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64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记录设备包括用作例如打印才几、复印4几和传真才几的记录设 备以及用作例如如计算机或文字处理器等多功能电子装置和如 工作站等输出装置的记录设备。这些设备均具有根据图像信息 在如记录片材或塑料薄板等记录构件(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的构造。根据记录类型这些记录设备可被分成喷墨型、点阵
(wire-dot)型、热型、激光束型等。
当前,特别地,因为喷墨型实现高品质的图像记录和低运 行成本,因此,喷墨型广泛用于家庭使用。期望这样的记录设 备的尺寸和重量减小,而操作和维护效率提高。头盒和储墨器 被构造为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的盒的串行扫描型喷墨记 录设备的维护效率增加。从而,这种类型的喷墨记录设备广泛 用于家庭使用的低成本通用打印机。
日本特开2004-90343号公开了 一种头盒和储墨器被可拆 卸地安装在滑架上的串行扫描喷墨记录设备。该滑架具有当安 装或拆卸头盒时被操作的杆。在记录设备中,将头盒安装在滑 架上,然后沿一个方向操作杆,使得头盒被固定到滑架。然后, 将储墨器安装在滑架上。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构造中,必须在将滑架插入头盒中并且 由安装拆卸操作杆固定头盒之后,将储墨器安装在滑架上。然 而,对于该构造,使用者可能在固定头盒之前将储墨器安装在 滑架上。从而,由于该不正确的操作顺序可能进行错误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使用者由于不正确的顺序在滑架 上错误地安装头盒和储墨器的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包
括滑架,其被构造成在其上可拆卸地安装头盒,头盒包括记 录头和储墨器,头盒被构造成将储墨器可拆卸地安装到头盒, 记录头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储墨器被构造成容纳 墨;以及固定单元,其被构造成将头盒固定到滑架,该固定单 元可在将头盒固定到滑架的第一位置与允许在滑架上安装头盒 以及允许从滑架拆卸头盒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头盒被安装 在滑架上并且固定单元被配置在不同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时,阻 止储墨器到头盒的安装。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
征将变得明显。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 一 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机械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机械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剖视图。 图5 A是示出例如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滑架部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滑架部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例如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滑架部的剖视图。 图7 A是示出例如图1所示的记录设备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7B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7C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墨盒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储墨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滑架部的立体图。 图IO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i殳备的滑架部的立体图。 图ll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滑架部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滑架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例如图l所示的记录设备的滑架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l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 一 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立体 图。图2和图3是分别示出记录设备1的机械单元的立体图。图4 是示出记录设备l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包括给纸部2、输送部3、排纸部4、 滑架部5、恢复部6(图3所示)、头盒7、 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 部8(图4所示)以及盖部9。参照图1至图4,顺次-说明这些部 分的概括构造。 (A)给纸部
