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20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基于记录数据从设置在记录头中的喷墨口喷出墨滴,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设备通常包括记录头,在该记录头中,喷墨口和用作包括加热器和压电元件并适于喷出墨滴的能量生产器的记录元件相互对应i也布置。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墨滴喷出在记录区域中,以进行记录扫描。沿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供给记录介质。重复进行记录扫描和记录介质的供给,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由于如电源的高成本等原因,难以提供足以使喷墨记录设备从记录头的每个喷墨口列(记录元件列)中的所有喷墨口同时喷出墨滴的大电源容量。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以时间分割的方式驱动记录元件。现在将说明该时间分割驱动。对于每个喷墨口列,记录元件被分成多个组,且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被分配不同的块(block)。属于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同时或基本上同时被驱动,而各个块中的记录元件以某一时间间隔被顺次驱动。进行记录元件的驱动一个周期,从而驱动所有的记录元件。沿主扫描方向重复这个驱动才喿作,以在与一4亍主扫描相对应的记录区域中进行记录。在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的安装误差或者记录头的组装误差可能会使记录头在被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上时倾斜。因此,可能出现根据这-一倾斜而形成的点位置偏移,称为倾斜偏移。将参照图30和图31详细说明该倾斜偏移。图30示出在记录头被理想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的情况下,即,在没有发生倾斜偏移的情况下,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配置。在图30中,记录头11平行于由箭头B所示的副扫描方向安装,并沿由箭头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从左至右移动经过记录介质12。如图30所示,记录介质12沿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从下向上供给。图30的顶侧是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而图30的底侧是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对应于记录头ll的128个喷墨口13布置的记录元件(未示出)被分成8个组(组()至组7),每一组均具有16个记录元件。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被分配不同的块,且同一块中的记录元件单元以某一时间间隔^皮顺次驱动。在这个例子中,记录元件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依次被分成组0至组7,每一组均具有16个记录元件。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按顺序被分配块()至块15。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以块O、块l、块2.....和块1.5的顺序被驱动,从而完成1个周期的驱动。在没有倾斜偏移的情况下,由块0至块15的记录元件的l个周期的驱动形成的点形成在同一列(具有一个像素宽度的区域)内。图30示出通过以块0至块15的顺序驱动记录元件并给记录元件分配三列记录数据(即,第一列至第三列)而在记录介质12上形成的点的配置。这样,通过每一组记录元件的l个周期的驱动而形成的点被布置在同一列中,从而获得了高记录品质的图像。图31示出当利用与图30所示的结构类似的结构记录图像时,由于出现倾斜偏移而导致的点的配置。如图31所示,由被分配到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形成的点沿主扫描方向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移位。此外,可能在位于将被布置点的目标列的外侧的位置处形成一些点。例如,对于组2,块0至块3的四个点形成在目标列的外侧。由于出现这种倾斜偏移,点可能形成在目标列的外侧的位置处,这导致图像品质劣化。已经提出了通过设置被构造成检测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的检测器、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改变记录头的喷出定时来校正倾斜偏移的技术。日本特开2004-09489号7>报说明了一种一皮布置成通过时间分割驱动来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根据倾斜偏移改变从记录缓冲器读取的记录数据的位置,以改变记录头的喷出定时。参照图32和图33说明日本特开2004-09489号公报中所述的倾斜偏移的4交正方法。曰本特开2004-09489号公报中说明的喷墨记录设备具有与图3()中所示的结构类似的结构。也就是说,设置在记录头ll中的记录元件被分成8个组组0至组7,每一组均具有16个记录元件,且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被分配序号为0至15的块。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以块0、块l、块2.....块15的顺序被驱动。将结合记录头11的所有喷墨口13均用于在从第一列至第三列的三列区域中形成点、以记录图像的例子*会出下面的说明。在这个例子中,记录头11在被安装到记录介质12时顺时针倾斜,从而引起由位于记录头ll两端的喷墨口13形成的点的位置沿主扫描方向移位约—列的倾斜偏移。图32是示出分配到组0至组7的记录元件的喷嘴编号、驱动顺序、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图32中示出的点位置表示在没有倾斜偏移时形成在记录介质12上的点的示意性配置。喷嘴编号是临时分配给各个记录元件的序号,且记录元件从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的记录元件按顺序被分配喷嘴编号0至127。在日本特开2004-09489号公报中,对于每一纽.,根据倾斜偏移改变从记录纟爰冲器读取记录数据的位置。在一列倾斜偏移的情况下,如图32所示,从相对于本来的列沿主扫描方向移位一列的位置处读耳又分配给组4至组7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具体地,记录数据被分配给组0至组3的记录元件,从而在第一至第三列的区域中形成点。另一方面,通过改变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给组4至组7的记录元件分配记录数据,从而在第二至第四列的区域中形成点。图33示出由于以参照图32所述的方式改变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点的实际配置。在图33中,在与组4至组7相对应的记录介质12上示出的空心圆表示当在没有进行上述校正的情况下而将第一列的记录数据分配给组4至组7的记录元件时将形成的点。作为日本特开2004-()9489号^^才艮中所述的倾斜偏移的校正结果,在相对于由空心圓表示的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向右偏移一列的位置处形成用于组4至组7的,S。从而,如从图33明显看出的那样,可以在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减少同一块中的点沿主扫描方向的偏移量。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09489号公氺艮中所述的校正方法中,可能产生其它问题。在这个方法中,对于一组内的所有记录元件,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均发生变化。从而,对于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已经变化的组,可能存在位于本来的列的外侧的点。例如,以组6的第一列为例,在没有进行倾斜偏移的校正的情况下,块12至块15的四个点位置在第一列中,而块0至块11的其余12个点相对于第一列布置在左侧。如果进行了倾斜偏移的校正,则在该组内的所有记录元件均被记录在第二列中时分配用亍第一列的记录数据,块12至块15的四个点位置在第二列中,而不是本来的第一列中。而且,根据记录头的倾斜量,类似于组1至组3,可能存在布置在本来的列外侧的位置处的点没有被校正的组。日本特开2004-09489号7>才艮中所述的4吏正方法可以减少由倾斜偏移引起的图像品质的劣化。然而,点可能布置在正确区域外侧的位置处。此外,如果记录头的倾斜量小,则可能存在没有进行校正的組,并且在本来的列外侧的点可能没有一皮校正。因此,在这种现有的校正倾在+偏移的方法中,对于防止图像品质的劣化的程度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由倾斜偏移引起的图像品质的劣化的记录设备。#4居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记录i殳备沿主扫4葛方向扫4笛"i己录头,以对记录元件的多个块进行时间分割驱动,该记录头包括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列,每一块均包括位于记录元件列中的离散位置处的记录元件。该记录设备包括存储单元'其被构造成储存记录数据项;获得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得关于记录元件列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信息;第一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记录元件为单位改变记录数据项沿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该记录数据项被储存在存储单元中并被分配给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每一组均包括在记录元件列中的属于各块的连续的记录元件;以及第二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组为单位改变记录数据项沿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记录设备沿主扫描方向扫描记录头,以对记录元件的多个块进行时间分割驱动,该记录头包括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列,每一块均包括位于记录元件列中的离散位置处的记录元件。