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734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显影装置包括:容器,其容纳有显影剂;显影剂保持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通过将显影剂传送至面向图像保持部件的位置来对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第一传送部件,其沿显影剂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延伸并且沿第一方向传送容器内部的显影剂;以及推回部件,其将由第一传送部件沿第一方向传送的显影剂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回并且允许沿第一方向传送的显影剂中的超过推回能力的显影剂量从容器中排出,其中,容器包括控制壁,控制壁控制显影剂的通过。
【专利说明】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具有使显影剂的内部额外量排出的构造的显影装置。
[0003]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包括旋转型闸板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采用如下构造:在显影装置的设置有显影剂排出开口的侧壁上布置有凸出部分,显影剂可以流动到凸出部分中,并且与侧壁相邻且设置有开口的能旋转的显影剂排出调节部件以及与显影剂排出调节部件相邻且设置有开口的过量排出调节部件布置在凸出部分内部,使得所有开口彼此不会同时地连通。
[0004]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包括用作飞散显影剂排出防止部件的阻塞部件在内的显影装置,该阻塞部件用于阻塞因供给螺旋件(用作显影剂传送部件)的传送操作而飞散的显影剂朝显影剂排出口流动的路线,从而防止飞散的显影剂在到达显影剂排出口之后被排出。
[0005][专利文件l]JP-A-2005-091914
[0006][专利文件2] JP-A-2006-293214
[0007][专利文件3] JP-A-2012-177948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如下构造来抑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构造包括用于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的延伸线将显影剂推回的部件,以使超过推回能力的显影剂排出。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0010]容器,其容纳有显影剂;
[0011]显影剂保持部件,其布置为使位于用于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部件附近的区域从所述容器中露出,并且所述显影剂保持部件在旋转的同时通过将显影剂传送至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位置来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0012]第一传送部件,其沿所述显影剂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沿第一方向传送所述容器内部的显影剂;
[0013]推回部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方,所述推回部件将由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显影剂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回,并且所述推回部件允许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显影剂中的超过推回能力的显影剂量从所述容器中排出,
[0014]其中,所述容器包括控制壁,所述控制壁通过从内壁面凸出而控制显影剂的通过,所述内壁面形成显影剂穿过的空间,在所述空间中,所述控制壁呈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
[0016]所述控制壁形成在所述容器的内壁面上布置有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和所述推回部件这两者的边界区域中。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0018]根据从所述容器的所述内壁面中凸出的壁面,所述控制壁的面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壁面是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游侧倾斜。
[0019]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显影装置,其中,
[0020]所述控制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多个位置,在所述控制壁之间具有间隔。
[0021]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显影装置,其中,
[0022]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包括:第一心轴,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一螺旋叶片,其围绕所述第一心轴形成,并且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借助于所述第一心轴的旋转且利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来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显影剂,
