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面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7695发布日期:2021-04-30 12:5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面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服装面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服装面料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质量和品质方面不断提出新要求。而经济环境的严峻也迫使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更具技术性、创新性的产品。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功能性、舒适性、环保性及艺术性方面,如高吸湿运动衣、“会呼吸的面料”、“竹纤维”、“碳纤维”等等。人们对衣着的需求已从耐穿转向追求良好的服用性能,这已成为未来纺织面料发展的主要趋势。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cn10345180a公开了一种竹棉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将竹纤维和棉纤维经混纺制成纱线,然后再织布即得。所得面料经印染加工处理后,做出的服装具有吸湿透气、悬垂保形、易洗易干、凉爽舒适、光泽柔和抑菌保健等特性。加之竹纤维具有特殊的结构,截面呈高度“中空”被称为“会呼吸的面料”和“绿色面料”,有关方面检测竹纤维还,有独特的抗菌功能。授权公告号cn103352293a公开了一种阻燃防火面料、加工工艺及其应用,其采用经纱为阻燃睛纶、阻燃粘胶、细旦涤纶、芳纶1313纤维混纺织成的毛条,纬纱采用海藻纤维、聚苯硫醚、芳砜纶、酚醛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混纺,然后经过染色、固色、水洗、浆纱、织布、退浆、水洗、烘干、烘焙,罐蒸等步骤加工而成。该面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阻燃效果好等特点,面料在家纺用品、体育用品、医疗保健、防火上的应用,该面料可以应用于服装、家纺用品、体育用品、医疗保健、防火织物上。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的复配溶胶,将其与纤维材料复合得到具有优良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柔韧性、抗皱性且强度高的复合纤维;将其制成面料,得到具有优良耐磨性、柔韧性、透气性、透湿性、抗皱性且强度高的面料,该面料在服装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纤维,其由纤维材料与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复配溶胶复合得到。本发明采用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复配溶胶与纤维材料复合得到复合纤维,复配溶胶中的纳米级胶体粒子能够嵌入至纤维材料的预裂纹中,并以其表面悬空键与纤维表面极性基团结合,极大程度弥补预裂纹,提升纤维强力,进而得到强度高的复合纤维;同时在纤维表面形成纳米材料保护层,减小摩擦系数,提高纤维的耐磨性。除此之外,复配溶胶中的al13胶体粒子与五氧化二锑粒子可能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纤维表面,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定的空间分布,提高了纤维的透气性、柔韧性与抗皱性,同时复配溶胶中含有的基团使纤维具有较好透湿性。将纤维作为面料使用,使面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柔韧性、透湿性、透气性与抗皱性。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含al13的铝溶胶为15~25份,五氧化二锑溶胶为1~5份。优选地,纤维材料为棉纤维、聚酯纤维或竹纤维的一种或两种混合。优选地,复配溶胶的固含量为纤维材料添加量的15~25%。优选地,五氧化二锑溶胶的制备:将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混合物,其中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的质量比为1:2~4,30%双氧水、稳定剂与去离子水置于反应罐中,按重量份计,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混合物为50~100份,双氧水为65~105份,稳定剂为3~7份,去离子水为400~800份,在60~75℃下反应1~3h,得到稀胶体;然后将其放入浓缩容器中,在85~95℃浓缩至粘度为0.5~1.5×10-3pa·s,其中ph值为4.2~5.8,得到五氧化二锑水溶胶。更优选地,稳定剂为硅酸钠或磷酸二氢氨中的一种。优选地,含al13的铝溶胶的制备:将六水合氯化铝溶于水中,然后加入铝粉,六水合氯化铝与铝粉的摩尔比为1~3:1,在85~95℃下回流至澄清透明,得到含al13的铝溶胶。优选地,复配溶胶的制备为:按重量份计,将15~25份含al13的铝溶胶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至1~5份五氧化二锑溶胶中,其中温度为30~35℃,搅拌速率为50~100r/min,得到复配溶胶。优选地,复合纤维的制备为:将纤维材料置于复配溶胶中,其中复配溶胶中的固含量为纤维材料添加量的15~25%,搅拌10~20min,静置30~50min,使纤维材料与复配溶胶充分接触,取出纤维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干燥,得到复合纤维。