该记录设备包括存储单元,其被构造成储存记录数据项;获得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得关于记录元件列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信息;第一读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记录元件为单位读取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记录数据项,使得属于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基本上同时被驱动;以及第二读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组为单位读取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记录数据项,使得属于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基本上同时被驱动,每一组均包括在记录元件中的属于各块的连续的记录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记录设备沿主扫描方向扫描记录头,以对记录元4牛的多个块进4亍时间分割驱动,该记录头包括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列,每一块均包括位于记录元件列中的离散位置处的记录元件。该记录设备包括存储单元,其被构造成储存记录数据项;获得单元,其被构造成荻得关于记录元件列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信息;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组为单位改变记录数据项的存储位置,该数据项沿主扫描方向被储存在存储单元中并被分配给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每一组均包括在记录元件列中的属于各块的连续的记录元件;以及读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记录元件为单位读取已被改变单元改变存储位置的记录数据项,使得属于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基本上同时被驱动。才艮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皮构;麦成对于记录元件,可以分开改变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或存储位置,并且可以减少由倾斜偏移引起的图像品质的劣化。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图l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倾斜偏移校正中的喷嘴编号、块、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图2是示出由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倾斜偏移校正而获得的点位置的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外部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头的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头的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头的喷墨口表面的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图8是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的内部方框图。图9是示出第一记录存储器中的记录数据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写在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block-driving-orderdatamemory)中的块驱动顺序数据的例子的图。图11是示出被构造成驱动记录头的驱动电路的图。图12是示出块使能信号(blockenablesignal)的驱动定时的图。图13是示出4交正第一实施例中的倾^H扁移的过程的概略的流禾呈图。图1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测试图案的例子的图。图15A和图15B是示出已发生倾斜偏移的测试片以及示出点列的图(,图〗6是示出在主扫描方向的上游点和下游点之间的偏移图17A和图17B是示出具有均一的记录密度且没有黑边或白边的测试片的图。图18是示出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以表的形式限定的校正信息的图。图19是示出在逆时针方向的倾斜偏移的校正中的喷嘴编号、块、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图2()是示出由于逆时针倾斜偏移的校正而形成的点位置的图。图21是示出在分散驱动(distributeddriving)的倾在十偏移的校正中的喷嘴编号、块、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图22是示出由于在分散驱动中的倾斜偏移的校正而形成的点位置的图。图23是示出利用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校正倾斜偏移的方法的图。图24是示出在向前扫描时利用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校正倾斜偏移的方法的图。图25是示出在反向扫描时利用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校正倾斜偏移的方法的图。图26是示出在反向扫描时利用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校正倾斜偏移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7是示出利用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校正记录元件列的倾斜偏移的方法的图。图28是示出利用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校正另一记录元件列的倾斜偏移的方法的图。图29是示出包括在校正值存储单元中设定的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的校正信息的图。图3()是示出在没有倾斜偏移的情况下形成的点位置的图,,图31是示出在存在倾斜偏移的情况下形成的,存、位置的图。图32是示出在日本特开2004-09489号7〉才艮中所述的倾斜偏移的校正中的喷嘴编号、块、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图33是示出由于日本特开2004-09489号么、报所述的倾在牛偏移的才交正而形成的点位置的图。图34A和图34B是示出形成一个测试片的过程的图。图35是示出水平-垂直(HV)转换操作的图。图36是示出第二记录存储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7是示出储存在第二记录存储器中的记录数据的配置的示意图。图38是示出第三记录存储器的结构的图。图39是示出用于数据选择单元215以选择记录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图40是示出仅利用一个锁存单元进行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图41是示出从第三存储器读取记录数据时的定时图。图42是示出在累计次数22时传送数据的产生的示意图。图43是示出在累计次数34时传送数据的产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在说明书中,术语"记录"不仅表示形成如文字和图形等重要信息,而且广义上表示不考虑其是否重要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形状、图案或任意其它对象,以及介质的修改。这种形成和修改可以被人眼感知或不被人眼感知。术语"记录介质"不仅表示通常用于记录设备的纸张,而且广义上表示如一块布、塑料膜、金属板、玻璃板、陶瓷板、一块木头、或一张皮革等可接收墨的介质(mk-a^eptablemedium)。类似于上述术语"记录",术语"墨"应被广义解释,术语"墨"表示可以被施加到记录介质上以形成图像、形状、图案或任何其它对象的液体,以修改记录介质,或者进行墨处理。墨处理的例子包^舌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墨中的着色材料的凝固和不溶解。除非特別说明,术语"记录元件"(也被成为"喷嘴")一般表示被构造成产生用于喷墨口或与其连通的液体路径以及用于喷墨的能量的元件。第——实施例将参照图3说明才艮据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喷墨记录设备10()包括自动供给部101,其被布置成将如纸张等记录介质一张一张地自动供给到喷墨记录设备100的主体的内部;以及传送部1()3,其^皮布置成将从自动供给部101—张一张地供给的记录介质传送到预定的记录位置并且将记录介质从记录位置传送到排出单元102。喷墨记录设备100还包括记录单元,其被布置成在被传送到记录位置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期望的对象;以及恢复单元1()8,其被布置成对记录单元进行恢复处理。记录单元包括滑架105,其由滑架轴104支撑,以使滑架:1()5可沿由箭头X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以及记录头ll(图3中未示出),其可拆卸地安装在滑架105上。滑架1()5设置有与滑架105接合以将记录头11引导至滑架105上的预定安装位置的滑架盖106。滑架105还设置有顶杆(headsetlever)107,该顶#干107与i己录头ll的盒^呆持体1134姿合以对记录头11施压,从而可以将记录头11设定在预定安装位置处。顶板(未示出)设置在滑架105的上部,以使顶板可相对于顶杆107的轴转动,并被设置成朝向与记录头11的接合部分弹性偏置。顶板的弹性力对顶杆107施力以在对记录头ll施压的同时将记录头11安装到滑架105上。将说明记录头ll的结构。图4和图5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头11的结构。记录头ll是被布置成沿大致垂直于加热器基板的方向喷出液滴的侧f'资i贲,色式(side-shooterbubblejet)(S主册商才示)i己5艮头。i己录头ll包括记录元件单元lll、墨供给单元112和盒保持体113。记录元件单元111包括第一记录元件114、第二记录元件115、第一板116、电气商己线带(electricalwiringtape)118、电接触基板119、和第二板117。墨供给单元112包括墨供给构件120、流路形成构件121、接合橡胶122、过滤器123和密封橡胶124。现在将说明记录元件单元lll。通过接合第一板116和第二板117以形成板接合构件125、然后将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安装到板接合构件125上来实现记录元件单元111。在层压电气配线带118之后,使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电连4妄,并且密封电连接部分等,从而实现记录元件单元lll。由于对液滴的喷出方向的影响而需要高的平面精度,第一板116由厚度为0.5mm至10mm的氧化铝(A1203)材料构成。第一板]1.6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用于将墨供给到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的墨供给口126。第二板1]7是厚度为0.5mm至lmm的单个板状构件,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两个窗口状开口127。