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20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成在用滑架使记录头往复运动的同时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将多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多个被驱动部分的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记录设备通常已知这样一种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中根据输入信号喷墨以在记录介质例如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喷墨打印机被构成为将墨引导到记录头的促动器中,并且根据输入信号将通过利用压电元件、电致伸縮元件等的挠曲或弯曲或者通过利用加热元件使墨局部或部分沸腾而受到加压的墨喷射到记录片材上。在喷墨打印机中,在从片材供应盘将记录片材馈送到片材排出盘上时,进行从记录头将墨选择性地喷射到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记录操作。记录片材从片材供应盘提馈送片材供应通道的片材供应操作和记录片材在片材供应通道中馈送的片馈送操作通过被称为片材供应辊和片材馈送辊的辊子的转动在这些辊子压在记录片材的状态下进行。作为每个都作为被驱动部分中一个被驱动部分的辊子的驱动源,采用马达例如DC马达或步进马达。驱动力通过包括小齿轮、同步皮带等的驱动力传递系统从马达传递给辊子。在图像记录操作中,可以在记录头的从中喷射墨的喷嘴中产生气泡,或者这些喷嘴会被异物堵住或塞住,由此出现喷墨故障。作为修复或防止该喷墨故障的技术,己知一种被称为清洗操作的技术,这是通过抽吸从记录头的喷嘴去除气泡和杂质的技术。用于进行清洗操作的维护单元包括用于盖着记录头的喷嘴的盖帽、用于降低在盖帽中的压力的泵等。还使用马达作为驱动源,用于驱动作为维护单元的被驱动部分中一个被驱动部分的泵和作为用于切换排气阀的状态的被驱动部分中另一被驱动部分的凸轮。驱动力通过如上述驱动力传递系统的驱动力传递系统从马达传递给所选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通常已知这样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用于对作为驱动源的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的被驱动部分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90761(专利文献l)所披露的,切换机构根据滑架的位置选择性地将驱动力传递给所选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因此,例如驱动力在进行图像记录操作时可以从一个驱动源传递给片材馈送辊等,或者在进行清洗操作时传递给维护单元。根据专利文献1,一个LF马达(42)的驱动力通过切换机构(100)选择性地传递给多个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该切换机构(100)包括切换齿轮(102)和四种类型的传动齿轮,即用于间歇地供应记录片材的传动齿轮(113)、用于连续地供应记录片材的传动齿轮(114)、用于供应容纳在下面纸匣中的记录片材的传动齿轮(121)、以及用于对记录头进行维护的传动齿轮(115)。杆(104a)定位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引导位置(lll、112、108)中的一个位置处,由此切换齿轮(102)与传动齿轮中所选的一个传动齿轮啮合,该传动齿轮与引导位置中杆定位在的一个引导位置对应,以便将驱动力传递给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传动齿轮。杆(104a)的位置根据与图像记录设备的相应操作模式对应的沿着主扫描方向运动的滑架(13)的位置切换。要指出的是,在括号内的相应附图标记为在专利文献1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
发明内容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控制切换机构(100)并不复杂,其中与图像记录设备的相应操作模式对应,切换齿轮(102)与传动齿轮(113、114、121、115)中的所选一个传动齿轮啮合以便将LF马达(42)的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的所选或所期望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但是,考虑图像记录设备将变得更加多功能化,因此认为图像记录设备中每个图像记录设备的操作模式数量相应地增加。例如,为了使得能够在记录片材中每张记录片材的两面上记录图像,需要对用于记录每张记录片材的正面和背面的通道进行切换。另外,在双面记录中,为了消除由吸收在记录片材中的墨引起的记录片材起皱的问题,在记录片材上的墨干燥的墨干燥时间中可以停止记录片材的馈送。在墨干燥时间中,最好使滑架操作以盖住记录头的喷嘴以便防止在记录头中的墨变干。考虑到适应于模式数量增加并且在双面记录等中在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停止的情况下驱动被驱动部分中的另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在与切换齿轮啮合的齿轮从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传动齿轮切换到另一个传动齿轮时,与图像记录设备的操作模式对应、切换齿轮与多个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传动齿轮选择性地啮合的系统在进行控制、例如释放在切换齿轮的表面和正在与该切换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传动齿轮之间的压力并且使切换齿轮和将要与该切换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中的一个传动齿轮的转动相位(即转动角度)匹配方面变得复杂。另外,存在需要更多时间来对切换齿轮和传动齿轮的啮合进行切换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这样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设置每个都作为驱动源的多个马达,并且该设备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多个传动齿轮与多个马达对应地设置。如果对于两个马达设置两个切换齿轮,则每个都具有与上述杆(104a)相同的结构的两个杆需要与两个切换齿轮对应地设置,以便确定和改变两个切换齿轮的相应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滑架(13)改变两个杆(104a)的相应位置,所以需要将可以与相应杆(104a)接合的第一台阶部分(13a)和第二台阶部分(104a)设置在滑架(13)的两个部分处。因此,不幸的是,使得滑架(13)的尺寸增大,以致相应加大图像记录设备的尺寸。另外,由于需要向滑架(13)施加足以反抗第一加压弹簧(106)使得两个杆(104a)运动的力,所述每个第一加压弹簧(106)用于向两个杆(104a)中相应的一个杆施加弹性力,所以CR马达(24)承受的负载变大。因此,需要使CR马达(24)尺寸增大,以致存在该设备的尺寸增大和功率消耗增加的危险。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研发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被构成为在不会增大该设备的尺寸并且不会增加由滑架承受的负载的情况下、将多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多个被驱动部分,并且包括被构成为将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的所选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的机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驱动力传递系统,该驱动力传递系统允许记录片材的供应和馈送和记录头的彼此单独进行的维护。上述目的可以根据本发明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滑架,该滑架承载承载安装在该滑架上的记录头,并且可以在预定方向上在图像记录区域和维护区域上往复运动,在该图像记录区域中,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操作,在该维护区域中,进行记录头的维护;多个被驱动部分;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产生用于驱动多个被驱动部分的驱动力;以及驱动力传递系统,该驱动力传递系统被构成为将第一和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多个被驱动部分,其中该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轴,该轴具有在与预定方向垂直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被轴支撑成可以绕轴的轴线转动并且可以在轴向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分别由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和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该第一传动齿轮设置成根据第一切换齿轮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切换齿轮啮合,并且该第一传动齿轮被构成为通过与第一切换齿轮啮合将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多个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一被驱动部分,该第一被驱动部分与记录头的维护相关地被驱动;第二传动齿轮,该第二传动齿轮设置成根据第二切换齿轮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并且该第二传动齿轮被构成为通过与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将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多个被驱动部分中与第一被驱动部分不同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二被驱动部分,该第二被驱动部分与记录头的维护相关地被驱动;第三传动齿轮,该第三传动齿轮设置成根据第二切换齿轮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并且该第三传动齿轮被构成为通过与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将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多个被驱动部分中与第一和第二被驱动部分不同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三被驱动部分,该第三被驱动部分在由记录头进行的图像记录操作中记录介质的供给相关地被驱动;以及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该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根据滑架的位置使得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彼此一起在轴向方向上滑动,其中当滑架定位在维护区域中时,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将一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第一特定位置处,在第一特定位置处,第一切换齿轮只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而第二切换齿轮只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并且其中当滑架定位在图像记录区域中时,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将该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在该第二特定位置处,第一切换齿轮不与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中的任何传动齿轮啮合,而第二切换齿轮只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能够减小在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从多个特定位置中的一个特定位置运动到另一特定位置时由滑架承受的负载。