本发明还公开了复合纤维在面料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复合纤维纱线条:经纱采用复合纤维、芳纶纤维混纺织成的毛条,纬纱采用尼龙、脲醛纤维、醋酸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然后将经纱和纬纱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加捻制备而成;s2:染色、固色、水洗:采用活性染料对复合纤维纱线条进行染色,先在35~50℃下进行预处理5~10min,加入防沾色剂10~15g/l,再运转5~7min后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0~40℃下水洗和常温下冷水洗;s3:浆纱:经轴退绕、上浆,在温度为60~70℃湿分绞、烘干,在温度为75~80℃下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2~0.25mpa,回潮为10~12%,所用浆料为丙烯酸类浆料;s4:织布: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复合纤维纱线条织成布匹;s5:退浆、水洗、烘干:首先将布匹在0.9~1.15g/l的退浆酶中堆置30~40min,温度控制在35~45℃,然后使用22~28℃的清水冲洗40~50min,最后在75~85℃的烘干机中烘干;s6:成品定型。本发明将制备得到的复合纤维用于面料中,得到的面料具有较好的强度、柔韧性、耐磨性、透湿性、透气性与抗皱性;原因可能是复合纤维中含有的纳米粒子在面料表面均匀分布,增强了面料的强度与耐磨性,同时可能胶体粒子具有一定网络的结构,使其在面料表面呈现空间分布,提高了面料的柔韧性、透气性、抗皱性和透湿性。优选地,按重量份计,经纱中复合纤维为30~55份,芳纶纤维为10~20份;所述纬纱中尼龙为5~15份,脲醛纤维为20~30份,醋酸纤维为10~20份。优选地,丙烯酸类浆料为adf-1型、kd-318型或sfb型丙烯酸浆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地,退浆酶为α-淀粉酶或中温淀粉酶bf-7658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面料加工工艺得到的面料的透气率高于3500ml/cm2·s。本发明还公开了生产的面料在服装领域、家纺用品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柔韧性、耐磨性、透气性和透湿性,采取的优选措施还包括:采用含有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对得到的面料进行表面处理,其中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比为2~5:1;混合物中的负离子涂覆在面料表面,同时也与面料中的其他粒子发生协同作用,一方面增强了面料的耐磨性,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与透湿性,得到性能更为优良的面料,使其在服装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按浴比为1:20~40将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溶解,用玻璃棒搅拌4~8min后放入面料,继续搅拌3~7min,室温下放置15~20min使面料完全浸湿,取出面料放平,晾干。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与纤维材料结合得到复合纤维,将复合纤维进行加工得到面料,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得到的复配溶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复配溶胶与纤维材料复合得到复合纤维,以得到强度高的复合纤维;同时在纤维表面形成纳米材料保护层,减小摩擦系数,提高纺织品耐磨性。除此之外,复配溶胶中的al13胶体粒子与五氧化二锑粒子可能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纤维表面,提高了纤维的透气性、柔韧性与抗皱性,同时复配溶胶中含有的基团使纤维具有较好透湿性。将复合纤维作为面料使用,使面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柔韧性、透湿性、透气性与抗皱性。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的复配溶胶,将其与纤维材料复合得到具有优良耐磨性、柔韧性、透气性、透湿性且强度高的复合纤维;将其制成面料,得到具有优良耐磨性、柔韧性、透气性、透湿性、抗皱性且强度高的面料,该面料在服装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复配溶胶的稳定期;图2为面料的弯曲刚度;图3为面料的断裂强度;图4为面料的失重率;图5为面料的透气率;图6为面料的透湿量;图7为面料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使用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六水合氯化铝溶于水中,然后加入铝粉,六水合氯化铝与铝粉的摩尔比为3:1,在90℃下回流至澄清透明,得到含al13的铝溶胶。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五氧化二锑溶胶的制备将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混合物,其中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的质量比为1:3,30%双氧水、硅酸钠与去离子水置于反应罐中,按重量份计,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混合物为50重量份,双氧水为105重量份,硅酸钠为5重量份,去离子水为750重量份,在65℃下反应2h,得到稀胶体;然后将其放入浓缩容器中,在90℃浓缩至粘度为1.2×10-3pa·s,其中ph值为4.5,得到五氧化二锑水溶胶。(2)复合纤维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将20重量份含al13的铝溶胶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至3重量份五氧化二锑水溶胶中,其中温度为35℃,搅拌速率为80r/min,得到复配溶胶;将棉纤维置于上述复配溶胶中,其中复配溶胶中的固含量为棉纤维添加量的18%,搅拌15min,静置35min,使纤维材料与复配溶胶充分接触,取出纤维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干燥,得到复合纤维。