开口127的外径大于固定地粘接到第一寿反116的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U5。第二板117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地堆叠在第一板116上,因此形成板接合构件125。第一记录元^牛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纟皮固定地粘接到第一板116的被限定在开口127中的部分的表面。4艮据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的安装精度以及粘合剂的移动等,难以准确实现记录元件单元111。这将引起记录头lll的组装误差,本发明可以克服这个问题。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具有现有的侧喷喷泡式基板结构,该第一和第二记录元件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包括多个喷墨口的喷墨口列14。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5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厚度为0.5mm至lmm的Si基板、由用作墨流路的长槽状通孔形成的墨供给口、以及用作能量生产器的加热器列,该墨供给口和加热器列形成在Si基板上,使得一个加热器列设置在两侧的每一侧处且墨供给口设置在加热器列之间,并且加热器列交4晉布置。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中的每一个还均包括电极部分,从而沿着第一记录元件]l.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的垂直于加热器列的一侧延伸。电极部分被连接到加热器列的加热器,并且在基板的两个外边缘上具有连接垫。电气配线带118可以是巻带式自动粘合(TAB)带。TAB带是带状基材(基膜)、铜箔配线层和覆盖层的层压体。在与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的电极部分相对应的装置孔的两个连接侧上,用作连接端子的内部引线129延伸。电气配线带118通过热固性环氧树脂粘接层被固定地粘接到第二板117的表面,使得电气配线带118的覆盖层与第二板1:17的表面接触。电气配线带118的基膜变成光滑的覆盖面,记录元件单元111的覆盖构件抵靠该覆盖面。电气配线带118与两个记录元件114和115通过超声波热压法或各向异性导电带电连接。对于TAB带,优选使用超声波热压接合的内部引线接合(ILB)。在记录元件单元lll中,电气配线带118的引线129与第一记录元件114和第二记录元件115上的螺柱(studbump)通过ILB接合。在电气配线带118和两个记录元件114与115之间建立电连接之后,用第一密封剂130和第二密封剂131密封电连接部分,以保护电连接部分不被墨腐蚀或不受夕卜部冲击。第一密封剂130主要用于密封安装的记录元件114和115的外周部分,而第二密封剂131用于密封电气配线带118与记录元件114和115的电连4妄部分的前侧。图6A示出记录头11的喷墨口表面140中的喷墨口13的阵列。均包括多个喷墨口13(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包括128个喷墨口13)的喷墨口列141、142、143和144分別喷出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墨滴。记录头ll可以;故构造成例如,各种颜色的喷墨口列141、142、143和14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沿副扫描方向交替布置的两列喷墨口13。作为选择,黑色的喷墨口列141的数量可大于其它颜色的喷墨口列142、143和144的喷墨口13的数量。在第一实施例中,将il明喷墨口列141至144中的一个(例如,黑色的喷墨口列141)。对于其它的喷墨口列,可以类似的方式一交正倾4+偏移。图6B示出具有包括128个喷墨口13的喷墨口歹'J14:1的记录头11。喷墨口列141的上侧的喷墨口13是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的喷墨口,喷墨口13从下游侧至上游侧按顺序被临时分配喷嘴编号()-]27。喷墨口13还被分成组0至组7,每一组均具有从被分配最小的喷嘴编号的喷墨口13开始的16个喷墨口,与每一组中的喷墨口13对应的记录元件从与被分配最小喷嘴编号的喷墨口13对应的记录元件开始按顺序分配块0至块15。以时间分割的方式驱动以这种方式一皮分配块编号的记录元件,从而记录图像。图7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100中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喷墨记录设备10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201和被构造成储存由CPU201执行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202。以光栅为单位从主机200接收的记录数据首先被储存在接收缓冲器203中。储存在接收緩冲器203中的记录数据是已被压缩从而减少从主机20()传送的数据的量的数据。记录数据被展开,然后被储存在第一记录存储器204中。通过HV转换电路205对储存在第一记录存储器204中的记录数据进行水平-垂直(:HV)转换处理,并且将得到的数据储存在第二记录存储器211中(参见图8)。图9示意性示出第一记录存储器204中的记录数据项的配置。储存在第一记录存储器204中的记录数据项与对应于沿纵向的128个记录元件的地址000至0FE相关联。第一记录存储器2()4具有打印清晰度x记录介质的尺寸的4黄向尺寸。例如,如果打印清晰度是1200点每英寸(dpi)且记录介质的尺寸是8英寸,则第一记录存储器204具有大小足以沿横向记录9600点的数据的存储区域。在图9中,用于喷嘴编号()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项被储存在地址()()()的区域bO中。将在喷嘴O的后一列中记录的数据项被储存在地址OOO的区域bl中。类似地,将在后一列中记录的数据项被顺次储存在地址OOO的横向区域中。喷嘴编号127的记录数据项以类似的方式被储存在地址OFE。因此,同一喷嘴编号的数据项被储存在第一记录存储器2()4的同一地址处。然而,实际上,地址()OO至OFE的区域b()中的数据项被记录为第一列,而地址000至0FE的后一区域b1中的数据项被记录为第二列。HV转换电路205对沿第一记录存储器2()4的光栅方向储存的记录数据项进行水平-垂直(HV)转换,并沿第二记录存储器211的列方向储存得到的记录数据项。现在将参照图35说明HV转换操作。在第一实施例中,以16x16数据项为单位进行HV转换。首先,读取储存在第一记录存储器204的地址N+0至N+1E的区域bO中的数据项并将其写入到第二记录存储器211的地址M+0中。然后,;卖取储存在地址N+0至N+1E的区域b1中的数据项并将其写入到第二记录存储器211的地址M+2中。类似地,对地址M+()至M+le重复该操作16次,从而以16x16数据项为单位进行HV转换。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以将以时间分割的方式驱动的组为单位进行HV转换,并且按照从组0至组7的顺序进行HV转换。图36示意性示出第二记录存储器211的结构。由于在记录操作过程中进行了HV转换,因此第二记录存储器211具有两个存储体的结构,其中每一个存储体具有16列,使得可以排它地进行对第二记录存储器211的写入以及从第二记录存储器211的读取。也就是说,如果存储体O用于写入,则从存储体l进行读取,而如果存储体l用于写入,则从存储体O进行读取。图37示出了储存在第二记录存储器211中的记录数据项。记录数据项被储存在第二记录存储器211中,以与128个记录元件相关联。图8是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206的内部方框图。将参照图8说明用于以时间分割方式顺次驱动记录元件的结构。数据重排电路212是用于重排记录数据项的电路。数据重排电路212用于将储存在第二记录存储器211中的记录数据项与128个记录元件相关联地集成为将被同时记录的每一块的7位记录数据项,并且将该记录数据项写入到第三记录存储器213。图38是示出第三记录存储器213的结构的图。在图38中,用于块0至块15的记录数据项按顺序被储存在地址0至F。组0至组7的区域bO中的数据项被储存在块O中,而组0至组7的区域bl中的数据项被l渚存在块l中。第三记录存储器213具有三个存储体的结构,其中,每一个存储体均具有16块数据项,使得能排它地进行写入禾。读取^操作。如果存储体0用于写入,则从存储体1和存储体2进行读取。如果存储体l用于写入,则从存储体2和存储体0进行读取,如果存储体2用于写入,则从存储体0和存储体1进行读取。下面将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存储体进行读取的原因。再次参照图8,传送次数计数器216是被构造成计算传送记录定时信号的次数的计数电路,并且对于每一记录定时信号递增。传送次数计数器216从0至15计数并重置为()。传送次数计数器216还计算第三记录存储器213的存储体值,当传送次数计数器216计算16次时,传送次数计数器216使存储体值加1(+1)。在块驱动顺序存储器214中,块编号0至15的16个分割的记录元件的驱动优先顺序被记录在地址0至15中。例如,在从块编号()顺次驱动记录元件的情况下,块编号O、1、2.....和15按顺序储存在地址0至15中。记录数据传送电路219被构造成响应作为触发器事件的基于例如光学线性编码器产生的记录定时信号使传送次数计数器2H;递增。数据选4f电路215被构造成响应记录定时信号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读取记录数据项,该记录数据项对应于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的值以及由传送次数计数器216计算的存储体值。根据储存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的校正值对读取的记录数据项进行校正,并且与由数据传送CLK生产器218产生的数据传送时钟(CLK)信号(HD—CLK)同步地将校正后的记录数据项传送至记录头11。图IO示出写入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的地址0至15的块驱动顺序数据的例子。在图10中,表示块0和块1的块数据项分别被储存在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的地址0和1。表示块2至块15的块数据项分爿'j被顺次储存在地址2至15。数据选择电i各215响应作为触发器事件的记录定时信号从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的地址0读取作为块使能信号的块数据项OOOl(表示块l的数值)。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读取对应于块数据项0001的记录数据项,然后将该记录数据项传送到记录头ll。类似地,响应随后的记录定时信号,从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的地址1读取作为块使能信号的块数据项1011(表示块ll的数值)。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读取对应于块数据项OO].l的记录数据项,然后将该记录数据项传送至记录头ll。类似地,响应于作为触发器事件的随后的记录定时信号,按照从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的地址2至15的顺序读取块数据项。