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5391发布日期:2019-01-22 22:0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电纺纱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



背景技术:

静电纺纱是一种近年来新兴起来的特殊的纤维制造工艺,其纺纱过程是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使聚合物溶液的液滴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最终形成非织造布状纳米纤维网并汇集到高压电场的接收极上,该方法制作的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特性,是一种很好的过滤材料。

现有的发射极在原来使用喷嘴纺丝的基础上,多改进成了旋转式发射极,但是这种旋转式的发射极容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出现供液不稳定的现象,难以形成较为均匀的纤维细丝网,所以使用时具有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现有的旋转发射极容易造成纤维细丝网成型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设置于接收极的上方且与高压电源的第一极相连,接收极与高压电源的第二极相连,包括架体、固设于架体下方的发射筒组件、沿上下方向贯穿架体且与架体转动连接的旋转供液轴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旋转供液轴组件下端的刷液柄,刷液柄的外端上方设有用于容纳发射筒组件下边沿且与发射筒组件滑动配合与的弧形供液槽,弧形供液槽通过设于刷液柄中的通道结构与旋转供液轴组件连通,旋转供液轴组件与发射筒组件同轴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发射筒组件包括上端与架体固接的至少两个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杆下端且板面垂直于连接杆中轴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固定板外周并向下延伸且与高压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的筒圈,筒圈的下端设置于弧形供液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至少两个连接杆在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固定板的上方设有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的轴承端盖,轴承端盖与旋转供液轴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旋转供液轴组件的外周还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轴承的容纳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旋转供液轴组件包括供液箱、与供液箱连通的蠕动泵、与蠕动泵连通的旋转接头以及设置于旋转接头下方的中空的旋转轴,旋转轴贯穿固定板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刷液柄包括设置于旋转供液轴组件外侧的至少一个供液管以及设置于供液管外端的刷液块,供液管形成通道结构,供液管的一端与旋转供液轴组件连通,弧形供液槽设置于刷液块上且弧形供液槽的一侧设有用于连通供液管另一端的侧开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架体上固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带轮传动组件与旋转供液轴组件的上部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带轮传动组件包括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主动带轮、设置于旋转供液轴组件的上部外周的从动带轮以及设置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的传动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供液管设有两个,且两个供液管共线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旋转轴为绝缘材质构件,筒圈为导电材质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采用旋转供液轴组件将原料溶液输送至刷液柄的外端,继而通过刷液柄的旋转,将原料溶液涂抹于发射筒组件的下边沿上,进而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实现发射筒组件的下边沿的原料溶液向接收极成型的效果,有效的保证了原料溶液使用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纤维细丝网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3中Ⅱ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架体;200-发射筒组件;210-连接杆;220-固定板;230-筒圈;231- 轴承端盖;232-第一轴承;300-旋转供液轴组件;310-旋转接头;320-旋转轴; 330-驱动电机;340-带轮传动组件;341-主动带轮;342-从动带轮;343-传动带;400-刷液柄;410-弧形供液槽;420-供液管;430-刷液块;500-接收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进行说明。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设置于接收极500的上方且与高压电源的第一极相连,接收极500与高压电源的第二极相连,包括架体100、固设于架体100 下方的发射筒组件200、沿上下方向贯穿架体100且与架体100转动连接的旋转供液轴组件300以及固定设置于旋转供液轴组件300下端的刷液柄400,刷液柄400的外端上方设有用于容纳发射筒组件200下边沿且与发射筒组件200 滑动配合与的弧形供液槽410,弧形供液槽410通过设于刷液柄400中的通道结构与旋转供液轴组件300连通,旋转供液轴组件300与发射筒组件200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利用旋转供液轴组件300的内部通道将原料溶液输送至刷液柄400的通道结构中,继而输送至弧形供液槽410中,并通过刷液柄 400的旋转,将弧形供液槽410中的原料溶液涂抹于发射筒组件200的下边沿上,进而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实现发射筒组件200的下边沿的原料溶液向接收极500成型的效果,有效的保证了原料溶液使用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纤维细丝网的均匀性。