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227发布日期:2018-12-25 20: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新型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无纺布袋的新型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

背景技术

无纺布袋是一种十分环保的袋子,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目前无纺布袋都是通过无纺布袋制袋机制作而成,无纺布袋制袋机包括有袋体成型机构与袋体脱模装置,袋子通过袋体成型机构完成成型工作后,再通过袋体脱膜装置将袋子从成型模具上脱离下来;袋子脱离后,进入到安装在袋体脱模装置下方的袋体折叠装置,然后由袋体折叠装置将袋子折叠成扁平状,最后输送到外面并装箱。一般袋体折叠装置包括有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左折袋组件与右折袋组件,前传送带组件与后传送带组件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袋子进入该传送通道后就逐渐被压平,与此同时,左折袋组件与右折袋组件逐渐将袋子的两侧沿中心线内折,当袋子从传送通道出来后就形成扁平状,即如图7的折叠状态。然而,经过实际试机,发现这种结构还是存在废品率较高的问题,原因是无纺布袋袋体呈软性,当成型后立体的袋子下来后,仅仅通过左折袋组件与右折袋组件的折叠线来支撑袋子的左右两侧(也就是只有两条线支撑),那么袋子在折叠时容易左右移动或者扭曲,这样就会导致袋子无法沿两侧中心折叠而出现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创新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折袋稳定性的新型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

这种新型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包括有机架与袋体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折叠装置包括有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以及左折袋组件与右折袋组件,所述前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前传送带,所述后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后传送带,所述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所述左折袋组件包括有左折叠线,所述右折袋组件包括有右折叠线,所述左折叠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传送带,所述右折叠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右传送带,所述左传送带与右传送带之间形成与袋体宽度相适应的空间。

所述左折叠线与右折叠线均为柔性的折叠线,或者所述左折叠线与右折叠线均为折叠板上的内侧斜边。

所述左折袋组件包括有左上传动轴、左下传动轴以及左折叠轮,所述左折叠轮位于左上传动轴与左下传动轴之间,所述左折叠轮的直径均大于左上传动轴与左下传动轴的直径,所述左折叠线绕在左上传动轴、左下传动轴以及左折叠轮上;所述右折袋组件包括有右上传动轴、右下传动轴以及右折叠轮,所述右折叠轮位于右上传动轴与右下传动轴之间,所述右折叠轮的直径均大于右上传动轴与右下传动轴的直径,所述右折叠线绕在右上传动轴、右下传动轴以及右折叠轮上。

所述左传送带绕在左上传动轴与左下传动轴上,所述右传送带绕在右上传动轴与右下传动轴上。

所述前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前上传动轴与前下传动轴,所述前传送带绕在前上传动轴与前下传动轴上;所述后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后上传动轴与后下传动轴,所述后传送带绕在后上传动轴与后下传动轴上。

所述前下传动轴上设有前齿轮,所述后下传动轴上设有后齿轮,所述前齿轮与后齿轮啮合,所述前下传动轴或者后下传动轴通过同步带与传动杆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上设有左斜齿轮与右斜齿轮,所述左斜齿轮与左下传动轴上的第一斜齿轮啮合,所述右斜齿轮与右下传动轴上的第二斜齿轮啮合,所述前下传动轴或者后下传动轴与折叠动力源传动连接。

所述袋体折叠装置下方输送衔接有袋体输送装置,所述袋体输送装置包括有上输送带组件与下输送带组件,所述上输送带组件包括有上输送带、上后输送辊以及上前输送辊,所述下输送带组件包括有下输送带、下后输送辊以及下前输送辊,所述上输送带与下输送带通过导向辊贴合。

所述前下传动轴通过前同步带与上后输送辊传动连接,所述后下传动轴通过后同步带与下后输送辊传动连接。

所述上后输送辊、下后输送辊、前下传动轴、后下传动轴均安装在升降架上,所述升降架可上下移动地设在导柱上。

所述袋体折叠装置的上方设有袋体成型装置,所述袋体成型装置包括有底插机构,所述底插机构包括有底插板与驱动底插板上下移动的底插动力源,所述底插板安装在具有拐角的连接件上,左边的底插机构的底插板位于左上传动轴上方,连接件从外侧拐过左上传动轴,并与底插动力源传动连接,右边的底插机构的底插板位于右上传动轴上方,连接件从外侧拐过右上传动轴,并与底插动力源传动连接。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通过在左折叠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传送带,在右折叠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右传送带,从使袋子在折叠的过程中袋体两侧面均能收到面的支撑,从而显著提高袋子折叠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袋体折叠装置与袋体输送装置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袋体折叠装置与袋体输送装置部分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袋体折叠装置与袋体输送装置部分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折袋执行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底插机构的局部图;