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读取对应于各个块数据项的记录数据项,然后将记录数据项传送至记录头ll。这样,数据选择电路215读取在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的地址0至15处设定的块数据项。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读取对应于各个块数据项的记录数据项,然后将记录数据项传送至记录头ll,从而记录一列数据。图:ll是被构造成驱动记录头ll的驱动电路的图。驱动记录头ll,使得128个记录元件15被分为16个块,并且驱动被分配到每一-块的16个记录元件。记录数据信号313通过HD—CLK信号314经由串行传送被传送至记录头11.。记录数据信号313由16比特移位寄存器301接收,然后响应锁存信号312的上沿由16比特锁存器302锁存。由四值块使能信号310指定一个块,并且选择在解码器303中展开的指定块的记录元件15。由块使能信号310和记录数据信号313指定的记录元件15由通过与记录元件15相关的AND门305的加热器驱动脉冲信号3:11驱动,并且喷出墨滴以记录图像。图12示出块使能信号310的驱动定时。分割块选择电路能够基于储存在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中的块驱动顺序数据产生块使能信号310。如图12中示出的块使能信号310所示的那样,分割块选择电路被设定成根据由块驱动顺序数据存储器214产生的块驱动顺序数据按照从块0开始至块15的顺序指定〗6个块。因此,在单向记录和双向记录中的向前扫描记录中,响应表示驱动定时的块使能信号310,按照块O、块l、块2.....和块15的顺序驱动记录头11。产生块使能信号310,从而可以在一个周期内等间隔地指定块。现在将概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倾斜偏移的校正。第一实施例的特征是校正点的倾斜偏移。虽然可利用任何合适的方法检测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但是,在图13及随后的图中,作为例子,使用光学传感器获得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氛图13是示出用于才t正点的倾斜偏移的过程的概略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1中,记录用于检测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的测试图案。然后,在步骤S12中,利用光学传感器测量所记录的测试图案的每一个测试片的光学特性,获得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在第一实施例中,测量每一个测试片的反射光学密度作为其光学特性。然后,在步骤S13中,根据获得的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确定4交正信息,并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设定该校正信息。在步骤S14中,根据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设定的校正信息改变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在步骤S15中,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现在将说明步骤Sll中的测试图案的记录以及基于步骤S12中的测量到的光学特性获得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获得的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可以是沿主扫描方向在由喷墨口列141的上游喷墨口13形成的点和由喷墨口列141的下游喷墨口13形成的点之间的偏移量。图14示出步骤S11中的形成在记录介质12上的测试图案的例子。在第一实施例中,该测试图案包括7个测试片4()1至407。记录在测试片401至407附近的如"0"和"+1"等数字有助于识别测试片4()1至407。可不必记录这些凄t字。现在将参照图34A和图34B说明每一个测试片的记录过程。为了简化说明,图34A和图34B中示出了3个上游喷墨口列和三个下游喷墨口列。首先,在记录头的第一次扫描时,利用沿扫描方向以四个点的间隔布置的三个上游喷墨口列记录点图像4]1,每个点图^象411均具有沿副扫描方向的3个点x沿主扫描方向的4个点(参见图34A)。然后,传送记录介质12',在记录头的第二次扫描时,利用三个下游喷墨口列在第一次扫描所形成的空间中记录点图像412,该空间是沿副扫描方向的3个点x沿扫描方向的4个点的区域(参见图34B)。优选地,沿同一方向进行第一次扫描操作和第二次扫描操作,因为对于记录测试片,如果第一次扫描操作与第二次扫描操作的方向不同,则扫描方向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形成点的位置的移位。在7个测试片401至407中的基准测试片中,即在测试片404中,通过第一次扫描操作记录两个点图像411,通过第二次扫描操作在两个点图像411之间记录点图像412。然而,在测试片405、406和407中,在记录点图像412的第二次扫描操作中,下游喷墨口歹'J13的驱动定时被延迟。具体地,点图像412被记录成相对于两个点图像411之间的空间向右移位l/2像素、l像素和3/2像素。另一方面,在测试片403、402和401中,在记录点图像412的第二次扫描操作中,下游喷墨口列13的驱动定时被提前。具体地,点图像412被记录成相对于两个点图像411之间的空间向左移位l/2像素、l像素和3/2像素。图1.5A和图15B是示出存在倾斜偏移时的测试片404以及示出测试片4()4的点列的图。如图15A所示,由于存在倾斜偏移,在测试片404中产生黑边409和白边410。如图15B所示,与黑边409和白边410相对应,产生点重叠的重叠点部分413和未形成点的无点部分414。如图16所示,在存在倾斜偏移时,沿主扫描方向在上游点408和下游点405之间存在偏移L。在测试片4()4中,通过第一次扫描才喿作记录两个点图像411,通过第二次扫描操作在两个点图像411之间记录点图像412。从而,如图15B所示,在每个点图像411和点图像412之间产生重叠点部分或无点部分,这导致图15A中示出的具有黑边409和白边410的测试片4.04。因此,倾斜偏移的发生可在基准测试片4()4中产生黑边和白边。接着,将说明获得倾斜量或者沿主扫描方向在上游点和下游点之间的偏移量的方法。如图17A所示,7个测试片401至407中的标有数字"-2"的测试片402是具有均一的记录密度并且没有黑边或白边的图像。在测试片402中,通过使第二次扫描操作中的下游喷墨口列的驱动定时提前、使得点图像412可以沿主扫描方向相对于两个点图像411之间的空间向左移动一个像素,来记录点图像412。从而,在没有倾斜偏移的情况下,由于上游点408和下游点415的重叠导致将在空间的左侧部分中产生黑边,将在空间的右侧部分中产生未形成上游点和下游点的白边。然而,由于出现了倾斜偏移,如图16所示,沿主扫描方向在上游点4()8和下游点415之间存在偏移L。利用通过使下游喷墨口列13的驱动定时提前而产生的点的位移抵消了偏移L,这产生具有均一的记录密度的测试片。这样,沿主扫描方向存在于上游点408和下游点415之间的偏移L等于一个像素,并且发现已经产生具有沿主扫描方向的4立移的顺时4十倾#f偏移。因此,从通过使下游喷墨口列的驱动定时延迟或提前而记录的多个测试片中选择具有均一的记录密度的图像。因此,可以获得,,义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位移量作为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在使用光学传感器的光学测量中,具有高的反射光学密度的测试片可被检测为没有黑边或白边并具有均一的点位置的测试片。在第一实施例中,简单地说,利用光学传感器选择具有最均一的点位置的测试片,当记录所选择的测试片时,检测沿主扫描方向在上游点和下游点之间的位移量。获得检测到的位移量作为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倾斜量)。然而,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结构。例如,可以测量每个测试片的光学特性,可以检测具有最高的反射光学密度的测试片和具有第二高的反射光学密度的测试片。可以确定两个测试片的反射光学密度之差。如果反射光学密度之差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则具有最高反射光学密度的测试片的偏移量可用作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如果反射光学密度之差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可以使用具有最高的反射光学密度的测试片的偏移量和具有第二高的反射光学密度的测试片的偏移量的平均值。作为选择,在具有最高的反射先学密度的测试片的左侧和右侧,可以根据测试片的光学特性数据通过直线近似或多项式近似确定近似直线或近似曲线。然后,可^人这两条直线或曲线的交点获得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在步骤S13中,根据由步骤S12中的光学特性的测量而检测到的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布置的点的位移量,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设定校正信息。在第一实施例中,校正信息可以是与对于组()至组7中的每一个读取位置均变化的记录数据相对应的记录元件的数量(校正值)。如图1.8所示,以表的形式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设定该校正信息。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中已经出现"-2"的倾斜偏移的情况下,基准组、即组0以及组1的校正值分别被i殳定为0和2。此外,组2、3、4、5、6和7的校正值分别被设定为4、6、8、10、12和14。可根据不同的倾斜量确定各个组的校正值,并且可以多个表的形式预先储存该校正值。作为选择,基准组、即组O的校正值可以被设定为O,可以根据倾斜量确定组7的校正值。可通过简单的计算确定位于组0和组7之间的组的斥交正值。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校正值被设定为O的基准组是组O。该基准组可以是除组O之外的其它组。例如,如果组4用作基准组,则组O、1、2和3的校正值分别被设定为-8、-6、-4和-2。此外,组5、6和7的4交正值分别一皮设定为2、4和6。在步骤S14中,基于以上述方式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设定的校正信息改变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在步骤S15中,基于已经改变读取位置的记录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图l,是示出分配给组0至组7的记录元件的喷嘴编号、块编号、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在图l中,记录数据表示分配给记录元件的第一至第三列的记录数据的读取定时。点位置示意性示出当在没有倾斜偏移的情况下进行记录时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配置。当改变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时,在没有倾斜偏移的情况下获得图l中示出的点位置。