给纸部2包括例如堆叠记录片材(未示出)的压板21、进 给记录片材的给纸辊28、分离记录片材的分离辊241以及使记 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置的复位杆22。这些部件被安装到基座 (base) 20。
给纸托盘26被安装到基座20或者盖部9。给纸托盘26保持 堆叠的记录片材。以折叠的方式容纳给纸托盘26。使用时拉出 给纸托盘26。
给纸辊28形成为具有弧形截面的棒状形状。靠近片材基准 设置给纸辊橡胶件,由此进给记录片材。由从马达(下文中被称为AP马达)273经由传动齿轮(未示出)和行星齿轮(未示 出)传递的驱动力转动给纸辊28。在给纸部2设置AP马达273, 并且与恢复部6共用该AP马达273。
可动侧面引导部23可动地设置在压板21处。可动侧面引导 部23规定(regulate)记录片材的堆叠位置。压4反21可绕由基 座20支撑的转动轴转动。由压板弹簧212对压板21施加朝向给 纸辊28的力。在压板21的面对给纸辊28的部分设置分离片213。 分离片213由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从而防止堆叠的记 录片材的双重进给。压板21被构造成由压板凸轮(未示出)使 其与给纸辊28接触或者分离。
一张一 张地分离记录片材的分离辊241被安装到分离辊保 持件24。分离辊保持件24被安装在基座20上。分离辊保持件24 可绕由基座20支撑的转动轴转动。由分离辊弹簧(未示出)对 分离辊保持件24施加朝向给纸辊28的力。离合器弹簧(clutch spring,未示出)被安装到分离辊241。当对离合器弹簧施加 预定载荷或者更高的载荷时,使安装了分离辊2 41的部分转动。 分离辊241被构造成由分离辊释放轴244和控制凸轮(未示出) 使其与给纸辊28接触或者分离。自动给纸(ASF)传感器29检 测压板21的位置、复位杆2 2的位置和分离辊2 41的位置。
此外,使记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置的复位杆22#:可转动地 安装到基座20。由复位杆弹簧(未示出)对复位杆22施加沿释 放方向的力。当记录片材返回时,由控制凸轮使复位杆22转动。
在待机状态下,由压板凸轮释放压板21,并且由控制凸轮 释放分离辊241。此时,复位杆22使记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置, 并且复位杆22被布置在关闭堆叠口的位置,使得堆叠的记录片 材不会进给到给纸辊2 8 。
当开始给纸部2的^:作时,首先,由马达的驱动力使分离辊241与给纸辊28接触,其次,释放复位杆22,并且压板21与 给纸辊28接触。在该状态下,开始记录片材的进给。规定将被 进给到布置在基座20的分离部(未示出)的记录片材的数量。 向由给纸辊28和分离辊241限定的辊隙部进给预定张数的记录 片材。在辊隙部分离预定张数的记录片材,因此,由给纸辊28 输送仅最上面的记录片材。
当记录片材到达包括将稍后说明的输送辊36与夹送辊
(pinch roller ) 37的辊对时,由压板凸轮释放压板21,并且 由控制凸轮释放给纸辊28。由控制凸轮使复位杆22返回到记录 片材的堆叠位置。在由给纸辊2 8和分离辊2 41限定的辊隙部分 离的记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置。
(B)输送部
输送部3被安装到由板金的成型品制成的机架ll。输送部3 包括例如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辊3 6以及4佥测记录片材的P E传 感器(未示出)。输送辊36是表面涂覆有陶瓷微粒的金属轴。 输送辊36被安装到机架11,使得该轴的两端处的金属部由轴承 38支撑。在各轴承38与输送辊36之间设置输送辊拉伸弹簧(未 示出)。当输送辊拉伸弹簧对输送辊36施力时,向输送辊36施 加预定载荷。当施加该载荷时,输送辊36在转动过程中提供稳 定的输送。
以接触的方式在输送辊36处布置多个从动夹送辊37。由夹 送辊保持件30保持夹送辊37。当由夹送辊弹簧31对夹送辊37 施加朝向输送辊36的力时,可以在输送辊36与夹送辊37之间夹 持记录片材。由形成在机架11的轴承支撑夹送辊保持件3 0的转 动轴。当输送记录片材时,与记录片材的输送同步地,使夹送 辊保持件30绕转动轴转动。在输送部3的入口处设置导纸挡板 33和台板(platen) 34, 乂人给纸部2向该入口输送记录片材。导纸挡板33和台板34引导记录片材。导纸挡板33被布置成与机 架11接触并且被装配到输送辊36。当导纸挡板33的转动轴在输 送辊36的轴承上滑动时,可使导纸挡板33绕转动轴转动。此外, 在夹送辊保持件30处设置PE传感器杆321。 PE传感器杆321向 PE传感器传递记录片材的前端或后端的检测结果。
在上述构造中,由夹送辊保持件30和导纸挡板33引导进给 到输送部3的记录片材,并且该记录片材被进给到包括输送辊 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此时,PE传感器检测输送到PE传感器 杆321的记录片材的前端。利用该检测来判断记录片材的记录 位置。在台板34上形成肋部。该肋部在将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与 头盒7之间限定间隙。当由输送马达35的驱动力使包括输送辊 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转动时,沿台板34上的作为基准面的肋部 输送记录片材。此外,形成肋部,使得防止记录片材皱折。