图7为折叠后的袋子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包括有袋体成型装置1、袋体折叠装置2以及袋体输送装置3,袋子经过袋体成型装置1的成型后就通过袋体脱膜装置将袋子从模具上脱离下来,该袋体成型装置1与袋体脱膜装置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袋体折叠装置2的改进,袋子从模具上脱离下来就进入到袋体折叠装置2,由袋体折叠装置2对袋体进行折叠。

如图2-5所示,这种袋体折叠装置2包括有前传送带组件、后传送带组件以及左折袋组件与右折袋组件;前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前传送带20,后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后传送带21,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当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转动,上方的无纺布袋就被往下传送,由于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因此袋子进入该传送通道后就逐渐被压平。当然,在逐渐压平的同时,需要将袋体的两侧面向中间内折叠,左折袋组件与右折袋组件就完成这个任务,左折袋组件包括有左折叠线22,右折袋组件包括有右折叠线23,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分别位于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之间的左右两侧,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23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折叠间距,当袋子逐渐通过v型的传送通道时,由于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23逐渐向内侧延伸(如图5的中间方向),当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将袋子往下输送并逐渐压平时,位于传送通道中间两侧的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23就逐渐将袋体的两侧面往中心方向折叠,由此形成如图7所示的扁平折叠袋子。

如上面所述,当成型后立体的袋子下来后,仅仅通过左折袋组件与右折袋组件的折叠线来支撑袋子的左右两侧(也就是只有两条线支撑),那么袋子在折叠时容易左右移动或者扭曲,这样就会导致袋子无法沿两侧中心折叠,从而使废品率居高不下。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在左折叠线2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传送带24,在右折叠线2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右传送带25,左传送带24与右传送带25之间形成与袋体宽度a相适应的空间(即左传送带24与右传送带25的相对输送面平行,且两者间距要稍微宽于袋子宽度,这样左传送带24与右传送带25才能贴住袋子的两侧面)。由于左传送带24与右传送带25能提供面的支撑,因此袋子在折叠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或者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23均能准确地作用在袋体两侧的中心线上,从而保证折叠的稳定性,大大提升袋子折叠的良品率。

本发明的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23可以为柔性的线状折叠线,也可以为折叠板上的内侧斜边。两者都能对袋体实现折叠;而作为优选,本发明的折叠线为柔性的线状折叠线,线状的折叠线通过传动能与前传送带20和后传送带21保持相同的线速度,从而避免折叠线与袋子侧面的摩擦,提高折叠稳定性与折叠效果。

由于增设了左传送带24与右传送带25,为了使其与线状的折叠线保持相同的线速度,本发明对左折袋组件与左折袋组件进行了改进:本发明的左折袋组件包括有左上传动轴221、左下传动轴223以及左折叠轮222,左折叠轮222位于左上传动轴221与左下传动轴223之间,左折叠轮222的直径均大于左上传动轴221与左下传动轴223的直径,左折叠线22绕在左上传动轴221、左下传动轴223以及左折叠轮222上;而右折袋组件包括有右上传动轴231、右下传动轴233以及右折叠轮232,右折叠轮232位于右上传动轴231与右下传动轴233之间,右折叠轮232的直径均大于右上传动轴231与右下传动轴233的直径,右折叠线23绕在右上传动轴231、右下传动轴233以及右折叠轮232上。由于左折叠轮222的直接大于左上传动轴221,右折叠轮232的直接大于右上传动轴231,因此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23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折叠间距,当袋子下来时,左折叠线22与右折叠线23逐渐将袋体两侧面沿中心线内折;而左传送带24绕在左上传动轴221与左下传动轴223上,右传送带25绕在右上传动轴231与右下传动轴233上,这样左传送带24与右传送带25在保持平行的同时,能与左折叠线22和右折叠线23保持一样的线速度。由于四者线速度一致,同时与袋子的传送速度一致,因此不会与袋子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袋子的折叠效果与折叠稳定性。