[0023]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平行地布置的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包括:第二心轴,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螺旋叶片,其围绕所述第二心轴形成且螺旋形地形成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具有相同的周期,并且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借助于所述第二心轴的旋转且利用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传送显影剂,
[0024]所述容器包括:分隔壁,其将布置有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第一腔和布置有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第二腔分隔开;以及显影剂流动路径,其将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连接起来,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两端部分中,并且
[0025]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布置在如下的相位中: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同时敞开所述流动路径中位于推回部件侧的所述流动路径的前面。
[002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0027]图像保持部件,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在旋转的同时保持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以及
[0028]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
[0029]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显影装置和根据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与未设置有控制壁的情况相比,抑制了显影剂的过量排出。
[0030]在根据第二方面的显影装置中,与上述控制壁形成在除了上述边界区域之外的区域中的情况相比,更有效地抑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
[0031]在根据第三方面的显影装置中,与上述控制壁形成不是倾斜表面的情况相比,更有效地抑制了显影剂的过量排出。
[0032]在根据第四方面的显影装置中,与仅提供一个上述控制壁的情况相比,更有效地抑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
【附图说明】
[0033]基于下述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34]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不意性构造图;
[0035]图2是示出了从打印机主体中拉出框架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6]图3是安装有四个图像形成引擎的框架部件的外部透视图;
[0037]图4是一个感光体组件的透视图;
[0038]图5是一个显影装置组件的透视图;
[0039]图6是显影装置组件的分解俯视图;
[0040]图7是沿着图6中所示的箭头A-A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并且图7示出了控制壁的截面形状;
[0041]图8是用于描述控制壁的操作的曲线图;
[0042]图9是示出另一个实验例的曲线图;
[0043]图10是示出第一螺旋推运器和第二螺旋推运器的各相位与零度对准的状态的视图;
[0044]图11是示出第一螺旋推运器与第二螺旋推运器的各相位彼此失准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0045]图12是显影装置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0047]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不意性构造图。
[0048]打印机I使用所谓的电子照相系统来打印和输出图像。
[0049]打印机I的下部布置有两个纸张托盘2a和2b。两个纸张托盘2a和2b是可拉出的,并且纸张(片材)P堆叠且收容在纸张托盘2a和2b中。纸张托盘2a和2b内部的纸张P被逐页拉出以用于打印,并经由箭头A所示的传送路径传送。
[0050]打印机I的上部中布置有四个图像形成引擎3Y、3M、3C和3K。四个图像形成引擎3Y、3M、3C和3K分别使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中的各种颜色形成色调剂图像。在下文中,在对各个图像形成引擎3Y、3M、3C和3K的共同描述中,将省略表示每种颜色的标记Y、M、C和K,并且图像形成引擎3Y、3M、3C和3K简称为图像形成引擎3。在下文描述的视图中,在一些情况下,也将省略表示每种颜色的标记Y、M、C和K。除了图像形成引擎之外,这种省略将类似地应用于其他构成元件。
[0051]各个图像形成引擎3包括:感光体21,其沿箭头B的方向旋转;充电器(未示出),其布置在感光体21周围;显影装置;以及清洁器。感光体21是图像保持部件的实例。图像形成引擎3上方设置有曝光装置4。图像数据从个人计算机(未示出)输入至打印机I。曝光装置4将感光体21暴露于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曝光光线4a。
[0052]每个感光体21由充电器充电,并且使用曝光装置4通过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收容在显影装置中的色调剂和从载体供应的显影剂来使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体2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此外,色调剂图像借助一次转印装置5的操作被转印,以顺序地层叠在中间转印带6上。中间转印带6沿箭头C的方向循环地移动。二次转印装置7的操作将中间转印带6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传送至相应位置的纸张P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被进一步传送,借助于定影机8利用热量和压力被定影,并且排出至排出托盘9。