当作为DC马达的输送马达35的转矩经由同步带(未示出) 传递到设置在输送辊36的轴上的带轮(未示出)时,驱动输送 辊36。此外,在输送辊36的转动轴上设置具有节距(pitch) 为每英寸150至300条线(lpi)(即每毫米6至12条线)的标记 的码盘(未示出),用于检测输送辊36的输送量。此外,编码 传感器(未示出)被安装在机架ll的靠近码盘的位置。该编码 传感器读取由码盘检测到的输送量。
在输送辊36的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设置头盒7。头盒7 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头盒7包括喷墨记录头, 用于各种颜色的储墨器可以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该头盒。头盒7 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加热器(未示出)向填充在墨流路(未示出) 中的墨施加热量。该热量引起墨的膜沸腾。该膜沸腾使气泡膨 胀或收缩,引起压力变化。该压力变化使墨从头盒7的喷嘴(未 示出)喷出,因此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
9(C)滑架部
滑架部5包括例如安装头盒7的滑架50。由引导轴52和导轨 111支撑滑架50,该引导轴52用于滑架50的沿与记录片材输送 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往复扫描,该导11 H呆^持滑架5 0的后端以 维持头盒7与记录片材之间的间隙。引导轴52被安装到机架11 。 导轨lll与机架ll形成为一体。
此外,由被安装到机架ll的滑架马达54的驱动力驱动滑架
用例如由橡胶制成的置于同步带541与滑架50之间的滑架减振 器(未示出)将同步带541联接到滑架50。滑架减振器衰减由 滑架马达54和其它部件引起的振动,因此,减少了例如由于振 动在记录片材上的记录图像中将出现的图像不均匀。
与同步带541平行地设置具有节距为150至3001pi(即每毫 米6至12条线)的标记的编码带561 (图3),用于检测滑架50 的位置。此外,在安装于滑架50上的滑架基板(未示出)设置 编码传感器(未示出)。编码传感器读取该标记。在滑架基板处 设置触电(未示出),以在滑架基板与头盒7之间提供电连接。 此外,滑架50设置有用于从滑架基板向头盒7传递信号的柔性 基板(未示出)。
另外,在引导轴52的两端设置偏心凸轮521。当滑架马达 54的驱动力经由传动机构(未示出)传递到偏心凸轮521时, 偏心凸轮521能够使引导轴52沿上下方向升降。当使引导轴52 升降时,由引导轴52支撑的滑架50也相应地升降。从而,即使 当使用具有不同厚度的记录片材时,也能够将滑架50布置在最 佳高度。
此外,自动定位(registration)调整传感器(未示出) 被安装到滑架50。自动定位调整传感器自动地修正从头盒7喷差。自动定位调整传感器是反射 光学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从发光元件产生并且被设置在记录 片材上的预定记录图案反射的光,从而获得最佳的定位调整值。
在上述构造中,由包括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将记录 片材输送到用于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行位置(记录片材输 送方向的位置)。同时,由滑架马达54将滑架50移动到用于形 成图像的列位置(与记录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位置)。因此,头 盒7面对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位置。在该状态下,头盒7响应来 自滑架基板的信号对记录片材喷墨,从而形成图像。 (D)排纸部
排纸部4包括例如第一和第二排纸辊40和41;棘轮(spur) 42,其被构造成以预定压力与第 一和第二排纸辊40和41接触, 从而可被第 一 和第二排纸辊40和41驱动转动;以及传动机构 (未示出),其将输送辊36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和第二排纸辊 40和41。
第一和第二排纸辊40和41被安装到台板34。第一排纸辊40 被安装在第二排纸辊41的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第一排纸辊40的金属轴设置有多个橡胶部(未示出)。经由惰 轮由输送辊3 6的驱动力驱动第 一 排纸辊4 0 。第二排纸辊41的树 脂轴设置有由弹性体制成的多个弹性构件(未示出)。由第一排 纸辊40的经由惰轮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第二排纸辊41 。
棘轮42均形成为使得由不锈钢制成并具有多个突起部的 薄板与树脂部形成为一体。棘轮42被安装到棘轮保持件43。棘 轮42经由棘轮弹簧(未示出)被安装到棘轮保持件43,每个棘 轮弹簧均是形成为棒状的巻簧。棘轮42包括具有主要产生记录 片材的输送力的第一功能的棘轮以及具有主要防止在记录片材 上进行记录时记录片材飞走的第二功能的棘轮。在与第一排纸
ii辊4 0的橡胶部以及第二排纸辊41的弹性构件对应的位置处布 置具有第一功能的棘轮42。在未被第一排纸辊40的橡胶部或第 二排纸辊41的弹性构件占据的位置处布置具有第二功能的棘 轮42。由棘轮弹簧使棘轮42压向第 一和第二排纸辊40和41 。
