平台342,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轨道341上,该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设置于所述回转整理组件33之间且位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330下方;

输出驱动件343,所述输出驱动件343一端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该输出驱动件343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回转整理组件33上。

需要说明的是,回转整理组件33上设置有多个整理件332,每个整理件332对应一片编织袋,当多个整理件332将对应的编织袋全部运输至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时,输出驱动件343进行编织袋盛放平台342的驱动,将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向一侧进行移动,将堆叠完成的编织袋进行向外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组件35包括:

缓存驱动齿条351,所述缓存驱动齿条351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一侧上;

缓存传动齿轮352,所述缓存传动齿轮352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31上,该缓存传动齿轮352与所述缓存驱动齿条351啮合设置;

缓存导向柱353,所述缓存导向柱353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编织袋整理空间330宽度方向的两端上,该缓存导向柱353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31上;

缓存架354,所述缓存架354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存导向柱353上,该缓存架354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缓存传动齿条355,该缓存传动齿条355为竖直设置,且该缓存传动齿条355与所述缓存传动齿轮352啮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袋垛限位组件41包括:

限位杆411,所述限位杆411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31上,且该限位杆411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配合设置,该限位杆411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宽度方向对称设置;

限位转动棘轮412,所述限位转动棘轮412固定设置于所述限位杆411的下方;

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所述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31上,该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两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套,该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与所述限位转动棘轮412配合设置;

连杆件414,所述连杆件414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铰接设置,该连杆件414与所述打包组件42下压件铰接设置;

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5,所述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5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且该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5位于所述限位转动棘轮412的另一端,该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5与所述限位转动棘轮412配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方的编织袋堆叠到一定数量时,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一侧的驱动气缸由设置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的传感器传递信号,使得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向打包区域4220下方进行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5与限位转动棘轮412进行配合,带动限位转动棘轮412进行转动使得限位杆411转动90度,限位杆411长度方向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输出方向平行,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的编织袋垛可以顺利进入到打包区域4220内,同时在打包组件42下压件422的下压进行编织袋垛的打包过程中,由连杆件414带动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进行向前移动,将限位转动棘轮412再次进行90度转动,使得限位杆411长度方向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输出方向垂直,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回复过程中,已经打包完成的编织袋垛成品限位在限位杆411上,同时落入到成品承接台431上,并在下一次编织袋盛放平台342的向外输出过程中由设置于编织袋盛放台342上的成品输出块432进行编织袋成品进行向外顶出。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和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5均采用棘爪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3在由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带动下向打包组件42进行移动时,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3与限位转动棘轮412啮合,带动限位转动棘轮412进行转动,当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3回复过程中,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3不与限位转动棘轮412啮合,限位转动棘轮412不进行转动,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进行向下移动时,带动限位转动棘轮412进行转动,当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进行向上移动时,限位转动棘轮412不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打包组件42包括:

打包主体421;

下压件422,所述下压件422滑动设置于所述打包主体421上,该下压件422下方形成打包区域4220,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间断作用于所述打包区域4220上。

实施例二

图15为本发明一种编织袋全自动生产线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种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地,所述成品承接组件43包括:

成品承接台431,所述成品承接台431固定设置于所述打包区域4220的正下方,该成品承接台431上方形成成品承接区域4310;

成品输出块432,所述成品输出块432固定设置于所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成品输出块432间断作用于所述成品承接区域4310上。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袋成型机构1包括:

裁袋组件11;

缝包组件12,所述缝包组件12设置于所述裁袋组件11的输出方向的一端;

印刷组件13,所述印刷组件13设置于所述缝包组件12的输出方向的一端,该印刷组件13的输出端设置于所述编织袋输送机构2的输入端处。

实施例三

参考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描述本发明的编织袋全自动生产工艺。

如图16所示,编织袋全自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裁袋,经圆织机圆织完成的连续式编织袋进入到裁袋组件11的输入端,经裁袋组件11的裁切,使其成为单片的编织袋后向输出端处进行向外输出;

步骤二,缝包,经裁袋组件11裁切完成的单片编织袋进入到缝包组件12内,由缝包组件12进行单片编织袋的两端的缝合,两端缝合后的编织袋继续向缝包组件12的输出端进行输出;

