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近视作业本生产用压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5263发布日期:2020-06-05 20:2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防近视作业本生产用压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本的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近视作业本生产用压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作业本采用在纸张的中间位置使用装订线(或订书钉)进行装订,然后将纸张沿着装订线位置翻折而形成常用作业本的方式;进行翻折后,需要对纸张的折痕部位进行压平,以保证作业本的质量。目前的压平装置采用的是曲柄连杆式结构,其压制行程和提供的压力均是固定的,并且没有保压过程,压平装置的滑块运行至下死点后(最大压力)即返回,折痕部位随即失压反弹,直接影响了压平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防近视作业本生产用压平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作业本折痕部位的挤压作用不够,导致折痕部位难以定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防近视作业本生产用压平装置,包括机架和下压平机构,下压平机构包括活动板和挤压辊,挤压辊转动连接在活动板上,挤压辊的上表面高于活动板的上表面,活动板水平滑动连接在机架上。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1)本方案的活动板水平滑动连接在机架上,能相对于机架滑动,从而模拟人工挤压折痕部位时,沿着折痕线滑动挤压的动作,使折痕部位的挤压效果更好,定型更稳定;

2)本方案的挤压辊转动连接在活动板上,所以活动板水平滑动对折痕部位进行挤压时,挤压辊能相对于纸张发生滚动,即挤压辊能将活动板与纸张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即静摩擦),从而避免了活动板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导致纸张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3)本方案设有挤压辊,且挤压辊的上表面高于活动板的上表面,所以挤压辊能从活动板中凸出来对折痕部分进行挤压,增强了挤压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活动板的端部固定设有齿条;机架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板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固定框架以及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上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位于齿条的上侧且能间歇的与齿条的上表面啮合,从动齿轮位于齿条的下侧且能间歇地与齿条的下表面啮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传送带联动。

本方案采用齿轮和齿条啮合的方式驱动活动板运动,结构简单且传动稳定;本方案的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能控制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且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相互联动,所以本申请能通过固定框架的上下往复运动,控制活动板的左右往复运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机架上竖直滑动连接有上压平机构,上压平机构包括挤压块和用于驱动挤压块的动力机构,挤压块位于活动板的正上方。

本方案的挤压块上移时,能在挤压块和活动板之间留出相应的空间,使未进行压平处理的作业本能进入挤压块和活动板之间的位置;挤压块下移时,能对折痕部位进行一次预固定,同时也能使折痕部位被压紧在挤压块和活动板之间,便于活动板对折痕部位进行压平定型。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挤压块上固定设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框架固定。

本方案将挤压块的运动与固定框架联动起来,相比于单独设置动力机构驱动固定框架运动的情况,本方案减少了动力机构的数量和运行成本,同时也使固定框架与挤压块的配合更紧密稳定,进而使得压平速度更快,作业本生产效率更高。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挤压辊并列设有多个,多个挤压辊的轴心线平行。

本方案能增加挤压辊对折痕部位的作用点,使一个作业本完成压平工作的时间减少;还能减少活动板的行程,使活动板移动小段距离,即可实现对多个作业本的压平;也能用于同时对多个并列放置的作业本进行压平加工,加快作业本的加工效率;如果纸张较多、作业本较厚,导致压平效果不理想时,还可以通过活动板的持续滑动,使多个挤压辊依次对同一个折痕部位进行压平的方式,使压平效果更佳。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主动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主转动轴,主转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牙盘,从动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轴,从动轴上同轴固定设有第二牙盘,所述传送带为能与牙盘咬合的齿链。

本方案使得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动传递更稳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牙盘和第二牙盘的传动比为1:5。

本方案使得,主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的速度更慢,对折痕部位进行挤压的作用力持续时间更长;而从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的速度更快,活动板恢复位置动作更快,能快速进入下一轮压平加工,所以本方案压平作业本的间歇时间更短,加工效率更高。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下压平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传送作业本的传输机构,传输机构的上表面比挤压辊的上表面高0.5-3cm。

本方案实现了自动化补给作业本的自动加工线,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传输机构的上表面比挤压辊的上表面高,有利于作业本更顺利地滑动到活动板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挤压辊和活动板之间设有缓冲部。

本方案使得挤压块向下移动对作业本进行压平时,能一直下移到与活动板的上表面相抵的位置,从而使活动板的上表面也能对折痕部位进行挤压;而且,缓冲部会对挤压辊产生一个向活动板方向的推力,使挤压辊对折痕部位的挤压力更大,从而使压平效果更佳。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缓冲部包括弹性复位件,挤压辊上同轴转动连接有销杆,销杆与活动板滑动连接,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销杆固定,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活动板固定。

本方案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使挤压辊的转动与滑动功能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近视作业本生产用压平装置实施例一的斜二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剖切面过图1中挤压辊的右端面。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挤压辊和活动板连接部位的主视剖视图,以图3视角为主视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第一滑槽2、挤压块3、横杆4、气缸5、活塞杆6、活动板7、挤压辊8、销杆9、第二滑槽10、齿条11、固定框架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主转动轴15、第一电机16、从动轴17、传送带18、连杆19、传送辊20、传输带21、容纳腔22、第三滑槽23、弹性复位件24。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防近视作业本生产用压平装置,包括机架1、上压平机构和下压平机构,上压平机构包括挤压块3和用于驱动挤压块3的动力机构,如图2所示,挤压块3通过第一滑槽2与机架1竖直滑动连接,挤压块3的左端焊接固定有横杆4;动力机构此处选用气缸5,气缸5的缸体通过螺栓(或焊接等现有技术)与机架1固定,气缸5的活塞杆6通过螺栓(或焊接等现有技术)与横杆4固定,采用气缸5驱动挤压块3竖直滑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因为挤压块3的重力过大而导致单侧设置动力机构无法驱动挤压块3稳定滑动,也可以在挤压块3的右端焊接一根横杆4,并在挤压块3右侧的机架1内对应设置一个气缸5,从而使挤压块3的左右两端受力更均衡,挤压块3的运行更稳定。