因此,能够将较小尺寸的CR马达用作用于使滑架往复运动的驱动源,从而降低功率消耗。另外,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第一特定位置处时,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系统传递以便对记录头进行维护。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时,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系统传递以便进行记录介质的馈送。因此记录介质的供应和馈送、以及记录头的维护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MFD10的外部透视图2是大体上示出MFD10的内部结构的垂直剖面中的立面图3是示出打印机部11的主要结构的平面图4是示出包括切换机构70的MFD10的一部分的局部透视图;图5是正视图,示出在切换机构70的一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时切换机构70的状态;图6是分解透视图,示出切换机构70的输入杆74和接合构件75的相应结构;图7是正视图,示出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第三特定位置处时切换机构70的状态;并且图8是正视图,示出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第一特定位置处时切换机构70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要理解的是,下面的实施方案只是通过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变型以其它方式实现本发明。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除非另有说明,每个齿轮由正齿轮提供,并且省略每个齿轮的齿。在图5、7和8中,也省略了滑架62、记录头61、墨管59、压板63、皮带驱动机构46、清洗装置55等。MFD10的总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MFD10为一种多功能装置,该多功能装置一体地包括位于该多功能装置下部处的打印机部11和位于该多功能装置上部处的扫描仪部12,并且具有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在MFD10中,打印机部11与本发明应用于的图像记录设备对应。因此,除了打印机功能之外的功能可以省略,也就是说例如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被构成为没有扫描、复印、或传真功能的单功能打印机。打印机部ll被构成为主要连接到例如计算机的外部信息装置以便根据从外部信息装置传输来的包括图像数据或文件数据的记录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或字符。要指出的是,可以将例如存储卡的各种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储介质安装在MFD10中。打印机部11可以根据在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或字符。MFD10具有大体上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在MFD10的正面中形成有开口13。在开口13中,设有在垂直方向上彼此叠置的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排出盘21。片材供应盘20被构成为容纳分别作为记录介质的各种标准规格、例如A4规格、B5规格和小于公文纸规格的明信片规格的记录片材。将容纳在片材供应盘20中的每张记录片材供应给打印机部11的内部。打印机部11在所供应的记录片材上记录所期望的图像。然后,将记录片材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在开口13的下侧设有片材供应盒14。片材供应盒14可以容纳例如公文纸规格、A4规格和B5规格的记录片材。片材供应盒14能够容纳数量为片材供应盘20所能容纳的记录片材数量的几倍至几十倍的记录片材。因此,片材供应盒14容纳具有相对较高的使用频率的大量记录片材、例如A4规格的记录片材。扫描部12用作平板式扫描仪(FBS)。如图1和2所示,MFD10的上表面上设有以便打开和关闭的文件盖15。当文件盖15打开时,压板玻璃16暴露。在压板玻璃16下方设有图像传感器17。该图像传感器17在运动的同时读取在压板玻璃16上放置的记录片材上的图像。文件盖15设有自动送稿器(ADF)18。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可以在对扫描仪3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的情况下实施,并且省略详细说明。在MFD10的前顶部上设有操作面板19。操作面板19包括多个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部分。多个操作按钮例如包括电源按钮、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模式按钮、0至9的数字键等。电源按钮用于接通和断开电源,启动按钮用于启动图像读取操作,停止按钮用于使各种操作停止,模式按钮用于设定例如复印模式、扫描模式、和传真模式的模式中的一个模式,而0至9的数字键用于输入传真号并且针对例如图像读取操作和图像记录操作的条件进行各种设定。根据来自操作面板19的操作指令使MFD10操作。在MFD10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连接的情况下,也根据来自计算机的指令通过打印机驱动器或扫描仪驱动器来使MFD10操作。打印机部11如图2所示,在片材供应盘20的后侧上设有倾斜的片材分离板22。该倾斜的片材分离板22将从片材供应盘20供应来的记录片材中的每张记录片材与其它记录片材分离,以便将记录片材中最上面的一张记录片材向上引导。在片材供应盘20上方设有作为第三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一片材供应辊25,用于将容纳在片材供应盘20中的每张记录片材朝倾斜的片材分离板22供应。第一片材供应辊25由轴支撑在第一臂26的自由端处。第一片材供应辊25由从图1所示的自动片材馈送马达(ASF马达)66通过驱动力传递系统传递给该第一片材供应辊25的驱动力转动,该驱动力传递系统具有多个彼此啮合的齿轮并且将进行详细说明。要指出的是,记录片材的馈送包括记录片材从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供应盒14的供应、以及记录片材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和第二片材馈送通道23中的馈送。第三被驱动部分进行记录片材从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供应盒14的供应。在这方面,产生用于驱动第一片材供应辊25的驱动力的作为第二驱动源的ADF马达66为DC马达。第一臂26可枢转地由支撑轴26A支撑成以便向上和向下运动,使得第一臂26能够接触片材供应盘20。推压第一臂26以便通过该第一臂26的自重或者通过弹簧的力等向下枢转。因此,第一臂26通常接触片材供应盘20,并且在将片材供应盘20插入到MFD10中或从该MFD10拔出时,第一臂26回縮到该第一臂26的上面位置。由于推压第一臂26以便向下枢转,所以使第一片材供应辊26与片材供应盘20中最上面的记录片材挤压接触。在该状态下,第一片材供应辊25转动,由此由于第一片材供应辊26的辊面和记录片材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将最上面的记录片材朝倾斜的片材分离板22馈送。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最初从倾斜的片材分离板22向上延伸,然后朝MFD10的前侧转弯。此外,片材馈送通道23在通过图像记录单元24并且最终到达片材排出盘21的同时从MFD10的后侧朝前侧延伸。因此,在片材供应盘20中容纳的每张记录片材在被引导通过片材馈送通道23以便形成向上的U形弯曲的同时被馈送到图像记录单元24。在通过图像记录单元24对记录片材进行图像记录操作之后,将记录片材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除了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设有图像记录单元24的部分之外,该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由彼此面对并且在之间介入预定距离的一对引导表面限定。例如,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在MFD10后侧中的部分由固定到MFD10的框架的第一引导构件27和第二引导构件28限定。引导辊可以尤其设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片材馈送通道23弯曲的部分处,以便在引导辊的辊面在引导表面中的外面的一个引导表面处暴露的状态下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宽度方向上转动。引导辊确保与外引导表面接触的每张记录片材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弯曲部分处的平稳馈送。图像记录单元24在每张记录片材馈送的方向(下面被称为片材馈送方向)上设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弯曲部分的下游侧。图像记录单元24包括滑架62,该滑架62承载安装在该滑架上的记录头61并且可在预定方向上往复运动。记录头61为喷墨类型,其中记录头61通过该记录头61的喷嘴喷射墨来进行图像记录操作。从与记录头61独立地设置在MFD10中的相应墨盒经由(图3所示的)相应的墨管59向记录头61供应青色墨(C)、品红色墨(M)、黄色墨(Y)和黑色墨(Bk)。在滑架62的往复运动期间,记录头61通过喷嘴喷射如精细液滴的不同颜色的墨以在正在压板63上馈送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要指出的是,下面将对图像记录单元24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片材馈送辊29和夹持辊30在片材馈送方向上成对设置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上游侧。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中馈送的每张记录片材由片材馈送辊29和夹持辊30夹持,并且馈送到压板63上。由图l所示的作为第一驱动源的换行马达(LF马达)65产生或者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片材馈送辊29,由此以预定的换行间距间歇地驱动片材馈送辊29。夹持辊30设置成移向和移离片材馈送辊29。通过螺旋弹簧弹性地推压夹持辊30以便将夹持辊30压在片材馈送辊29上。在将每张记录片材馈送到片材馈送辊29和夹持辊30之间时,克服弹性力使夹持辊30回縮与记录片材的厚度对应的距离。