利用上述构造,在第二排纸部41与棘l仑42之间夹着由滑架 部5形成图像的记录片材的状态下输送该记录薄片,并且将该 记录薄片排出到排纸托盘46。排纸托盘46被构造成被容纳在前 盖95中。使用排纸托盘46时拉出排纸托盘46。排纸托盘46形成 为其高度朝向前端增加且其高度在两侧端缘比在其它部分高。 因此,排纸托盘46对排出的记录片材的堆叠能力增加。此外, 能够防止排出到排纸托盘4 6上的记录片材的记录面被摩擦。 (E) 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部
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部8 (参见图4 )被布置在记录设备l 的前部,并且具有容纳记录片材的盒81。盒81包括使堆叠的记 录片材与给纸辊821接触的压板822,以分离并进给记录片材。 除了盒81之外,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部8还包括例如进给记录 片材的给纸辊821、分离记录片材的分离辊831、使记录片材返 回到堆叠位置的复位杆824以及用于压板822的力口压.控制单元 (未示出)。这些部件被安装到主体的UT基座84。
可以以两种尺寸一正常尺寸和收缩尺寸使用盒81。根据记 录片材的尺寸选择该尺寸。当使用小尺寸记录片材时,或者当 未使用盒81时,盒81收缩并且被容纳在主体的盖部9中。
给纸辊821形成为具有弧形截面的棒状形状。靠近片材基 准设置给纸辊橡胶件,由此,进给记录片材。经由例如传动齿 轮(未示出)和行星齿轮(未示出)将驱动力从设置在U型翻 转自动两面输送部8的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马达(未示出)传 递到给纸辊821。压板8 2 2包括规定记录片材在压板8 2 2上的堆叠位置的可 动的侧面引导部(guide) 827。压板822可绕由盒81支撑的转 动轴转动。由作为例如安装到UT基座84的压板弹簧(未示出) 的加压,控制单元(未示出)对压板822施加朝向给纸辊821的 力。在压板822的面对给纸辊821的部分处设置分离片(未示 出)。分离片由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从而防止最后剩余 的堆叠记录片材的双重进给。压板822被构造成由压板凸轮使 其与给纸辊821接触或者分离。
此外,在UT基座84处设置具有分离辊831的分离辊保持件 (未示出)。分离辊831 —张一张地分离记录片材。分离辊保持 件可绕由分离基座(未示出)支撑的转动轴转动。由分离辊弹 簧(未示出)对分离辊保持件施加朝向给纸辊821的力。离合 器弹簧(未示出)被安装到分离辊831。当向离合器弹簧施加 预定载荷或更高的载荷时,可以使安装了分离辊831的部分沿 载荷施加方向转动。分离辊831被构造成由分离辊释放轴(未 示出)和控制凸轮(未示出)使其与给纸辊821接触或分离。 超声波(UT)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压板822的位置、复位杆 824的位置和分离辊831的位置。
此外,使记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置的复位杆824被可转动 地安装到UT基座84。由复位杆弹簧(未示出)对复位杆824施 加沿释放方向的力。当记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置时,由控制凸 轮使复位杆824转动。
在待机状态下,由压板凸轮释放压板822,并且由控制凸 轮释放分离辊831。此时,复位杆824使记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 置,并且复位杆824被布置在关闭堆叠口的位置,使得堆叠的 记录片材不会进给到给纸辊821。
当开始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部8的操作时,驱动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马达。因此,分离辊831与给纸辊821接触,释放 复位杆824,并且压板822与给纸辊821接触。在该状态下,开 始记录片材的进给。规定由分离部(未示出)进给的记录片材 的数量。将记录片材进给到由给纸辊821与分离辊831限定的辊 隙部。在辊隙部分离记录片材,因此,由给纸辊821仅输送最 上面的记录片材。
当被分离输送的记录片材到达包括将稍后说明的第一U型 翻转中间辊86和第一 U型翻转夹送辊861的辊对时,由压板凸 轮释放压板822,并且由控制凸轮释放分离辊831。由控制凸轮 使复位杆824返回记录片材的堆叠位置。在由给纸辊821和分离 辊831限定的辊隙部处分离的记录片材返回到堆叠位置。
在给纸部的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设置包括第一 U型翻 转中间辊86和第二U型翻转中间辊87的两个输送辊。两个辊输 送被进给且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两个辊均形成为使得在金属轴 的芯金属的四个至六个部位处设置由橡胶硬度在40度至80度 的范围内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成的橡胶部。夹持记录 片材的第一U型翻转夹送辊861和第二U型翻转夹送辊871由轴 弹簧(axle spring)支撑,从而被安装在与橡胶部对应的位置。 分别向第 一和第二U型翻转夹送辊861和871施加朝向第 一和 第二U型翻转中间辊86和87的力。此外,内引导部881限定记 录片材的输送路径的内侧,而外引导部882限定输送路径的外