[0053]四个图像形成引擎3内置于一个可拉出的框架部件10中,并具有如下结构:图像形成引擎3被收容以从打印机主体IA中被一体地拉出。
[0054]图2是示出了从打印机主体中拉出框架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0055]沿箭头Xl至yl和箭头x2至y2的各个方向打开和关闭的门IB和IC布置在打印机主体IA的正面上。通过打开门IB和IC来使框架部件10沿箭头F的方向被拉出并沿箭头R的方向被收容。如上所述,四个图像形成引擎3Y、3M、3C和3K内置于框架部件10中。
[0056]图3是安装有四个图像形成引擎的框架部件的外部透视图。
[0057]四个图像形成引擎3安装在框架部件10上。各个图像形成引擎3包括感光体组件20和显影装置组件30。在图3中,由箭头F所示的一侧表示前侧,而由箭头R所示的一侧表示后侧(参考图2中的箭头F-R)。在图4以及下文将要描述的后续视图所示的箭头F-R中,由箭头F所示的一侧也表示前侧,而由箭头R所示的一侧也表示后侧。
[0058]图4是一个感光体组件的透视图。
[0059]感光体21、充电器22和清洁器23包含在感光体组件20中。感光体21响应于打印机I (参考图1)的操作沿箭头B方向(参考图1以及图4)旋转。因为在长时间使用打印机I (参考图1)后感光体21会磨损,所以需要更换感光体组件20,并且感光体组件20具有可以由打印机1(参考图1)的使用者更换的结构。
[0060]距离调节部件24F和24R分别布置在感光体组件20的沿感光体21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侧。距离调节部件24F和24R调节包含在感光体组件20中的感光体21以及包含在显影装置组件30中的显影辊31 (参考图6和图7),以使得感光体21与显影辊31之间具有恒定距离。
[0061]感光体组件20中的两端上部分别布置有环形形状旋钮25F和25R。旋钮25F和25R可以旋转成竖立状态。手指可以插入到环中以提起环。以这种方式,感光体组件20可以从图3所示框架部件10中被向上拉出。
[0062]感光体组件20的两端表面分别布置有引导部分26F和26R。引导部分26F和26R被引导以配合至布置在框架部件10中的引导凹槽(未示出)中,从而允许感光体组件20安装在框架部件10上。
[0063]图5是一个显影装置组件的透视图。
[0064]显影装置组件30固定至框架部件10,从而不易被更换。显影辊31包含在显影装置组件30中。显影辊31布置为:在安装于框架部件10上的状态下处于包含在感光体组件20中的感光体21附近的区域从容器32中露出。显影辊31旋转使得:面向感光体21的一部分沿与感光体21相同的方向向前移动。在显影装置组件30中,与显影辊31同轴地自由旋转的距离调节辊33F和33R分别布置在显影辊31的两侧。与距离调节部件24F和24R(参考图4)接触的距离调节辊33F和33R布置在感光体组件20中,从而允许如下结构:感光体21与显影辊31之间总是保持恒定距离。显影装置组件30与显影装置的实例对应,并且显影辊31与显影剂保持部件的实例对应。
[0065]显影装置组件30的容器32中布置有色调剂供应口 321,色调剂从色调剂瓶(未示出)经由色调剂供应口 321供应。从色调剂供应口 321供应的色调剂被显影辊31传送至感光体21附近的位置,并且形成在感光体21上的静电潜像被色调剂显影,从而在感光体2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显影装置组件30中布置有膜状密封部件34,使得色调剂从感光体21与显影辊31之间的间隙中泄露。
[0066]图6是显影装置组件的分解俯视图。
[0067]图6示出了在拆下上盖32a的情况下的显影装置组件30的内部结构,上盖32a部分地构成显影装置组件30的容器32。也从内而外地示出了上盖32a的内表面。上盖32a与在上盖32a附接至容器32时沿纵向(箭头F-R方向)所处的位置对准。
[0068]除了包括显影辊31和具有上盖32a的容器32之外,显影装置组件30还包括第一螺旋推运器35和第二螺旋推运器36。
[0069]包含从上述色调剂供应口 321供应的色调剂的显影剂收容在容器32的内部。容器32内部的显影剂沿箭头R的方向被第一螺旋推运器35传送,并沿箭头F的方向被第二螺旋推运器36传送。
[0070]容器32包括布置有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第一腔322以及布置有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第二腔323。在容器32中布置有分隔第一腔322和第二腔323的分隔壁324。容器32包括流动路径325a和325b,该流动路径325a和325b在第一螺旋推运器35和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两端部分中使第一腔322和第二腔323彼此连接。因此,第一腔322内部的显影剂沿箭头R的方向被第一螺旋推运器35传送,并从图6中左侧的流动路径325a流动到第二腔323中。第二腔323内部的显影剂沿箭头F的方向被第二螺旋推运器36传送,并从图6中右侧的流动路径325b流动到第一腔322中。这样,容器32内部的显影剂在容器32内部被循环地传送的同时受到搅动。然后,以这种方式被搅动的显影剂从第二腔323传送至显影辊31,从而将感光体21 (参考图1和图4)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0071]第一螺旋推运器35包括:第一心轴351,其沿显影辊31的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一螺旋叶片352,其围绕第一心轴351形成。第一螺旋推运器35通过利用第一心轴351的旋转来沿箭头R的方向传送第一腔322内部的显影剂。
[0072]第二螺旋推运器36布置为与第一螺旋推运器35平行。与第一螺旋推运器35类似,第二螺旋推运器36包括:第二心轴361,其沿显影辊31的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螺旋叶片362,其围绕第二心轴361形成。与第一螺旋叶片352相比,第二螺旋叶片362围绕第二心轴361沿与第一螺旋叶片35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然而,第二螺旋叶片362的转动周期(第二螺旋叶片362的节距)与第一螺旋叶片352的转动周期(第一螺旋叶片352的节距)相同。
[0073]第二心轴361沿与第一心轴351的方向一样的方向旋转。因此,第二腔323内部的显影剂沿箭头F的方向被第二螺旋叶片362传送,该方向与第一腔322内部的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相反。
[0074]第一螺旋推运器35还包括第三螺旋叶片353,第三螺旋叶片353在第一螺旋叶片352的沿显影剂被第一螺旋叶片352传送的方向(由箭头R所示的方向)的前方(图6中的左侧)围绕第一心轴351形成。