在该状态下,记录片材保持在片材馈送辊29和夹持辊30之间,使得夹持辊30将记录片材压在片材馈送辊29上。因此,片材馈送辊29的旋转力可靠地传递给每张记录片材。要指出的是,产生用于驱动片材馈送辊29的驱动力的LF马达65为DC马达。在图像记录单元24的下游侧上成对设有片材排出辊31和齿轮32。片材排出辊31和齿轮32在之间夹持已记录好的记录片材的同时将上面记录有图像的每张记录片材馈送到片材排出盘21。由LF马达65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片材馈送辊29和片材排出辊31,由此以预定的换行间距间歇地驱动片材馈送辊29和片材排出辊31。片材馈送辊29和片材排出辊31的转动彼此同步。设在片材馈送辊29上的旋转编码器(未示出)被构成为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与片材馈送辊29—起转动的编码盘的图案。根据这样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控制LF马达65的转动。要指出的是,在图2中省略了旋转编码器。使齿轮32与每张已记录好的记录片材挤压接触。齿轮32的辊面具有如齿的多个凸起和凹陷以便不会使记录在记录片材上的图像劣化。齿轮32设置成可移向和移离片材排出辊31。齿轮32被螺旋弹簧弹性地推压以便与片材排出辊31挤压接触。在将每张记录片材馈送到片材排出辊31和齿轮32之间时,克服螺旋弹簧的力使齿轮32回缩与记录片材的厚度对应的距离。在该状态下,每张记录片材保持在片材排出辊31和齿轮32之间,使得齿轮32将每张记录片材压在片材排出辊31上。因此,片材排出辊31的旋转力可靠地传递给每张记录片材。如图2所示,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形成为连接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位于图像记录单元24下游的部分和片材供应盘20的位于第一片材供应辊25上游的部分。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从位于图像记录单元24下游的部分向下朝第一片材馈送辊25倾斜。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将已通过图像记录单元24在记录片材一面上进行了图像记录操作的每张记录片材引导到片材供应盘20上。与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相同,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由彼此面对并且在之间介入预定距离的一对引导表面限定。如图2所示,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位于图像记录单元24下游的部分中,与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对应地设有通道切换部分34。该通道切换部分34将通过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馈送的每张记录片材供应给片材排出盘21和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中所选的一个。通道切换部分34包括转回辊35、齿轮36、框架37、和齿轮38。转回辊35和齿轮36设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一部分的上游侧上,在该部分处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和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彼此连接。当在每张记录片材上进行单面记录时,图像记录单元24在通过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馈送的记录片材的一面上记录图像,然后通过转回辊35和齿轮36将已记录好的记录片材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在进行双面记录时,图像记录单元24在通过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馈送的记录片材的一面上记录图像,然后通过转回辊35和齿轮36将己记录好的记录片材朝着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馈送,也就是说,进行转回馈送。换句话说,驱动转回辊35以便在由记录头61进行图像记录操作时从通过以馈送记录片材的这些通道中的一个通道切换到另一通道。在转回馈送中,通过枢转机构使框架37朝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枢转以使齿轮38下降。然后,记录片材由齿轮38朝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引导,并且馈送到片材供应盘20上。在记录片材的前端到达第一片材供应辊25时,记录片材由第一片材供应辊25经由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再次馈送到图像记录单元24,使得记录片材的没有进行图像记录操作的另一面与记录头61相对。在对记录片材的另一面进行图像记录操作之后,通过通道切换部分34将记录片材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通道切换部分34的转回辊35由从LF马达65输出的驱动力转动,并且与片材馈送辊29同步。通过从作为第二动力源的ASF马达66输出的驱动力使通道切换部分34的框架37转动。也就是说,转回辊35和枢转机构中的每一个都用作该MFD10的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被驱动部分。更具体地说,枢转机构用作第四被驱动部分,而片材馈送辊29、片材排出辊31、和转回辊35中的每个都用作该MFD10的第五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被驱动部分。如上所述,记录片材的馈送包括记录片材从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供应盒14的供应和记录片材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和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中的馈送。第五被驱动部分进行记录片材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和第二片材馈送通道33中的馈送。如图2所示,片材供应盒14安装在片材供应盘20的下侧。片材供应盒14具有上表面上形成有开口的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盒状形状。片材供应盒14被构成为在记录片材彼此堆叠的状态下容纳多张记录片材。在片材供应盒14的后侧上设有倾斜的片材分离板39。如果同时将多张片材馈送到倾斜的片材分离板39,则倾斜的片材分离板39在向上引导最上面的记录片材的同时使记录片材中最上面的一张记录片材与片材中的其它片材分开。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形成为从倾斜的片材分离板39向上延伸。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最初从倾斜的片材分离板39向上延伸,然后朝MFD10的前侧转弯。最后,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在片材馈送方向上位于片材馈送辊29上游的位置处与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连通。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由作为该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的内引导表面、并且用作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外引导表面的第二引导构件28的背面和作为该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的外引导表面、并且在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的情况下设在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的内引导表面外侧上的第三引导构件41限定。容纳在片材供应盒14中的记录片材在被引导通过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以便形成向上的U形弯曲的同时被馈送到图像记录单元24,然后被馈送到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中。在通过图像记录单元24对记录片材进行图像记录操作之后,将记录片材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上。在片材供应盒14上方设有作为第三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二片材供应辊42,用于将容纳在片材供应盘14中的每张记录片材朝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供应。第二片材供应辊42由轴支撑在第二臂43的自由端处。通过从ASF马达66经由驱动力传递系统传递给第二片材供应辊42的驱动力使第二片材供应辊42转动,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具有彼此啮合的多个齿轮并且将进行详细说明。第二臂43可枢转地由支撑轴43A支撑成向上和向下运动,使得第二臂43能够接触片材供应盒14。推压第二臂43以便通过该第二臂43的自重或者通过弹簧的力等向下枢转。因此,第二臂43通常接触片材供应盒14,并且在将片材供应盒14插入到MFD10中或者从该MFD10拔出时,第二臂43回縮到该第二臂43的上面位置。由于推压第二臂43向下枢转,所以使得第二片材供应辊42与在片材供应盒14中的最上面记录片材压力接触。在该状态下,使第二片材供应辊42转动,由此由于在第二片材供应辊42的辊面和记录片材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将最上面的记录片材朝倾斜片材分离板39馈送。使记录片材与倾斜的片材分离板39接触,并且向上引导。然后,将记录片材被馈送到第三片材馈送通道40。图像记录单元24如图3所示,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上方设有一对导轨44、45。导轨44、45在片材馈送方向(即,从图3的片材上侧朝下侧延伸的方向)上在之间介入特定距离的情况下彼此相对。导轨44、45在与片材馈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即导轨44、45沿图3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导轨44、45设在打印机部11的外壳中,并且部分地构成用于对构成打印机部11的部件进行支撑的框架。滑架62桥接在导轨44、45之间,并且可以在与片材供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导轨44、45上滑动。导轨44在片材馈送方向上设置在导轨45上游侧上,并且具有长度比滑架62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宽度方向上(即在图3中的左右方向)往复运动的范围长的平板形状。导轨45具有长度与导轨44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平板形状。滑架62可以在滑架62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位于导轨44上同时滑架62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部位于导轨45上的状态下在导轨44、45的纵向方向上滑动。导轨45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部分45A在与导轨45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向上弯曲。