挡板883在上述给纸部2与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部8之间 限定用于记录片材的给纸路径的联接部,使得能够在该联接部 平稳地输送从各自输送路径中的任一个输送的记录片材。当记 录片材被进给到包括上述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并且记 录片材的前端与包括输送辊3 6和夹送辊3 7的辊对的辊隙部接触时,致动自动定位调整传感器,因此,获得最佳定位调整值。
经由包括上述输送辊3 6和夹送辊3 7的辊对输送记录有图像的 记录片材,并且该记录薄片通过该辊对。
当进行在第一主面上记录图像、随后还在第二主面上记录 图像的自动两面记录时,记录片材的后端被再次进给到包括输 送辊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并且反向转动驱动该辊对。因此, 反向输送记录片材。当记录片材的后端被再次进给到包括输送 辊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时,夹送辊37被提升机构884提升,并 且在输送辊36与夹送辊37之间设置间隙。因此,记录片材被平 稳地进给到该辊对。在进给记录片材的后端之后,使夹送辊37 降低,并且夹送辊37抵靠输送辊36夹持记录片材。
进给到输送辊3 6和夹送辊3 7的辊对的记录片材通过该辊 对,并且再次进入U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部8的输送路径。在U 型翻转自动两面输送部8中,由包括两面辊891和夹送辊892的 辊对夹持记录片材。在由引导部(未示出)引导记录片材的状 态下,由该辊对输送该记录片材。
然后,记录片材被进给到包括第一和第二中间辊86和87的 两个输送辊,这两个输送辊翻转并且输送#皮进《会和输送的记录 片材。当记录片材通过这些辊时,记录片材净皮翻转。翻转的记 录片材被进给到包括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于是,在记 录片材的背面上记录图像。经由包括上述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 的辊对输送在两面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并且该记录片材 通过该l昆《于。 (F)恢复部
恢复部6包括例如恢复头盒7的泵60、防止头盒7千燥的盖 61以及擦拭头盒7的喷嘴面的刮板62 。使A P马达2 7 3沿第 一 方向转动时操作泵6 0 。恢复部6具有单向 离合器(未示出)。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AP马 达273时,传递并控制驱动力使得操作刮板62、升降盖61并且 开闭阀(未示出),其中,由AP马达273沿第一方向的转动来操 作泵60。利用单向离合器有选择地开闭阀。因此,可以由抽吸 泵60同时抽吸所有颜色的墨,或者可以单独抽吸单一颜色的 墨。
泵60通过使用泵辊(pump roller,未示出)挤压两个管 子(未示出)产生负压。盖61和泵60经由例如阀66;f皮此连通。 当在盖61与头盒7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操作泵60时,泵60从头盒7 抽吸多余的墨和其它物质。盖61设置有盖吸收器(未示出), 以减少抽吸后残留在头盒7的面上的墨量。在打开盖61时,泵 60抽吸并去除附着到盖61的墨,从而防止由盖吸收器吸收并且 残留在盖吸收器中的墨固着到盖61。由设置在将稍后说明的下 壳体99的废墨吸收器(未示出)吸收并保持由泵60抽吸的墨。 由轴上设置有多个凸轮的主凸轮(未示出)控制包括刮板 62的操作和盖61的升降操作的 一 系列操作。由主凸轮操作设置 在刮板62和盖61处的凸轮和臂,从而提供预定操作。可以由如 光电断路器等位置传感器(未示出)检测主凸轮的位置。当使 盖61降低时,刮板62沿与滑架部5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并且擦拭头盒7的表面。刮板62由包括用于擦拭靠近头盒7的喷 嘴的区域的刮板和用于擦拭头盒7的整个面的刮板的多个刮板 构成。当刮板62移动到最深位置时,刮板62与刮板清洁器(未 示出)接触。于是,去除附着到刮板62的墨和其它物质。 (G)盖部
盖部9包括例如下壳体99、上壳体98、进口盖(access cover) 97、连接器盖(未示出)、前盖95以及侧盖(未示出)。上述部分与机架ll组装并且形成记录设备l的机械单元。盖部9 被设置成包围机械单元的周围。
前盖95包括不使用时可被容纳以关闭排纸口的排纸托盘 46。传感器可以纟企测前盖95是打开还是关闭。
进口盖97被可转动地设置在上壳体98。在上壳体98的上表 面形成开口。可以经由该开口更换储墨器71和头盒7。上壳体 98包括例如检测进口盖97是打开还是关闭的门切换杆(door switch lever,未示出)、传递LED的光用于显示的LED引导部 (未示出)以及对基板的开关起作用的键开关983。此外,给 纸托盘26被安装到上壳体98。当不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来容纳 给纸托盘26。在容纳状态下,给纸托盘26还用作给纸部2的盖。
连接器盖(未示出)覆盖上壳体98和下壳体99之间的连接器部。 安装侧盖(未示出)以从左侧和右侧覆盖上壳体98和下壳体99。
接着,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滑架部5的细节。