[0075]与第一螺旋叶片351相比,第三螺旋叶片353以更小的节距围绕第一心轴351转动。第三螺旋叶片353围绕第一心轴351沿与第一螺旋叶片352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第二螺旋叶片362相同的方向)转动。
[0076]也就是说,在第一心轴351旋转之后沿箭头R的方向被第一螺旋叶片352传送到第一腔322中的显影剂中,试图无任何改变地笔直移动而不是经由流动路径325a流动到第二腔323中的显影剂被第三螺旋叶片353沿相反方向(箭头F的方向)推回。然而,如果所传送的显影剂量增加,则增加量超过第三螺旋叶片353的推回能力。结果,第三螺旋叶片353不能推回所有量。显影剂部分地经由第三螺旋叶片353与容器32的位于用于收容第三螺旋叶片353的部分中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无任何改变地笔直移动。以该方式笔直地移动的显影剂经由排出口 326从容器32中向外排出。已经经由排出口排出的显影剂累积在安装至打印机I (参考图1)内部的废色调剂箱(未示出)中。显影装置组件30采用上述结构,从而不使过量的显影剂收容在容器32内部。
[0077]构成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第一心轴351和第一螺旋叶片352与第一传送部件的实例对应,构成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第二心轴361和第二螺旋叶片362与第二传送部件的实例对应。构成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第一心轴351和第三螺旋叶片353与推回部件的实例对应。也就是说,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心轴351起到第一传送部件和推回部件这两者的构造元件的作用。
[0078]接下来,将描述构成容器32的上盖32a。上盖32a中的用于将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上部覆盖起来的部分的内壁面32b上形成有两个控制壁327。
[0079]图7是沿着图6中所示的箭头A-A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并且图7示出了控制壁的截面形状。在图7中,控制壁327由实线示出。示出的单点划线用于后续描述。
[0080]根据图6中所示的上盖32a的方向,控制壁327示出为沿向上凸出的方向布置。然而,实际上,上盖32a反向附接至容器32。因此,控制壁327采用向下凸出的姿态。上盖32a的内壁面上的形成有控制壁327的部分在截面图中具有拱形形状。因此,控制壁327也延伸为拱形形状。
[0081]控制壁327从容器32的内壁面凸出,该内壁面形成用于布置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部,控制壁327呈沿与显影剂被第一螺旋叶片352传送的方向(箭头R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0082]在形成布置有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空间的内壁面中,控制壁327形成位于第一螺旋叶片352与第三螺旋叶片353这两者之间的边界区域。
[0083]如图7所示,由于位于沿显影剂被第一螺旋叶片352传送的方向(箭头R的方向)的上游侧的壁面327a从容器32的内壁面32b凸出,控制壁327具有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箭头R的方向)向下游侧倾斜的倾斜表面。
[0084]控制壁327在多个位置(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两个)通过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箭头R的方向)在它们之间留出间隔来形成。
[0085]下文中将描述控制壁327的操作。
[0086]图8是用于描述控制壁的操作的曲线图。
[0087]图8中的横轴表示容器内部的显影剂的重量(g)。曲线图中的纵轴表示从排出口326(参考图6)排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的排出量。
[0088]图8示出了由实线所示的曲线a和由单点划线所示的曲线b。
[0089]近年来,为了增加每单位时间的打印量,打印机I (参考图1)趋于高速操作。显影装置组件30也不例外,不仅第一螺旋推运器35而且第二螺旋推运器36也响应于打印机I的快速操作而高速旋转。于是,显影剂高速传送。发生下述现象。即使将要被第一螺旋叶片352传送的显影剂自身的量是第三螺旋叶片353计划推回的显影剂的量,显影剂也会无任何改变地在穿过第三螺旋叶片353之后从排出口 326中排出。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详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下述现象。如果被第一螺旋叶片352高速传送的显影剂移动靠近第三螺旋叶片353,则显影剂飞散并跨过第三螺旋叶片353,就像例如激流波拍打海岸一样。
[0090]图8中的曲线a表示初始目标排出量。相比之下,图8中的曲线b表示在未设置控制壁327时显影剂的排出量。如果观察到的情况从容器32内部的显影剂少的情况变化到容器32内部的显影剂多的情况(从图8中左侧至右侧),则在显影剂量增加至一定程度的状态下,尽管显影剂量未达到初始目标排出量,但是排出量也增加了。如果显影剂量进一步增加,则暂时不会发生显影剂的过量排出。这是因为:显影剂量在容器32中增加,使得显影剂穿过的部分的容积变得几乎满了,因此,不存在使显影剂如上所述那样飞散的额外空间。
[0091]如果显影剂量在容器32内部进一步增加,则与曲线a类似,曲线b也示出为排出量快速增加。这示出了预期的正常排出量。如果上述控制壁327布置在上盖32a的内壁面32b上,贝Ij曲线b近似于曲线a。因此,如曲线b中所示的过量排出受到控制。
[0092]如上所述,在形成布置有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空间的内壁面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壁327形成在布置有第一螺旋叶片352和第三螺旋叶片353这两者的边界区域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如果控制壁327形成在沿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纵向的任意位置,是否能有效地控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研究发现了:如果控制壁327形成在上述位置,则可以得到控制过量排出的最好效果。