在导轨44、45上的滑架62通过滑架62的夹持构件、例如一对辊子可滑动地夹持边缘部分45A。因此,滑架62相对于片材馈送方向定位并且允许在预定的方向上、即在与片材馈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皮带驱动机构46设置在导轨45的上表面上。皮带驱动机构46包括驱动皮带轮47、从动皮带轮48、和在内侧上具有齿的无接头环形皮带49。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分别设置在片材馈送通道23在该片材馈送通道23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端部附近。皮带49在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之间张紧。通过CR马达(未示出)对驱动皮带轮47进行驱动。通过驱动皮带轮47的转动使得同步皮带49循环运动。要指出的是,皮带49不一定由无接头的环形皮带形成,并且可以由在两个相对端部连接到滑架62上的接头皮带构成。滑架62在该滑架62的底表面处固定至皮带49。因此,滑架62根据同步皮带49的循环运动沿着边缘部分45A在导轨44、45上往复运动。如上所述,记录头61安装在滑架62上,以便记录头61在作为主扫描方向的片材馈送通道23的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线性编码器(未示出)的编码带50设置在导轨44上。该编码带50具有类似带的形状并且由透明树脂形成。一对支撑部分51、52分别形成在导轨44在该导轨44的宽度方向(即,在滑架62往复运动的预定方向上)上的两个相对端部上,使得支撑部分51、52从导轨44的上表面竖立。编码带50的相对端部分别与支撑部分51、52接合,以便编码带50在由支撑部分51、52保持的同时沿着边缘部分45A设置。编码带50包括中间每个发射光的发光部分和中间每个拦截光的阻光部分。发光部分和阻光部分在编码带50的纵向方向上以特定的间距交替地布置以便形成预定的图案。透射型光学传感器53在与编码带50对应的位置处设在滑架62的上表面上。光学传感器53与滑架62—起在编码带50的纵向方向上往复运动。在往复运动期间,光学传感器53检测编码带50的图案。记录头61包括用于对记录头61的喷墨操作进行控制的头控制基板。该头控制基板根据来自光学传感器53的检测信号输出脉冲信号。根据这些脉冲信号,识别滑架62的位置,并且控制CR马达的驱动和转动。要指出的是,由于头控制基板由滑架62的头盖盖着,所以图3未示出头控制基板。如图2和3所示,压板63按照与记录头61相对的方式设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下方。压板63在滑架62的往复运动范围的中心部分上延伸。每张记录片材通过该中心部分。压板63的宽度明显大于各种类型的可馈送记录片材的相应宽度中最大的一个宽度。因此,馈送通过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的记录片材的横向相对的端部总是越过压板63。在该MFD10中,滑架往复运动的范围对应于图像记录区域Al,在该区域中记录头61在每张记录片材上进行图像记录操作。如图3所示,清洗装置55设置在压板63在该压板63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相对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处。废墨盘56设置在相对区域中的另一区域处。清洗装置55和废墨盘56进行记录头61的维护。其中设有清洗装置55的区域为第一维护区域Ml。其中设有废墨盘56的区域为第二维护区域M2。第一维护区域Ml和第二维护区域M2与图像记录区域Al相应的相对端部相邻。滑架62能够横过图像记录区域A1、第一维护区域M1、和第二维护区域M2往复运动。清洗装置55用于通过抽吸从记录头61的喷嘴去除气泡和异物。清洗装置55包括用于在滑架62定位在维护区域Ml中时盖着记录头61的喷嘴的喷嘴盖帽57、和用于盖着记录头61的排气开口的排气盖帽5S。喷嘴盖帽57和排气盖帽58由公知的盖帽提升机构提升和降低以便移向和移离记录头61。清洗装置55还包括图3未示出的抽吸泵。该抽吸泵与喷嘴盖帽57和排气盖帽58连接。在操作抽吸泵时,向喷嘴盖帽57和排气盖帽58中每一个的内部施加负压。因此,在喷嘴盖帽57和排气盖帽58接触记录头61并且分别盖着喷嘴和排气开口的状态下操作抽吸泵时,通过抽吸从记录头61去除气泡和异物。通过从作为第一驱动源的LF马达65传递的驱动力来操作清洗装置55的抽吸泵。通过从作为第二驱动源的ASF马达66传递的驱动力来操作清洗装置55的盖帽提升机构。也就是说,清洗装置55的抽吸泵用作第一被驱动部分,清洗装置55的盖帽提升机构用作第二被驱动部分。废墨盘56用于容纳在冲洗中从记录头61喷射的墨。作为吸墨器的毛毡铺设在废墨盘56中,并且在冲洗中喷射的墨被吸收并保持在毛毡中。因此使用清洗装置55和废墨盘56进行维护、例如防止记录头61中的变干和从记录头61去除气泡和/或混合的墨。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的是,打印机部11设有墨盒安装部分,该墨盒安装部分上安装有用来存储颜色彼此不同的墨。与不同颜色墨分别对应的墨管59从墨盒安装部分延伸至滑架62。不同颜色的墨经由对应的墨管59从安装在墨盒安装部分上的对应墨盒供应到安装在滑架62上的记录头61。墨管59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具有柔性以便根据滑架62的往复运动弯曲。记录信号等通过扁平电缆60从未示出的构成控制部的主基板传递给记录头61的头控制基板。要指出的是,主基板设置在MFD10的前部上,因此在图3中未示出。扁平电缆60为包括用于传输电信号并且由合成树脂、例如聚酯薄膜覆盖以便绝缘的带状构件。主基板和头控制基板通过扁平电缆60彼此电连接。扁平电缆60具有柔性以便根据滑架62的往复运动弯曲。切换机构70接下来将对部分地构成驱动力传递系统的切换机构70进行说明。该切换机构70用于将两个马达(即,LF马达65和ASF马达66)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给多个被驱动部分、例如第一片材供应辊25、清洗装置55的抽吸泵、清洗装置55的盖帽提升机构、和第二片材供应辊42。更具体地说,切换机构70设置在包括导轨44、45等的框架的(在图3中的)右部上。切换机构70将两个源的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的所选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严格地说,切换机构70将LF马达65和ASF马达66的相应驱动力彼此独立地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将LF马达65的驱动力输入片材馈送辊29的一端(在图3中的左端)。在片材馈送辊29的另一端(在图3中的右端)上,设有第一驱动齿轮(未示出),以便与片材馈送辊29—体地绕该片材馈送辊29转动所围绕的轴线转动。第一切换齿轮71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以便根据作为第一驱动源的LF马达65的驱动力被驱动以转动。第一驱动齿轮的厚度相对于第一切换齿轮71的滑动范围足够大。因此,在第一切换齿轮71的滑动范围中,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驱动齿轮总是彼此啮合。第一切换齿轮71的轴线与第一驱动齿轮的轴线平行,以便第一切换齿轮71可以在与第一驱动齿轮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运动。第一驱动齿轮在该第一驱动齿轮轴向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一切换齿轮71的运动范围对应。因此,在第一切换齿轮71的运动范围中,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一切换齿轮71保持彼此啮合。作为第二驱动源的ASF马达66设置在切换机构70附近。ASF马达66的驱动力从该ASF马达66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驱动齿轮(未示出)传递给第二切换齿轮72,由此驱动第二切换齿轮72以转动。第二驱动齿轮的厚度相对于第二切换齿轮72的滑动范围足够大。因此,在第二切换齿轮72的滑动范围内,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二驱动齿轮总是相互啮合。第二切换齿轮72的轴线与第二驱动齿轮的轴线平行,以便第二切换齿轮72可以在与第二驱动齿轮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运动。第二驱动齿轮在该第二驱动齿轮轴向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二切换齿轮72的运动范围对应。因此,在第二切换齿轮72的运动范围中,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72保持彼此啮合。如图5所示,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由支撑轴73支撑成可以绕着轴73的轴线转动并且可以在该轴73的轴向方向上滑动。第一切换齿轮71在图5中设置在第二切换齿轮72的右侧上。支撑轴73由框架水平支撑。支撑轴73的轴线在与滑架62往复运动的预定方向平行的轴向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即,在图5中的左右方向)与滑架62往复运动的预定方向平行。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在支撑轴73上滑动,由此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选择性地与下面说明的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啮合。在第一切换齿轮71在预定方向上的外侧(更具体地说,在图5中第一切换齿轮71的右侧处)处,作为杆构件的输入杆74和接合构件75按照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在支撑轴73上滑动的方式设在支撑轴73上。要指出的是,下面说明的输入杆74、接合构件75、和杆引导件83、螺旋弹簧95A、95B等构成用来使得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彼此一起根据滑架62的位置在轴向方向上滑动的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如图6所示,输入杆74包括固定在支撑轴73上的圆柱形凸起76、和设置成以便在该圆柱形凸起76的径向方向上从圆柱形凸起76凸出的杆臂77。固定在支撑轴73上的圆柱形凸起76可以在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上转动和滑动。也就是说,杆臂77可以在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上滑动,并且可以绕着支撑轴73转动。肋条78设在杆臂77的基端附近,以便在圆柱形凸起76的轴向方向上延伸。接合构件75包括在输入杆74的圆柱形凸起76上固定的圆柱形凸起79、以及从圆柱形凸起79在该圆柱形凸起79的径向方向上凸出以便形成Y形的滑动引导件80。在输入杆74的圆柱形凸起76上固定的圆柱形凸起79可以绕着圆柱形凸起76转动,并且可以在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上滑动。圆柱形凸起79的更靠近输入杆74的一个端部具有与圆柱形凸起79的切口相邻并且按照螺旋的方式从一个端部的端面朝着另一个端部82延伸的引导表面81。该引导表面81与滑动引导件80的在支撑轴73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个凸出部分对应。圆柱形凸起79的端部82具有锥形形状,在该锥形形状中端部82的内径小于输入杆74的圆柱形凸起76的外径。这限制将圆柱形凸起79固定在圆柱形凸起76上的位置。滑动引导件80具有Y形形状以便如在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观察到地插入杆引导件83。使滑动引导件80与杆引导件83接触,从而限制接合构件75相对于输入杆74的圆柱形凸起76的转动。