在使用过程中,发射筒组件200位于固定不动的状态,而旋转供液轴组件300将原料溶液供送至刷液柄400外端的弧形供液槽410中,弧形供液槽410中的液体的液面应该保持高于发射筒组件200下边沿,这样才可以通过刷液柄400圆周方向的旋转,实现将弧形供液槽410中的原料溶液均匀涂抹于发射筒组件200的下边沿上的作用,实现了发射筒组件200的下边沿上原料溶液匀速的均匀附着并向接收极500上成型的效果,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进行高压电极的连接中,可以将发射筒组件200与高压电源的正极相连,将接收极500与高压电源的负极相连;也可以采用将发射筒组件200与高压电源的负极相连,将接收极500与高压电源的正极相连的形式,均可以实现在该装置和接收极500之间形成稳定的高压电场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发射筒组件200包括上端与架体100 固接的至少两个连接杆210、设置于连接杆210下端且板面垂直于连接杆210 中轴的固定板220以及设置于固定板220外周并向下延伸且与高压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的筒圈230,筒圈230的下端设置于弧形供液槽410内。发射筒组件200 与架体100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其在架体100下方固定的稳定性,通过连接杆 210将下方的固定板220于上方的架体100进行有效连接,而筒圈230在固定板220的外周侧面上围合成圆柱环的形状,保证了整个圆柱环状的筒圈230的稳定性,同时固定板220上方的连接杆210设置为至少两个的形式,便于保证圆形的稳定性,避免下方筒圈230在刷液柄400转动时受力产生变形,造成滑动不畅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至少两个连接杆210在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连接杆210在圆周方向上均布的形式,便于保证固定板220在圆周方向上受力的均匀,避免产生晃动引起下方的刷液柄400刷液不畅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板220的上方设有与固定板220可拆卸连接的轴承端盖231,轴承端盖231与旋转供液轴组件300之间设有第一轴承232,旋转供液轴组件300的外周还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轴承232的容纳槽。为了保证旋转供液轴组件300在转动过程中与固定板220之间不发生相对晃动,所以在二者之间设置第一轴承232,且该第一轴承232的内圈设置在容纳槽内,第一轴承232的外圈通过轴承端盖231卡紧并利用螺钉进行与固定板220之间的固定,实现旋转供液轴组件300转动顺畅,阻力小的效果,同时能避免其圆周向晃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旋转供液轴组件300包括供液箱、与供液箱连通的蠕动泵、与蠕动泵连通的旋转接头310以及设置于旋转接头310下方的中空的旋转轴320,旋转轴320贯穿固定板220设置。旋转供液轴组件300 的供液箱中容纳有原料溶液并在蠕动泵的泵送下将原料溶液供至旋转接头 310,旋转接头310的上部分圆周外端与蠕动泵的出口相连,下部分通过螺纹与旋转轴320相连,通过旋转接头310的内部结构实现原料溶液从固定构件中至转动部件中的供送,也就是从蠕动泵的出口端到旋转轴320之间的供送,继而稳定的将原料溶液供应至刷液柄400处,实现对筒圈230的稳定供液。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刷液柄400包括设置于旋转供液轴组件 300外侧的至少一个供液管420以及设置于供液管420外端的刷液块430,供液管420形成通道结构,供液管420的一端与旋转供液轴组件300连通,弧形供液槽410设置于刷液块430上且弧形供液槽410的一侧设有用于连通供液管420 另一端的侧开口。刷液柄400的供液管420将旋转轴320中的原料溶液通过通道结构供送至刷液块430的弧形供液槽410中,进而对筒圈230的下边沿进行均匀涂抹,实现原料的沾附并在刷液块430离开该位置后,溶液成型到下方的接收极500上。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供液管420的形式,能够保证整个刷液柄400在圆周方向上受力的均衡,保证供液的稳定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架体100上固设有驱动电机330,驱动电机330的输出轴通过带轮传动组件340与旋转供液轴组件300的上部相连。驱动电机330通过带传动组件340将动力输出给旋转供液轴组件300,进而对旋转轴320以及方的供液管420、刷液块430进行带动,使刷液块430上的弧形供液槽410在筒圈230的下边沿上滑动而过,并沾附有定量的原料溶液。带轮传动组件340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或者链传动等其他机械传动的形式,均可以实现同样的带动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带轮传动组件340包括与驱动电机330 的输出轴相连的主动带轮341、设置于旋转供液轴组件300的上部外周的从动带轮342以及设置于主动带轮341和从动带轮342之间的传动带343。与驱动电机330的输出轴相连的主动带轮341通过传动带343带动与旋转轴320相连的从动轮342的转动,最终实现旋转轴320的匀速转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供液管420设有两个,且两个供液管420 共线设置。供液管420设置为两个的形式,一方面能够保证圆周方向上刷液过程中筒圈230的受力均匀稳定,同时在保证供液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供液管420的数量,降低的装置的成本,可以通过调整旋转轴320的转速实现纺纱过程的快慢,同时结合弧形供液槽410的宽窄也可以实现筒圈230下边沿沾取原料溶液量的多少的控制,使相关参数与生产效率相协调。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旋转轴320为绝缘材质构件,筒圈230为导电材质构件。筒圈230 需要与高压电源相连,且与接收极500之间要形成高压电场,所以筒圈230需要设置为导电材质构件,而旋转轴320是为筒圈230进行供液的,为避免对高压电场的影响,需要采用绝缘材质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纺纱环状发射极,采用旋转供液轴组件将原料溶液输送至刷液柄的外端,继而通过刷液柄的旋转,将原料溶液涂抹于发射筒组件的下边沿上,进而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实现发射筒组件的下边沿的原料溶液向接收极成型的效果,有效的保证了原料溶液使用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纤维细丝网的均匀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