[0093]如图7所示,由于位于沿显影剂被第一螺旋叶片352传送的方向(箭头R的方向)的上游侧的壁面327a从容器32的内壁面32b凸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壁327具有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箭头R的方向)向下游侧倾斜的倾斜表面。
[0094]如果壁面327a形成为竖直的壁面来替代倾斜表面,则增加了显影剂的排出量。考虑到的原因是与显影剂一起流动并撞在壁面上的空气使湍流发生,并且因湍流而不能控制显影剂的飞散。然而,与未设置有控制壁327的情况相比,即使在竖直的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
[0095]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壁面327a形成为倾斜表面。因此,不太可能发生湍流,并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
[0096]控制壁327的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箭头R的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面327b可以采用如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竖直的壁面,或可以形成为倾斜壁面,如同由图7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的壁面327b。
[0097]如上所述,控制壁327在沿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箭头R的方向)的多个位置(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两个)通过在它们之间留出间隔来形成。
[0098]如果将内部仅形成有一个控制壁327的情况与内部形成有多个控制壁327的情况进行对比,在多个控制壁327的情况中可以得到控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的更好的效果。
[0099]与较短的控制壁形成在多个位置的情况相比,如果形成沿由图7中的单点划线327c所示的箭头F-R的方向延长的控制壁,则控制显影剂的过量排出的效果变得糟糕。考虑到的原因是与显影剂一起传送的空气流动劣化因而引起湍流发生。然而,与未设置控制壁的情况相比,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显著良好的效果。
[0100]图9是示出另一个实验例的曲线图。
[0101]图9中的横轴表不第一螺旋推运器35与第二螺旋推运器36之间的相位差(° )。图9中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排出量。容器32内部的显影剂量与图8中的横轴上的点G对准。
[0102]如图9所示,因第一螺旋推运器35与第二螺旋推运器36之间的相位差,所以显影剂的排出量变化显著。因此,存在具有大排出量的相位区域和具有小排出量的相位区域。图10是示出第一螺旋推运器35和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各相位与零度对准的状态的视图。
[0103]图11是示出第一螺旋推运器35与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各相位彼此失准的状态的视图。
[0104]如上所述,构成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第一螺旋叶片352沿箭头R的方向传送第一腔322内部的显影剂。因此,如果在固定点观察第一螺旋叶片352,则似乎第一螺旋叶片352朝箭头R的方向移动。类似地,构成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第二螺旋叶片362沿箭头F的方向传送第二腔323内部的显影剂。因此,如果在固定点观察第二螺旋叶片362,则似乎第二螺旋叶片362朝箭头F的方向移动。
[0105]本文所描述的问题为第一螺旋叶片352和第二螺旋叶片362在上述运动期间是否在任意位置处进入到这二者彼此最接近的状态。
[0106]在图10中,第一螺旋叶片352和第二螺旋叶片362进入到如下状态,在流动路径325a中的箭头F侧,第一螺旋叶片352和第二螺旋叶片362彼此最接近。这里,该状态设定为相位差O °。
[0107]在图11中,第一螺旋叶片352和第二螺旋叶片362进入到如下状态:在流动路径325a中的沿箭头F-R方向的中央附近,第一螺旋叶片352和第二螺旋叶片362彼此最接近。也就是说,该状态示出了第一螺旋推运器35与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相位彼此失准的状态。
[0108]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将第一螺旋推运器35与第二螺旋推运器36之间的相位差调节成约为0°。在该相位中,第一螺旋叶片352和第二螺旋叶片362这两者同时敞开第三螺旋叶片353侧的流动路径325a的前面。
[0109]图12是一个显影装置组件的透视图。
[0110]图12示出了:第一齿轮355,其固定至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第一心轴351 ;第二齿轮365,其固定至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第一心轴361 ;以及驱动齿轮37,其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一齿轮355和第二齿轮365这两者。第一螺旋推运器35的第一心轴351与第一齿轮355接合的接合部分351a形成为如图所示的D型切口形状。类似地,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第二心轴361与第二齿轮365接合的接合部分361a也形成为如图所示的D型切口形状。第一心轴351的接合部分351a的D型切口方向和第一螺旋叶片352的相位被唯一确定。类似地,第二心轴361的接合部分361a的D型切口方向和第二螺旋叶片362的相位也被唯一确定。因此,当组装显影装置组件30时,通过调节第一心轴351和第二心轴361这两者的D型切口方向来将第一齿轮355、第二齿轮365和驱动齿轮37组装在一起。以这种方法,可以调节第一螺旋推运器35与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各相位。
