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式纸巾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9704发布日期:2019-08-31 01:0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卷式纸巾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巾切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式纸巾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纸巾即餐巾纸,是一种日常用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多,纸巾呈单张多层设置,多张纸巾装成一包,规格有多种。

现有的纸巾在制作好之后手工使用切刀对其裁剪,裁剪好之后人工进行折叠,或者首先使用折纸机构对纸进行折叠,折纸机构是使用两组上下布置的压片在纸巾上下表面压出折痕,然后使用滚筒将纸巾沿着折痕折好,之后再对纸巾进行手工裁剪,最后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包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纸巾在制作好之后,需要手工操作切刀将纸巾裁剪成需要的大小,手工裁剪的动作慢,而且每次裁剪的纸巾不能太厚,不然裁不动,使得裁剪的效率低下,费时费力,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纸巾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式纸巾切割装置,其具有裁剪纸巾的效率更高、降低纸巾制作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卷式纸巾切割装置,包括:原料纸圈、工作台、折纸机构、叠纸机构与切纸机构,所述原料纸圈中牵引出纸带进入所述折纸机构进行折叠,所述折纸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叠纸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叠纸机构将所述折纸机构中折好的纸带进行堆叠,所述切纸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切纸机构将所述叠纸机构堆叠好的纸带进行切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纸带从原料纸圈中出来,进入折纸机构进行折叠,折叠好之后进入叠纸机构进行堆叠,切纸机构将堆叠的纸带进行切割,整个过程是连续的,使得纸带切割的效率更高,与现有的手工切纸巾相比,此种方式具有裁剪纸巾的效率高、降低纸巾制作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叠纸机构包括:叠纸滚筒、滚筒支撑架与堆纸台,所述滚筒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叠纸滚筒设置在所述滚筒支撑架中,所述叠纸滚筒沿所述纸带传送方向转动,所述堆纸台一端与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叠纸滚筒一端连接,所述堆纸台靠近所述叠纸滚筒一端两侧向上弯折九十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纸滚筒沿纸带传送方向转动,拉动纸带传动,堆纸台一端与工作台靠近叠纸滚筒一端连接,使得叠纸滚筒将纸带拉出传送至堆纸台上,因堆纸台靠近叠纸滚筒一端两侧向上弯折九十度,使得在堆纸台上的纸带形成堆叠,方便切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叠纸滚筒设置有两个且均轴线垂直所述工作台,两个所述叠纸滚筒间的间隙与折叠后的所述纸带相适配,两个所述叠纸滚筒直径之和与所述堆纸台宽度相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纸滚筒垂直于工作台放置两个且两个叠纸滚筒间的间隙与折叠后的纸带相适配,方便纸带固定住纸带被折好的形态,不易散乱,同时两个叠纸滚筒直径之和与堆纸台宽度相当,纸带就不会被叠纸滚筒甩乱,方便纸带堆叠整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堆纸台与所述叠纸滚筒均表面光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堆纸台与叠纸滚筒均表面光滑,使得纸带的传送不会被阻隔,有利于纸带的传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叠纸滚筒可手动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纸滚筒可手动转动,在重新安放纸带时,就可以自己手动将纸带夹进叠纸滚筒,方便纸带的安放,而且自己手动转动叠纸滚筒,就不怕被叠纸滚筒夹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纸机构包括:切刀、传动机构与电机,所述切刀刃口正对所述纸带传送方向对所述叠纸机构堆叠好的所述纸带进行切割,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切刀运动,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侧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刀刃口正对纸带行进的方向,方便切刀对纸带进行切割,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切刀进行切割,使得切刀不需要手工操作就可以完成切割,而且切割的动作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提升了切割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刀呈环形绕在传动机构上,所述切刀刃口呈锯齿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的锯齿切刀形如锯子,相比刃口平整的切刀,切割时不需要施加太大的力,而且切割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纸圈设置在纸圈支撑架上,所述纸圈支撑架与所述原料纸圈滚动装配,在所述纸带被牵引出时,所述原料纸圈在所述纸圈支撑架上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纸圈滚动装配在纸圈支撑架上,使得原料纸圈可以在纸圈支撑架上转动,方便纸带被牵引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纸带从原料纸圈中出来,进入折纸机构进行折叠,折叠好之后进入叠纸机构进行堆叠,切纸机构将堆叠的纸带进行切割,整个过程是连续的,使得纸带切割的效率更高,与现有的手工切纸巾相比,此种方式具有裁剪纸巾的效率更高、降低纸巾制作成本的效果;