然而,由于存在倾斜偏移导致将点布置在本来的列中,这将稍后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如也可以从图l中示出的"记录数据"列中看出的那样,在每一组中,从块编号O的记录元件开始,改变与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记录元件相关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例如,组1的4交正值被设定为2,与块O和l的两个记录元件相关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从被本来的第一至第三列的定时改变为第二至第四列的定时。直至组2的块3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直至组3的块5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和直至组4的块7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并且变为第二至第四列的定时。直至组5的块9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直至组6的块11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和直至组7的块13的记录凄t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并且变为第二至第四列的定时。图2示出由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倾斜偏移的校正而形成在记录介质12上的点位置。在图2中,空心点表示当没有进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倾斜偏移校正时将形成的点。如图2所示,如果已经发生倾斜偏移,则将产生形成在本来的列外侧的点。本来的列外侧的点的数量根据组序号而增加,例如,组l的块()和1的两个点以及组2的块0至块4的四个点。因此,如果已经发生倾斜偏移,则每一组中的形成在本来的列外侧的点的数量随着从记录头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而增加。需要根据形成在本来的列外侧的点的数量,确定每一组中的位置将偏移的点。此外,根据倾斜量,即使同一组中的形成在本来的列外侧的点的数量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倾斜量越大,即使对于同一组,校正值被设定得越大,这导致与读取位置将偏移的记录数据相对应的记录元件的数量增大。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倾斜偏移的校正中,对于每一个记录元件,沿主扫描方向改变分配给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于每一组,改变用于记录的列的位置的点数量可根据倾斜量而改变。例如,如果已经发生倾斜量为"-2"的倾斜偏移,则对于组2,在本来位置的外侧形成块0至块3的四个点。由于组2的校正值被设定为4,因此,分配给块0至块3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由于组3的才交正佳j皮i殳定为6,因此,分配给块0至块5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因此,对于每一个记录元件,分配给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可变化,从而使得仅本来的列外侧的点将根据倾斜量沿主扫描方向偏移。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即使本来的列外侧的点数量随着从i己录头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而增大,每一组的校正值也随着从记录头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而增大,从而使得仅本来的列外侧的点偏移。因此,由于发生倾斜偏移导致形成在本来的列外侧的,泉数量因组而异。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为每一组设定校正值,并且可以改变与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记录元件相关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减少由倾斜偏移引起的图像品质的劣化。在上述说明中,可以对位于本来的列外侧的所有点进行校正。然而,根据倾斜量,可以不对所有的点进行4t正。在该情况下,可以为每一组设定提供最大量的可校正点的校正值来校正倾斜偏移。将说明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校正倾斜偏移的设备的构造的例子。图41是示出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3读取记录数据的定时的定时图。在图41中,术语"累计次数,,是表示从基准值开始算起的记录定时信号的数量的时间轴指标值。如前所述,传送次数计数器的值是指由传送次数计数器216对每个记录定时信号递增的值,且在传送次数计数器216从0至15计算之后被重置为()。写在"触发器信号"区域下方的框内的序号表示在规定定时传送记录定时信号的块编号。在图41中,浅阴影框表示将记录在第一列中的记录数据,无阴影框表示将记录在第二列中的记录数据。深阴影框表示将记录在第三列中的记录数据。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分别将组0、1、2、3、4、5、6和7的校正值设定为0、2、4、6、8、10、12和14。参照图41,对于校正值被设定为O的组O,在累计次数为()至15的时间内记录第一列的记录数据。对于校正值被设定为2的组l,记录定时偏移两个累计次数,在累计次数为2至17的时间内记录第一列的记录数据。现在将说明在才艮据第一实施例的倾斜偏移的校正中产生记录数据的过程。首先,数据选择电路215在累计次数0至15时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23读取存储体0和存储体2的数据项。在累计次数16至31时,读取存储体1和存储体0的数据项。在累计次数32至47时,读取存储体2和存储体1的数据项。在累计次数48至63时,读取存储体l和存储体()的数据项。因此,数据选择电路215根据累计次数从存储体0、存储体1和存储体2中的两个读取数据项。例如,对于累计次数O,读取存储体0和存储体2的数据项。从而,读取块O的记录数据项,即,地址O处的记录数据项(存储体())以及地址2()处的记录数据项(存储体2)(参见图41)。在累计次数22时,读取存储体1和存储体0的数据项,,从而,读取块6的记录数据项,即地址16处的记录数据项(存储体l)以及地址6处的记录数据项(存储体0)。图42是示意性示出在累计次数22时产生传送至记录头11的记录数据(传送数据)的示意图。在图42中,将被传送的记录数据项b0是与组0的累计次数相对应的块的记录元件数据项。由于用于传送的块是块6,因此,记录数据项bO是用于组O的块6的记录数据项,即,将从记录头11的SEG6记录的数据项。记录数据项b7是用于组7的块6的记录元件数据项,即,从记录头11的SEG118记录的数据项。图39是示出数据选择电路215选择记录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将参照图39说明在累计次数22时产生传送数据的方法。当输入记录定时信号时(步骤S301),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的存储体1的地址16读取记录数据,并将该记录数据临时储存在第一内部锁存单元(未示出)中(步骤S302)。然后,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的存储体0的地址6读取记录数据,并将该记录数据临时储存在第二锁存单元(未示出)中(步骤S303)。然后,比较组O的校正值与当前的传送次数计数器值(步骤S304)。在第一实施例中,组O的校正值被设定为O,且等于或小于传送次数6(即,0<6)。从而,地址16的区域b()处的数据被储存在第三锁存单元中(步骤S305)。对组0至组7进行类似的处理。例如,对于组4,校正值被设定为8且传送次数被设定为6,这不满足步骤S3()4的条件。从而,地址6的区域b4处的数据被储存在第三锁存单元中(步骤S306)以上述方式对组0至组7进行处理以获得传送数据项bO至b7。再次参照图42,组0至组3的传送数据项b0至b3是在累计次数22时将被记录的记录数据项,即第二列的记录数据项。另一方面,组4至组7的传送数据项b4至b7是在当ff定日t之'銜10个定时时将被记录的第一列的记录数据项。通过记录数据传送电路219将所产生的记录数据与由数据传送CLK生产器218产生的信号HCL—起传送至记录头11。图43是示意性示出在累计次数34时产生传送至记录头11的记录数据(传送数据)的示意图。在累计次数34时,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31读取块2的记录数据,即,地址22处的记录数据和地址12处的记录数据。参照示出选才奪记录数据的过程的图39的流程图,作为组0至组7的校正值与传送次数计数器值之间的比较结果,组O和l满足步骤S304的校正值和传送次数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地址21处的记录数据作为组0和组1的传送数据项b0和b1,选择地址ll处的记录数据作为组2至组7的传送数据。在第一实施例中,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中读取两个存储体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储存在第一和第二锁存单元中,之后选择数据。将所选择的数据作为传送数据储存在第三锁存单元中。作为选择,可仅使用一个锁存单元进行与上述控制等同的控制。图4()是示出仅使用一个锁存单元进行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在输入记录定时信号(步骤S401)之后,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的存储体1的地址16读取记录数据(步骤S402)。然后,比较组O的校正值和当前的传送次数计数器值(步骤S403)。在第一实施例中,组()的校正值被设定为O,且等于或小于传送次数6(即,()<6)。从而,地址16的区域bO处的数据被储存在锁存单元中(步骤S404)。对组1至组7进行类似的处理。在步骤S404中,仅满足步骤S403中的校正值<传送次数计数器值的条件的组的数据被锁存。然后,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的存储体0的地址16读取记录数据(步骤S4()5)。在该步骤中,不满足步骤S403中的条件的组的记录数据被锁存(步骤S406)。也就是说,满足校正值>传送次数计数器值的条件的组的数据被锁存。对组0至组7进行类似的处理,以获得传送数据项b0至b7。在累计次数22时进行类似控制的情况下,在步骤S404中,仅地址13处的数据项b0至b3被锁存,在步骤S407中,地址3处的数据项b4至b7,皮锁存。在第一实施例中,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中读取两个存储体的数据。然而,对于笫一列,读取存储体O的记录数据和作为前一列的数据的存储体2的记录数据。由于第一列是紧跟在开始记录操作之后的一列,因此,不存在前一列的数据。因此,从存储体2读取的数据被清除,且不用于第一列的记录操作。类似地,对于第四列,读取存J诸体0的记录^:据和作为前一列的数据的存储体2的记录数据。由于第四列是记录操作结束的一列,因此,不存在将被记录在当前列中的数据。因此,从存储体0读取的数据被清除,且不用于第四列的记录操作。因此,利用上述的设备构造,对于每一个记录元件,分配给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可变化。因此,获得倾斜量,并且根据该倾斜量设定每一组的校正值,从而使得仅形成在本来的列外侧的点,皮校正。