[0111]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除了如上所述布置控制壁327之外,还可以如上所述那样对第一螺旋推运器35与第二螺旋推运器36的各相位进行调节。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由图8中的曲线b所示的显影剂的过量排出。
[0112]到目前为止,描述了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引擎3的所谓的串联型打印机的实例。然而,在不限制图像形成引擎的数量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仅可以应用于仅包括一个图像形成引擎的单色机,还可以应用于包括四个或更多个图像形成引擎的打印机。
[0113]为了说明和描述目的,以及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容器,其容纳有显影剂; 显影剂保持部件,其布置为使位于用于保持静电潜像的图像保持部件附近的区域从所述容器中露出,并且所述显影剂保持部件在旋转的同时通过将显影剂传送至面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位置来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第一传送部件,其沿所述显影剂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沿第一方向传送所述容器内部的显影剂; 推回部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方,所述推回部件将由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显影剂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回,并且所述推回部件允许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显影剂中的超过推回能力的显影剂量从所述容器中排出, 其中,所述容器包括控制壁,所述控制壁通过从内壁面凸出而控制显影剂的通过,所述内壁面形成显影剂穿过的空间,在所述空间中,所述控制壁呈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壁形成在所述容器的内壁面上布置有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和所述推回部件这两者的边界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根据从所述容器的所述内壁面凸出的壁面,所述控制壁的面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壁面是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游侧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多个位置,在所述控制壁之间具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包括:第一心轴,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一螺旋叶片,其围绕所述第一心轴形成,并且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借助于所述第一心轴的旋转且利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来沿所述第一方向传送显影剂, 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平行地布置的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包括:第二心轴,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螺旋叶片,其围绕所述第二心轴形成且螺旋形地形成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具有相同的周期,并且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借助于所述第二心轴的旋转且利用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传送显影剂, 所述容器包括:分隔壁,其将布置有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第一腔和布置有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第二腔分隔开;以及显影剂流动路径,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两端部分中且将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连接起来,并且 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布置在如下的相位中: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同时敞开所述流动路径中位于推回部件侧的所述流动路径的前面。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在旋转的同时保持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6066585SQ201510756477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 公开号201510756477.7, CN 106066585 A, CN 106066585A, CN 201510756477, CN-A-106066585, CN106066585 A, CN106066585A, CN201510756477, CN201510756477.7
【发明人】大贯富夫, 加藤正则, 田中良宪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