图5A、图9、图10、图12、图13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实施例 的记录设备1的滑架部5的立体图。图5B是滑架部5的俯视图。 图6和图11是滑架部5的剖视图。图7A、图7B和图7C是分别示 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头盒7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根 据该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储墨器71的立体图。
为了便于说明,如图l所示,假设X方向表示主扫描方向, Y方向表示副扫々笛方向,并且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
参照图10,滑架部5包括滑架50、滑架盖53及头设定杆(杆 构件)51,该头设定杆51用作将安装头盒7可拆卸地安装在滑 架50上的固定单元。此外,参照图6,滑架50具有摆动盖531。 摆动盖531包括滑架50的触点921 。触点921用作滑架50的第二 电触点部。触点921被构造成与头盒7的触点面703(参见图7C)
17电连接。触点面703用作第一电触点部。
参照图5A,滑架盖53具有引导槽5301和5302,当头盒7 被安装到滑架50上时,该引导槽5301和5302引导头盒7;以及 接合孔5303 (图5B所示),其用于固定储墨器71。此外,参照 图5B,滑架50具有用于定位头盒7的抵接面。特别地,滑架50 包括X方向抵接面501a和501b、 Y方向抵4妄面501c和501d 、 Z 方向抵接面50le和50lf 、 X轴转动抵接面501 g以及Z轴转动抵 接面501h。
参照图6和图11,当使头设定杆51绕转动轴51a转动时该头 设定杆51可动。在转动轴51a的两端部设置偏心凸轮515和 516。参照图5A,头设定杆51还具有将头盒7压向滑架50的加 压部。加压部由两个头加压弹簧513和514形成。
参照图6和图11,当头盒7被安装到滑架50上时,在面对头 盒7的背面的位置处布置摆动盖531。在摆动盖531的上部,该 摆动盖531具有与头设定杆51的转动轴51a平行的转动轴 531a。摆动盖531可绕转动轴531a转动。当摆动盖531接收由 加压部(未示出)绕转动轴51a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时, 使触点921压向触点面703。在摆动盖531的触点921的表面上 的两端部,在与头设定杆51的偏心凸轮515和516对应的位置处 形成突起部531d和531e。
参照图7A,头盒7具有将头盒7引导插入到滑架50中的引导 轴7011和7012。此外,在头盒7的上部,头盒7具有凸轮面7i 和7j。由头设定杆51固定凸轮面7i和7j。
如图7A和图7B所示,头盒7包括X方向抵接面7a和7b、 Y 方向抵接面7c和7d、 Z方向抵接面7e和7f、 X轴转动抵接面7g 以及Z轴转动抵接面7h。
图7C所示的触点面703与靠近喷嘴70设置的加热器板(未
18示出)连接。在头盒7被安装在滑架50上的状态下,由加压部 将摆动盖531的触点921压到触点面703。因此,触点面703经 由触点921与滑架基板电连接,因此允许电信号的传递和接收。
参照图8 ,储墨器71具有覆盖并密封墨用容器空间的上部 的上盖711。上盖711具有空气连通口 71a。此外,在位于储墨 器71的一侧的表面71c处形成保持爪71b。保持爪71b可以与图 7A所示的头盒7的保持孔702接合。在位于储墨器71的另 一侧 的表面处一体地形成可弹性变形的锁定杆71e。在锁定杆71e形 成锁定爪71f。锁定爪71f可以与图5B所示的滑架盖53的接合孔 5303接合。利用该构造,储墨器71被固定到头盒7。
接着,说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滑架50上安装 头盒7的操作。
为了便于说明,假设"第一位置"表示在头设定杆51固定 头盒7的状态下头设定杆51的位置。此外,假设"第二位置" 表示在释放头设定杆51从而允许在滑架50上安装头盒7以及从 滑架5 0拆卸头盒7的状态下头设定杆51的位置。
图5A示出当头设定杆51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滑架部5。在该 状态下释放用于引导头盒7的设置在头设定杆51的引导槽511 和512以及滑架盖53的引导槽5301和5302。
首先,图7A所示的头盒7的引导轴7011和7012沿着头设定 杆51的引导槽511和512以及滑架盖53的引导槽5301和5302大 致垂直地插入到滑架50。图9示出了该状态。
然后,使头设定杆51向上转动,并且将头设定杆51配置在 第一位置处以使其与头盒7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完成了头盒7 到滑架50的安装。图10示出了该状态。
此时,图5A所示的头设定杆51的头加压弹簧513和514与 图7A所示的头盒7的凸轮面7i和7j接触。从而,沿Z方向压头盒7。然后,头盒7的抵接面7e和7f与滑架50的抵接面501e和501f 接触。从而在Z方向上定位头盒7。此外,头盒7的4氏接面7a和 7b与滑架50的水H妻面501 a和501b4姿触。乂人而在X方向上定4立头 盒7。此外,头盒7的抵接面7c和7d与滑架50的抵接面501c和 501d接触。从而在Y方向上定位头盒7。此外,头盒7的抵接面 7g和7h与滑架50的抵接面501 g和501 h接触。从而在绕X轴和Z 轴的方向上定位头盒7。
图6示出了尽管头盒7被插入到滑架50中、但是头设定杆51 被配置在第二位置并且头盒7未被头设定杆51固定的状态。在 该状态下,头设定杆51的偏心凸轮515和516与摆动盖531的突 起部531d和531e接触。此时,当由偏心凸轮515和516按压摆 动盖531的突起部531d和531e以使其远离头盒7移动时,触点 921与触点面703分离。
