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258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纤生产的上油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涤纶是中国的商品名称,它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一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0003]锦纶是中国的商品名称,它的学名叫聚酰胺纤维;有锦纶一 66,锦纶一 1010,锦纶一 6等不同品种。锦纶在国外的商品名又称“尼龙”,“耐纶”,“卡普纶”,“阿米纶”等。锦纶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品种,由于性能优良,原料资源丰富,因此一直是合成纤维产量比车父尚的品种。
[0004]涤纶或锦纶纤维通常是先把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制成纺丝熔体或溶液,然后经过过滤、计量,由喷丝头(板)挤出成为液态细流,接着凝固而成纤维。此时的纤维称为初生纤维,它的力学性能很差,必须经过一系列后加工工序才能符合纺织加工和使用要求。后加工主要针对纤维进行拉伸和热定形,以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为改善初生丝或其成品纤维在后加工及其在后续纺织加工中的加工性能(如集束性、平滑性、抗静电性、开松性等),在制得初生丝之后或在初生丝的后加过程中,要对纤维施以上油剂加工。上油是化纤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上油可使纤维具有平滑柔软的手感,改善纤维的抗静电性,降低纤维与纤维之间及纤维与其他物体间的磨擦,使加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上油是纺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对提高纺丝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丝束的集束性,减少纺丝过程的断头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0005]现有的上油嘴组件包括套管、上油嘴和腔体,套管和上油嘴是间插接后通过侧向螺杆顶紧,这种结构安装不方便,而且密封性不好,上油时套管和上油嘴的连接处容易漏油出来,使用不方便。另外,由于在上油过程中上油嘴受到高速行进的纺丝的磨擦,容易磨损,影响使用寿命,使用效果不好。
[0006]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上油嘴组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组装简单方便且不易漏油的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这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不易磨损。
[0008]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包括套管和上油嘴,上油嘴左端为设在套管内的管状插入端,在套管上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管状插入端的螺钉,在上油嘴内设有腔体与管状插入端相通,腔体右端形成出油孔,套管左端用于连接油管,其特征是所述套管中心具有一段小口径的供油通道,供油通道前端向右延伸形成一个插入管,该插入管位于所述上油嘴的管状插入端内;在所述插入管外设有第一密封圈并且该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管状插入端左端面相抵;在所述套管内壁与所述管状插入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二密封圈;所述上油嘴内位于出油孔的下方还设有耐磨损片,该耐磨损片右端是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头。
[0009]安装时,将上油嘴左端的管状插入端插入套管内,再拧紧螺钉将管状插入端固定在套管内,纺丝上油嘴组件即可安装好,安装简单方便。纺丝过程中,油由供油通道经过插入管流到上油嘴内,由喷丝板下来的丝束经过上油嘴,在出油孔处上油。
[0010]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安装时,将上油嘴左端的管状插入端插入套管内,供油管和上油嘴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油嘴套管形成固接,安装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可压紧相应的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另外相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油;在出油孔下方的设有耐磨损片,耐磨损片耐磨损的能力强而且是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头,在上油过程中可以减少丝束与上油嘴的直接接触,丝束直接与弧形凸头接触,弧形凸头表面光滑,可以减少摩擦,不易损坏丝束表面,耐磨损片不易磨损,以提高上油嘴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耐磨损片是个弧形凸头,表面积大,从出油孔冒出的油可以在耐磨损片上形成一定的积累,从而可确保上油均匀充分。
[0011]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
[0012]所述的出油孔,其口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出油孔的口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这种结构进出油孔内的油多,从出油孔出来的油减少控制在一定量内,上油的时候比较均匀。
[0013]所述插入管右端被倒角成弧形;弧形倒角没有棱角,阻力小,便于管状插入端插入插入管内。
[0014]所述螺孔为上下两个且呈错位设置;这样的结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性更强,安装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套管1、上油嘴2、管状插入端3、螺孔4、腔体5、出油孔6、供油通道7、插入管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耐磨损片11、螺钉12、弧形凸头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包括套管I和上油嘴2,上油嘴2左端为设在套管I内的管状插入端3,在套管I上设有螺孔4,螺孔4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管状插入端3的螺钉12,在上油嘴2内设有腔体5与管状插入端3相通,腔体5右端形成出油孔6,套管I左端用于连接油管,其特征是所述套管I中心具有一段小口径的供油通道7,供油通道7前端向右延伸形成一个插入管8,该插入管8位于所述上油嘴2的管状插入端3内;在所述插入管8外设有第一密封圈9并且该第一密封圈9与所述管状插入端3左端面相抵;在所述套管I内壁与所述管状插入端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二密封圈10 ;所述上油嘴2内位于出油孔6的下方还设有耐磨损片11,该耐磨损片11右端是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头13。
[0022]安装时,将上油嘴2左端的管状插入端3插入套管I内,供油管I和上油嘴2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油嘴套管形成固接,安装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可压紧相应的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另外相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10,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油;在出油孔6下方的设有耐磨损片11,耐磨损片11耐磨损的能力强而且是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头13,在上油过程中可以减少丝束与上油嘴2的直接接触,丝束直接与弧形凸头13接触,弧形凸头13表面光滑,可以减少摩擦,防止发生磨损,以提高上油嘴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耐磨损片11是个弧形凸头13,表面积大,从出油孔6冒出的油可以在耐磨损片11上形成一定的积累,从而可确保上油均匀充分。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所述插入管8右端被倒角成弧形;弧形倒角没有棱角,阻力小,便于管状插入端3插入插入管8内。
[0025]实施例3:
[002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所述螺孔4为上下两个且呈错位设置;这样的结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性更强,安装后使用方便。
[002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包括套管(I)和上油嘴(2),上油嘴(2)左端为设在套管(I)内的管状插入端(3),在套管(I)上设有螺孔(4),螺孔(4)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管状插入端(3)的螺钉(12),在上油嘴(2)内设有腔体(5)与管状插入端(3)相通,腔体(5)右端形成出油孔(6),套管(I)左端用于连接油管,其特征是所述套管(I)中心具有一段小口径的供油通道(7),供油通道(7)前端向右延伸形成一个插入管(8),该插入管(8)位于所述上油嘴(2)的管状插入端(3)内;在所述插入管(8)外设有第一密封圈(9)并且该第一密封圈(9)与所述管状插入端(3)左端面相抵;在所述套管(I)内壁与所述管状插入端(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二密封圈(10);所述上油嘴(2)内位于出油孔(6)的下方还设有耐磨损片(11),该耐磨损片(11)右端是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油孔(6 ),其口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插入管(8)右端被倒角成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其特征是所述螺孔(4)为上下两个且呈错位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包括套管和上油嘴,上油嘴左端为设在套管内的管状插入端,在套管上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管状插入端的螺钉,在上油嘴内设有腔体与管状插入端相通,腔体右端形成出油孔,套管左端用于连接油管,套管中心具有一段小口径的供油通道,供油通道前端向右延伸形成一个插入管;在插入管外设有第一密封圈并且该第一密封圈与管状插入端左端面相抵;在套管内壁与管状插入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二密封圈;上油嘴内位于出油孔的下方还设有耐磨损片,耐磨损片右端是一个向上凸出的弧形凸头;这种用于涤纶或锦纶纤维生产的纺丝上油嘴组件不易磨损、组装简单方便且不易漏油。
【IPC分类】D01D5-096
【公开号】CN204401157
【申请号】CN201420766317
【发明人】陈丹燕
【申请人】厦门市高辉宏工贸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