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弹力丝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669发布日期:2018-10-09 22:1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品质弹力丝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锦纶加弹丝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锦纶6预取向丝依次经过导丝管-第一切丝器-横动移丝器-喂丝第一罗拉-分丝器-升头杆-止捻器-热箱-冷却板-假捻器-探丝器-横动移丝器-第二罗拉-分丝器-油辊-卷绕头-卷装丝-平衡间-检验判断等级-包装-成品,丝束通过升头杆到达止捻器,其中距离在1.5-2m之间,再由止捻器到达热箱。现有技术中,升头杆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止捻器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热箱上开设有第三凹槽,丝束通过第一凹槽并由升头杆输送至第二凹槽中,再输送到达第三凹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丝束通过升头杆到达止捻器,因为丝束很细,很容易卡在金属止捻器的缝隙中,而不能准确的输送到第二凹槽里,如果采用陶瓷止捻器,丝束和热箱之间距离在10cm-15cmm,丝束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跳出热箱上的第三凹槽,而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罗拉依旧在转动送丝,位于导丝管旁的切丝器无法感应,导致第一罗拉和止捻器缠丝,时间长而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丝束会越缠越多温度升高导致焦糊,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高品质弹力丝生产装置,通过在止捻器上方增加第二切丝器,并与导丝管上方的第一切丝器连接形成联锁反应,而在其止捻器和热箱之间增加感应器,当丝束卡在止捻器或者跳出热箱的第三凹槽后,感应器检测不到丝束的运动,通过止捻器上方的第二切丝器切丝,且导丝管旁的第一切丝器同时切丝,丝束就不会缠绕到罗拉和止捻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品质弹力丝生产装置,包括用于架设丝饼的丝架,以及所述丝饼上的丝束依次经过的第一切丝器、第一罗拉、升头杆、止捻器、热箱、冷却板、第二罗拉、张力仪、油辊、卷绕机;还包括第二切丝器、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切丝器、第二切丝器以及传感器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止捻器和热箱之间,并用于检测丝束的运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品质弹力丝生产装置,增加第二切丝器、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切丝器、第二切丝器以及传感器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止捻器和热箱之间,并用于检测丝束运动或不运动。当所述传感器检测不到丝束的运动时,表示丝束被卡住或跳出所述热箱了,此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切丝器和第二切丝器将丝束切断,防止丝束缠绕在第一罗拉和止捻器上而损坏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品质弹力丝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切丝器,2、第一罗拉,3、升头杆,4、止捻器,5、热箱,6、冷却板,7、第二罗拉,8、张力仪,9、油辊,10、卷绕机,20、第二切丝器,30、传感器,40、控制模块,50、丝饼,60、丝架,70、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品质弹力丝生产装置,包括用于架设丝饼50的丝架60,以及所述丝饼50上的丝束依次经过的第一切丝器1、第一罗拉2、升头杆3、止捻器4、热箱5、冷却板6、第二罗拉7、张力仪8、油辊9、卷绕机10;还包括第二切丝器20、传感器30以及控制模块40,所述第一切丝器1、第二切丝器20以及传感器30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40;所述传感器30设于所述止捻器4和热箱5之间,并用于检测丝束的运动。

当丝束被卡住时,所述传感器30检测到丝束不运动,此时所述控制模块40控制所述第一切丝器1和第二切丝器20分别将丝束切断,防止丝束缠绕在所述止捻器4和第一罗拉2上而引起设备损坏;

当丝束跳出所述热箱5时,所述传感器检测不到丝束的运动,此时所述控制模块40控制所述第一切丝器1和第二切丝器20分别将丝束切断,防止丝束缠绕在所述止捻器4和第一罗拉2上而引起设备损坏。

优选地,还包括一报警装置70,所述报警装置70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40。当所述传感器30检测不到丝束的运动时,所述控制模块40控制所述报警装置70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出现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实施一:

当所述传感器30检测不到丝束的运动时,表示丝束被卡住,或者跳出所述热箱5了,此时所述控制模块40控制所述第一切丝器1和第二切丝器20将丝束切断,同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70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异常,有效的防止丝束缠绕在所述止捻器4和第一罗拉2上而引起设备损坏。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