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减少由倾斜偏移引起的图像品质的劣化。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现在将说明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的手动检测。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获得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由上游和下游喷墨口13形成的点沿主扫描方向的偏移量。然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可以不必设置有光学传感器。在该情况下,由使用者从图1.4中示出的7个测试片4()1至407中在视觉上选择没有黑边或白边且具有均一密度的测试片。然后,使用者可以将关于所选择的测试片的信息(例如,"-2")输入到如个人计算机(PC)等主机,使得该信息可以被传送至喷墨记录设备。作为选择,使用者可以利用设置在喷墨记录i殳置中的输入单元设定关于所选择的测试片的信息。即使在喷墨记录设备设置有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于光学传感器的故障而引起的不便,可以设置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倾斜量的模式和由使用者在视觉上检测倾斜量的模式。将说明逆时4十倾斜偏移的校正。已经借助于在记录头ll顺时针倾斜的情况下校正倾斜偏移的方法说明了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还可4是供对记录头11的逆时针倾斜偏移的校正。在下面的说明中,下游点相对于上游点沿主扫描方向向左偏移一个像素("+2")。这里将不再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这种倾斜偏移的校正中,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将组0、1、2和3的校正值分别设定为14、12、10和8。此外,组4、5、6和7的校正4直被分别设定为6、4、2和()。图19是示出分配给组0至组7的记录元件的喷嘴编号、驱动顺序、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在每一组中,分配给由校正信息指定的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从具有最高喷出优选顺序的记录元件开始偏移。也就是说,分配给组()的块()至块13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分配给组1的块0至块11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分配给组2的块0至块9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以及分配给组3的块0至块7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被改变为第二至第四列的位置。分配给组4的直至块5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项的读取位置、分配给组5的直至块3的记录元件的读取位置、分配给组6的直至块l的记录元件的读fi位置被改变为第二至第四列的位置。图20示出由于图19中示出的倾斜偏移的校正而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配置。根据第一实施例,通过为每一组设定校正值并改变与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来纟交正逆时针倾斜偏移。从而,即使在逆时针倾斜偏移的情况下,仅形成在本来的列外侧的点可以被校正,从而可减少由这种倾斜偏移引起的图像品质的劣化。现在,将说明基于分散驱动的倾斜偏移的校正。在喷墨记录方法中,加热器或压电元件用作向墨施加能量的记录元件,并被布置成喷出墨滴以记录图像。在这种喷墨记录方法中,由于压力波等导致从某一喷墨口喷出的墨滴对相邻的喷墨口的喷嘴部分造成影响,从而使从该相邻的喷墨口的墨的喷出不稳定(这种现象被称为千扰)。因此,期望通过时间分割驱动(分散驱动)进行记录,在该时间分割驱动中,位于离散位置处的记录元件依次被驱动,从而防止墨滴从相邻的喷墨口连续喷出。在利用基于这种分散驱动方法的时间分割驱动来进行倾斜偏移校正的情况下,设定每一组的校正值,使得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将组0、1、2和3的校正值分别设定为0、2、4和6。此外,组4、5、6和7的校正值分别被设定为8、10、12和14。图21和图22是示出在根据基于分散驱动方法的驱动顺序记录的情况下的倾斜偏移校正。图21是示出分配给每一组的记录元件的喷嘴编号、驱动顺序、记录数据和点位置的图。图22示出由于图21中示出的倾斜偏移的校正而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配置。在分散驱动方法中,驱动顺序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顺序不同,并且与读取位置将发生变化的记录数据相对应的记录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元件不同。然而,分配给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从每一组中的具有最高喷出优先顺序的记录元件开始偏移。如还可以从图22中看出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分散驱动的结构中,为每一组设定校正值,并且改变与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对于每一组,仅位于本来的列外侧的点沿主扫描方向偏移,A人而可以减少由倾斜偏移而引起的图{象品质的劣化。现在将借助于在下游点相对于上游点沿主扫描方向向右移位l/2像素时引起的倾斜偏移("-1")来说明比第一实施例的倾#f偏移量'J、的倾在+偏移量的4交正方法。在"-1"的倾斜偏移校正中,组0、1、2和3的校正值分别被设定为O、1、2和3,并且被储存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此外,组4、5、6和7的校正值分别被设定为4、5、6和7。分配给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从每一组中的具有最高喷出优选顺序的记录元件开始偏移。也就是说,分配给组l的直至块O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分配给组2的直至块l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以及分配给组3的直至块2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被改变为第二至第四列的位置。分配给组4的直至块3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分配给组5的直至块4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分配给组6的直至块5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以及分配给组7的直至块6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也被改变为第二至第四列的位..置,,因此,第一实施例还允许对小于一列的小量倾斜偏移进行校正。此外,在倾斜量小的情况下,为每一组设定校正值,从而减少与读取位置将发生偏移的记录数据相对应的记录元件的数量。从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倾斜偏移的校正可应用于小于一列的小量倾斜偏移的校正。将说明通过改变记录数据的存储位置而进行的倾斜偏移的校正。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中,从第三记录存储器213读取由校正值指定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发生变化以校正倾斜偏移。然而,当以列为单位从进行了HV转换处理的记录数据读取数据时,第三记录存储器213可不必设置成基于校正信息改变数据的读取位置。作为选择,基于关于倾斜偏移的信息,记录数据可以被储存在记录存储器中而不是储存第三记录存储器213中。也就是说,存储位置可以改变为单独的记录存储器,从而对于每一组,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点可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可利用现有的方法从单独的记录存储器中读取记录数据。因此,实现第一实施此外,应该理解,当对从主机传送并展开的记录数据进行HV转换处理时,记录数据的存储位置可改变为基于校正信息储存处理后的记录数据的记录存储器。将说明一列以上的倾斜偏移的校正。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倾斜量大,则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设定的校正值也大,由于使用能储存校正信息的存储器处理大量的校正信息,从而导致设备成本增加。例如,由记录头的下游喷墨口形成的点相对于记录头的上游喷墨口形成的点沿主扫描方向向右移位两列。为了校正这种倾斜偏移,例如,基准组、即组0以及组1的作为校正信息的校正值分别被设定为0和4。此外,组2、3、4、5、6和7的校正值分别被设定为8、12、16、20、24和28。因此,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倾斜量大,则作为校正信息被储存的校正值也大,这导致大量的校正信息。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了利用包括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的校正值来校正倾斜偏移的结构。粗计量值是使分配给一组内的所有记录元件的图像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指定数量的列的值。例如,对于给定组,将粗计量值设定为l。该给定组内的所有记录元件的图像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一列。微计量值是使分配给一组内的指定数量的记录元件的图像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的值。例如,对于给定组,将微计量值设定为2。与块0和1的两个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现在将参照图23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倾斜偏移的方法。为了简化说明,对于列O,用一列记录数据来记录图像。此外,在这个例子中,记录头具有64个喷墨口。图23示意性示出由于改变分配给每个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定时,在没有倾斜偏移的情况下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配置。图23示出由布置在记录介质上的点在图23的顶组和底组之间顺时针倾斜1.5列而引起的倾斜偏移的校正的例子,每一歹寸《十应于1200d.pi(约21樣£米)。在这个例子中,由记录元件0至15形成的组0(1801)是基准组。