(3)面料的加工工艺s1:制备复合纤维纱线条:经纱采用上述复合纤维、芳纶纤维混纺织成的毛条,纬纱采用尼龙高弹纬纱、脲醛纤维、醋酸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然后将经纱和纬纱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加捻制备而成;其中,按重量份计,经纱中复合纤维为35重量份,芳纶纤维为16重量份;所述纬纱中尼龙为9重量份,脲醛纤维为24重量份,醋酸纤维为13重量份。s2:染色、固色、水洗:采用活性染料对复合纤维纱线条进行染色,先在40℃下进行预处理8min,加入防沾色剂12g/l,再运转6min后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8℃下水洗和常温下冷水洗;s3:浆纱:经轴退绕、上浆,在温度为65℃湿分绞、烘干,在温度为75℃下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23mpa,回潮为11.6%,所用浆料为adf-1型丙烯酸浆料;s4:织布: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复合纤维纱线条织成布匹;s5:退浆、水洗、烘干:首先将布匹在0.95g/l的中温淀粉酶bf-7658中堆置36min,温度控制在40℃,然后使用27℃的清水冲洗45min,最后在80℃的烘干机中烘干;s6:成品定型。实施例2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五氧化二锑溶胶的制备将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混合物,其中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的质量比为1:2.5,30%双氧水、磷酸二氢氨与去离子水置于反应罐中,按重量份计,三氧二化锑与五氧化二锑混合物为65重量份,双氧水为100重量份,磷酸二氢氨为7重量份,去离子水为600重量份,在70℃下反应2h,得到稀胶体;然后将其放入浓缩容器中,在85℃浓缩至粘度为0.75×10-3pa·s,其中ph值为4.3,得到五氧化二锑水溶胶。(2)复合纤维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将22重量份含al13的铝溶胶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至2重量份五氧化二锑水溶胶中,其中温度为30℃,搅拌速率为100r/min,得到复配溶胶;将竹纤维置于复配溶胶中,其中复配溶胶中的固含量为竹纤维添加量的23%,搅拌13min,静置45min,使纤维材料与复配溶胶充分接触,取出纤维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干燥,得到复合纤维。(3)面料的加工工艺s1:制备复合纤维纱线条:经纱采用上述复合纤维、芳纶纤维混纺织成的毛条,纬纱采用尼龙高弹纬纱、脲醛纤维、醋酸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然后将经纱和纬纱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加捻制备而成;其中,按重量份计,经纱中复合纤维为35重量份,芳纶纤维为17重量份;所述纬纱中尼龙为9重量份,脲醛纤维为28重量份,醋酸纤维为18重量份。s2:染色、固色、水洗:采用活性染料对复合纤维纱线条进行染色,先在35℃下进行预处理5min,加入防沾色剂14g/l,再运转7min后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5℃下水洗和常温下冷水洗;s3:浆纱:经轴退绕、上浆,在温度为62℃湿分绞、烘干,在温度为78℃下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21mpa,回潮为12%,所用浆料为sfb型丙烯酸浆料;s4:织布: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复合纤维纱线条织成布匹;s5:退浆、水洗、烘干:首先将布匹在1.05g/l的α-淀粉酶中堆置40min,温度控制在35℃,然后使用25℃的清水冲洗40min,最后在75℃的烘干机中烘干;s6:成品定型。实施例3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2相同,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步骤(2)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将竹纤维置于复配溶胶中,其中复配溶胶中的固含量为竹纤维添加量的25%,搅拌15min,静置50min,使纤维材料与复配溶胶充分接触,取出纤维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干燥,得到复合纤维。实施例4-5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实施例4-5的步骤(1)与(2)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3)的s1中,复合纤维纱线条成分的不同,具体不同之处见表1。表1复合纤维纱线条中的成分实施例6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3)面料的加工工艺s1:制备复合纤维纱线条:经纱采用复合纤维、芳纶纤维混纺织成的毛条,纬纱采用尼龙高弹纬纱、脲醛纤维、醋酸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然后将经纱和纬纱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加捻制备而成;其中,按重量份计,经纱中复合纤维为35重量份,芳纶纤维为17重量份;所述纬纱中尼龙为9重量份,脲醛纤维为28重量份,醋酸纤维为18重量份。