头设定杆51的偏心凸轮515和516中的每 一 个的与转动轴 51a垂直地延伸的截面形成为使得从转动轴51a朝向触点面703 的径向长度随着头设定杆51向上转动而减小。因此,当使头设 定杆51向上转动时,在由加压部使突起部531d和531e与偏心凸 轮515和516接触的状态下,摆动盖531与头设定杆51的转动同 步地移动。也就是说,头设定杆51的触点921朝向触点面703 移动了与偏心凸轮515和516中的每一 个的径向长度的减小量 对应的距离。然后,摆动盖531与偏心凸轮515和516分离。此 时,由加压部将触点921压到触点面703。
触点921由多个导电性弹性体或者弹性构件形成。当触点 921发生弹性变形时,由于触点921的弹性恢复力,对触点921 施加朝向触点面703的偏压力。摆动盖531的加压部的加压力比 触点921的偏压力大。因此,在触点921与触点面703接触的状 态下,可以由触点921的偏压力在触点921与触点面703之间建立可靠的电连接。图ll示出了该状态。
接着,说明将储墨器71安装到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
的头盒7的操作。
图10示出了头盒7被插入到滑架50并且头设定杆51被配置 在第一位置的状态。此时,由头设定杆51固定头盒7,并且已 经完成头盒7的安装操作。在该状态下,储墨器71被安装到头
合7
当储墨器71将被安装到头盒7时,首先,图8所示的形成在
墨器71的锁定杆71e的锁定爪71f与图5B所示的滑架盖53的接 合孔5303接合。因此,储墨器71被固定到头盒7,并且完成安 装操作。图13示出了该状态。与上述安装操作类似,安装预定 数量的储墨器71。
如上所述,当操作顺序正确时,可以在滑架50上安装头盒 7和储墨器71。
图9示出了尽管头盒7被插入到滑架50中、但是头设定杆51 被配置在不同于第 一位置的位置处并且头盒7未被头设定杆51 固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试图将储墨器71安装到头盒7上, 如图12所示,头设定杆51阻挡将储墨器71插入到头盒7中的安 装路径的一部分,并且阻止储墨器71的插入。因此,储墨器71 不能被安装到头盒7。
如上所述,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l,在头盒7未被 头设定杆51固定到滑架50的状态下,头设定杆51阻止储墨器71 的安装,因此不能安装储墨器71。从而,可以防止使用者不正 确地进行在滑架50上安装头盒7和储墨器71的操作顺序。
此外,参照图ll,仅当通过在第一位置配置头设定杆51来 正确地固定头盒7时,才能在触点921与触点面703之间建立电连接。此时,滑架50与头盒7电连接。相反,如图6所示,在头 设定杆51被配置在不同于第一位置的位置处、且头盒7未被头 设定杆51固定的状态下,在触点921与触点面703之间未建立电 连接。此时,滑架50未与头盒7电连^^。特别地,当未正确地 固定头盒7时,不允许在滑架50与头盒7之间传递和接收电信 号。即使当在该状态下将储墨器71安装到头盒7时,头盒7的记 录头也不能操作。因此,使用者可以意识到头盒7被错误地固 定。使用者可以通过正确的操作顺序来安装头盒7和储墨器71。 接着,说明从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头盒7拆卸储墨 器71的操作。
为了在如图13所示的储墨器71被安装到滑架50的状态下 拆卸储墨器71,首先,推图8所示的锁定杆71e,使得锁定爪71f 与滑架盖53的接合孔5303脱离。然后,向上推锁定杆71e,因 此,从头盒7拆卸储墨器71。与上述拆卸操作类似,从头盒7拆 卸预定数量的储墨器。
接着,说明从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1的滑架50拆卸头 盒7的l喿作。
参照图IO,为了在未安装储墨器71的状态下从滑架50拆卸 头盒7,首先,使位于第一位置的头设定杆51向下转动至第二 位置。此时,图5B所示的头设定杆51的引导槽511和512以及 滑架盖53的引导槽5301和5302获得允许图7A所示的头盒7的 引导轴7011和7012通过的开口宽度。图9示出了该状态。在该 状态下,当向上拉头盒7时拆下头盒7。
头设定杆51的第二位置可以是头设定杆51已经转动到最 低位置的位置。然而,只要可以拆卸储墨器71,第二位置可以 是头设定杆51的转动路径中的中间位置。
当头设定杆51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路径
22中的中间位置时,引导槽511、 512、 5301和5302的开口宽度 小于引导轴7011和7012的宽度。因此,不能从滑架50拆下头盒 7。
图13示出了储墨器71被安装到头盒7的状态。在该状态下, 储墨器71存在于向下推位于第 一位置的头设定杆51的操作路 径中,因此,储墨器71阻止头设定杆51的转动。如上所述,在 安装储墨器71的状态下,头设定杆51不能被操作到可拆卸头盒 7的第二位置。从而,不能从滑架50拆卸头盒7。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头设定杆5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 的转动过程中,首先,头设定杆51的偏心凸轮515和516与摆动 盖531的突起部531d和531e接触。因此,当4吏头i殳定杆51进一 步向下转动时,在由加压部使突起部531d和531e与偏心凸4仑 515和516接触的状态下,摆动盖531与头设定杆51的转动同步 地移动。也就是说,头设定杆51的触点921远离触点面703移动 了与偏心凸轮515和516中的每一个的径向长度的增加量对应 的距离。因此,触点921与触点面703分离。图6示出了该状态。
