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259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以往的芯纱供给装置,我们知道例如日本特开2012-131591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日本特开2012-131591号公报中记载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当芯纱被供给牵伸装置时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
[0003]上述芯纱供给装置中,张力付与部在向牵伸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也给芯纱付与张力。此时,芯纱有时由于付与张力而产生不良状况。如果芯纱产生不良状况,则在开始(重新开始)芯纱的供给时,存在向牵伸装置的芯纱的供给产生错误的担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以提供能够抑制芯纱的供给错误的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为目的。
[0005]本发明的芯纱供给装置为供给芯纱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以及在芯纱的供给方向上配置在张力付与部下游的出口部;张力付与部,使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给予芯纱的张力,比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给予芯纱的张力小。
[0006]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由此,能够抑制给芯纱付与张力引起的芯纱的不良状况的产生。结果,能够抑制芯纱的供给错误。
[0007]本发明的芯纱供给装置为供给芯纱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使芯纱弯曲而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以及在芯纱的供给方向上配置在张力付与部下游的出口部;张力付与部,使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芯纱弯曲的程度,比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芯纱弯曲的程度小。
[0008]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可以如下地作用于芯纱: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穿过张力付与部的芯纱为直线状;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穿过张力付与部的芯纱弯曲。
[0009]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被切换成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状态、和不给芯纱付与张力的非张力付与状态,当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保持为张力付与状态;当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保持为非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能够解除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
[0010]在一个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装置也可以在比张力付与部靠芯纱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具备给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部,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给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状态、和不给芯纱付与松弛的非松弛付与状态,张力付与部,在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之前或者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的同时,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并被保持在该非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芯纱被松弛付与部和张力付与部两者拖拽。由此,能够抑制芯纱的不良状况的产生。
[0011]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也可以芯纱供给装置在比松弛付与部靠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具备夹持芯纱的夹持部,夹持部被切换成夹持芯纱的夹持状态、和不夹持芯纱的非夹持状态,在夹持部被保持在夹持状态、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松弛付与部保持在松弛付与状态,同时张力付与部保持在非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抑制芯纱被夹持部、松弛付与部和张力付与部拖拽。
[0012]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在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同时夹持部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后,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并被保持在该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当开始(重新开始)芯纱的供给时,抑制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由此,当开始(重新开始)芯纱的供给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芯纱的供给。
[0013]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也可以芯纱供给装置具备支承卷缠有芯纱的芯纱卷装的卷装支承部,张力付与部与卷装支承部之间不存在约束芯纱的机构。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进一步抑制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
[0014]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可以具有使芯纱多次弯曲、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弯曲部。根据芯纱的种类,如果芯纱与弯曲部摩擦,有时芯纱带静电。由此,芯纱的运动产生变化,存在产生芯纱的供给错误的担忧。通过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弯曲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因此,由于抑制芯纱与弯曲部摩擦,因此也抑制向芯纱的静电带电。
[0015]本发明的纺纱机具备:上述芯纱供给装置,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以芯纱为芯给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卷绕纱线的卷绕装置;张力付与部,使向气流纺纱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给予芯纱的张力,比芯纱供给气流纺纱装置时给予芯纱的张力小。
[0016]利用该结构,当向气流纺纱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由此,能够抑制付与张力引起的芯纱的不良状况的产生。结果,能够抑制芯纱的向气流纺纱装置的供给错误。
[0017]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也可以牵伸装置具有多个辊对,芯纱供给装置给多个辊对中的相邻的2个辊对之间供给芯纱地配置,当向气流纺纱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芯纱供给装置夹持位于该芯纱供给装置内的芯纱的纱端,当芯纱供给气流纺纱装置时,牵伸装置将从芯纱供给装置供给的芯纱与纤维束一起供给空气供给装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0019]图2为图1的纺纱机中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纺纱单元中的芯纱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4A和图4B为图3的芯纱供给装置中的张力付与机构的侧视图;
[0022]图5为图3的芯纱供给装置中的芯纱送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6A和图6B为夹持部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7为表示供给芯纱时的芯纱供给装置的图;
[0025]图8为表示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的芯纱供给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图面的说明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添加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7]如图1所示,纺纱机I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第I端框4和第2端框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细纱(纱线)Y,将该细纱Y卷绕到筒管B上形成卷装P。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细纱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细纱Y断纱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处进行接头动作。第I端框4中收容有用来使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空气捻回流等的空气供给源和/或使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流的吸引源等。
[0028]第2端框5上收容有用来给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提供动力的驱动电动机等。在第2端框5上设置有机体控制装置E、显示部D和输入键K。机体控制装置E集中管理和控制纺纱机I的各部分。显示部D能够显示有关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和/或状态的信息等。操作人员通过使用输入键K进行适当的操作,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
[0029]以下的说明中,将纱条S、纤维束F和细纱Y的行走路径上,供给纱条S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细纱Y被卷绕的一侧称为“下游侧”。将接头台车3的细纱Y行走的一侧称为“前侧”,将其相反一侧称为“后侧”。本实施形态中,沿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通道(图示省略)设置在纺纱机I的前侧。操作人员能够从作业通道进行各纺纱单元2的操作及监视等。
[0030]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和芯纱供给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8、细纱监视装置9、张力传感器10、纱线存积装置11、给蜡装置12和卷绕装置13。这些装置使上游侧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为上侧(即下游侧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为下侧)地用机体框直接或间接地支承着。
[0031 ] 单元控制器15设置在每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中,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单元控制器15根据从机体控制装置E输出的信息(信号)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
[0032]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S。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走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中间辊对18和前辊对19。各辊对16、17、18、19具有底辊和顶辊。底辊由设置在第2端框5上的驱动电动机或设置在各纺纱单元2中的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对中间辊对18的顶辊设置龙带18a。对中间辊对18的底辊设置龙带18b。
[0033]芯纱供给装置7从芯纱卷装CP退绕芯纱C,给牵伸装置6供给芯纱C。具体为,芯纱供给装置7从中间辊对18与前辊对19之间(相邻的2个辊对之间)往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上供给芯纱C。由此,芯纱C与纤维束F —起被供给气流纺纱装置8。
[0034]气流纺纱装置8以芯纱C为芯,给被牵伸装置6牵伸过的纤维束F通过空气的捻回流付与捻,生成细纱Y。细纱监视装置9在气流纺纱装置8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监视行走的细纱Y的信息,根据监视到的信息检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