s2:染色、固色、水洗:采用活性染料对复合纤维纱线条进行染色,先在35℃下进行预处理5min,加入防沾色剂14g/l,再运转7min后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5℃下水洗和常温下冷水洗;s3:浆纱:经轴退绕、上浆,在温度为62℃湿分绞、烘干,在温度为78℃下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21mpa,回潮为12%,所用浆料为sfb型丙烯酸浆料;s4:织布: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复合纤维纱线条织成布匹;s5:退浆、水洗、烘干:首先将布匹在1.05g/l的α-淀粉酶中堆置40min,温度控制在35℃,然后使用25℃的清水冲洗40min,最后在75℃的烘干机中烘干;按浴比为1:25将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溶解,其中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比为3:1,用玻璃棒搅拌5min后放入上述面料,继续搅拌5min,室温下放置20min使面料完全浸湿,取出面料放平,晾干。s6:成品定型。实施例7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6相同,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混合物中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重量比为5:1。对比例1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在复配溶胶中不添加含al13的铝溶胶。对比例2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在复配溶胶中不添加五氧化二锑溶胶。对比例3一种面料的加工工艺,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3相同,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复合纤维的制备中,竹纤维不浸入复配溶胶中进行处理。试验例1:1.复配溶胶的稳定性本试验采用phs-25精密酸度计:这指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粒径、稳定性和结构。复配溶胶的稳定区域为3.5-4.8。将试样放置在室温中条件下观察溶胶的胶凝情况。图1为复配溶胶的稳定期。由图1可以看出,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稳定期高于210d,即在7个月内没有发生胶凝,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比实施例2与对比例1、对比例2,实施例2的稳定期高于对比例1、对比例2,说明以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形成的复合溶胶超过7个月没有发生胶凝,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面料刚柔度的测定本试验采用yg001型单纤维电子强力仪法测试面料的弯曲性能,将面料剪成15cm长的试样,在长30cm,宽8cm的长方形硬纸板粘贴15根面料试样,然后将中间硬纸板剪去,得到整齐排列的面料试样条,通过对这些面料试样条测试、数据处理,计算得到共同的弯曲刚度,然后除以面料试样条根数,即可得到该试样单根面料试样条的平均弯曲刚度,测定5组,取平均值,得到面料试样条的弯曲刚度。图2为面料的弯曲刚度。由图2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弯曲刚度低于1.7×10-3cn·cm,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弯曲刚度低于0.85×10-3cn·cm,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6、实施例7的弯曲刚度低于实施例3,这说明采用含有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对得到的面料进行表面处理,降低了面料的弯曲刚度,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柔韧性。对比实施例3与对比例1-3,实施例3的弯曲刚度低于对比例1-3,这说明采用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对纤维材料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面料,降低了面料的弯曲刚度,使面料具有优良的柔韧性,使其在服装织物中具有较好的应用。3.面料强度的测定本试验采用yg061型电子单纱强力仪对面料试样进行测试,将面料剪成15mm长的试样,拉伸速率为10mm/min,选择预加张力夹为0.1cn,测试试样组数为10组,取平均值。图3为面料的断裂强度。由图3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断裂强度高于60cn/tex,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断裂强度高于68cn/tex,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6、实施例7的断裂强度与实施例3无明显差别,这说明采用含有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对得到的面料进行表面处理,对面料的强度无影响;对比实施例3与对比例1-3,实施例3的断裂强度高于对比例1-3,这说明采用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对纤维材料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面料,显著提高了面料的断裂强度,原因可能是配溶胶中的纳米级胶体粒子能够嵌入至纤维的预裂纹中,并以其表面悬空键与纤维表面极性基团结合,极大程度弥补预裂纹,提升纤维强力,进而得到强度高的面料。4.面料耐磨性的测定本试验采用圆盘式平磨仪测试。试验方法为:用取样刀在面料上取样,直径为115mm,并在试样中心剪5mm小孔,对试样进行称重并记录;将试样装于工作圆盘上,外端用夹布环夹紧,使试样平整,根据磨屑量的多少,用仪器右端的调压手调节风量的大小;将计数器向上推到零位,同时打开吸尘器开关;磨损次时,取下试样称磨后重量。其耐磨性利用失重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失重率%=(g0-g1)/g0式中:g0——试样磨前重量,g;g1——试样磨后重量,g。图4为面料的失重率。