因此,接合构件75在保持接合构件75相对于输入杆74的圆柱形凸起76的特定旋转姿态的同时在轴向方向上滑动。使接合构件75的引导表面81与输入杆74的肋条78接触。如在附图中未示出的,通过作为可以在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和收缩的推压构件的螺旋弹簧95A将接合构件75(在由图5中的箭头84A所示的方向上)朝输入杆74推压。换句话说,螺旋弹簧95A在与轴向方向平行的两个相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推压输入杆74。通过作为可以在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和收縮的另一推压构件的螺旋弹簧95B将第二切换齿轮72(在由图5中的箭头84B所示的方向上)朝输入杆74推压。在第二切换齿轮72插入第一切换齿轮71和螺旋弹簧95B之间的情况下,通过螺旋弹簧95B还将第一切换齿轮71朝输入杆74推压。换句话说,螺旋弹簧95B通过在相反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上推压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来将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朝输入杆74挤压。也就是说,在第一切换齿轮71和输入杆74介于第二切换齿轮72和接合构件75之间的情况下,第二切换齿轮72和接合构件75由两个螺旋弹簧95A、95B在第二切换齿轮72和接合构件75彼此靠近的方向上被推压。因此、第二切换齿轮72、第一切换齿轮71、输入杆74、和接合构件75用作支撑轴73上的单元。螺旋弹簧95A(在由箭头84A所示的方向上)推压接合构件75的力大于螺旋弹簧95B(在由箭头84B所示的方向上)推压第二切换齿轮72的力。因此,只要没有施加任何外力,第二切换齿轮72、第一切换齿轮71、输入杆74、和接合构件75彼此一起在由箭头84A所示的方向上在支撑轴73上滑动。要指出的是,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可以在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能够彼此一起运动的状态下彼此独立地转动。如图4和5所示,杆引导件83设在支撑轴73上方。杆引导件83通过装配在导轨44的更靠近清洗装置55的部分中形成的(在图4中示出的)孔85中而固定到导轨44。杆引导件83为大体上的平板构件,在该平板构件中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引导孔86。输入杆74的杆臂77插入通过引导孔86,从而从导轨44向上凸出。如上所述,接合构件75相对于输入杆74的圆柱形凸起76保持其特定的旋转姿态。在特定的旋转姿态中,引导表面81位于与滑动构件80相同的旋转位置处。在输入杆74的肋条78通过接触引导表面81而承受螺旋弹簧85B的力时,在由箭头87所示的(在图6中示出的)方向上沿着引导表面81引导肋条78。因此,如图4所示,只要没有施加任何外力,插入通过引导孔86的杆臂77被保持位于作为引导孔86的左前角部分的第一引导位置88处,换句话说,即在片材馈送方向上位于引导孔86的下游部分处并且在与垂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更靠近MFD10的中心部分的引导孔86的角部处。该第一引导位置88对应于一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的第二特定位置。如图4所示,在引导孔86的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下游边缘上,第二引导位置89和第三引导位置卯以从第一引导位置88朝MFD10右侧的顺序设置。第二引导位置89位于与形成在第一引导位置88的右侧上的凹入切口和第一引导位置88的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相邻的下游边缘的凹入部分处。在第二引导位置89处,可以通过凹入切口使杆臂77停止以便不会在由箭头84A所示的方向上、即在输入杆74受到弹性推压的方向上运动。第二引导位置89和第三引导位置90通过倾斜表面彼此连接,该倾斜表面形成为从第二引导位置89朝位于第二引导位置89的右侧和第二引导位置89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上的第三引导位置90倾斜地延伸。杆臂77可以通过由倾斜表面引导而从第二引导位置89向第三引导位置90平稳地运动。第二引导位置89对应于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的第三特定位置,而第三引导位置90对应于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的第一特定位置。在引导孔86的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上,设有返回引导件91。返回引导件91具有与倒钩类似的形状。也就是说,返回引导件91从引导孔86的边缘在垂直方向上向上凸出,在片材馈送方向上向下游朝引导孔86的中心部分水平延伸,并且从返回引导件91的水平延伸端部在垂直方向上向下游延伸,使得水平延伸端部位于杆臂77的上端的下方。返回引导件91在从第三引导位置90向第一引导位置88返回时沿着杆臂77通过的通道引导杆臂77。如图3和5所示,在滑架62的在片材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上设有在片材馈送方向上朝着滑架62的上游侧水平凸出的引导件92。引导件92与滑架62—起往复运动。引导件92的接触杆臂77的相对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图3和5中的右端部)在该引导件92的更靠近滑架62的基端部处包括倾斜表面93,并且在该引导件92的远端部处包括切口94。在杆臂77位于第一引导位置88或第二引导位置89处时,可以使倾斜表面93与杆臂77接触。倾斜表面93在片材馈送方向上为下游的情况下在图3中向左倾斜。在滑架62从图像记录区域Al向维护区域Ml运动时,建立滑架62接触杆臂77的状态。更具体地说,引导件92与滑架62—起在支撑轴73的轴向方向上运动,由此使倾斜表面93与位于第一引导位置88或第二引导位置89处的杆臂77接触。因此,杆臂77在通过倾斜表面93在片材馈送方向上被向下游挤压的同时被挤压并滑向第二引导位置89或第三引导位置90。在杆臂77位于第三引导位置90处时,引导件92的切口94与杆臂77接合。在杆臂77从第二引导位置89向第三引导位置90运动时,杆臂77在与由箭头87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枢转,从而在第三引导位置卯处与引导件92的切口94接合。杆臂77通过螺旋弹簧95A在由箭头84A所示的方向上被推压,并且通过接合构件75的引导表面81在由箭头87所示的方向上被推压。这些力保持杆臂77与切口94接在引导件92与滑架62—起在由箭头96所示的方向上运动时,与切口94接合的杆臂77在由箭头84A所示的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在由箭头96所示的方向上与引导件92—起运动。在该运动中,杆臂77由返回引导件91引导以在片材馈送方向上沿引导孔86的上游边缘向在片材馈送方向上位于第一引导位置88上游的引导孔86的角部运动,以便杆臂77与该角部的边缘部分接触,从而与切口94脱离。然后,通过接合构件75的引导表面81推压杆臂77以在由箭头87所示的方向上转动,从而定位在第一引导位置88处。因此通过对滑架62的往复运动的控制使输入杆74选择性地运动到第一、第二、和第三引导位置88、89、90中的一个位置。另外,使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对应地并且选择性地运动到并且定位在在轴向方向上按照顺序布置的第二、第三和第一特定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处。换句话说,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将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相对于传动齿轮101、102、103定位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特定位置中的所选一个位置处,以便建立驱动力到根据第一、第二、和第三特定位置中的所选的一个位置变化的所选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的传动。如图3和4所示,输入杆74设置在位于第一维护区域M1中的位置处,该位置从图像记录区域Al和第一维护区域M1之间的边界稍微向右偏移。即使在输入杆74设置在位于图像记录区域Al中的位置处、即从图像记录区域A和第一维护区域Ml之间的边界稍微向左偏离的位置处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但是,如果在图像记录区域Al中通过滑架62与杆臂77的接触来改变负载,则存在产生记录质量劣化的危险。因此,输入杆74优选设置在第一维护区域M1中的位置处,该位置从图像记录区域Al和第一维护区域M1之间的边界稍微向右偏移。如图5所示,在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下面,彼此平行的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沿着作为另一轴的支撑轴100布置并且由该支撑轴100支撑以便可以绕支撑轴100的轴线转动。支撑轴100与支撑轴73平行。第一传动齿轮101设置成以便在该第一传动齿轮101的周向表面处根据第一切换齿轮71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切换齿轮71啮合和脱离。第二传动齿轮102设置成以便在该第二传动齿轮102的周向表面处根据第二切换齿轮72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切换齿轮72啮合和脱离。第三传动齿轮103设置成以便在该第三传动齿轮103的周向表面处根据第二切换齿轮72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切换齿轮72啮合和脱离。即使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任意特定位置处的情况下,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不会同时与第二切换齿轮72啮合。第一传动齿轮IOI、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在厚度上彼此不同并且具有或不具有锥齿轮104,但是外径相同。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从维护区域Ml朝图像记录区域Al(即,从图5中的右侧朝左侧)按照顺序布置在支撑轴100上。在第一传动齿轮101和第二传动齿轮102之间设有厚度与第二传动齿轮102的厚度对应的间隔件106,以便第一传动齿轮101和第二传动齿轮102彼此间隔开。在这些布置中,第一传动齿轮101可以只与第一切换齿轮71啮合,而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可以只与第二传动齿轮72啮合。第一传动齿轮101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中的每个传动齿轮具有的厚度等于或稍大于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中的每个切换齿轮的厚度。要指出的是,在该MFD10中,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具有几乎相同的厚度,并且该厚度为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中的每个切换齿轮不同时与传动齿轮101、102、103中的两个或多个传动齿轮啮合的厚度。