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9449发布日期:2019-05-11 00:3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纺织机械领域,涉及一种针板。



背景技术:

针刺机是将一定厚度的纤维毯坯,经压实、针刺,织成纤维毯的成毯设备。针刺机包括针板、剥网板、托网板等。其中,针板上安装有多个刺针,剥网板位于针板的下方,托网板位于剥网板的下方,且剥网板和托网板之间形成有可供纤网经过的间隙。当针板上的刺针通过剥网板刺入纤网时,纤网紧靠托网板。当针板向上运动时,纤网与刺针之间的摩擦使纤网中纤维和刺针一起向上运动,即产生上下移位的纤维对纤网产生一定挤压,使纤网中纤维靠拢而被压缩。

现有的针板一般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刺针。其中,刺针与安装孔之间通过过盈安装配合,使得刺针稳固安装于安装孔中。当需要将刺针拆卸时,一般通过钳子等工具驱动刺针左右旋转,使得刺针在安装孔中松动,进而将刺针取出;或者通过顶板驱动针尖沿轴向针尾方向移动,使得刺针脱离安装孔。刺针在针板上的现有装卸方式,不仅耗费人力,且对刺针皆有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板,通过在板体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有夹持器,夹持器用于夹持刺针,且夹持器与板体之间通过螺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降低刺针在板体上的安装与拆卸的难度,提高刺针在板体上的装卸效率,且也避免在装卸刺针时对刺针造成损害情况的出现。

(二)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板,至少包括一个板体组件,板体组件包括板体以及位于板体上的多个刺针,板体上设有贯通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多个刺针分别安装于多个安装孔中,安装孔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容置槽段以及走针孔段,走针孔的一端与容置槽段的底面连通;

针板还包括夹持器,夹持器可分离地插设于容置槽段且具有用于夹持刺针的夹持腔,夹持腔与走针孔段连通设置,夹持器上设有与夹持腔连通设置的穿针孔,穿针孔、夹持腔以及走针孔段共同形成可供刺针穿入的通道,夹持器与板体之间通过螺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器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上的夹爪部,基座位于夹爪部背离走针孔段的一侧,穿针孔位于基座上,其中,

夹爪部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腔,第一夹爪固定设置于基座上;第二夹爪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夹爪在第一位置时,夹持器夹持刺针;第二夹爪在第二位置时,夹持器释放刺针;

第二夹爪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爪的方向转动设置于基座上,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段的内壁面与第二夹爪背离第一夹爪的侧面限位配合,以使得第二夹爪处于第二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段的内壁面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靠近容置槽段的底面设置,第一安装槽中设有推板以及第一弹性件,推板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爪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中,第一弹性件位于推板背离第二夹爪的一侧,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推板连接以向推板提供朝向第二夹爪方向的弹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爪背离第一夹爪的侧面竖直设置,推板靠近第二夹爪的一侧设有顶推面,顶推面包括首尾相连的倾斜段和竖直段,倾斜段沿靠近第二夹爪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容置槽段的底面上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共轴设置,螺接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分别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螺接配合以使得夹持器与板体之间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段的底面上凹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中安装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夹爪配合以向第二夹爪提供沿脱离容置槽段方向的弹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两个以上的板体组件以及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包括:

第一侧板;

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同一侧的,两个第二侧板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一侧板皆垂直设置,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二侧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导槽,其中,两个以上的板体组件顺次摆放于两个第二侧板之间,且板体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板上的导槽滑动配合;

第三侧板,第三侧板与第一侧板平行设置且沿远离或靠近第一侧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第二侧板上;

驱动件,驱动件的作用端位于第三侧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侧,用于驱动第三侧板沿远离或靠近第一侧板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个第二侧板对应设置的开口部,第二侧板可活动地穿出于对应的开口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

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侧板上且位于第二侧板上背离导槽的一侧,第三侧板位于支撑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侧;

两个第二螺栓,两个第二螺栓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上,第二螺栓螺接于第三侧板以及对应的支撑板上,第二螺栓的螺母位于第三侧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侧,以用于驱动第三侧板沿远离或靠近第一侧板方向移动。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申请提供的针板,通过在板体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有夹持器,夹持器用于夹持刺针,且夹持器与板体之间通过螺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降低刺针在板体上的安装与拆卸的难度,提高刺针在板体上的装卸效率。

(2)本申请提供的针板,通过利用夹持器的启闭来夹持或释放刺针,然后夹持器通过螺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板体上,避免在装卸刺针时对刺针造成损害情况的出现。

(3)本申请提供的针板,通过多个板体组件拼装形成,进而便于调整针板的规格,增加了针板的实用性以及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针板组件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安装孔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夹持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针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计算机机箱,通过在机箱的进风口处设有除尘组件,将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灰尘进行除尘处理,显著地降低灰尘在机箱内的堆积。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针板,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