对于组O的记录元件,任一记录元^牛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均不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16至31形成的组1(1802),将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从而,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0至块7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组2(1,803),将粗计量值1和微计量值0设定为校正值。,人而,对于整个组,数据偏移一列。对于组3(1804),将粗计量值1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首先,对于整个组,数据偏移一列。然后,对应于块0至块7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一列。因此,利用基于包括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的校正值进行的倾斜偏移^交正,即-使倾斜量大,也可以减少才吏正倾l+偏移的冲交正信息的量,因此,可以减少图像品质的劣化。也可以利用包括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的4吏正值来进行前述倾斜偏移的校正,即,逆时针倾斜偏移的校正以及基于分散驱动的倾斜偏移的纟交正。利用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来进行倾斜偏移的校正,从而实现防止储存记录数据的第三记录存储器213的容量增大的其它优点。第三记录存储器213具有三个存储体的结构,其中一个存储体用于写入,其余两个存储体用于读取。在该结构中,两个存储体被设置为用于读取操作的区域,从而如果位于本来的列外侧的点向相邻列偏移,则允许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根据倾斜偏移而改变。然而,如果倾斜偏移的量大,则为了使记录数据偏移,需要读耳又区域与三个以上的存储体一般大,从而将记录数据记录在本来的列中。然而,对于整个组,记录数据的存储位置根据粗计量值逐列地改变为第二记录存储器211,从而在不使用与三个以上的存储体一般大的读取区域的情况下,仅每一组的将被校正的点可以偏移一列。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抑制储存记录数据的记录存储器的容量的增大。此外,当从第二记录存储器211读取数据时,对于整个组,数据的读fM立置可以根据粗计量值逐列地改变。从而,如果数据的存储位置改变为单独的记录存储器、使得每--组的由校正值指定的多个点可以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则可以减小所需的存储器容量。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一是供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的往复扫描时校正倾冻+偏移的方法,该往复扫描被称为双向记录。在第二实施例中,利用列O的一列记录数据来记录图像,且记录头具有64个喷墨口。图24、图25和图26示出才艮据第二实施例的才交正倾斜偏移的方法。图24示意性示出由于通过记录头的向前扫描(在图24中,沿着从左至右的方向扫描)进行记录,在没有倾斜偏移时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配置,其中,分配给每个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定时发生变化。图25示意性示出由于通过记录头的向后扫描(在图25中,沿着从右至左的方向扫描)进行记录,在没有倾斜偏移时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配置,其中,分配给每个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定时发生变化。图24和图25示出由于在顶组和底组之间顺时针倾冻牛0.75列而引起的倾斜偏移校正的例子,每一歹'J对应于1200dpi(约2:1微米)。首先,将参照图24说明在向前扫描时引起的倾斜偏移的校正。在这个例子中,由记录元件0至15形成的组()(1901)是基准组。对于组0的^己录元件,任一记录元^牛的记录lt据的读取位置均不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16至31形成的组1(1.902),将粗计量值0和微计量值4设定为校正值。从而,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0至块3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32至47形成的组2(1903),将粗计量值0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0至块7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48至63形成的组3(1904),设定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12。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至块ll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发生偏移。接着,将参照图25说明在与向前扫描反向的扫描时引起的倾斜偏移的冲t正。在这个例子中,由记录元件48至63形成的组3(2004)是基准组。对于组3的记录元件,^壬一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F又位置均不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32至47形成的组2(2003),将粗计量值0和微计量值4设定为校正值。从而,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15至块12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16至31形成的组1(2002),将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15至块8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0至15形成的组0(2001),将粗计量值0和微计量值12设定为校正值。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15至块4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因此,如第一实施例那样,通过利用包括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的校正值进行的倾斜偏移校正,甚至在沿双向记录的每一个向进行的扫描中也能校正倾斜偏移,从而减少图像品质的劣化。应该理解,双向记录中的每一个向的扫描驱动的开始定时适当地变化,从而可以使利用由图24和图25所示的方法校正的数据被记录在同一区域中的点位置在期望的位置处叠置。此外,只要以期望的方式布置校正后利用记录数据形成的点、使得倾斜偏移可以被校正,就可以不对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进行特别限制。图26示出在反向扫描时引起的倾斜偏移的校正的另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对于由记录元件48至63形成的组3(2104),设定粗计量值()和孩i计量值4。从而,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15至块12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32至47形成的组2(2103),将粗计量值O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从而,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15至块8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16至31形成的组l(2102),将粗计量值0和微计量值12设定为校正值,且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与块15至块4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0至15形成的组0(2102),将粗计量值l和微计量值0设定为4交正值。从而,属于组l的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因此,校正后利用记录数据形成的点位置可以被校正,使得倾斜偏移可以一皮才交正,双向"i己录中的每一个向的扫描驱动的开始定时变化,使得在往复扫描中记录的,泉位置可以在期望的位置处叠置。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同时利用具有不同驱动清晰度的多个记录元件列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校正倾斜偏移的方法。图27示出利用具有1200dpi的驱动清晰度的记录元件列A校正点的倾斜偏移的方法,图28示出利用具有600dpi的驱动清晰度的记录元件列B校正点的倾斜偏移的方法。在下面的说明中,记录元件列A和:B中的每一个均包括64个喷墨口。此外,假设记录元件列A和B在顶组和底组之间顺时针倾斜1.5列,每一列对应于1200dpi(约21微米)。图27中示出的分配给记录元件列A的数据对应于两列,即列O和歹纟1,图28中示出的分配给记录元件列B的数据对应于一列,即列O。主扫描方向上的数据量在记录元件列A和B之间不同。然而,由于驱动清晰度也不同,因此,点,皮布置成沿主扫描方向经过相同的宽度。首先,将说明图27中示出的用于记录元件列A的倾斜偏移的校正方法。在记录元件列A中,由记录元件0至15形成的组()(2201)是基准《且。只十于组O的记录元件,^f壬一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均不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16至31形成的组1(2202),将粗计量值0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从而,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0至块7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32至47形成的组2(2203),将粗计量值l和微计量值()设定为校正值,属于组2的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偏移一列。对于由记录元件48至63形成的组3(2204),将粗计量值1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首先,对于整个组,数据偏移一列。然后,对应于块0至块7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一列。接着,将说明图28中示出的用于校正记录元件列B的倾斜偏移的方法。在记录元件列B中,由记录元件0至15形成的组()(23()1)是基准组。对于组O的记录元件,任一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均不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16至31形成的组1(2302),将粗计量值0和微计量值4设定为校正值。