如图1所示,下压平机构包括活动板7和挤压辊8,挤压辊8并列设有多个,图中示出了八个作为示例,八个挤压辊8的轴心线平行,且相邻挤压辊8之间的距离相等;活动板7上设有用于容纳挤压辊8的容纳腔22,挤压辊8通过销杆9转动连接在容纳腔22内,挤压辊8的上表面高于活动板7的上表面。

如图2所示,活动板7位于挤压块3的正下方,活动板7通过第二滑槽10水平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活动板7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齿条11;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板7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固定框架12以及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12上的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框架12通过导轨与机架1竖直滑动连接,主动齿轮13上同轴固定卡接有主转动轴15,主转动轴15的右侧设有用于驱动主动齿轮13的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的机身通过螺栓与固定框架12固定,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与主转动轴15同轴固定卡接,主转动轴1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与固定框架12转动连接,主动齿轮13位于齿条11的上侧且能间歇的与齿条11的上表面啮合;从动齿轮14上同轴固定卡接有从动轴17,从动轴1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框架12转动连接,从动齿轮14位于齿条11的下侧且能间歇地与齿条11的下表面啮合;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通过传送带18联动,具体联动方式如下:如图4所示,主转动轴15上同轴固定卡接有第一牙盘(图中未示出),从动轴17上同轴固定卡接有第二牙盘(图中未示出),传送带18为能与牙盘咬合的齿链。其中,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选用相同尺寸的齿轮,第一牙盘和第二牙盘的传动比为1:5。

此处,固定框架12与挤压块3联动,具体如图4所示,挤压块3上的横杆4上焊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杆19,连杆19的下端与固定框架12焊接,从而实现了挤压块3产生竖直位移时,能带动固定框架12竖直滑动的目的。

如图3所示,下压平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将作业本传送到活动板7上的传输机构,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带21和用于驱动传输带21的传送辊20,传输带21的上表面比挤压辊8的上表面高0.5-3cm,传送辊20平行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将传输带21绷紧,图中绘出了一个作为示例,传送辊20与机架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传送辊20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传送辊20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机身通过螺栓与机架1固定,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传送辊20同轴卡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如图3所示,启动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16带动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转动;第二电机带动传送辊20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21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了自动将作业本运输到活动板7上的目的,具体使用时,可以将作业本间歇性地放置在传输带21上,或使传送带18间歇性转动,从而实现间歇性将作业本运送到活动板7上的目的。

当作业本运送到活动板7上后,如图2所示,启动气缸5,使活塞杆6带动横杆4向下移动,横杆4下移带动挤压块3下移,挤压块3下移到与活动板7的上表面相抵的位置时,即可将作业本压紧在活动板7和挤压块3之间;挤压块3下压作业本时,还能对作业本上的折痕部位进行一次下压,使其更容易定型。

如图4所示,横杆4下移时,还能带动竖杆下移,竖杆下移带动固定框架12下移,固定框架12带动主转动轴15和从动轴17下移,进而带动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下移;当作业本被压紧后,主动齿轮13刚好下移到与齿条11啮合的位置,从而使得主动齿轮13转动能带动齿条11滑动,如图2所示,以主动齿轮13顺时针转动为例,主动齿轮13带动齿条11向左移动,齿条11带动活动板7左移,活动板7带动挤压辊8左移,从而实现了对折痕部位进行滑动按压的目的;因为挤压辊8转动连接在活动板7上,能将滑动摩擦转换成静摩擦,所以不会出现将纸搓烂的情况。

如图4所示,完成压平后,驱动气缸5,使活塞杆6带动横杆4上移,横杆4上移能带动挤压块3上移将作业本松开,从而使得用户能将压平后的作业本取下,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在活动板7的左侧(图3视角)设置卸料的传输机构自动将作业本送走,从而实现卸料。

同时,横杆4上移还能带动固定框架12上移,进而带动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上移,当从动齿轮14上移到与齿条11啮合的位置时,因为主动齿轮13与从动齿轮14的传动比为1:5,所以从动齿轮14能带动齿条11快速地右移,进而带动活动板7快速右移恢复原位。

待活动板7恢复原位后,传输带21将下一批需要压平的作业本传输到活动板7上,重复上述过程进行压平,从而实现了作业本的快速压平加工生产线。

当所有的作业本都压平完后,关闭气缸5,使气缸5的活塞杆6停留在如图4所示位置,使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均与齿条11脱离啮合;同时关闭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挤压辊8和活动板7之间设有缓冲部,缓冲部包括弹性复位件24,此处选用压簧,挤压辊8上同轴转动连接有销杆9,销杆9的中部为圆杆,圆杆的外径小于挤压辊8的内径;销杆9的两端一体成型有方块,方块通过第三滑槽23与活动板7竖直滑动连接,压簧的上端与方块焊接,压簧的下端与第三滑槽23的底部焊接。

使用时,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当挤压块下移时,下移到与挤压辊抵紧的位置后继续下移,直到与活动板的上表面相抵后停止下移;然后如实施例一所述,使活动板水平滑动,实现对折痕部位的压平。本方案能使活动板的上表面也能对折痕部位进行挤压;而且,压簧会对挤压辊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使挤压辊对折痕部位的挤压力更大,从而使压平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