步骤三,印刷,经缝包组件12两端缝合后的编织袋进入到印刷组件13内,并由印刷组件13进行编织袋上的印刷,使得缝合完成的编织袋成为成品后向编织袋输送机构2上进行输送;

步骤四,单片吸附,经编织袋输送机构2向编织袋堆放机构3一侧输送的单片编织袋在吸附运输组件32的吸附运输下向编织袋整理空间330的正上方进行输送,同时单片编织袋进入到回转整理组件33内的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

步骤五,夹持,进入到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的编织袋,在回转件331带动下向下进行移动,同时在移动过程中整理件332在回转件331的带动下进行整理凸轮3321的转动,使得整理凸轮3321将编织袋的两端夹持在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

步骤六,展平铺放,经整理凸轮3321夹持住的编织袋在回转件331的带动下继续向下进行移动,当运输至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处时,使得编织袋停留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并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实现编织袋的展平;

步骤七,编织袋打包,平铺完成的编织袋垛在编织袋垛限位组件41进行向打包区域4220内进行输入,并在下压件4220下压过程中实现编织袋垛的限位和打包;

步骤八,缓存铺放,编织袋垛在向打包区域4220内进行输送时,带动缓存组件35进行向上移动,使得位于回转件331上的编织袋在缓存组件35上进行铺放,同时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回复过程中,缓存组件35向下进行移动,使得平铺在缓存组件35上的编织袋落入至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

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编织袋成型机构1进行编织袋的成型,成型完成后的编织袋由编织袋输送机构2进行输送至编织袋堆放机构3处,编织袋堆放机构3上的吸附运输组件32将编织袋吸附在真空吸盘3221上,同时在运输驱动件321的驱动下实现向编织袋整理空间330内进行移动,当移动至编织袋整理空间330的上方时,编织袋吸附件322在间断控气件323的控制下实现真空吸盘3221与真空泵的断开,并在回转件331的带动下进行编织袋的向下移动至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当编织袋由吸附运输组件32吸附进入到整理件332内时,整理凸轮3321的长边与编织袋表面为平行设置,当编织袋进入到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时,在回转件331的向下移动过程中,整理驱动齿轮3322与整理驱动齿条3323发生啮合,并在整理驱动齿轮3322向下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整理驱动齿轮3322发生转动并带动整理凸轮3321转动90度,使得整理凸轮3321的长边与编织袋表面垂直,使得编织袋两边限位在整理限位空间3314内,同时在整理凸轮3321向两边打开的过程中进行编织袋的向两边完全展开,在回转件331继续向下进行移动时,编织袋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进行接触,编织袋由于受到向上的力,同时又受到回转件331向下扯动的力,使得编织袋与回转件331脱离,脱离后的编织袋堆放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当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的编织袋堆放到一定数量时,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进行向外输出,在输出至打包组件42打包区域4220的过程中,带动缓存组件35进行向上移动,使得原本低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的缓存架354高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编织袋在缓存架354上进行缓存,并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回复过程中带动缓存架354向下移动,缓存在缓存架354上的编织袋落入到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当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方的编织袋堆叠到一定数量时,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一侧的驱动气缸由设置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的传感器传递信号,使得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向打包区域4220下方进行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传动棘爪条415与限位转动棘轮412进行配合,带动限位转动棘轮412进行转动使得限位杆411转动90度,限位杆411长度方向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输出方向平行,编织袋盛放平台342上的编织袋垛可以顺利进入到打包区域4220内,同时在打包组件42下压件422的下压进行编织袋垛的打包过程中,由连杆件414带动第一限位传动棘爪条413进行向前移动,将限位转动棘轮412再次进行90度转动,使得限位杆411长度方向与编织袋盛放平台342输出方向垂直,在编织袋盛放平台342回复过程中,已经打包完成的编织袋垛成品限位在限位杆411上,同时落入到成品承接台431上,并在下一次编织袋盛放平台342的向外输出过程中由设置于编织袋盛放台342上的成品输出块432进行编织袋成品进行向外顶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