从而,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与块0至块3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32至47形成的组2(2303),将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8设定为校正值,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对应于块0至块7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对于由记录元件48至63形成的组3(2304),将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12设定为校正值。所有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没有偏移,而对应于块0至块11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的读耳又位置沿主扫描方向偏移。因此,即使在同时利用具有不同驱动清晰度的记录元件列的记录操作中,也可以利用包括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的校正值才交正倾4+偏移。其它实施例图29示出储存在校正值存储单元217中的校正信息。如图29所示,以表的形式储存校正信息,粗计量值和孩i计量值一皮储存为每一组的校正值。图29示出关于顺时针倾斜偏移0.75列的校正量的信息,每一列对应于1200dpi的清晰度。测试图案的形成并不限于上述例子中所述的方法。例如,首先,可以利用一图案检测倾斜偏移的量,通过该图案可以检测与记录清晰度禾呈度一样的比较粗的偏移,并且进行粗调节。然后,在进行粗调节之后,可以形成能检测小于记录清晰度单位的倾斜偏移量的测试图案,从而可以检测小于记录清晰度的倾斜偏移量。此外,根据所需的图像品质或者由于倾斜对图像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选择粗计量值或微计量值用作校正值,以对倾斜偏移进行校正。例如,对于如照相数据的打印等高清晰度记录,可使用包括粗计量值和微计量值的校正值进行高清晰度校正处理。另一方面,对于如在普通纸上打印文字等对图像的不利影响相当不明显的i己录,可利用仅包括粗计量值的校正值进行校正处理或者不必进行该校正处理。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形、等同结构和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沿主扫描方向扫描记录头,以对记录元件的多个块进行时间分割驱动,所述记录头包括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列,每一块均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中的分散位置处的记录元件,所述记录设备包括存储单元,其被构造成储存记录数据项;获得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得关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倾斜的信息;第一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所述记录元件为单位改变所述记录数据项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所述记录数据项被储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并被分配给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每一组均包括在所述记录元件列中的属于各块的连续的记录元件;以及第二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组为单位改变所述记录数据项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变单元改变所述记录数据项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使得通过属于同一组的记录元件而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被布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同一列中。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的第一端处的记录元件的组中分配给已经改变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的记录数据项的记录元件的数量不同于在包凌舌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的第二端处的记录元件的组中分配给已经改变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的记录数据项的记录元件的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一组中,分配给已经改变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的记录数据项的记录元件的数量从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的所述第--端处的记录元件的组向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的所述第二端处的记录元件的组增大。5.—种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沿主扫描方向扫描记录头,以对记录元件的多个块进行时间分割驱动,所述记录头包括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列,每一块均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中的离散位置处的记录元件,所述记录设备包括存储单元,其被构造成储存记录数据项;获得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得关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倾斜的信息;第一读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所述记录元件为单位读储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记录数据项,使得属于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基本上同时被驱动;以及第二读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组为单位读取储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记录数据项,使得属于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基本上同时被驱动,每一组均包括在所述记录元件列中的属于各块的连续的记录元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一皮储存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所述记录数据项,1吏得通过属于同一组的记录元件而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点被布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同一列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组中的通过读取被储存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所述记录数据项而被驱动的记录元件的数量从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的第一端处的记录元件的组向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的第二端处的记录元件的组增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状态下的所述记录元件列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倾斜量大于第--状态的所述记录元件列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倾斜量,并且所述第二状态下的通过读取被储存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所述记录数据项而被驱动的记录元件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通过读取被储存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所述记录数据项而纟皮驱动的记录元件的It量。9.一种记录i殳备,所述设备沿主扫描方向扫描记录头,以对记录元件的多个块进行时间分割驱动,所述记录头包括具有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元件列,每一块均包括位于所述记录元件列中的离散位置处的记录元件,所述记录i殳备包括存储单元,其被构造成储存记录数据项;获得单元,其被构造成获得关于所述记录元件列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倾#f的信息;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组为单位改变所述记录数据项的存储位置,所述记录数据项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储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并被分配给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每一组均包括在所述记录元件列中的属于各块的连续的记录元件;以及读取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所述记录元件为单位读取已经被所述改变单元改变所述存储位置的所述记录数据项,使得属于同一块的记录元件基本上同时被驱动。全文摘要一种记录设备,其沿主扫描方向扫描记录头,以对记录元件的多个块进行时间分割驱动。该记录设备包括获得单元,被构造成获得关于记录元件列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信息;第一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记录元件为单位改变记录数据项的存储位置,该记录数据项被储存在存储单元中并被分配给每一组中的记录元件,每一组均包括在记录元件列中的属于各块的连续的记录元件;以及第二改变单元,其被构造成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组为单位改变记录数据项沿主扫描方向的存储位置。文档编号B41J2/145GK101332704SQ2008101291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30日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发明者勅使川原稔,川床德宏,雅林,神田英彦,筑间聪行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