请参考附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板,至少包括一个板体组件1,板体组件1包括板体11以及位于板体11上的多个刺针,板体11上设有贯通设置的多个安装孔12,多个刺针分别安装于多个安装孔12中,安装孔12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容置槽段121以及走针孔段122,走针孔的一端与容置槽段121的底面连通;

针板还包括夹持器13,夹持器13可分离地插设于容置槽段121且具有用于夹持刺针的夹持腔134,夹持腔134与走针孔段122连通设置,夹持器13上设有与夹持腔134连通设置的穿针孔135,穿针孔135、夹持腔134以及走针孔段122共同形成可供刺针穿入的通道,夹持器13与板体11之间通过螺接件14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针板可适用于针刺机等设备。针板包括板体组件1,每个板体组件1上安装有多个刺针,具体地:板体组件1包括板体11以及安装于板体11上的多个刺针,多个刺针可沿板体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板体11可优选为长方体结构等。板体1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2,安装孔12沿轴向包括两个部分,具体为容置槽段121以及走针孔段122。刺针可穿出走针孔段122,以用于插入纤网中。容置槽段121可优选为圆形凹槽。容置槽段121可供夹持器13可分离地插设其中。其中,夹持器13中具有夹持腔134以及与夹持腔134连通的穿针孔135。刺针可依次穿过穿针孔135、夹持腔134以及走针孔段122,使得至少针尖等部分穿出板体11。其中,刺针在夹持腔134的部分被夹持器13所夹持,使得刺针固定安装于板体组件1上。夹持器13在插设于容置槽段121后,通过螺接件14将夹持器13与板体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一起。刺针在安装于板体11上时,由于是被夹持器13所夹持,进而无需采用与安装孔12过盈配合的安装方式。同时,夹持器13是可分离插设于容置槽段121,且夹持器13与板体11之间通过螺接件14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夹持器13在容置槽段121中的装卸比较简单,提高了装卸效率。

此外,夹持器13中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夹持腔134,走针孔段122以及穿针孔135也对应为多个,以增加针板组件1中安装刺针的数量。

进一步地,夹持器13包括基座131以及设置于基座131上的夹爪部,基座131位于夹爪部背离走针孔段122的一侧,穿针孔135位于基座131上,其中,

夹爪部包括第一夹爪132和第二夹爪133,第一夹爪132和第二夹爪133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腔134,第一夹爪132固定设置于基座131上;第二夹爪13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夹爪133在第一位置时,夹持器13夹持刺针;第二夹爪133在第二位置时,夹持器13释放刺针;

第二夹爪133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爪132的方向转动设置于基座131上,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器13包括两个部分,具体为基座131以及设置于基座131上的夹爪部,夹爪部包括第一夹爪132和第二夹爪133,第一夹爪132和第二夹爪133之间形成夹持腔134。其中,第一夹爪132固定设置于基座131上,例如焊接、螺接或者一体成型等。第二夹爪133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31上,例如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等。第二夹爪133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二夹爪133在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爪132的方向转动时,第二夹爪13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二夹爪133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夹爪133靠近第一夹爪132设置,且与第一夹爪132之间形成夹持腔134;第二夹爪133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夹爪133远离第一夹爪132,使得夹爪部释放刺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夹爪133相对第一夹爪132的转动,实现夹爪部对刺针的夹持或释放,操作简单,且对刺针无伤害。

夹持器13在插设于容置槽段121时,基座131位于容置槽段121的顶部,夹爪部位于容置槽段121的底面与基座131之间。其中,基座131可封盖容置槽段121的开口部,以避免纤维等材料进入容置槽段121。

第一夹爪132和第二夹爪133可优选为半圆柱状,基座131可优选为圆盘形。第一夹爪132上设有第一弧形夹持面,第二夹爪133上设有第二弧形夹持面,第一弧形夹持面与第二弧形夹持面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腔134。

进一步地,容置槽段121的内壁面与第二夹爪133背离第一夹爪132的侧面限位配合,以使得第二夹爪133处于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刺针的被夹持部通过穿针孔135进入第一夹爪132和第二夹爪133之间时,可将第二夹爪133向第一夹爪132转动以使得刺针被夹持,然后再将夹持器13插设于容置槽段121中,利用容置槽段121的内壁面使得第二夹爪133与第一夹爪132之间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即使得第二夹爪133处于第二位置。由于夹爪部在容置槽中处于过渡配合,使得夹持器13在从容置槽段121中取出时并不费力且操作简单。

此外,第一夹爪132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容置槽段121的底面上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共轴设置,螺接件14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分别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螺接配合以使得夹持器13与板体11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夹持器13和板体11之间固定连接,不仅可使得夹持器13相对板体11固定设置,且便于将夹持器13从板体11上取出,进而便于更换刺针等。