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在仅采用术语"齿轮的厚度"的情况下,术语"厚度"指的是在厚度轴向方向(在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另一方面,第二传动齿轮102具有的厚度大约为第一传动齿轮101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中的每个传动齿轮的厚度的两倍,并且该厚度为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两个特定位置中的任一特定位置处的情况下第二传动齿轮102可以与第二切换齿轮72啮合的厚度。锥齿轮104附连到第一传动齿轮101的右侧。锥齿轮104具有比第一传动齿轮101大的外径,以便在锥齿轮104和第一传动齿轮101之间形成从第一传动齿轮101在该第一传动齿轮101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凸出的限制表面105。使第一切换齿轮71与限制表面105接触,从而使第一切换齿轮71不能在由箭头84B所示的方向上从该第一切换齿轮71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的位置滑动和运动。因此,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传动齿轮101保持彼此啮合,并且输入杆74和接合构件75与第一切换齿轮71分开。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中的每个传动齿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所选的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更具体地说,第一传动齿轮101将右侧上设有锥齿轮104的LF马达65的驱动力传递给在清洗装置55中的抽吸泵(第一被驱动部分)等。第二传动齿轮102根据该第二传动齿轮102的向前和向后转动将ASF马达66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给通道切换部分34的枢转机构(第四被驱动部分)和清洗装置55的盖帽提升机构(第二被驱动部分)。第三传动齿轮103根据该第三传动齿轮103的向前和向后转动将ASF马达66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给第一片材供应辊25和第二片材供应辊42(第三被驱动部分)。清洗装置55的抽吸泵和盖帽提升机构与该MFD10的维护相关地被驱动。要指出的是,在MFD10中,该MFD10的"维护"不会总是需要清洗操作,并且包括将记录头61的喷嘴盖住的封盖操作。另外,由MFD10进行的"馈送"除了在图像记录操作时记录片材通过片材馈送辊29、片材排出辊31、和转回辊35的馈送之外还包括记录片材通过第一片材供应辊25和第二片材供应辊42的馈送。如上所述,被驱动部分中多个被驱动部分中的每个被驱动部分分配给第一传动齿轮10K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中对应的一个传动齿轮。作为用于从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中对应的一个传动齿轮将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的每个机构,可以采用使用齿轮系、皮带等的公知机构。但是,这不会直接影响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并且将省略详细的说明。切换机构70的操作下面将参照表1对切换机构70的操作进行说明,在该操作中切换在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以及第一传动齿轮IOI、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之间的啮合。表1:切换机构70的操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column></row><table>如图4和5以及表1中所示,在插入到引导孔86中的杆臂77位于第一引导位置88处时,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位于第二特定位置处。在第二特定位置处,第一切换齿轮71位于由更靠近第二传动齿轮102的间隔件106形成的空间的一部分处。在该状态下,作为第一驱动源的LF马达65的驱动力没有从第一切换齿轮71传递给任一被驱动部分。但是,与第一切换齿轮71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可以通过作为第一驱动源的LF马达65的驱动力与片材馈送辊29—起转动,并且片材排出辊31和转回辊35可以按照与片材馈送辊29同步的方式转动。另一方面,第二切换齿轮72与第三传动齿轮103啮合。因此,作为第二驱动源的ASF马达66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片材供应辊25或第二片材供应辊42。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分别彼此独立地由两个马达(即,LF马达65和ASF马达66)转动。因此,在第二特定位置处,可以彼此独立地控制从片材供应盘20或片材供应盒14的片材供应操作以及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中的片材馈送操作。因此,可以在馈送记录片材中的一张记录片材的同时从片材供应盘20或片材供应盒14供应记录片材中的另一张记录片材,并且例如在双面记录中在转回馈送中可以在合适的定时驱动第一片材供应辊25。另外,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时,滑架62可以在不接触输入杆74的情况下在图像记录区域Al中往复运动。要指出的是,在滑架62从维护区域M1向图像记录区域A1运动时,建立滑架62不与杆臂77接触的状态。在滑架62不与杆臂77接触的状态下,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如图7和表1所示,在引导件92通过随滑架62的运动与杆臂77接触而使得杆臂77向第二引导位置89运动时(如图4所示),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通过由螺旋弹簧95B的弹性力推压与杆臂77—起克服螺旋弹簧95A的弹性力在由箭头84B所示的方向上朝第三特定位置滑动或运动。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二特定位置和第一特定位置之间的第三特定位置处,第一切换齿轮71位于由间隔件106形成的空间的一部分处,该部分更靠近第一传动齿轮101。在该状态下,作为第一驱动源的LF马达65的驱动力没有从第一切换齿轮71传递给任一被驱动部分。但是,如在第二特定位置处一样,片材馈送辊29、片材排出辊31、和转回辊35可以通过LF马达65的驱动力转动。也就是说,LF马达65的驱动力传递给分别作为相对于记录介质的馈送被驱动的另一被驱动部分的片材馈送辊29、片材排出辊31、和转回辊35,而不管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是否定位在第一、第二、或第三特定位置处。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从第二特定位置向第三特定位置滑动或运动时,第二切换齿轮72与第三传动齿轮103脱离并且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在第二切换齿轮72与第三传动齿轮103脱离并且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时,通过MFD10的控制解除在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的表面之间的压力,以便使第二驱动齿轮相对于第二驱动齿轮已经转动所沿着的方向在相反的方向上稍微转动。然后,交替重复第二切换齿轮72相对于第二驱动齿轮的稍微向前和向后转动,以便与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二传动齿轮102的转动相位(即,旋转角度)匹配。因此,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二传动齿轮102的转动相位彼此匹配,并且第二切换齿轮72通过螺旋弹簧95B的弹性力在支撑轴73上滑动或运动,以便与第三传动齿轮103脱离和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第一切换齿轮71的转动、以及用于解除在表面之间的压力并且用于使得转动相位匹配的第二切换齿轮72的向前和向后转动能够彼此独立地受到控制。也就是说,在第二切换齿轮72向前和向后转动时,第一切换齿轮71能够静止并且沿着一个方向转动。另外,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从第二特定位置向第三特定位置运动时,第一切换齿轮71不与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中的任一传动齿轮啮合。因此,不必控制第一切换齿轮71的转动,以便解除在表面之间的压力并且使转动相位匹配。第二传动齿轮102将ASF马达66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给清洗装置55的盖帽提升机构和通道切换部分34的枢转机构。换句话说,在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二切换齿轮72彼此匹配的状态中,允许ASF马达66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二被驱动部分或第五被驱动部分(即,另一被驱动部分)。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分别彼此独立地由LF马达65和ASF马达66转动。因此,在第三特定位置处,通道切换部分34的通道切换操作或者喷嘴盖帽57的封盖操作、以及在第一片材馈送通道23中的片材馈送操作可以容易地独立控制。例如,在双面记录中,当在停止记录片材的馈送以使墨变干的同时将记录头61封盖住时,使滑架62运动到喷嘴盖帽57正上方的位置。在该操作中,使滑架62的引导件92与杆臂77接触,由此杆臂77向第三引导位置90运动,但是如将在下面描述,由于第二切换齿轮72保持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所以可以通过ASF马达66的驱动力来将喷嘴盖帽57提升。在杆臂77运动到第三引导位置90时第一切换齿轮71可以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当停止记录片材的馈送时,第一切换齿轮71是否能够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取决于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传动齿轮101的转动相位彼此是否匹配。但是,由于在记录片材馈送停止的同时LF马达65停止,所以即使在第一切换齿轮71通过在支撑轴73上滑动而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的情况下,第一切换齿轮71也能够通过在支撑轴73上滑动而与第一传动齿轮101脱离,并且通过在第一切换齿轮71的啮合之后杆臂77运动到第一引导位置88或者第二引导位置89,从而不会解除在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传动齿轮101的表面之间的压力。在墨干燥完成之后在再次馈送记录片材之前使滑架62向图像记录区域A1运动。因此,引导件92使杆臂77从第三引导位置90向第一引导位置88运动。在杆臂77向第一引导位置88运动时,第二切换齿轮72与第三传动齿轮103啮合。也就是说,通过控制ASF马达66来进行表面之间压力的解除以及转动相位的匹配,以便第二切换齿轮72与第三传动齿轮103啮合。另外,使滑架62向维护区域M1运动,以便引导件92使杆臂77从第一引导位置88向第二引导位置89运动。根据杆臂77的该运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返回到第三特定位置,以便第二切换齿轮72与第三传动齿轮103脱离以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此外在这些操作中,通过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控制ASF马达66来进行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的表面之间压力的解除以及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二传动齿轮102转动相位的匹配。