如上所述,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l,在头盒7的每 次拆卸操作,触点92l返回到触点921与触点面703分离的位置。 从而,可以防止^f吏用者在每次操作中不正确地进行在滑架50上 安装头盒7和储墨器71的操作顺序。 变型例
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构造仅是典型构造,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关于在头盒未被固定到滑架的状态下阻止储墨器安 装到滑架的部分,该部分不限于使用用于将头盒固定到滑架的 杆的构造,只要可以获得阻止效果,就可以是任何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使用者由于不 正确的顺序在滑架上错误地安装头盒和储墨器的记录设备。
23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 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等同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记录设备,其包括滑架,其被构造成在其上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头盒,所述头盒包括记录头和储墨器,所述头盒被构造成将所述储墨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头盒,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所述储墨器被构造成容纳墨;以及固定单元,其被构造成将所述头盒固定到所述滑架,所述固定单元能够在将所述头盒固定到所述滑架的第一位置与允许在所述滑架上安装所述头盒以及允许从所述滑架拆卸所述头盒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头盒被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并且所述固定单元被配置在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时,阻止所述储墨器到所述头盒的安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 头盒被安装在所述滑架上且所述固定单元被配置在不同于所述 第 一位置的位置时,由于所述固定单元的一部分位于将所述储 墨器安装到所述头盒的安装轨迹内,因此阻止所述储墨器到所 述头盒的安装。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将安 装了所述储墨器的所述头盒安装在所述滑架上时,阻止所述固 定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将安 装了所述储墨器的所述头盒安装在所述滑架上时,由于所述储 墨器的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固定单元从所述第 一位置向所述第 二位置移动的移动專九迹内,因此阻止所述固定单元的所述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单元可绕转动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并且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杆构件,该杆构件包括被构造成将所述头盒压向所述滑架的加压部。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盒具有第一电触点部,并且所述滑架具有被构造成与所述第 一 电触点部电连接的第二电触点部,其中,在将所述头盒安装在所述滑架上的状态下,当所述 固定单元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电触点部与所述 第二电触点部电连接,当所述固定单元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 时,所述第一电触点部不与所述第二电触点部电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 固定单元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电触点部被配置 在所述第二电触点部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部接触并且与所述第一 电触点部电连接的位置,当所述固定单元从所述第 一 位置向所 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二电触点部与所述第一电触点部分 离。
全文摘要
一种记录设备,其包括将头盒固定到滑架部的头设定杆。头设定杆可在将头盒固定到滑架部的第一位置与允许在滑架部上安装头盒以及从滑架部拆卸头盒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头盒被安装在滑架部上并且头设定杆被布置在不同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时,阻止储墨器到头盒的安装。
文档编号B41J25/00GK101445004SQ200810180128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9日
发明者今野雅之, 木田朗, 杉山范之, 田口基之, 西端望, 龟山文惠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