2.叠纸滚筒沿纸带传送方向转动,拉动纸带传动,堆纸台一端与工作台靠近叠纸滚筒一端连接,使得叠纸滚筒将纸带拉出传送至堆纸台上,因堆纸台靠近叠纸滚筒一端两侧向上弯折九十度,使得在堆纸台上的纸带形成堆叠,方便切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原料纸圈;11、纸带;2、工作台;21、转动手柄;3、折纸机构;4、叠纸机构;41、叠纸滚筒;42、滚筒支撑架;421、上板;422、下板;423、立柱;43、堆纸台;5、切纸机构;51、切刀;52、传动机构;53、电机;6、纸圈支撑架;61、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卷式纸巾切割装置,包括原料纸圈1、工作台2、折纸机构3、叠纸机构4与切纸机构5,原料纸圈1中牵引出纸带11进入折纸机构3进行折叠,折纸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2上,叠纸机构4设置在工作台2上,叠纸机构4将折纸机构3中折好的纸带11进行堆叠,切纸机构设置在工作台2上,切纸机构将叠纸机构4堆叠好的纸带11进行切割。

原料纸圈1设置在三角形的纸圈支撑架6上,纸圈支撑架6与原料纸圈1滚动装配,纸圈支撑架6上有一根横杆61穿过原料纸圈1中心,在纸带11被牵引出时,原料纸圈1在纸圈支撑架6上转动,方便纸带11被牵引出。

叠纸机构4包括:叠纸滚筒41、滚筒支撑架42与堆纸台43,滚筒支撑架42设置在工作台2上,滚筒支撑架42包括上板421、下板422与立柱423,上板421与下板422夹着立柱423,立柱423设置有四根,立柱423两端通过螺帽固定插接在上板421与下板422的四个角上,叠纸滚筒41设置在滚筒支撑架42中,叠纸滚筒41上端与上板421抵接,叠纸滚筒41下端穿过下板422与工作台2连接,叠纸滚筒41沿纸带11传送方向转动,堆纸台43一端与工作台2靠近叠纸滚筒41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工作台2边上,堆纸台43靠近叠纸滚筒41一端两侧向上弯折九十度,堆纸台43弯折部离叠纸滚筒41一厘米,叠纸滚筒41设置有两个且均轴线垂直工作台2,两个叠纸滚筒41间的间隙与折叠后的纸带11相适配,两个叠纸滚筒41直径之和与堆纸台43宽度相当,堆纸台43与叠纸滚筒41均表面光滑,叠纸滚筒41可手动转动,工作台2侧边连接有环形的转动手柄21。

切纸机构5包括:切刀51、传动机构52与电机53,切刀51刃口正对纸带11传送方向对叠纸机构4堆叠好的纸带11进行切割,切刀51向下穿过堆纸台43,切刀51为铝合金材质,宽度为五厘米,传动机构52带动切刀51运动,传动机构52设置在工作台2上,电机53带动传动机构52运动,电机53设置在工作台2侧边,切刀51呈环形绕在传动机构52上,切刀51刃口呈锯齿形状。

叠纸滚筒41沿纸带11传送方向转动,拉动纸带11传动,堆纸台43一端与工作台2靠近叠纸滚筒41一端连接,使得叠纸滚筒41将纸带11拉出传送至堆纸台43上,因堆纸台43靠近叠纸滚筒41一端两侧向上弯折九十度,使得在堆纸台43上的纸带11形成堆叠,方便切割,叠纸滚筒41垂直于工作台2放置两个且两个叠纸滚筒41间的间隙与折叠后的纸带11相适配,方便纸带11固定住纸带11被折好的形态,不易散乱,同时两个叠纸滚筒41直径之和与堆纸台43宽度相当,纸带11就不会被叠纸滚筒41甩乱,方便纸带11堆叠整齐,堆纸台43与叠纸滚筒41均表面光滑,使得纸带11的传送不会被阻隔,有利于纸带11的传送,叠纸滚筒41可手动转动,在重新安放纸带11时,就可以自己手动将纸带11夹进叠纸滚筒41,方便纸带11的安放,而且自己手动转动叠纸滚筒41,就不怕被叠纸滚筒41夹伤。

切刀51刃口正对纸带11行进的方向,方便切刀51对纸带11进行切割,电机53通过传动机构52带动切刀51进行切割,使得切刀51不需要手工操作就可以完成切割,而且切割的动作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提升了切割的效率,环形的锯齿切刀51形如锯子,相比刃口平整的切刀51,切割时不需要施加太大的力,而且切割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纸带11从原料纸圈1中出来,进入折纸机构3进行折叠,折叠好之后进入两个叠纸滚筒41之间,之后从叠纸滚筒41中出来到达堆纸台43上,因堆纸台43上两侧弯折部阻挡纸带11被叠纸滚筒41左右甩动,使得纸带11在堆纸台43的两个弯折部之间来回堆叠,堆积起来的纸带11后被叠纸滚筒41向纸带11传送方向挤压,切刀51在堆叠后的纸带11中间穿过纸带11,将堆积的纸带11切成两半,切好后的堆积的纸带11沿着堆纸台43向远离切刀51的方向移动,整个过程是连续的,使得纸带11切割的效率更高,与现有的手工切纸巾相比,此种方式具有裁剪纸巾的效率更高、降低纸巾制作成本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