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若干种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离心纺丝设备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213074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储液装置置于所述上隔离层中;所述驱动装置置于所述下隔离层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集丝装置收集的纳米微米纤维是呈海岛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时,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密封板;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线L1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连接,并通过外接电源输出设备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转筒、所述第二转筒及所述密封板实现同轴转动;所述送液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相连通; 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均呈同轴空心圆筒状结构或空心圆锥状结构; 所述第一内排放孔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呈并列式分布;所述外排放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内排放管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径的总和; 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相通;所述外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外排放孔且位于所述第二转筒的侧壁外部;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第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内排放管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之间相互成并列排列,且所述第一内排放管壁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壁相互不接触;所述外排放管将所述第一内排放管、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包含在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集丝装置收集的纳米微米纤维是呈海岛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时,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密封板;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线L1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连接,并通过外接电源输出设备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转筒、所述第二转筒及所述密封板实现同轴转动;所述送液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相连通; 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均呈同轴空心圆筒状结构或空心圆锥状结构; 所述第一内排放孔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呈并列式分布;所述外排放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内排放管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径的总和; 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相通;所述外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外排放孔且均位于所述第二转筒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第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内排放管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之间相互成并列排列,且所述第一内排放管壁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壁相互不接触;所述外排放管将所述第一内排放管、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包含在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集丝装置收集的纳米微米纤维是呈分节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时;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密封板;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线L1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连接,并通过外接电源输出设备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转筒、所述第二转筒及所述密封板实现同轴转动;所述送液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相连通; 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均呈同轴空心圆筒状结构或空心圆锥状结构; 所述第一内排放孔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呈并列式分布; 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相通;所述外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外排放孔且位于所述第二转筒的侧壁外部;所述第一内排放管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之间相互成并列排列,且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相互不接触;所述外排放管的内壁将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包围在内;且所述外排放管的内壁将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的头部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的头部密封; 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第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外通道被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分成若干个子通道;所述外排放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侧壁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外通道的多个子通道,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第二内通道与所述外通道的子通道之间呈相间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集丝装置收集的纳米微米纤维是呈分节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时;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密封板;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线L1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连接,并通过外接电源输出设备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转筒、所述第二转筒及所述密封板实现同轴转动;所述送液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相连通; 所述第一转筒及所述第二转筒均呈同轴空心圆筒状结构或空心圆锥状结构; 所述第一内排放孔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呈并列式分布;所述外排放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内排放管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径的总和; 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排放孔相通;所述外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外排放孔相通;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外排放孔且均位于所述第二转筒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内排放管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之间相互成并列排列,且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相互不接触;所述外排放管的内壁将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包围在内;且所述外排放管的内壁将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的头部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的头部密封; 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第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以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为分界面相互隔离;所述外通道被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管壁分成若干个子通道;所述外排放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侧壁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外通道的多个子通道,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第二内通道与所述外通道的子通道之间呈相间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排放管的中心轴在直线L2上;所述第二内排放管的中心轴在直线L3上;且所述直线L2、所述直线L3分别与所述直线L1呈夹角α分布;其中,0° < α < 180°。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转速控制器及轴承连接器; 所述电机与所述转速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依次通过其内设轴承、所述轴承连接器与所述密封板下表面联接;所述电机和/或所述转速控制器与外界电源输出设备连接; 所述送液装置包括:第一输液器、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器及第二输液管; 所述第一输液器通过所述第一输液管与所述第一转筒相通;所述第二输液器通过所述第二输液管与所述第二转筒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丝装置包括:分布在喷液装置外围部位的收集板及用于支撑所述收集板的支撑座; 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若干条滑槽,所述收集板通过安装在不同的所述滑槽上实现调节所述收集板与所述转筒和/或所述排放管的相对距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若干种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离心纺丝设备,包括:储液装置;喷液装置;送液装置;驱动装置;及集丝装置;送液装置与储液装置相连通;喷液装置由至少一个喷道组及至少一个排放孔组组成;每一排放孔组至少包括2个内排放孔及1个外排放孔;每一喷道组中至少包含2个内排放管及1个外排放管;每一排放孔组中每个内排放孔分别与对应的一内排放管的内壁形成内通道;外排放孔、所有内排放管的外壁及外排放管的内壁形成外通道;外通道将所有内排放管的外壁包含在内;驱动装置与储液装置的底部联接;驱动装置与外界电源输出设备连接;本发明不需要高压静电场的参与,安全性能高,极大降低了能耗成本,且具有生产产量高的特点。
【IPC分类】D01D4/06, D01D5/18, D01D5/30, D01D5/32, D01D7/00
【公开号】CN104928777
【申请号】CN201410108921
【发明人】谭龙, 佘风华, 孔令学
【申请人】馨世工程教育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1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