进一步地,容置槽段121的内壁面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123,第一安装槽123靠近容置槽段121的底面设置,第一安装槽123中设有推板127以及第一弹性件124,推板127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爪133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23中,第一弹性件124位于推板127背离第二夹爪133的一侧,第一弹性件124的一端与推板127连接以向推板127提供朝向第二夹爪133方向的弹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23中设有推板127,推板127在第一安装槽123中可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爪133方向移动。第一安装槽123的底面与推板127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24,第一弹性件124的一端与推板127连接以向推板127提供朝向第二夹爪133方向的弹力。第一弹性件124可优选为弹簧等。在将夹持器13插设于容置槽段121的过程中,第二夹爪133会与推板127的一端接触,使得推板127完全退回第一安装槽123中。当推板127完全退回第一安装槽123中,第一弹性件124的压缩量达到最大,进而可向推板127提供压紧第二夹爪133的弹力,进一步增加夹持器13的夹持力。

进一步地,第二夹爪133背离第一夹爪132的侧面竖直设置,推板127靠近第二夹爪133的一侧设有顶推面,顶推面包括首尾相连的倾斜段1271和竖直段1272,倾斜段1271沿靠近第二夹爪133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推板127靠近第二夹爪133的一侧设有顶推面,顶推面包括首尾相连的倾斜段1271和竖直段1272。将夹持器13插设于容置槽段121的过程中,第二夹爪133首先与倾斜段1271接触,并驱动推板127向第一安装槽123中退回直至第二夹爪133与竖直段1272接触。设置竖直段1272可使得推板127与第二夹爪133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增加两者之间作用力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容置槽段121的底面上凹设有第二安装槽125,第二安装槽125中安装有第二弹性件126,第二弹性件126的一端与第二夹爪133配合以向第二夹爪133提供沿脱离容置槽段121方向的弹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125中装设有第二弹性件126,第二弹性件126例如弹簧等。第二弹性件126的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伸出第二安装槽125设置,在夹爪部装入容置槽段121后,第二弹性件126在第二夹爪133的抵压下被压缩至第二安装槽125的开口部。当在拆卸夹持器13时,螺栓从第二螺纹孔脱离时,夹持器13可在第一弹性件12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便于工作人员将夹持器13从容置槽段121中取出。

进一步地,针板包括两个以上的板体组件1以及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包括:

第一侧板21;

两个第二侧板22,两个第二侧板22位于第一侧板21同一侧的,两个第二侧板22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一侧板21皆垂直设置,第二侧板22与第一侧板21之间固定连接,第二侧板22的内侧面上设有导槽,其中,两个以上的板体组件1顺次摆放于两个第二侧板22之间,且板体组件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板22上的导槽滑动配合;

第三侧板23,第三侧板23与第一侧板21平行设置且沿远离或靠近第一侧板21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第二侧板22上;

驱动件,驱动件的作用端位于第三侧板23背离第一侧板21的一侧,用于驱动第三侧板23沿远离或靠近第一侧板21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板体组件1可作为一个模块,通过多个板体组件1拼装形成,进而便于调整针板的规格,增加了针板的实用性以及灵活性。第一侧板21、第三侧板23以及两个第二侧板22之间共同围成一个矩形的容置空间,板体组件1可安装于容置空间。安装过程具体为:多个板体组件1中的板体11可顺次通过两个第二侧板22上的导槽插设于容置空间中,然后通过第三侧板23来限制板体11沿远离第一侧板21方向移动。其中,驱动件的作用端用于驱动第三侧板23向第一侧板21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三侧板2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个第二侧板22对应设置的开口部,第二侧板22可活动地穿出于对应的开口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23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开口部,两个第二侧板22可分别穿过相应的开口部,以使得第三侧板23可沿靠近或远离第一侧板21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驱动件包括:

两个支撑板24,两个支撑板24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侧板22上且位于第二侧板22上背离导槽的一侧,第三侧板23位于支撑板24背离第一侧板21的一侧;

两个第二螺栓25,两个第二螺栓25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板24上,第二螺栓25螺接于第三侧板23以及对应的支撑板24上,第二螺栓25的螺母位于第三侧板23背离第一侧板21的一侧,以用于驱动第三侧板23沿远离或靠近第一侧板21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两个支撑板24以及设置于每个支撑板24上的第二螺栓25。支撑板24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22上且位于第二侧板22上背离导槽的一侧,以避免干涉板体11在两个第二侧板22之间的移动。第三侧板2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板24之间通过第二螺栓25螺接于一起,以便于通过第二螺栓25调节第三侧板23与第一侧板21之间的间距。

应当注意的是,本申请提供的针板结构主要适用于刺针密度较小的情况,例如为5-20个/dm3刺针每立方分米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申请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如涉及“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