由图4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失重率低于1.05%,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失重率低于0.65%,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6、实施例7的失重率低于实施例3,这说明采用含有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对得到的面料进行表面处理,降低了面料的失重率,提高了面料的耐磨性;对比实施例3与对比例1-3,实施例3的失重率远低于对比例1-3,这说明采用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对纤维材料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面料,提高了面料的耐磨性,使面料具有较好的耐用性。5.面料透气性的测定面料的透气性以透气率bp来表示,即面料两面在规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量,单位为ml/cm2·s,透气率越大表示织物的透气性越好。本试验采用yg461电脑式织物透气仪,按照gb5453-85对面料进行测试,图5为面料的透气率。由图5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透气率高于3500ml/cm2·s,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透气率高于4660ml/cm2·s,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6、实施例7的透气率高于实施例3,这说明采用含有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对得到的面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了面料的透气率;对比实施例3与对比例1-3,实施例3的透气率高于对比例1-3,这说明采用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对纤维材料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面料,提高了面料的透气率,使面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6.面料透湿性的测定本试验按照gb/t12704-1991,采用仪器yg601型电脑式织物透湿仪,将试样剪成尺寸为15cm×15cm的试样,选用10只高度大于5cm,口径大于7cm,质量基本相同的杯子,分别装入质量相近的水,使水面距离杯内2cm,称重。再将试样分别覆盖在杯口上,放置24h后,根据杯子总重量的减少来测定其透湿量。表征透湿量的指标为透湿量wvt,在织物两面分别存在恒定的水蒸汽压的条件下,规定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织物的水蒸汽质量,计算公式如下:wvt=24△m/(s·t)式中:wvt——每平方米每天的透湿量,g/(m2·d);△m——同一试样组合体两次称重之差,g;s——试样的试验面积,m2;t——试验时间,h。图6为面料的透湿量。由图6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透湿量高于9600g/(m2·d),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透湿量高于12400g/(m2·d),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6、实施例7的透湿量高于实施例3,这说明采用含有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对得到的面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了面料的透湿性;对比实施例3与对比例1-3,实施例3的透湿性高于对比例1-3,这说明采用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对纤维材料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面料,提高了面料的透湿性,使面料具有较好的透湿性。7.面料抗皱性的测定抗皱性也可以称之为折痕回复性,通常使用折痕回复角表示织物的折皱回复能力,折痕回复角是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被折叠,卸去折痕负荷后经过一定时间,两翼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其值越大即抗皱性越好。本试验采用yg541b织物折皱弹性仪,压力负荷为10n,承受压力时间为5min;卸载后回复5min,测量缓弹性回复角,单位为°,分别测试织物经向和纬向,加和得到总的弹性回复角,该试验在标准大气的条件下进行。表2面料的折皱回复角/°试验组正面反面实施例1286276实施例2291284实施例3297291实施例4282271实施例5275262实施例6299292实施例7297296对比例1226235对比例2239224对比例3189174表2为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正面折皱回复角不低于275°,反面折皱回复角不低于262°,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正面折皱回复角高于295°,反面折皱回复角不低于292°,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6、实施例7的正面折皱回复角与反面折皱回复角与实施例3的正面折皱回复角与反面折皱回复角无明显差别,这说明采用含有负离子整理剂slm和透明质酸钠的混合物对得到的面料进行表面处理,对面料的抗皱性无影响;对比实施例3与对比例1-3,实施例3的正面折皱回复角与反面折皱回复角均高于对比例1-3,这说明采用含al13的铝溶胶与五氧化二锑溶胶混合得到面料用复配溶胶,对纤维材料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面料,提高了面料的抗皱性。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