本发明的前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前上传动轴201与前下传动轴202,前传送带20绕在前上传动轴201与前下传动轴202上;后传送带组件包括有后上传动轴211与后下传动轴212,后传送带21绕在后上传动轴211与后下传动轴212上。为了使前传送带20、后传送带21、左传送带24以及右传送带25保持一致的线速度,本发明在前下传动轴202上设有前齿轮(未画出),后下传动轴212上设有后齿轮(未画出),前齿轮与后齿轮啮合,而前下传动轴202或者后下传动轴212通过同步带26与传动杆27传动连接,该传动杆27上设有左斜齿轮272与右斜齿轮271,左斜齿轮272与左下传动轴223上的第一斜齿轮啮合,右斜齿轮271与右下传动轴233上的第二斜齿轮啮合。只要前下传动轴202或者后下传动轴212与折叠动力源传动连接,前下传动轴202与后下传动轴212便能相对转动,这样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相对转动实现输送,而前下传动轴202或者后下传动轴212通过同步带26、传动杆27、以及左斜齿轮272与右斜齿轮271传动左下传动轴223与左下传动轴233转动,这样左传送带24、右传送带25、左折叠线22、右折叠线23、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保持一致的线速度。这种传动关系结构合理,只要一个折叠动力源就实现全部的折叠执行部件的线速度一致,从而达到最佳的折叠工作状态。

为了使折叠好后的袋子自动输送到前方,本发明在袋体折叠装置2下方输送衔接有袋体输送装置3。如图3所示,该袋体输送装置3包括有上输送带组件与下输送带组件,上输送带组件包括有上输送带30、上后输送辊32以及上前输送辊34,下输送带组件包括有下输送带31、下后输送辊33以及下前输送辊35,上输送带30与下输送带31通过导向辊36贴合。当袋子折叠好后,就通过上下贴合的上输送带30与下输送带31输送到外面,由于上输送带30与下输送带31压着袋子,因此袋子在输送通过中能被压合的更加扁平,这样袋子体积更小,更方便装箱。

为了使上输送带30和下输送带31的线速度与前传送带20和后传送带21的线速度保持一致,本发明将前下传动轴202通过前同步带320与上后输送辊32传动连接,后下传动轴212通过后同步带330与下后输送辊33传动连接。通过这种连接结构,能通过一个折叠动力源就能驱动袋体折叠装置与袋体输送装置工作,同时还能保证所有执行部件的线速度一致。

为了方便调节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的间距(当然是在紧绷的情况下),以适应制作不同尺寸的袋子,本发明将上后输送辊32、下后输送辊33、前下传动轴202、后下传动轴212均安装在升降架28上(当然,导向辊36也可以安装在升降架28上),而升降架28可上下移动地设在导柱29上。通过这种安装方式,升降架28具有较重的重量,由于升降架28滑动套在导柱29上,因此升降架28借助自重,能将前下传动轴202与后下传动轴212往下拉,这样对应绕在前下传动轴202与后下传动轴212上的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就能绷紧,如果要折叠不同尺寸的袋子,只要将前上传动轴201与后上传动轴211相对水平移动即可,不用再调节前下传动轴202与后下传动轴212的位置,因为前下传动轴202与后下传动轴212在升降架28上随机架一起移动便能实现自我调节,使前传送带20与后传送带21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而在折袋过程中,由于袋子会与前传送带20和后传送带21之间产生作用,这样升降架28会被带动一上一下动作,起到实时调节前传送带20和后传送带21松紧度的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折叠效果。

本发明在袋体折叠装置2的上方设有袋体成型装置1,袋体成型装置1包括有底插机构,如图6所示,底插机构包括有底插板10与驱动底插板10上下移动的底插动力源,底插板10安装在具有拐角的连接件11上,左边的底插机构的底插板位于左上传动轴221上方,连接件11从外侧拐过左上传动轴221,并与底插动力源传动连接,右边的底插机构的底插板位于右上传动轴231上方,连接件11从外侧拐过右上传动轴231,并与底插动力源传动连接。由于左上传动轴221与右上传动轴231占据了空间,因此底插板10只能安装在具有一个拐角的连接件11上,连接件11通过拐角拐过左上传动轴与右上传动轴才与底插动力源。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纺布制袋折叠一体机,通过在左折叠线2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传送带24,在右折叠线2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右传送带25,从使袋子在折叠的过程中袋体两侧面均能收到面的支撑,从而显著提高袋子折叠良品率;另外本机通过一个折叠动力源就能驱动袋体折叠装置与袋体输送装置工作,同时还能保证所有执行部件的线速度一致,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机器的性能;最后,本机还能实时调节前传送带20和后传送带21松紧度的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折叠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