另一方面,在第一切换齿轮71与第一传动齿轮101脱离之后,第一切换齿轮71没有与传动齿轮101、102、103中的任一传动齿轮啮合。因此,转动相位的匹配不需要通过用于馈送记录片材的LF马达65来进行转动相位的匹配。因此,在将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所选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中容易地控制切换机构70。如图8和表1所示,根据滑架62运动到喷嘴盖帽57正上方的位置,使引导件92与杆臂77接触,从而使得杆臂77运动到图4所示的第三引导位置90。因此,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在滑架与杆臂77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95B的弹性力在由箭头84所示的方向上朝第一特定位置运动或滑动。换句话说,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在特定位置中的一个特定位置和另一特定位置之间滑动时,第一传动齿轮71在第一传动齿轮101与第一切换齿轮71啮合的状态和第一传动齿轮101没有与第一切换齿轮71啮合的状态之间切换,同时第二传动齿轮72保持在第二传动齿轮102与第二切换齿轮72啮合的状态中。要指出的是,根据杆臂77运动到第三引导位置90,使第一切换齿轮71与第一传动齿轮101的限制表面105接触,从而被限制不能在由箭头84B所示的方向上进一步滑动或运动,以便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保持在第一特定位置处。输入杆74和接合构件75在由箭头84B所示的方向上与滑架62—起进一步运动,以便接合构件75与第一切换齿轮71脱离,并且杆臂77运动到第三引导位置90。在第一特定位置处,第一切换齿轮71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在第一切换齿轮71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时,交替重复第一切换齿轮71相对于第一驱动齿轮的稍微向前和向后的转动以便使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传动齿轮101的转动相位匹配。因此,使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传动齿轮101的转动相位彼此匹配,以便第一切换齿轮71通过螺旋弹簧95B的弹性力在支撑轴73上滑动以便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第二切换齿轮72的转动以及用于使转动相位匹配的第一切换齿轮71的向前和向后转动可以彼此独立地受到控制。也就是说,在第一切换齿轮71向前和向后转动时,第二切换齿轮72可以静止并且沿着一个方向转动。另外,在第一特定位置处,第二切换齿轮72在支撑轴73上运动或滑动的同时保持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也就是说,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从第三特定位置向第一特定位置运动时,第二切换齿轮72在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的同时在支撑轴73上滑动。因此,不必控制第二切换齿轮72的转动以使转动相位匹配。滑架62可以在不使定位在第一特定位置处的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运动的情况下在维护区域Ml中往复运动。LF马达65的驱动力通过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传动齿轮101传递给清洗装置55的抽吸泵等,以便进行与MFD10的维护相关的操作。另一方面,ASF马达66的驱动力通过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二传动齿轮102传递给清洗装置55的盖帽提升机构,以便进行记录头61的封盖操作。该MFD10的效果在该MFD10中,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由支撑轴73支撑成可以在滑架62往复运动的预定方向上滑动。另外,使滑架62的引导件92与输入杆74接触,由此克服螺旋弹簧95A的弹性力使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运动,以便选择性地定位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特定位置中的一个特定位置处。因此,可以减小在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从第一、第二、和第三特定位置中的一个特定位置向另一特定位置运动时由滑架62承受的负载。因此,可以将较小尺寸的CR马达用作用于使滑架62往复运动的驱动源,从而降低功率消耗。根据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的位置切换,在第一切换齿轮71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啮合时,使第二切换齿轮72保持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因此,可以采取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在第二切换齿轮72保持停止的同时,驱动第一切换齿轮71转动以使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一传动齿轮101的转动相位匹配。另外,在第二切换齿轮72与第三传动齿轮103脱离以便与第二传动齿轮102啮合时,第一切换齿轮71位于与间隔件106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可以釆取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在第一切换齿轮71保持停止的同时,驱动第二切换齿轮72转动以解除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的表面之间的压力并且使第二切换齿轮72和第二传动齿轮102的转动相位匹配。因此,由于提高了控制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相应转动的灵活性,所以可以在不驱动两个马达的情况下在合适的定时切换用于将两个马达(即,LF马达65和ASF马达66)的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部分中所选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部分的齿轮的啮合。此外,第一切换齿轮71的匹配和第二切换齿轮72的匹配不必同时进行,从而减少用于控制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相应转动的时间,并从而改善驱动力传递系统的可靠性。在该MFD10中,滑架62可以不使定位在第一特定位置处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运动的情况下在维护区域M1中往复运动。另外,滑架62可以在不使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的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运动的情况下在图像记录区域A1中往复运动。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第一特定位置处时,驱动力通过用于进行MFD10的维护的切换机构70传递。在该组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时,驱动力通过用于进行包括从片材供应盘20和片材供应盒14供应记录片材在内的记录片材馈送的切换机构70传递。因此,可以在不取决于滑架62在每个区域中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MFD10的维护和记录片材的馈送。图像记录设备的变型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切换机构70中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特定位置,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改变特定位置的数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传动齿轮101和第二传动齿轮102之间设有间隔件106,但是可以将与传动齿轮101、102、103不同的另一传动齿轮设置在与设有间隔件106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第一切换齿轮71和第二切换齿轮72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二传动齿轮102、和第三传动齿轮103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并且因此可以改变这些位置关系中的每一位置关系。另外,应该理解的是,通过驱动力传递系统传递来驱动力的被驱动部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的那些被驱动部分。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滑架,所述滑架承载安装在所述滑架上的记录头,并且所述滑架能够在预定方向上在图像记录区域和维护区域上往复运动,在所述图像记录区域中,所述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操作,在所述维护区域中,进行所述记录头的维护;多个被驱动部分;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多个被驱动部分的驱动力;以及驱动力传递系统,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被构成为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多个被驱动部分,所述图像记录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轴,所述轴具有在与所述预定方向平行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被所述轴支撑成能够绕所述轴的轴线转动且能够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一切换齿轮和第二切换齿轮分别由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和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成根据所述第一切换齿轮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切换齿轮啮合,并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被构成为通过与所述第一切换齿轮啮合将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所述多个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一被驱动部分,所述第一被驱动部分与所述记录头的维护相关地被驱动;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置成根据所述第二切换齿轮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并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被构成为通过与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将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所述多个被驱动部分中与所述第一被驱动部分不同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二被驱动部分,所述第二被驱动部分与所述记录头的维护相关地被驱动;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设置成根据所述第二切换齿轮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并且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被构成为通过与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啮合将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作为所述多个被驱动部分中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被驱动部分不同的一个被驱动部分的第三被驱动部分,并且所述第三被驱动部分与在由记录头进行的图像记录操作中记录介质的馈送相关地被驱动;以及切换齿轮定位机构,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根据滑架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彼此一起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滑动,其中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维护区域中时,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将一组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第一特定位置处,在第一特定位置处,第一切换齿轮只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而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只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并且其中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图像记录区域中时,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将所述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第二特定位置处,在第二特定位置处,所述第一切换齿轮不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中的任何传动齿轮啮合,而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只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设置成与所述轴平行的另一个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齿轮沿着所述另一个轴布置,且被所述另一个轴支撑成能够绕所述另一个轴的轴线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在其周表面处与所述第一切换齿轮啮合,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中的每个传动齿轮在其周表面处与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啮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包括杆构件,所述杆构件被所述轴支撑成能够在其轴向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杆构件被构成为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通过滑架相对于所述杆构件的接触和挤压来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滑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包括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在与所述轴向方向平行的两个相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推压所述杆构件,并且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通过所述滑架相对于所述杆构件的接触和挤压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克服所述推压构件的力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滑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推压构件不同的另一个推压构件,并且所述另一个推压构件通过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中的所述另一个方向上推压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压向所述杆构件,并且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另一个推压构件的力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与所述杆构件一起滑动。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当所述滑架从所述图像记录区域和所述维护区域中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所述杆构件设置在如下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切换所述滑架接触所述杆构件的状态和所述滑架不接触所述杆构件的状态。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当所述滑架从所述图像记录区域移动到维护区域时建立所述滑架接触所述杆构件的状态,并且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在所述滑架接触所述杆构件的状态下将所述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所述第一特定位置处,并且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当所述滑架从所述维护区域移动到所述图像记录区域时建立所述滑架不接触所述杆构件的状态,并且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在所述滑架不接触所述杆构件的状态下将所述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所述第二特定位置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记录头是所述记录头通过所述记录头的喷嘴喷墨来进行图像记录操作的喷墨型,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被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被驱动部分中的一个被驱动部分是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维护区域中的状态下使得覆盖所述记录头的所述喷嘴的盖帽朝着和离开所述记录头移动的被驱动部分。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被驱动部分是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维护区域中的状态下使得覆盖所述记录头的所述喷嘴的所述盖帽朝着和离开所述记录头移动的被驱动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被构成为将所述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定位在第三特定位置处,在所述第三特定位置处,所述第一切换齿轮不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中的任何传动齿轮啮合,而所述第二切换齿轮只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11.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特定位置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特定位置和所述第二特定位置之间。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多个被驱动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被驱动部分、所述第二被驱动部分、及所述第三被驱动部分不同的另一个被驱动部分,并且所述另一个被驱动部分被驱动以从一条通道切换到另一条通道,在通过记录头进行图像记录操作时通过所述通道馈送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切换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被驱动部分和所述另一个被驱动部分中的所选一个被驱动部分。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多个被驱动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被驱动部分、所述第二被驱动部分、及所述第三被驱动部分不同的另一个被驱动部分,并且在通过所述记录头进行图像记录操作时,所述另一个被驱动部分与记录介质的馈送相关地被驱动,其中不论所述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是否被所述切换齿轮定位机构定位在所述第一特定位置或所述第二特定位置处,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动力被传递给与记录介质的馈送相关地被驱动的所述另一个被驱动部分。全文摘要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滑架;多个被驱动部分;第一和第二驱动源;和驱动力传递系统。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轴;轴上的分别由第一和第二驱动源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分别与第一、第二切换齿轮啮合用于与记录头的维护相关的第一、第二被驱动部分的第一、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切换齿轮啮合,用于与记录介质的馈送相关的第三被驱动部分;和切换齿轮定位机构,使第一和第二切换齿轮滑动,当滑架在维护区域时,第一切换齿轮只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且第二切换齿轮只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当滑架在图像记录区域时,第一切换齿轮不与任何传动齿轮啮合且第二切换齿轮只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因此能独立进行记录介质的供应和馈送、记录头的维护。文档编号B41J29/38GK101357546SQ200810129488公开日2009年2月4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发明者佐本贤治,古闲雄二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